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送孩子上北大(3):28位北大新生家長的家教手記
- 秦春華
- 1052字
- 2019-12-31 15:35:04
用賞識的眼光鼓勵人
有了目標和榜樣,這只是萬里長征只走了第一步,如何讓孩子能將更艱苦的路程走完,還要我們父母不離不棄的幫助。大家知道,在人生的路上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肯定與支持。受到鼓勵的人會干勁十足,自信心十足,往往會所向披靡,愈戰愈勇,最后勇攀高峰,取得勝利。尤其是孩子處于建立自信階段,成長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建立自信的過程。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生活中,父母要教會孩子這一基本能力,孩子需要這種能力去走向社會,走向成功。
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常常苛求孩子,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一味要求孩子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卻沒看到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自己的特質和優點。我們做父母的要善于把孩子的優勢發揮出來,而不是總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比較,越是這樣比較,孩子就會越來越沒有自信,就會自暴自棄,從心理上認為自己不行,最終成為失敗者。例如,上面所提到的榜樣,可能不少家長會說,我也這樣找了的,但是在說榜樣時卻有藝術,一般的家長會說:“你看別人的孩子如何聰明、能干,而你這么笨……”于是便數落孩子的缺點。大人天真地認為,將孩子缺點說出后,他改正了,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但結果常常是事與愿違。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是單位領導對你這樣說,你愛聽嗎?你覺得你會將工作越干越好嗎?孩子也是如此。我深信這樣一句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記得在孩子五歲時,為了訓練孩子的靜心,我將孩子送去學寫毛筆字。每次去接孩子時,老師總是會送上一句表揚的話:“今天他又有進步了。”孩子聽了很高興,每次去學時高高興興,我去接時也興高采烈,督促他練習也更有勁。這就是表揚的力量。這件事對我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使用表揚的武器。在賞識的過程中,他從學習中體會到的是成就感,這會推動他進一步地學習,現在有一種觀點叫“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是頗有道理的。
在孩子面前,我還有一個認識,就是要示弱。示弱的目的不是貶低自己,而是抬高孩子。例如,遇到孩子將其勞動成果(不管是學習試卷、作業還是其他作品)拿到你面前展示時,你不要忘記說一句,“你太棒了”。而不要以“這么簡單”或“這么平常”來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更不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說:“我都做得來,你如何學習的,上課干啥子去了?”或“我白給你花了這么多錢”等來打擊孩子。如果你做得來,你不妨說一句,“我是這樣想的,你看對不對”;如果做不來,“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讓孩子在父母那里能得到賞識、支持與幫助,這樣的孩子不管學什么勁頭十足,還愁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