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心理測量在中國的發展

心理測量在中國誕生并不太落后于西方,這和中國心理學的“早產”不無關系。早在1900年,在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由于受洋務思想的影響,西(方)學(問)在學堂有一定影響,這時便已經開始有了心理學課程和標準化的心理學課本。蔡元培先生曾于1908—1911年、1912—1913年兩度在科學心理學之父、德國萊比錫大學馮特(Wundt)教授的課上學習“實驗心理學”,了解這門西方人發明的、研究人的心理世界的學問。在蔡元培1916年底執掌北京大學不久的1917年,便在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宣告了中國科學心理學的正式誕生。心理學史學家們分析認為,這是蔡元培試圖對馮特實驗室的翻版。而這時距離馮特在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而宣告科學心理學誕生,不過相差38年。

由于心理學從理論、教學、實踐都較早地在中國出現了,心理測量學也較早落戶在了中國。早在20世紀初,我國的心理學界就引進了心理測驗方法,并制定出自己的各種教育和智力測驗。而其中對中國心理測量領域影響最大的就是對比奈智力測驗的引進和修訂。1916年樊炳清首先介紹了“比奈-西蒙量表”。1922年費培杰將“比奈-西蒙量表”譯成中文,并在江蘇、浙江兩省的一些中小學試測。1924年燕京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出任燕京大學校長的陸志韋先生發表了經修訂的“中國版比奈-西蒙量表”,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標準化的比奈智力測驗。1936年陸志韋與吳天敏合作,再次修訂該量表。這時制定的量表已較為成熟,對我國當時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并且對中國心理測量領域的發展起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隨著心理學和心理測量在中國的發展,人們也開始在人才評價、職業介紹中使用有關方法。早在30年代,已經出現了一些職業介紹所,開始用一些最簡單的心理測量或診斷方法進行人才評價或職業介紹。雖然當時的技術很不完善、系統,使用的程度和規模也都極有限,但這畢竟是人事測量在中國最早的開端。

1936年修訂的“中國版比奈-西蒙量表”仍然采用的是年齡量表,適用于3~18歲的受測者,其中對6~16歲的受測者最為適合,其他年齡的兒童也可使用,但成績難以確定。該“量表”中,3~11歲,每歲有6個題目,每題代表的智力年齡為2個月;12歲和13歲這兩個年齡各有3個題目,每題代表的智力年齡為4個月;14~15歲有6個題目,每題代表4個月;16~18歲共有9題,每題代表4個月。

1979年,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吳天敏教授開始對“中國版比奈-西蒙量表”進行第三次修訂,對第二版的“量表”作了較大的修改,對部分題目進行了增刪,并于1982年發表了該“量表”的第三版。此后的幾年里,吳天敏教授仍一直致力于修訂一個簡化版本的智力測驗,以方便學校之用。直至她1985年辭世,可以說她把畢生都貢獻給了制訂中國的智力測驗。

第三版的中國版比奈量表仍是個體施測的測驗,題目按難度排列,適用對象年齡范圍擴大到2~18歲,基本上每歲3道題,共51道題。同時在計分上,不再采用年齡比率智商,而是采用離差智商。該修訂本的最佳使用年齡為小學至初中階段。

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可以說中國的人事測量迎來了大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為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思想、觀念和技術,推動了心理測量在人事管理中的應用。一批組織與管理心理學家、心理測驗專家開始關注和著手心理測驗在人事管理中的應用,一批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體現中國特色、適用于中國企業的心理測驗相繼問世。這一切標志著在中國心理測量這種科學方法成為人事測量的主體的時代已經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泽县| 涟源市| 长春市| 谢通门县| 西青区| 义马市| 洮南市| 泸水县| 土默特右旗| 尼木县| 抚远县| 和龙市| 苍梧县| 阜新市| 长顺县| 宜兰市| 客服| 孟州市| 东丰县| 田阳县| 四子王旗| 当阳市| 太谷县| 九寨沟县| 绵阳市| 灯塔市| 易门县| 保山市| 揭东县| 大庆市| 阳东县| 玉龙| 广河县| 海安县| 武宁县| 长岭县| 巨鹿县| 崇义县| 宝山区| 吴江市|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