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用淡定成就內心強大的自己

只要我們立志做一個成功者,做一個最偉大的人,最好的事情就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所以說,我們要想自己杰出,我們必須把自己變成最好的人。

泰然自若,營造你的環境

“今天你看見我還在這家公司,那是因為我曾經遇見一位智者,他在我最彷徨的時候,告訴我一個職場真理——在職場中,要把自己變成水,可以被裝進任何的容器。”說這番話的是曉峰,他在一家名氣較大的公司工作,論學歷他有碩士文憑,論才干他的設計能力突出,可是卻總得不到公司領導的提拔和重用。因為他只專注于技術,不肯花時間搞人際關系。最后,在無法忍受主管的反復無常,看不慣主管的假公濟私時,他決定辭職。

遞交辭職信時,在樓梯間遇見一位相鄰部門的經理,因為與他僅有數面之緣,兩人互相微微一笑,點頭招呼。經理看見曉峰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他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為了你們部門的主管而辭職,那你可要考慮一下,你一定要學會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不然你永遠都會遇見這種人,然后手足無措。”

這位經理的一席話,一下子說到了點子上,曉峰被震動了。之后,他撕掉了那封辭職信,重新回到崗位上,學習著如何與看不慣的主管相處,雖然他仍然不認同一些違反他的做人原則的事情,但他開始不去較真,盡量去看事情好的一面,和主管之間也從對立變得平和。

一年后,曉峰因為業務突出,被總公司調去組建分公司,并擔任負責人。

雖然曉峰從沒有開口向那位點撥他的經理說聲謝謝,但他永遠記得那一天,曾在樓梯間遇見的這位智者,幾句話就開解了一顆原本冷凍又充滿棱角的石頭般的心。

曉峰的經歷可以讓我們明白:在職場中,當你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時候,只有嘗試改變自己,盡管很難,但一定要嘗試,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打造得像水一樣隨方就圓,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什么職業,你都要有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首先要磨煉自己去適應各種環境,比如人人都說不好,但它依然蓬勃發展的公司;再比如領導不斷調來換去的部門;以及人人都覺得很難配合的領導。

如果你能適應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團隊、這樣的上司,其實無形中,你就比別人多一份歷練、多一份成功的砝碼。在職場,歸根結底,你要去適應一個團隊,并且要在這個團隊中找到屬于你與團隊合拍的節奏。這就要求你必須以冷靜的、理性的態度來對待職場中的人、事、物,看待你的工作和周邊的關系,并分析出這樣的格局對你的影響及處理方式,從而使你不被不好的因素所影響。

細化來看,在職場中,你需要搞清楚,自己在一個團隊中一年或者兩年的時間所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結果,你需要一個清楚的預設并且堅定地去執行,冷靜、理智地對待身邊的一切,那么你也就能很好地理解這個團隊,而不會被這個團隊的負面言論影響。這樣你也就擁有了最基本的平常心,能使你更好地在這個團隊中去學習、服務和提升了。

一位哲人說過:“做人要像‘制錢’那樣‘內方外圓’,既講原則性,又講靈活性。”真正懂得方圓之道的人是大智慧與大包容的結合體,無論是前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掌握方圓之道,贏得良好人脈,為自己營造一個和諧的職場環境,從而享受愜意快樂的職場生涯,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

張楠是一名推銷員。這天,他到一個客戶家推銷公司的新產品,誰知客戶是個刁蠻的人,當場數落張楠一番,還把他趕出了家門。張楠很氣憤,就打爛了這個客戶家的窗戶,剛好被保安發現,把他送到了警察局。他很后悔,如果當時能夠忍住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弄到這步田地了。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難免會遇到不如意之事,有時是因為眾多煩瑣事務纏身,有時是他人的不合理舉動讓你震怒,有時也許是與同事或領導之間一時的誤解。這種情緒雖然可以理解,但是萬萬不可陷入其中,誤了更為重要的本職工作。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必定能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情緒與行為,不會為一點小事抓狂。情緒其實是可以調適的,只要你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隨時提醒自己、鼓勵自己,就能讓自己常常有好情緒,保持陽光狀態。那么,當壞情緒突然來臨時,如何調適,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呢?下面的方法可以供你參考:

