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20世紀的國際規范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人類進入20世紀后,尤其是在二戰之后,國際規范在諸多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首先是國際社會成員資格標準的變化,以及隨之帶來的國際社會成員的擴大。最早的國際社會的合法成員是符合歐洲基督教“文明標準”的王朝國家。在18世紀美法革命和20世紀非西方民族主義浪潮的沖擊下,合法國家從王朝國家變成民族和人民主權國家,從需要符合具有強烈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色彩的西方“文明標準”到至少在形式上取消這一標準。19世紀中葉的巴黎會議,世界上第一個非基督教國家土耳其被接受為國際社會的成員。而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際社會已不再是,也不再被認為僅僅是西方的。隨著民族自決、人民自決和種族平等等政治理念在全世界的廣泛流行,從理論上講,擁有固定領土、常住人口、有效政府和主權獨立的國家即可被確認為國際社會的合法成員。最后一條被許多國際法學家認為是最具決定性的國家資格標準。二戰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與其他一些世界政治力量一起,導致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社會急劇擴展到可能的最大范圍和規模。如今,非西方國家構成了國際社會的大多數,它們在法律上已經與西方國家完全平等。此外,二戰之后,主權國家之外的國際組織、個人等非國家行為體在不同程度上、不同范圍內也承載了相應的國際權利與義務。由此,世界舞臺上不僅存在著主權國家行為體,而且也活躍著各類國際組織等非國家行為體。

其次是國際共處規則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國家使用暴力越來越嚴格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對國家主權越來越多的限制和干預。

《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禁止以武力威脅侵害別國領土完整和獨立,只有用于自衛和經聯合國授權與組織的制止侵略的戰爭才是合法的;禁止以戰爭方式作為解決任何國際爭端的手段,且《憲章》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設立了一系列國際組織干預和調整程序。此外,國際法還對國家擁有的武器的數量、種類、研發、轉讓等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國際法對戰爭行為的約束也擴大到了對戰俘和非交戰人員的保護方面,例如,禁止以平民或民用物體為攻擊對象,要求在戰爭中對戰俘和非交戰人員提供保護等。

與此同時,國際法對國家主權設置了諸多限制和干預,“國際關切”(international concern)概念逐漸擴展,“國內管轄”(domestic jurisdiction)概念則飽受侵蝕。后者的內涵越來越被認為是相對的和可以變遷的,而前者以及國際社會據此行使的干預權利擴大到愈益增多的問題領域。“國際關切”最關注的是“國際罪行”,包括大規模侵略、大規模破壞自決權(例如用武力建立或維持殖民地)、大規模踐踏基本人權(例如大規模屠殺、奴役和種族隔離)等法定類別。

在人權問題上,當代國際規范體系對國家主權的限制和干預體現得尤為顯著。國家主權的主要方面之一——統治權或政治主權,已被權威的國際法認定為是有限的,即受限于人權國際法。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普遍人權宣言》為說明《聯合國憲章》關于人權的籠統規定提供了一個權威指南。1976年,《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其議定書在經許多國家政府簽署后生效。這兩個對締約國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使人權比較全面、細致地法規化了。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誕生了諸多區域人權公約,它們也構成了人權國際規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為止,基本的人權國際規范已取得不容違反、不容置疑的普遍國際法規范的地位,任何與之抵觸的單方面行動或國際條約和協議在法律上都是無效的。以文化相對主義和道德相對主義為辯據、否認基本的人權國際規范的普遍價值(甚至普遍優先價值)被認為是根本錯誤的。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

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權利;此項權利包括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單獨或集體、公開或秘密地以教義、實踐、禮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世界人權宣言》《世界人權宣言》,http://www.un.org/chinese/work/rights/rights.htm。

應當說,二戰后國際規范的迅速發展和較廣泛實施,尤其是人權觀念的大普及,是世界史和國際關系史上意義重大的進步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南投县| 布尔津县| 文水县| 丹寨县| 无极县| 桐城市| 顺义区| 鲁山县| 华坪县| 本溪| 莱芜市| 庆元县| 綦江县| 商水县| 浦城县| 临夏县| 沙河市| 客服| 石林| 紫云| 宝坻区| 临海市| 专栏| 司法| 靖安县| 辽宁省| 尉犁县| 南阳市| 太仆寺旗| 香河县| 九龙城区| 大石桥市| 景宁| 平罗县| 浦县| 怀宁县| 新疆| 杭锦旗| 玉树县|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