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用最美的心態塑造最美的自己

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不能祈望總是一帆風順。當我們的生活、工作遇到坎坷和挫折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有的人逆境而上,最后取得豐碩的成果;有的人隨波逐流,最終碌碌無為。其實這取決于人們各自不同的心態。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態度去看問題,你會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一個人要想改變命運,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己。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命運。要明白,命運不是由上天決定的,而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都光著雙腳走路。有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行,因為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后,有一個太監為了取悅國王,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上了牛皮,國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覺雙腳舒服極了。

為了讓自己無論走到哪里都感覺到舒服,國王下令把全國各地的路都鋪上牛皮。眾大臣聽了國王的話都一籌莫展,知道這實在比登天還難。就在大臣們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勸說國王的時候,一個聰明的大臣建議說:“國王可以試著用牛皮將腳包起來,再用一條繩子捆緊,這樣,無論走到哪里,國王的腳都不會再受痛苦。”于是,鞋子就這樣發明出來了。據說,這也是“皮鞋”的由來。

那個大臣是聰明的,用牛皮包住自己的腳,比用牛皮鋪滿全國的道路要容易得多。按照這種辦法,只要一小塊牛皮,就和將整個世界都用牛皮鋪墊起來的效果一樣了。所以,許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人和環境的關系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許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解答。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的確,要改變現狀,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可以說,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一切失敗,都是由錯誤的觀念引發的。要適應社會,適應變化,就要改變自己。

有一次,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便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不禁啞然。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移山之術,唯一能夠移動山的秘訣就是:山不過來,我便過去。同理,人不能改變環境,那么就改變自己吧。

整天抱怨“命運不濟、世道不公、懷才不遇”的人們面對智者的建議,應該有所頓悟。人生如爬山,每個人都不會一帆風順。現實中有太多的事情,要用愛心和智慧來解決。

人生如水,只有去適應環境,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最終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換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

現實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至少是暫時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山不過來,那我們就過去。我們不能決定風的方向,但我們能改變帆的方向。

有一位客人坐上一輛出租車。這輛車的地板上鋪了羊毛地毯,地毯邊上綴著鮮艷的花邊。玻璃隔板上鑲著名畫的復制品,車窗一塵不染。客人驚訝地對司機說:“我從沒搭過這么漂亮的出租車。”

“謝謝你的夸獎。”司機笑著回答。

“車不是我的,”他說,“是公司的。多年前我在公司做清潔工人,我發現每輛出租車晚上交車時,車里都像垃圾堆。地板上盡是煙蒂和雜物,座位或車門把手上甚至有花生醬、口香糖之類黏黏的東西。當時我就想,如果有一輛干凈清潔的車給乘客坐,或許乘客就會為別人著想一點了。”

“當我領到駕駛證之后,就照那個想法做了。我把公司租給我的出租車收拾得干凈明亮,又弄了一張好看的薄地毯和一些花。每當乘客下車后,我就會檢查一下,為下一位乘客把車收拾得十分整潔。”

“從我開車以來,客人從沒有令我失望過。我從來沒有撿拾過一根煙蒂,車內也沒有花生醬或吃剩的冰激凌蛋筒。先生,就像我所說的,人人都欣賞美的東西。如果我們的城市里多種些花草樹木,把建筑物弄得漂亮點,我敢打賭,一定會有更多人愿意使用垃圾箱。”

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好者更趨于變好,壞者更易于變壞。如果你不能改變周圍的每一個人,那么就試著改變自己,進而影響別人。

一個人要想改變生活是事倍功半,但改變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變自己的某些觀念和做法,以應對外來的干擾。當自己改變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變了。

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說,我們見到賢能的人要想著讓自己和他們一樣,見到不夠賢能的人就要先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像他們一樣不夠賢能。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但是我們應該正視它們。尤其是對于自己的缺點,既要發現自己有哪些缺點,又要注重彌補自己的缺點,見賢思齊,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頭小獅子,它從小就下決心要成為草原上最優秀最完美的獅子。后來,小獅子發現,雖然人們都說獅子是草原之王,但是獅子們有一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在長跑中它們的耐力普遍比羚羊差。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獅子的這個缺點,馬上就要捕獲的羚羊就活生生地在它們眼前逃走了。于是,小獅子暗自發誓,一定要改變自己的這個缺點,它覺得只要自己改變了這個缺點,那么自己一定就能成為這片草原上最完美最強大的獅子。

