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處可攀:手把手教你成為頂尖非訴律師
- 邢玉晟等
- 1091字
- 2019-12-31 15:39:37
第二節 思考力
同樣,我們還是從“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這句話出發來看思考力的問題。單純地知道事實是不夠的,比如企業家知道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哪些是違規的可能不太清楚,或者即使知道違規,究竟有什么樣的后果也不知道。比如,曾經有一家企業,向銀行貸款,提供了虛假的財務報表、虛假相關交易文件,取得了相當大額的貸款,這種行為已經構成刑法的騙取貸款罪。一旦出現不能歸還的情形,那么企業將會面臨刑事責任處罰。所以,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企業家對于很多法律的規定是不知道的,他們只是樸素地認為只要能還上就是沒問題的,而不知道如果還不上可能涉及刑事責任,也不知道即使能還上,也已經存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風險。因為這個罪名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這種行為達到一定金額,就存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風險。目前覺得沒有問題,只是因為沒有出事沒有人追究而已。
無論是從法學教科書學到的法律知識,還是從法條學到的法律法規,都是抽象的概念范疇。只是掌握概念而無法把社會實踐的現象與法學概念相結合,那么學習的法律只是死板的無法運用的僵化知識,只有將社會實踐生活的各種具體行為應用于抽象化的概念后,我們學習到的知識才是有用的,我們也才不會變為書呆子。這種將社會實踐與法學概念相結合的能力就是一種思考力,其中包括了觀察、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以上面騙取貸款的事件為例,律師在做盡職調查的時候,首先通過看資料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需要認識到,這是一種通過提供虛假資料騙取銀行貸款的行為。作為一名非訴律師,即使對刑法不熟,也應該深入地思考,認識到這種行為是一種破壞金融秩序的行為,國家不會沒有相應的規范措施,那么再去找到相應的法規,去辨別這是貸款詐騙罪調整的范圍還是騙取貸款罪調整的范圍。所以,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非訴律師,碰見問題不斷地深入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否則你還只是法律的學習者,而不是實踐者。
再比如我們經常講的成語“狐假虎威”。如果只是停留在故事層面,是無法指導我們生活的,只有通過觀察及思考,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比如畢業能夠進入頂尖內資所或者外資所的律師總有一種大所的優越感,認為自己已經是大律師了,筆者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其實所謂的大所優越感是律師事務所自己品牌的價值,是“虎”,雖然律師事務所的品牌是個體律師共同努力建立的結果,但是如果錯誤地將這種價值認為是自己的價值可能就是一種“狐假虎威”的現象了。因為當你離開了大所,可能別人就不會再認可你的價值了,你只是憑借“虎威”暫時提升了你的價值而已,所以對于青年律師,進了大所固然可喜,但是也要有正確的心態和認識,苦練內功,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