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贏天下:九大商界領袖談創新
- 張亞勤 張維迎
- 1382字
- 2019-12-06 19:24:16
第一節 以業務創新求生存
關于阿里巴巴,我最早的想法非常簡單。我在1999年前后做了一個判斷:中國一定會加入WTO;加入WTO之后,中國前五年一定以出口為主,后五年一定以進口為主。當時,我們簡單的想法就是怎么幫助中國企業出口。至于阿里巴巴這個平臺怎么來的,說起來有些偶然——那時候我在北京工作了14個月,離開北京的前一個星期我去了一趟長城,看見長城的磚頭上到處寫著“到此一游”,我就想,這就是最早的BBS,而且中國人就愛好這個。當時,我就想,假設能夠把我們的網站做到極其簡單,一打開所有人都會用,是不是就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做出口生意呢?這就是阿里巴巴最初的想法。
但是,我的想法和我們的技術人員存在很大的沖突。我認為,BBS必須進行人工管理,你今天想賣什么,想買什么,什么信息可以放,什么信息不可以放,要做出規定,而且要把它們進行分類。我們的技術人員說,這樣做違背互聯網精神。我說什么叫互聯網精神?他說互聯網精神就是自由、民主、開放。但是我堅持必須對它們分類,進行管理,并命令技術人員立刻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就這樣,阿里巴巴產生了。
2003年,我第一次去哈佛MBA演講,談到阿里巴巴存活下來的原因,我說主要有三個:第一,我不懂技術;第二,我沒有錢;第三,我從來沒有計劃。
第一,我不懂技術。到今天為止我也不懂互聯網技術,不懂計算機;我到現在還不明白軟件是怎么寫出來的,為什么會運行。但我堅信技術是為人服務的,人不能為技術去服務。因此,我要求工程師做出任何軟件都讓我先試用,如果我不會用,就意味著80%的人都不會用,技術人員就得重新開發。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阿里巴巴推出的軟件使用起來都非常簡單,中國2000多萬中小企業的老板都能輕松使用。
第二,我沒有錢。我們的創業極其艱難,從零開始,當時是18個人湊夠了10萬塊錢。我們也都體會了缺錢的難受滋味。因此,雖然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團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最有錢的,但我們還是保留了當年的習慣。很多創業者犯錯誤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有太多的錢。我們很明白這個道理:沒有錢不會犯太多錯誤,有了錢可能會亂犯錯誤。
1999年,我們融資100萬美元。有了錢怎么辦?首先就想到請人,請最優秀的人。最優秀的人在哪兒?跨國公司的副總裁、MBA、最好是世界五百強的人。那些人進來之后,跟我們講公司的戰略、前景,聽得我們熱血沸騰。當時,有一個新聘的營銷副總裁第一個月跟我談市場預算的時候,說今年需要1200萬美元,我很驚訝。過了一段時間,跟我說很抱歉,以前的預算算錯了,其實最少要2000萬美元。怎么辦?你不采納他的方案是不尊重他,你要采納,我們總共才融了100萬美元,資金明顯不夠。最后沒有辦法,只有請他離開。
這些經歷使我們明白,辦公司不是要找最優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適的人。波音747的引擎是很好,但如果裝配在拖拉機上,那么一發動引擎肯定就會爆炸。企業發展是一步一步往前走,每走一步,首先靠的是腦子而不是錢。做企業拼的是智慧,拼的是勇氣,拼的是團隊的合作。假如企業家之間的競爭是靠錢的話,那銀行更厲害,風險投資更厲害。其實,只要企業有優勢,錢就會來。
第三,我不做計劃。從1999年做互聯網到今天,我只寫過一份商業計劃書,但是第一份商業計劃書被風險投資公司給拒絕了,從此我就不再寫計劃書。其實,計劃書寫得越厚,越容易脫離實際,但是,如果公司不按照計劃書說的辦,那就騙了投資者;如果按計劃書去運作,又無法應對不斷變化的形勢,所以我們不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