為了發現羚羊耐力好的原因,小獅子開始偷偷地觀察羚羊的生活習性。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它得到了一個結論:羚羊比獅子耐力好是因為它們吃草而獅子吃肉!發現這個秘密以后,小獅子覺得很興奮,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成為獅子王被所有的獅子崇拜的情景。所以,小獅子也學著羚羊的樣子吃起草來。漸漸地,小獅子因為一直吃草體力越來越空乏,有一天它甚至都站不起來了,趴在地上奄奄一息。小獅子的母親知道了它吃草的事情以后,教育它說:“我們獅子之所以能夠成為草原之王不是因為我們沒有缺點,而是因為我們有突出的優點,我們是憑著自己優越的觀察力、爆發力、鋒利的牙齒和準確的方位感稱霸于草原的,而不是因為我們完美無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沒有缺點的獅子。”聽了母親的話,小獅子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那以后,它不再只把目光放在自己的缺點上,而是盡力去完善自己的優點。幾年以后,長大后的小獅子成了那片草原上最優秀的獅子。

獅子之所以優秀,并不是因為它們沒有缺點,而是因為它們有突出的優點。人也一樣,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無缺的人,但是世界上有更加優秀的人。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胡適先生小的時候家道中落,但是他聰明好學,刻苦努力,16歲的時候他考上了清末革命黨人創辦的中國最早的大學之一中國公學,20歲考上了清華庚子賠款美國官費生,取得了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的機會。為了盡量地節省學費,把節省下來的錢接濟家里的生活,胡適選學了農科。當時康奈爾大學的農學院設有洗馬、套車、駕車、下田農耕等實習課程。胡適生長于鄉村,這些事情對他來說非常簡單。但是,有一次學校安排的實習內容是為蘋果分類,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30多種蘋果的分類。很多學生只用了二三十分鐘就把一堆蘋果分得清清楚楚,可是生長在農村的胡適這時候卻出了洋相,他花了將近兩個小時也沒把那些蘋果分清楚。經歷了這件事情,胡適開始冷靜地思考自己的選擇,他忽然發現也許自己在農學方面沒有什么天賦,甚至有點愚笨,而且自己對農學并不感興趣,當時選擇這個學科只是為了節約一些錢。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在農學方面的發展空間就很小,要想進步的話也很難。經過深思熟慮以后,胡適決定放棄農學,改學自己感興趣的歷史和文學。因為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又有這方面的天賦,胡適進步很快,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正是因為胡適當初冷靜地思考,及時發現了自己的優缺點,才能選擇自己的優勢學科,盡量避免自己的缺點,從而創造了優異的成績。

有些優缺點是我們與生俱來很難改變的,冷靜智慧的人往往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避免和彌補自己的缺點,并注重發展和利用自己的優點,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改變人生,從改變性格開始

人們常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一個人的性格對他的整個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心理學家分析,一個人所從事的職業與他的性格之間是有著很大的聯系的,試想,一個性格暴躁的人絕對不適合做服務類的工作,一個做事情馬馬虎虎的人也不適合做醫生或者會計……不同的性格決定著不同的職業,而不同的職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退一步說,即使處在同一個職位上的人,即使他們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一樣,不同的性格也會造成他們不同的成就、不同的前途。