1.制怒

在你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先忍耐一下,想想你的情緒爆發后會帶來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對你是不是有利,是不是對周圍的人有幫助。俗話說“三思而后行”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來說,工作時遇到挫折、能力不被重視、和同事間鉤心斗角、惡性競爭,或是公司制度和環境不夠健全、開放,失業率高漲等,都是引發職場憤怒的原因。另外,太過委曲求全、認為自己在為別人犧牲的心態,或喜歡控制、指使別人,也容易造成職場憤怒。

憤怒是一種情緒,來自于外在的刺激與自我的認知之間的矛盾,不會憑空消失。憤怒的情緒若處理不好,會有許多負面影響,除了自己不開心,也容易得罪別人,使人際關系緊張,導致工作不順利,甚至職位不保丟掉飯碗。此外,憤怒也會帶來身體上的負面效應,如失眠、胃痛等。

對于憤怒情緒,平時應培養正面的管理方式。學會用同情心對待別人,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懂得尊重別人,學會謙虛,并且不吝于道歉,可以避免破壞人際關系。

另外,選擇適合自己的情緒管理方式也很重要。建議通過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來調整,也可以通過冥想方式幫助舒緩情緒。幽默也有消除憤怒的功能,可以幫助自己從負面的想法中得到新觀念,更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此外,多出去走走與經常運動,都是調適壞情緒的好方法,讓憤怒隨著汗水從身體上流走,重新出發。

2.宣泄

情緒不能在心里憋得太久,否則對身體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宣泄。但要注意一點,就是自己在宣泄情緒的時候,不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影響。比如,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做做運動、聽聽音樂,或者是看看電影、和朋友聊聊天,只要有助于自己的情緒好轉,又不影響他人的,都可以考慮。

3.代償轉移

一種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可以嘗試用滿足另一個欲望來調節自己的心情。說不定在滿足了另一個欲望之后,你就會忘了當初你想要的是什么了。

4.放松

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放松一下,不僅是身體放松,心靈更要放松,最好能使自己進入一種安靜狀態,這樣就可以很快地消除不良情緒。

5.升華

把對生活的不滿情緒轉變成一種工作的動力,用這種動力來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

6.鎮靜

人生最不能缺少的技能之一就是要學會鎮靜,當我們在受到驚嚇或者是受到意外打擊之后,第一要緊的事情就是鎮靜,只有等自己鎮靜下來以后,才能思考對策。

浮躁心理要不得

肖莉做前臺接待工作三年了,這三年里她認真勤懇地工作,端茶倒水、打字復印,手腳麻利,態度謙和,深得同事和領導的喜歡。可是在工作第三年就要結束的時候,她向領導遞交了辭職信,決定去另外一家公司做前臺,因為薪水比自己的企業高。然而,在此之前領導已經做出了新年過后就提升她為行政主管的決定。她知道了這個決定后很后悔,但是已經遲了。

小劉大學畢業6年了,這6年里他換了5份工作,平均下來幾乎要到一年更換一個工作的地步。他說,其中最短的一份工作,自己做了不到三個月。看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逐漸步入了公司的管理層,小劉既著急又無奈。“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找的工作并不比別人差,同學們都羨慕我,可現在卻只有我羨慕他們的份了,真是風水輪流轉。”小劉說。

一直以來,小劉更換工作的理由是工作內容不適合自己,專業特長沒有施展的空間。然而,小劉雖然換了5份工作,但是所做的工作大都差不多,總體上來說就是一個打雜的。因為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長久,每一份工作都缺少耐心、淺嘗輒止,小劉根本沒有任何經驗的積累,是典型的職場“資深新人”。

所謂的“資深新人”是指那些頻繁更換工作,游走于不同企業,缺少必要積累的人。人們常常將這種陷入跳槽怪圈的人稱為“漢堡族”。這些人大多具備很好的行業經驗和高學歷,還有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證書,但卻找不到一個可以真正發揮用處的工作。

以上兩個案例告訴我們在職場中切勿心浮氣躁,只要俯下身子堅持下來,必定有所收獲。的確如此,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舍得浪費真正的人才,讓他們去端茶倒水,而不將他們放在應有的位置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職場上經常會出現這樣遺憾的事情,那些所謂的“漢堡族”、“資深新人”都應該以此為戒,將目光放長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職場積累很重要,職場需要的是專而深的經驗,而非蜻蜓點水式的廣而散。頻繁更換工作,也就意味著之前的經歷對日后職場的發展并不能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平穩地度過浮躁期,盡快進入工作角色呢?

