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約北大(4):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長手記
- 秦春華
- 3761字
- 2019-12-06 19:33:16
飛向夢想
姓名:袁鈺瑩
錄取院系:城市與環境學院
畢業中學:寧夏銀川一中
獲獎情況:2010年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一等獎、物理競賽二等獎
2009年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三等獎
希望杯數學邀請賽三等獎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一等獎
銀川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一、夢想的發源
以前我很少想以后會去哪個大學,只是覺得世界上的事情變數太多,現在計劃得好好的,將來也未必成功,想著只要自己好好努力,認真過好每一天,將來的結果就不會令我失望,直到那次保送……
因為獲得了數學聯賽省區一等獎,加之以前重大考試的成績,我獲得了學校推薦保送的資格。從此,自我感覺不好的我發現自己是有能力走向清華北大的,而與清華相比,我更向往北大自主自由的氣息,更憧憬北大深厚的人文積淀,北大,成了我夢想的家園。
然而保送考試畢竟不同于高考,其實我以前以為保送是不需要考試的,有學校的推薦、競賽成績和平時成績就夠了,但事實上,遠遠不夠。保送考試有些像競賽,對于我這種非競賽全才而言,有些科目的考試確實困難,比如:物理化學。加上考試前的一場大病,考試結果的慘烈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可即使如此,我仍抱有一絲幻想,總覺得還有希望,直到成績公布……是啊,誰愿意幻想夢想破滅呢,此后我的心情和一月的北方一樣,寒冷,沒有活力。舊病未愈新病又來,傷心啊。病好后,我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第一次發現生病還有這樣的好處,正逢我十八歲生日,我真的感激上蒼給了我這樣一次經歷,這是我破繭成蝶前所要經受的痛苦和磨礪。每個人都很堅強,只是看他能不能發現自己很堅強,信不信自己很堅強,我慶幸我發現了,相信了自己。
夢想從此起航,北大成了我遠方的航標。雖然還有自主招生考試,但我已經把它看淡了,當做一次小測驗,一輪復習的尾聲,將重心重新轉移到高考上。自主招生的題比保送簡單些,比高考難些,發揮也只能評價為一般。
二、重整旗鼓,再戰江湖
得知自主招生成績已是三月份的事情了,不出所料還是失利,雖然有門科目的成績令我不解,但我不想深究。與保送相似,還差10分就達線了,我明白差10分和差1分沒有區別,等在我面前的只有高考一條路,看著同學因自主招生成績優異而被保送,不禁有些失落,我不斷告訴自己,還有希望,不能放棄,北大又豈是那么容易就進去的?
此時已進入二輪復習,可我覺得一輪復習就像沒怎么進行似的,也許是事情太多,無暇分心吧。
說到學習方法,其實我在最后一年中也思考過、觀察過,好學生的特點從來都是認真聽課,多思多問,把握課堂。“把握課堂”似乎是一句聽到爛的話,很多人覺得有用,很多人覺得不解,更多的人不以為然。其實這真的是一句很有用的話,課上老師一句要緊的話勝過萬千參考書上無關痛癢的話。身邊充滿了上課不專心聽講,下課又狂問不止的同學。還有人遇到一個問題就停止不前,后面的課不聽,還咨詢周圍的同學,被問者解疑吧耽誤課程,不解吧又不好意思。其實有問題大可簡要記下,下課再問,解釋何愁沒有詳盡解答,或許再聽老師講幾句就豁然開朗了呢。“把握課堂”還意味著一個主體問題。那就是學習是以學校課堂為主,課外輔導為輔,但凡本末倒置不分主次者,皆是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成績不理想者。我見過很多人,學校的課程不認真學習,反而熱衷于家教、補習班,最后得不償失。“把握課堂”也是一種信任的表現。如果一個學生相信老師,他自然會相信老師的話,自然會認真聽課,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如果不相信,他自然會注意力不集中,我行我素。相信老師是一種基本信任,老師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經歷了數屆高考,他們的職業就是研究學習和高考,所以他們的方法一定是相對更有效的,他們挑選的習題也是以一當十的。每個人當然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老師的話也未必放之四海皆準,但畢竟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還有做題問題。做題不在多,做精則靈;做題不在難,把握重點則行。狀元從來不鉆題海,如果做而不思,做再多題也是枉然。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位同學,理綜卷子做了五六十份,可高考理綜還是120多分,何哉?盲目做題,不假思索。老師常說要總結思考,雖然我到現在都不是很明白應當怎樣總結,但是我認為如果要攻克一道理科難題,一定要自己先思考,實在山窮水盡了再聽別人講解,聽懂后還要自己獨立重做一遍,時不時地溫習一下,并嘗試把此法應用于其他題目,一段時間后,自然會熟悉掌握此法。貪多求快未必有效,穩扎穩打才是正途。