有一位磚廠的老板,有一段時間,他的一個競爭對手——另一家磚廠的老板,經常在一些建筑師和承包商那里散布一些關于他的謠言,說他的磚不好,說他的磚廠很多次違規操作被有關部門整頓過等等。雖然那些都是謠言,但是很多客戶還是因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而不再與那位磚廠老板合作,他的磚廠的訂單越來越少,幾乎都到了經營不下去的地步了。那位磚廠老板很生氣,真想去找那個制造謠言的人,把他痛打一頓。但是,最終他的內心告訴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不能那么做。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個消息,他曾經的一位顧客因為修建一棟大廈需要一批磚,可是不巧的是,那位客戶需要的磚的型號與他的磚廠生產的型號不一樣,而恰恰與那個給他制造謠言的人生產的磚的型號相同。由于消息還沒有公布,幾乎只有他的磚廠知道這個消息,所以,他在想要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那個“壞心”的競爭對手。這讓他很為難,他的內心糾結了很久,最后,他決定把這個消息告訴那個人。當他打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那個競爭對手的時候,那個人竟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覺得非常慚愧,自己曾經那么卑鄙地傷害過他,現在他竟然主動把這么一筆大生意介紹給自己。對方的寬容和大度讓他無地自容。

最終,那位磚廠老板的善良和好心得到了相應的回報,那位對手不但停止了對他的誣陷,而其將很多生意介紹給他,他們甚至成了很好的朋友。

我們常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磚廠老板以德報怨、寬容的性格最終得到了競爭對手的尊重和報答。

有一天,一只饑餓的老鼠在覓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大米缸,雖然米缸里只有半缸米了,但是對于一只小小的老鼠來說這已經相當于一個大糧倉了,老鼠想都沒想一下子跳進了米缸里大吃起來,直到再也吃不下一粒米的時候老鼠才停下來。它躺在白花花的大米上,聞著米香滿足地想:這簡直就是天堂啊!我干脆就住在米缸里算了!想到這些老鼠便呼呼大睡起來。就這樣,這只老鼠每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吃,過著神仙般的日子。有一天,老鼠一覺醒來正準備要吃點東西的時候,發現米缸里一粒米都沒有了,曾經的半缸米已經都被它吃光了!于是,老鼠想跳出米缸再去尋找別的食物。它連續地跳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而且,它發現自己用盡全力地跳也只是在缸底上稍微挪動一下,它低頭看了看自己,竟然嚇了一跳!原來,這段時間它每天吃飽了睡睡飽了吃,身體已經胖得不成樣子了,它已經跳不起來了!望著比當初自己跳下來的時候高一倍的光滑的缸壁和自己臃腫的身體,老鼠懊喪地垂下了頭。

結果可想而知,那只貪吃的老鼠最終死在了米缸里。

性格決定命運,老鼠貪吃的本性最終葬送了它的性命,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和自省。

好性格是一種人生財富,它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命運、創造美好、成就未來。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巴爾扎克說,在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常常要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的確,我們常說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種強者的心態,是永不滿足的積極上進。什么都不想放下的人,往往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要學會放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卻難。

所謂“放得下”,是指心理狀態,就算是遇到“千斤重擔”,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之輕松自如。就算有數不盡的財富,也不要整日為它奔波,使自己勞累。要想多一些愉悅,少一些重壓,就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不順心的事讓它過去,不必放在心上,這樣才能重拾快樂。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時候都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與失之間,我們無須不停地徘徊,更不必痛苦地掙扎,應該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心里要清楚對自己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動放下那些可有可無、沒有意義的東西,求得生命中最有價值、最珍貴的所在。

對世間的每一個人來說,功名、利祿、榮辱、愛恨、成敗、禍福……我們不能否認這一切存在于自己心中,它們是個人自我超越的一種原動力,但是,人一旦執著于此,就會為自己的前進路上增加一個沉重的包袱。所以,該放下的時候,就不要猶豫,而要坦然地放下。

一個年輕人很苦惱,他就背上一個大包裹去遠方尋找幸福。歷經千辛萬苦,他來到一條波浪洶涌的大河前。河上沒有橋,卻有一位白發老人答應駕獨木舟載他過河。老人問年輕人要去哪里,年輕人傷心地說要去尋找幸福。

“原來是這樣啊!那你把這個破包裹丟到河里,然后再去尋找。”老人對年輕人說。

“這可不行,包裹里面是我一路跋涉中黑夜里的寂寞、跌倒時的痛苦、受傷后的淚水,靠著它們的陪伴,我才走到這里。”說話間,年輕人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包裹。