1.了解公司的發展戰略

只有從大局的角度去了解公司,你才能夠對公司充滿信心,才會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個人目標和公司目標就會有機地融合到一起,自己與公司共同成長。所以,在參加工作時,不要把眼光只局限于公司的現狀,眼前的利益,要多和領導溝通,深刻認識到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2.融入公司,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對于新員工來說,在短期內離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公司工作得不快樂。所以,一個快樂的人際交流環境的重要性就開始凸顯出來。那么這種和諧的交際環境應該如何創造呢?我們要主動地和同事溝通,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公司的一員,體會到和大家相處的快樂,為自己搭建一個良好的人際平臺,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

3.做好職業規劃

今天的處境是由自己的選擇決定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些人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當前工作,或當前工作不適合自己,這說明很多人的職業選擇是盲目的,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當你再次做出選擇時,這意味著你前期的工作對你今后的工作沒有什么太大幫助和經驗的積累。而且過于頻繁的選擇,你選擇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一定要做好職業規劃。

通過自我真實深入的分析,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么,自己適合干什么。選擇自己的工作時,把職業目標和職業興趣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兩者的統一。這樣,對企業和個人來說是一種雙贏。

欲速則不達

劉濤進入公司時,當時共有19個人一起入職,大家的教育背景都差不多。新人分工時,其他18個人都分配到了銷售部門,而他卻分到了行政部門。雖然大家基本工資都是3300元,但是同事有銷售提成,業績好的月薪可以達到上萬元,而劉濤就只有基本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而且,由于人手充裕,總監對劉濤這樣的新人還有點不放心,就給他放了更多的假,每周只用上3天班。這讓劉濤的朋友羨慕不已,而劉濤卻感到很郁悶,覺得自己沒有出頭之日。

醞釀良久,劉濤找到當初招他進來的主管,要求調動。幾天后,主管找他談話,“佛山分公司缺人,你想不想過去做銷售?”劉濤正愁有力氣無處使,沒有考慮分公司業務的難易程度,一口就答應了。

可做了不到2個月,劉濤的業績差得可憐,而分公司業務最強的同事也只是稍微超額完成了任務。自此,劉濤不再想要什么業績了,只想先保住飯碗。于是,劉濤再次找主管要求調動工作。主管驚訝地說:“像你這么頻繁調動工作的,在我們公司是絕無僅有的。男孩子就要闖一闖,你不要讓我失望。”

2011年,劉濤開始反思,自己生怕走了半步彎路,結果卻繞了最遠的路。但反思歸反思,劉濤對自己還是信心不足,于是開始關注公司的職位空缺。后來,他了解到東莞分公司有職位空缺。

結果,劉濤在領導身上用盡了自己幾個月來與客戶交涉的所有技巧,以證明自己是有能力、有闖勁的,花了2個月的時間,才得到了東莞分公司老總的錄用。

而劉濤到了新部門才知道,這里也不是十全十美:工作強度大,周末要加班,基本沒有多少閑暇。偶爾,他會想起在行政部門沒有壓力的日子,也會對現有的工作發點牢騷,但他總算明白了:不存在讓自己完全滿意的工作,每做一次選擇,就要對自己負責。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入職者干勁十足,想迅速做出成績,得到組織和領導的認可和賞識。但上崗后分配到不同部門之后,同時入職的同事分化是如此之大。大家是以同樣的條件招錄進入單位的,可是有的人經常出入大場面,有的人卻只能在幕后默默無聞;有的人收入很高,有的人卻是拿中低等的固定工資;有的人在總部和領導旁邊做事,有的人卻被分配到了分支網點和外地。校園時代競爭的平等和職場中起點的不平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少初入職者陷入了迷茫:我的職場起跑比別人晚,事業發展是不是會一直慢下去?我是不是應該向領導反映換一個“更好”的部門?

