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何謂古典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
自由主義是一種樂觀主義的哲學理念。自由主義者并非都是人性本善的信仰者(事實上他們更多強調人性不完善的一面),但他們強調人有能力控制和改造自己,從而改善社會的道德和物質條件,使社會進步成為可能。而邪惡和黑暗現象的存在(比如戰爭和沖突)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而是能夠減少甚至徹底根除的。簡而言之,自由主義充滿對理想社會的向往,而且堅信這種理想社會是可以實現的。盧梭、康德、亞當·斯密等人的著作奠定了自由主義的哲學基礎。
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有古典自由主義(或理想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之分。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盛行于17世紀到20世紀初,其主要觀點如下:(1)基于個人自由選擇而產生的國家和社會是穩定的、接近完美的。這樣的國內社會有助于推動國際合作。基于此,古典自由主義堅決主張民族自決和不干預政策。(2)強調自由貿易在國際社會上能夠促進和平。(3)認為國際秩序類似于競爭性的市場,有一只“無形的手”在進行調節,無需任何干預就能自動地實現秩序和穩定。但是,自由放任的古典自由主義在兩次世界大戰面前遭到了嚴厲的打擊。其后,對國際政治經濟活動進行多邊管制和干預的思想在國際社會占據了上風。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對結構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的批判中逐步誕生和發展起來的。1988年,約瑟夫·奈首次使用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術語,為兩大學派定名。新自由主義與新現實主義的區別在于,新自由主義指出無政府條件下的沖突是可以避免的,國際合作是可能的。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是:
第一,自由主義并不否認國際社會的無政府性,但它強調無政府并不等于無秩序。自由主義者堅信,如果將類似國內社會那樣的制度安排推廣到國際社會,如果國際法、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能產生類似法律、政府和制度在國內社會的作用,國際社會也能和國內社會一樣處于有序運轉的狀態。
第二,自由主義不否認國家是國際體系中最重要的行為體,但它更加強調包括國際組織在內的非國家行為體的作用。自由主義者認為,國際組織與國際正義、秩序、和平、合作以及國際法、國際機制等概念是緊密相連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同樣擁有國際法主體地位。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國家主權已經受到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非國家行為體的侵蝕,非國家行為體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自由主義眼中的國家不是單一而理性的行為體,而是國內社會利益的集合體。自由主義者認為,國家的政策與行為是由國內社會團體與個人的偏好累積而成的。個人、利益集團、官僚機構以及社會團體之間構成競爭關系,國家政策與行為只是國內集團利益相互爭執、妥協與談判的結果,因此,國家不會做出完全理性的決策。
第四,自由主義不否認爭端、沖突和戰爭一直是國際關系的一部分,但卻并沒有像現實主義那樣認為增強實力是求得安全和自保的唯一手段。自由主義者相信,參照國內社會的經驗,國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制度安排、社會交往、貿易、契約等)協調彼此之間的利益沖突。盡管這些措施不可能像國內政府那樣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但它們對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行為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至少會有利于加強國家間的信任與合作。
新自由主義理論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由美國學者羅伯特·基歐漢開創的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將國際制度設定為理論的核心概念,強調國際制度是國際體系的最主要特征。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雖然體系結構是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但僅僅強調結構是不夠的,進程與結構一樣都是國際體系的重要特征。所謂進程,就是國際體系中單位之間的互動方式和互動類型。影響國際進程的體系因素有兩個:體系結構和國際制度。國際體系結構的變化是相當緩慢的,因此可以假定國際體系結構為常數。在國際體系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國際制度就成為國際體系的最主要特征。在新自由制度主義者看來,首先,國際制度包括有明確規定的規則和章程的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國際機制及國際慣例。其次,國際制度和國家行為之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即在國際體系結構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國家仍然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和行為取向,導致這些不同行為和不同行為取向的是國際體系的制度化程度。最后,國際制度能夠促進合作。在承認無政府邏輯和體系結構重要性的同時,新自由制度主義強調國家可以以絕對收益為基本考慮,國際制度可以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采用不合作手段的成本、提供可靠的信息等方式,減弱無政府狀態的負面影響,導致國家的實質性合作。

《霸權之后》書影
羅伯特·基歐漢,生于1941年,1966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在斯沃斯莫爾(Swarthmore)學院、斯坦福大學、布蘭戴斯(Brandeis)大學、哈佛大學、杜克大學任教,現為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學院教授。曾任學術期刊《國際組織》編輯(1974—1980年),國際問題研究學會會長(1988—1989年),美國政治學會會長(1999—2000年)。其出版于1984年的代表作《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使其成為國際關系中的新自由制度主義的代表人物。
表3-3 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