老人沒再說什么,只是在過河之后讓年輕人把自己也放進包裹里。

“什么?”年輕人以為自己聽錯了。

“既然你什么都放不下,那我也幫助你過了這條大河,你應該把我也帶上。”老人解釋道。

此刻,年輕人恍然大悟。扔下裝滿痛苦回憶的包裹,頓時,他感到步履無比的輕松。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的心底涌出了一種幸福的感覺。原來,只要能夠放下痛苦,就會體味到幸福的所在。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前行的途中,會看到各種風景,如果把走過、看過的都牢記心上,就會給自己增加很多額外的包袱。經歷越豐富,壓力就越多,還不如一路走來一路忘記,永遠保持輕裝前進。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明白,要是放下了就輕松了,但就是放不下,那是因為我們抓著太多的“執著”,豈是想放就可以放得下的。如果一個人真能夠做到“拿得起,放得下”,那就真正稱得上是活得輕松、幸福了。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放下”,做一個沒有任何心情負擔的人。

得到了春天,就失去了冬天;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得到了太陽,就失去了月亮;得到了繁華,就失去了寧靜。世界是公平的,它賜予你一樣東西,就會從你身邊拿走另外一樣。只有真正領會了得與失、拿起與放下的真諦,才可以生活得更加快樂。

拿得起是勇氣,放得下是超脫,一個人背負太重的行囊走在人生的大路上,結果只能是疲于奔命,忽略了生活的美麗。放下,你就可以輕裝前行;放下,你就可以擺脫苦惱;放下,就會沉浸在輕松悠閑的寧靜之中。

有一種生活態度叫珍惜

十九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他只在現在。”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不為明天未知的生活做過多的幻想。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假如在今天,我們只能取得1%的幸福,也不必奢望從明日獲得99%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點點積累而成的,沒有這1%的注入,就不可能產生99%的結果。

珍惜當下的生活,因為當下的幸福才是最真實的幸福,一味憧憬、奢望明天,幸福就永遠也靠近不了我們。對明天的任何擔憂和奢望都只是我們的想象,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真正會發生什么。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前,沙鼠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保證自己在整個旱季中能夠有足夠的食物。所以,每當旱季到來之前,沙鼠就會忙得不可開交,它們進進出出,到處采集草根,經常從早上一直忙到深夜,辛苦的程度讓人們驚嘆。

但是,實際上沙鼠根本不必這么勞累,因為,一只沙鼠在整個旱季只能吃掉大約兩公斤的草根,但是,實際上它們在旱季之前儲備的草根足足有十公斤。如果退一步講,就算旱季延長,它們無論如何也吃不了十公斤的草根。但是,它們似乎并沒有“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每個旱季到來前,它們依然要儲備下大量的草根才踏實。旱季過去以后,沙鼠儲存的大部分草根也腐爛了,它們還要把這些辛辛苦苦采集來的草根一一清理出洞。

現實中也有很多像沙鼠那樣的人,他們常常為明天和后天感到不安,為那些還沒有到來的將來而忙忙碌碌,就像沙鼠一樣,即使現在的生活吃穿不愁,也往往覺得不夠踏實、安全,想要為未知的將來準備更多的事情。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忽視了眼前的生活,當下的日子,不知惜福,不知珍惜,殊不知,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而是在當下。

十七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思想家巴斯葛在他的著作《沉思者》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于過去,就是盼望著未來,不是拼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事,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拼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來。我們實在太傻,竟然流連于并不屬于我們的時光,而忽視唯一真正屬于我們的此刻。”

有一個人,在外人看來他生活得已經很好了,是一個大公司的部門經理,月薪豐厚,有房有車,家庭幸福。但是,他常常抱怨自己不夠富有,覺得自己職位太低,使他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收入也少,房子不在市中心,車也不是名牌,因此,他常常覺得不開心。有一次,他的一個客戶說可以給他介紹一筆買賣,能夠讓他大賺一筆,他十分高興,想都沒想就決定做。誰知,這竟然是那個客戶設下的一個圈套,結果引起了一起刑事案件,他不僅因此丟了工作,為了付清賠償,把房子也抵押了,原本好好的生活就這樣落得一片狼藉。

《圣經》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以色列民族在出征埃及的最后途中,天上降下大餅,但是很多人舍不得當時就把大餅全部吃掉,于是他們想留到明天再吃,可是,到了第二天,那些大餅已經全部發霉不能再吃了。