現在國內大多數企業,新入職者的崗位還是主管和分管領導敲定的。這些主管一般在面試時就對求職者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基本在面試時就確定了入職者的具體崗位。主管對于新入職者崗位的安排,一般既結合了求職者的特長,又結合了組織發展的戰略意圖。新入職者對于崗位的理解,往往只是同儕之間的簡單對比。他們不僅僅對自己的長處和潛力缺乏認識,對組織發展的戰略規劃更是缺乏認識。因此,建議新入職者如果實在想內部調動,第一步就是要思考領導對自己的崗位安排是不是準確的。

理解“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對于被安排在非主營業務部門、邊遠分支機構、未開拓領域的新入職者很有好處。你的職業發展經受著比別人更大的挑戰,你羨慕其他同事運氣好,但是他們順遂的工作環境可能并沒有完全開發他們的潛力,而他們被視為理所當然應有的業績也不可能給他們帶來跨越式發展。被破格提拔的往往是最艱苦、最難創造業績部門的人。如果你放棄了在艱苦部門的鍛煉,換到條件好的部門,你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也只能扮演一個替補的角色,這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

永不絕望,才會有希望

在北京的中關村腹地有一座新東方大廈,里面寫著新東方教育集團的校訓: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而這句話的最好詮釋者就是國內知名的外語教育機構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一個被稱為“留學教父”的人,一個中國有史以來最富有的教師。

去聽新東方校長俞敏洪的報告前,我不斷地想,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然而見過之后,他的容貌首先給我很大的震撼:他并沒有一點大企業家大老板的樣子,甚至都稱不上什么帥氣。但如果他走在哈佛,走在斯坦福,走在牛津、劍橋這些國際頂級學府的校園里,準有不少中國留學生老遠就跟他打招呼:您好,俞老師。

這個來自江蘇農村的孩子從1978到1980年高考考了三年。后來他考上北大西語系,而這并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榮耀,因為他的外地口音常常遭到別人的譏笑。在多數人眼里,俞敏洪屬于沉默寡言被別人冷落的后進生,別人津津樂道的愛情對他來說卻是那么遙不可及。畢業后,同學們紛紛出國,他卻被大使館數次拒簽。

后來,他開始在外面做培訓,卻因此被北大處分。他覺得待下去沒有意思,只好選擇了離開。此后,他開始自己辦學,1993年,在漏風的違章建筑里,新東方開始了充滿艱難的發展歷程。那個冬天,俞敏洪自己拎著糨糊桶在零下十幾度的冬夜去貼廣告,廣告還沒貼上去,糨糊就凍成了冰。

1995年,憑著逐漸積累的口碑,新東方終于發展起來,開始急速膨脹,在托福、GRE培訓之外,先后開辟了出國咨詢、口語培訓、大學英語培訓等業務,并逐漸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向現代公司轉變的過程。

“如果我當年落榜、留學失敗、被北大處罰后接受大家的勸說安靜地過日子,現在我可能是個農民,可能是個外語系副教授,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樣過著單位、社會為你設計的被動生活。”對此,俞敏洪認為,絕境成就了他,成就了現在的新東方。

在談及新東方精神時,俞敏洪說:“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連串刻骨銘心的故事:是在被北大處分后無淚的痛苦,是在被美國大學拒收后無盡的絕望,是在被其他培訓機構恐嚇后渾身的顫抖,是在被醫生搶救過來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決不回頭的努力,在絕望之后堅韌不拔的追求,在顫抖之后不屈不撓的勇氣,在哭喊之后重新積聚的力量。”