最后的日子無疑是艱辛的,真的是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單一重復地做卷子,做練習,講題,考試。日子過得很快。自從第四次月考理綜失利后,我的理綜便開始萎靡不振,抓理綜成了我最后半年的重點。三次模擬的成績讓我有一些欣慰,因為它在逐步上升,但是三模不錯的成績反倒讓我有了一絲擔心。最后一個月雖然在避免想大學的問題(據說這樣只會徒增壓力),但成績有時候確實像正弦曲線,很難有持續的高峰,我很怕隨著這次高峰而來的高考會下降。老師說我是:“人家都是成績不好時擔心,你這怎么反倒是成績好了擔心?”也許是我多心了,但是另一個問題讓我不得不重視:失眠。我相信許多從高三過來的同學都有類似的經歷。這實在是一個令人發瘋的問題,也幾乎成了我最后日子里的最大困擾。起初我以為只有自己失眠,后來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有,就連狀元也難逃此狀。幸好有位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讓我每天晚飯后去散步三千米以上。這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不過見效的前提是一定要堅持。中午睡不著不是太要緊,如果這樣會令你下午打瞌睡,那你就要相信你中午是可以睡著的,況且只要保證了晚上的睡眠,中午覺沒什么大不了。失眠所破壞的不一定是精神狀況,大多時候它破壞的是心情,失眠常常會使很多人(包括我)覺得心煩意亂,而心情是決勝高考的最大因素。
應試技能很重要,但這在最后的兩周內早已定型,此時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情。很多人因為高考時心情舒暢而超常發揮,沖進理想大學,考出了歷史最高分;也有很多人考前心浮氣躁,發揮失常,不是含恨走向“非理想”大學,就是淚灑高四。我當時的心情屬于正常偏差,所以高考成績也屬于平均水平偏下。到了考試那天就沒有什么想法了,只是一心答卷。我并不期盼太超常,有時候太超常進了過好的大學,跟不上不就悲劇了,所幸的是我最終圓夢于北大,分不算高,剛過線一點點,但我已無奢求。說實話,簽完預錄取協議的我并不怎么激動欣喜,很平靜,直到我收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才有了種莫名的興奮。原來,預錄取協議還是沒有通知書來得真切動人。
三、旁觀者清
現在我成了“過來人”,回想高考猶在眼前,卻又恍若隔世。細細思索,只總結出兩字——信心。這仍是屢見不鮮的一個詞。可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這兩個字究竟意味著什么?
考試是一個隨機性很大的事情,也許有次考試正好全部是自己會做的題,那自然越做越高興,分數也越高,可要是碰上幾道自己不會做的題,那只能是越做越痛苦,分數也不樂觀。即使是高考狀元也只是一次考試的狀元,只表示他(她)在此次考試中的發揮最好,具備一定的實力,但不表示他是最強的,因為沒有絕對的最強。我承認考試是要靠一定的運氣的,但我從來不相信運氣。好運氣只是小概率事件,只在極少數人身上發生,所謂好運與好結果是偶然與必然的交集。好運氣帶來的好結果是在有實力的前提下發生的必然事件。我相信如果自己掌握了全部的知識點,融會貫通,那在考試時必將時時“交好運”。所以,不必把考試看得那么重,錯誤只會幫助你發現問題,不會將你推向深淵,能把你推向萬劫不復的只有你自己。即使是高考也不是非生即死的事情,最壞的情況不過就是沒有考上理想大學。那又怎樣,大學好好念,再奔研究生,出人頭地的大有人在。大學只是一個跳板而已,可只有當你有信心時這個跳板才能助你飛得更高,考試失利才會成為你寶貴的財富,否則,這一切都只會成為你把自己推向深淵的借口。
信心是一種充分的自我認可但不是盲目的驕傲自大,是建立在一定的能力基礎上的。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價值多少,不是靠與別人攀比實現的,我們可以把另一個人視為目標榜樣,但決不能只顧比較,忽略比較的終極目的和意義。如此才不會讓我們心浮氣躁,惶恐不安,汲汲于超過,戚戚于落后。
信心其實也是耐心與勇氣的根源。有耐心有勇氣即是有信心,無信心便會無耐心無勇氣。當我們有信心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百折不撓,堅持下去,失敗千次也不放棄,這便是耐心,是堅持。只有在我們相信自己做不好時,才會覺得再奮斗也是徒勞,努力等于浪費,由此,耐心即喪,半途而廢。學習,人生,都是一條披荊斬棘的路,隨時有毒蛇猛獸出現,有信心才能有勇氣與之搏斗,繼續前進;沒信心便覺得長路漫漫,沒有盡頭,心生退意,或掉頭折返,發現后路亦艱難非凡,猶豫間命喪虎口,或繳械投降,聽天由命。殊不知“我命由我不由天”,除了自己沒人能逼迫我們放棄。“守得云開見月明”,成功很多時候不就是再堅持一下下么?而不堅持就是因為缺那一點點信心,這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原因。
作為北大學子,我不屬于進校時光芒萬丈、成功出色的那一類,但是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出色的北大人。以上這些只是自己的一點經歷感觸,僅供參考。
起初我以為只有自己失眠,后來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有,就連狀元也難逃此狀。幸好有位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讓我每天晚飯后去散步三千米以上。這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不過見效的前提是一定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