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國際關系學入門作者名: 邢悅本章字數: 2053字更新時間: 2019-12-20 17:27:31
拓展閱讀
1.國際體系與國內體系有何不同?
國際體系與國內體系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前者無政府,后者有政府。而兩者其他的區別,也往往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這一點。
由于國內體系有政府,所以權力是垂直分布,存在上下級之分,并且下級要服從上級。而在國際體系中,由于沒有中央政府,各行為體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每個行為體都擁有主權,不存在從法理上誰服從誰的問題。由此導致的結果是:
等級制的國內體系必然帶來權力的集中。中央政府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政府有權對國家內部的事務進行全權處理。并且,這種權力是由憲法和法律保障的。政府在依法行使權力時,可以根據法律所賦予的強制力對違法行為進行制裁。但是在國際體系中,由于權力是分散到各個主權國家手中的,國家行使權力既沒有也不需要法律依據,而這種權力一旦被濫用,也缺少法律的強制力對這種行為進行制裁。例如,朝鮮執意研制核武器,并且態度強硬地退出六方會談,國際社會誰也對其奈何不得。
國內體系由于權力集中于政府手中,政府也就負有保障國內人民安全的責任。人民雖然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法律的制約,失去了做很多事情的自由,但是至少獲得了安全,人身和財產的安全都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證。但是在國際體系中,每個國家都享有權力因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帶來的后果是,每個國家都只能依靠本國的實力來保障自身的安全與行事的自由。也就是說,國際體系是一個自助體系,身處這一體系之中的國家必須獨立自主,自保平安。
在國內政治中,由于人民最基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人民所追求的是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但是對于身處國際體系之中的國家而言,由于國際社會缺少制止侵略的安全保障,國家所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自身的生存與安全。
國內體系和國際體系的區別如表4-3所示:
表4-3 國內體系和國際體系的區別

2.試述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對如何維護世界秩序的觀點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是國際關系學的價值追求。近代以主權國家為行為主體的世界體系自1648年形成至今,在不到500年的時間內,體系權力結構發生了數次變遷,而每次變遷都幾乎伴隨著血腥而殘酷的戰爭,尤其是20世紀兩次世界格局的變遷,直接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如何實現世界體系的穩定和秩序一直是國際關系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不同的國際關系理論為解答這個問題提供了不同的分析視角。
現實主義關注大國之間的權力關系,并從世界體系的權力結構出發,對如何維持穩定的國際秩序進行探討。圍繞著體系中大國的關系,現實主義關于如何維護世界體系的秩序大體形成了三種理論。
第一,霸權穩定論。這種理論認為國際霸權體系與國際秩序穩定之間存在著一種因果關系:一個具有霸權實力且愿意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的行為體有利于國際體系的穩定和公益的實現;相反,在不存在霸權國的情況下,國際秩序將是混亂無序和不穩定的。
第二,均勢穩定論。在均勢格局中,一方面,由于存在很多權力中心,一個問題可能涉及多個國家,同樣的兩個國家也有可能同時置身于多個問題之中。這種利益的復雜關系使得國家之間不敢輕易開戰;另一方面,由于每個國家都涉及很多的雙邊關系,因此能夠花費在每個雙邊關系的精力很少?;谶@兩點原因,部分學者認為均勢格局最有利于維護體系的秩序與穩定。
第三,兩極穩定論。這種理論認為,世界體系中存在兩個權力中心最容易保持穩定。原因有三。首先,兩極體系下大國沖突的數量更少。其次,兩個超級大國更容易形成互相威懾的體系。最后,由于權力中心的數量更少,發生誤判的可能性就會更低。
自由主義內部關于世界體系如何實現穩定也存在著三種觀點。
第一,民主和平論。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首先,在民主國家,發動戰爭的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而民選政府如要行使戰爭權,就必須征得人民的同意。由于戰爭對經濟、社會以及文化所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壞作用,以及戰爭爆發對人民正常生活的傷害,在大多數情況下,人民是不愿意發動戰爭的。其次,民主國家在政治制度及政治文化上存在著相似性,如相互尊重、合作與妥協等共同特點,這種“精神氣質”使民主國家之間更傾向于使用外交、政治等手段而非武力來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民主與非民主國家之間卻缺少這些標準和限制因素。從經驗的角度分析,二戰之后,確立了民主制度的國家之間確實沒有發生過戰爭,這從事實上為民主和評論提供了有力的論證。
第二種觀點認為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將保證世界體系的穩定。這種觀點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國經濟聯系加強,國家之間在貿易、金融等領域廣泛開展的合作使得各國可以通過貿易與合作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而發動戰爭將導致經濟合作成為不可能的事,進而增加發動戰爭的成本,降低戰爭的收益,從而使得國家不愿意選擇戰爭手段實現自己的目標。
第三種理論則強調了制度的重要性。新自由制度主義者認為國際制度將有利于減少國際體系的無序性。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權威國際組織提供可靠信息,減少國家相互之間的猜忌。其次,國家遵循一定的國際制度將增加國家在合作時相互之間的信任感。最后,國際制度可以獎勵合作的國家而懲罰不合作的國家,從而促使國家采取合作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