還有一位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人——表演英語創始人、《都是英語惹的火》的作者劉克亞。他放棄財富50強企業的北美市場總監,創建表演英語,開拓個人發展培訓事業,成為“國際自由族”的倡導者。曾經,他從安徽阜陽農村的不毛之地走出來時經歷了許多挫折,他在美國時經歷了令人絕望和屈辱的“牛糞事件”,絕望曾令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從紐約大學退學后,劉克亞的合法居留身份只能保持六個月,當時他的銀行賬戶只有450美元,他不僅要靠這400美元吃住行,還要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弄到8萬美元。他給湯姆克·魯斯寫信,給芭芭拉·史翠姍寫信,給湯姆·漢克斯寫信向他們借錢,那段時間,他每天吃著令人惡心的廉價雞腿,眼看時間和賬戶上的錢越來越少,如果超過了合法居留期限,他將成為黑戶隨時被警察遣返……克亞在黑暗中徹底絕望,感覺到死神的逼近。就在他最絕望無助之夜,他接到了一位熟識的美國朋友的電話,朋友告訴他愿做他的擔保人向銀行貸款給他。“你所做的一切努力讓人敬佩。絕望中的荒唐是偉大的荒唐。”美國朋友說。

從絕望的地獄越上幸福天堂的克亞感慨萬千:“正因為沒有希望,希望才降臨到我身上。”

14世紀的時候,有一次,蒙古皇帝莫臥兒的軍隊被強大的敵軍殺的大敗,潰不成軍。敵軍正在大搜捕,莫臥兒躺在一個廢棄馬房的食槽里,垂頭喪氣。突然,他看到一只螞蟻努力扛著一粒玉米,試圖爬上一堵垂直的墻。這粒玉米比螞蟻的身體大許多,螞蟻嘗試了69次,每次都掉了下來,但最后,在第70次的努力中,螞蟻終于把那粒玉米一直推過了墻頭。莫臥兒大叫了一聲,跳了起來!他也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后來他重建軍隊,終于把敵軍打得四散逃竄,他的帝國也從黑海之濱伸展到了恒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卻只有極少數人成功地步入自己的理想領域。由此說來,多數人缺少的便是這種永不絕望的信念。我們必須承認,生活中的挫折有時的確可怕。但被重大的挫折壓倒的,只是人的軀殼,而它萬萬壓不倒的是人們“永不絕望”的信念!

永不絕望,才能有希望。

認定你的價值觀

每個人都有追求價值觀的權力,但有的時候我們會為自己的價值觀付出代價,這是因為我們讓不同的價值觀影響了。改變這種狀況的最好辦法就是真正地認同自己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任何行為,都是自身價值觀的流露。

盡管我們每個人都要受到價值觀的影響,但不同頭腦中的價值觀卻可能大相徑庭。而人們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生命感悟乃至生活際遇,無不受到各自價值觀的深刻影響。

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想追求的價值觀呢?

簡單地說,就是那些你比較喜歡、珍惜和認為重要的事情。

價值觀并非一成不變,它隨著我們的年齡以及生存環境變化而不斷調整,我們接受一些價值觀,同時也拒絕一些價值觀;我們受到周圍人的價值觀的影響,同時也用自己的價值觀影響著其他的人。

大部分的價值觀都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但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期望權力沒什么不好,因為權力是中性的,重要的是你運用權力的方式是建設性的還是破壞性的。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價值觀的權力,但有時,我們也會為自己的價值觀付出代價,特別是當價值觀與我們的事業發生沖突的時候。但只要我們真正認同自己的價值觀,就不應再受其他的價值觀的影響。

價值觀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指南針,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價值觀并非一成不變,他會隨著我們的年齡、環境以及其他因素而不斷地改變。但是,在我們的人生中,絕對不能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價值觀。

被人譽為全球第一CEO的前通用電器總裁杰克·韋爾奇就特別注重對員工價值觀的考核。他在評價員工時,除了看他的績效有沒有達到指標外,還要看他的價值觀與公司價值觀是否吻合。當績效達標、價值觀與公司相吻合時,公司將毫不猶豫地為他提供獎賞或者晉升的機會;當績效沒有達標,價值觀也與公司不吻合時,公司會毫不猶豫地請他離開;當績效沒有達標,但與公司價值觀相吻合時,公司會再給他一次機會;而當績效達標,但價值觀與公司不相吻合時,公司也會毫不留情地請他走人。而且杰克·韋爾奇認為這種人是最為危險的,因為他們通常可以毀滅一家公司。事實證明,很多公司就是因為接受了這些能達到績效指標但品格很差的員工才走向最終毀滅的。