幸福就像以色列人手中的大餅一樣,只有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幸福才不會變味。

我們總是在期盼和幻想中尋找未來的幸福,可是,誰能保證我們明天就一定是幸福的呢?人生只有一次,今天的日子過去了便永遠都不能回來了,如果我們不能好好珍惜,我們就永遠錯過了。所以,珍惜現在擁有的安樂和幸福,不要奢望明天不確定的生活;享受今天可口的飯菜、整潔的衣服,不要奢望明天不一定會擁有的錦衣玉食。珍惜當下,踏踏實實地過好現在的每一刻,這比所有不切實際的妄想和奢望更實在、更適合。

根據環境來調整自己的心態

當環境發生改變時候,要根據環境來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樣你才能適應環境,融入環境。

生活中總會存在這樣的現象:丈夫沒錢時,妻子說沒出息;丈夫成了大款時,妻子擔心有外遇。在如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如果能夠追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那么他肯定會被一些外在的東西所勞累,但倘若能夠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而隨時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再追隨環境,那么你就會很快樂地融入環境中。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我們人力無法改變的,譬如:洪水、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殺人犯法這樣的社會人渣,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杜絕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遵循社會規律,而以積極和柔和的心態順應社會的變遷,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有個年輕人,曾在一個家族企業打工,他殷勤聰明,能說會道,就是不求真務實,習慣于“跑龍套”,即使這樣也深受老板的賞識。在老板眼里,他這是會來事,反應快。所以一步一步提拔他,最后他上升到了家族企業的行政辦主任。

然而,好景不長,這個家族企業因管理經營不當,破產了。直到破產后,那位老板還在慨嘆“人才難尋”的時候,還贊揚這位年輕人是“素質高”。有了這位老板的肯定、贊揚,這位年輕人更加充滿信心,自以為自己無論放在哪里,都是一個能干出事業的人才。

于是,在一個機會來臨的時候,他便去了一家外企應聘。他憑借自己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地通過了面試。正式工作后,他就憑借在那家民企工作的“寶貴經驗”,所以工作起來依然要表現那種聰明,那種“會來事”,而那種難以求真務實的作風讓他也隨時表現出來。

有一天晚上,公司加班,大家需要齊心協力完成一項棘手的任務,他作為公司的行政人員,當然也要參與其中。這時只見他一會兒去總裁辦匯報,一會兒去現場察看,一會兒拿起電話,問這問那……當他發現“老總”坐在辦公室像沒事似的時候,他的“會來事”又派上了用場,忙找來負責閱覽室的工作人員,說他受老總指派,要去閱覽室翻幾本讀物,他就翻出幾本“圖文并茂”的時尚雜志,花紅柳綠、美女飄香的那種讀物,他滿有信心地要送給老總,而且還準備好了“臺詞”,他告訴老總:“休閑的時候讀一讀雜志,有益于身心健康!”那老總跟他點頭、示意,讓他放下,然后讓他退下。

第二天,老總讓行政辦主任告訴他:他被辭退了。理由是通過這一段的觀察,他不適合在這樣的企業工作。

“為什么不適合?”或許至今他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我們知道,這位小伙子的失敗就在于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他的心態沒有與時俱進,及時進行調整。結果“陰晴世界殊,取舍兩重天”。所以他只能被淘汰。作為今人,我們一定要引以為鑒,當環境發生改變時候,要根據環境來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樣你才能適應環境,融入環境。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時間:2023-09-20 15:33:43
出版社:北京明天遠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山东省| 田东县| 蒙自县| 阜宁县| 防城港市| 辽阳县| 武穴市| 渭南市| 奉新县| 乐陵市| 长阳| 家居| 滦南县| 敦化市| 池州市| 阿尔山市| 伊宁县| 正宁县| 雅江县| 鲁甸县| 龙陵县| 安远县| 江陵县| 衡阳市| 济南市| 如东县| 台中县| 陕西省| 上林县| 东至县| 凌云县| 宣威市| 樟树市| 拉萨市| 阿拉善盟| 马山县| 黔南| 赣州市| 平远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