所以,不要小看一個人的價值觀,它具有的力量是強大的。兩種不同價值觀相碰撞所產生的力量足以毀滅世界。

一個人不能同時騎兩匹馬,同樣一個人也不能持有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就會使我們迷失方向。所以,一旦選定了自己的價值觀,就不要讓別人的價值觀來影響你。

認清自己的天賦

認識自我,是懸在每個追求成功人生之士面前的巨大問號,它關系到你具體的行動方案設計。你無法漠視或者逾越它,你必須做出相應的回答,而作為你回答質量的評價,就是你的發展成就。

遺傳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正常、中等的智力由一對基因所決定,另外還有五對次要的修飾基因,它們決定著人的特殊天賦,有降低智力或提高智力的作用。

一般來說,人的這五對次要基因總有一兩對是“好”的。也就是說,一般人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可能有良好的天賦與素質。而這就是我們成功的資本。你要找出自己具有的天賦,將其充分挖掘。

所以,首先,學會認識你自己!

我們聰明的祖先為了看清自己,首先是在平靜的水面上發現了自己的倒影,從而使大自然的第一面鏡子就此誕生。以后,我們的祖先繼續不懈努力,發明了青銅鏡、玻璃鏡。

可是,我們再怎么努力,這些種類多多的鏡子,也只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形體,而如果人類只停留在形體上的話,那和其他動物又有什么區別呢?

亞當·斯密說:“一個人類的生物,如果他與其同類沒有任何交往,他也可能在某個孤獨的地方長大成人,但他不會想到自己的性情,不會想到自己的情操和行為的合宜或過失;他不會想到自己行為的美或丑,如同他不會想到自己容貌的美與丑一樣。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他不能輕易看到的對象,因為他沒有將他們顯現在他面前的鏡子里。一旦他到社會里,他便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鏡子。”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的鏡子,認清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你只有清楚地認清這些,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和才能,這些優點便是你成功的關鍵。等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特長,確信能在什么方面取得貢獻,你便開始邁向成功。相反,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才能,那你便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成功的大門便向你關閉著。

珍妮·古多爾清楚地知道,她并沒有過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動物方面卻有超人的毅力和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干這一行所必需的。于是,她便決定到非洲森林里考察黑猩猩,終于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

為了避免我們的努力徒勞無功,在我們確立自己的目標之前,先讓我們來認清自己,讓我們多找幾面“鏡子”來照照自己。只有認清了自己,發現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揚長避短,走向成功!

聰明的人總會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而許多人卻由于沒有弄清自己的特長而選擇了錯誤的職業,不但走了許多的彎路,也給自己的身心帶來不利。著名精神病專家威廉·孟寧吉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持了美軍陸軍精神病治療部門,他說:“我們在軍隊中發現了挑選和安排工作的重要性,就是說要讓適當的人去做適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相信他的工作的重要性。當一個人沒有興趣時,他會覺得他被安排在一個錯誤的職位上,他便覺得他不受欣賞和重視,他會相信他的才能被埋沒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他若沒有患上精神病,也會埋下患精神病的種子。”

著名詩人歌德一度沒能了解自己的長處,害得自己浪費了10多年的光陰,為此他感到非常后悔。我們若不能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本能,不但會浪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還會浪費上天賜給我們的天賦。

鳥的天賦是飛翔,魚的天賦是游泳,你的天賦呢?大詩人李白曾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你身上肯定也會有上天賦予你的才能,只要你能發現它,開發它,你必將迎來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時代。

天賦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為珍貴的財富,我們應將其充分利用,而不是帶進墳墓,做到這一點,你將會擁有一個令人羨慕的人生。

失敗者像浮萍,他們到處游移,漫無目的,最終一事無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张北县| 滨海县| 虎林市| 蒙自县| 沁阳市| 县级市| 七台河市| 甘洛县| 尼勒克县| 卢湾区| 武定县| 和田县| 闽清县| 尉氏县| 隆子县| 万荣县| 田林县| 名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呼伦贝尔市| 黔江区| 鄂州市| 吴旗县| 张掖市| 百色市| 左贡县| 丰原市| 金平| 永靖县| 邵阳市| 灌云县| 犍为县| 苍南县| 丰都县| 福州市| 玛多县| 淮滨县| 北辰区| 色达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