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象征的世界:詩歌、經驗與修辭
- 耿占春
- 1022字
- 2019-11-25 18:32:44
第三章 象征:知識與神話
這一章我要迂回得遠一些,敘述象征不是被視為神話而仍然被視為知識的時代的景觀。古典時代的思維方式是象征的,也就是說它依賴一套系統化的象征思維方式,建立了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世界,并據此留下了一個文化象征符號的體系。這是象征不同的方面,一個象征主義的世界,表征它的象征符號系統,和構筑了它們二者的象征主義的思維方式。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一個象征主義的世界可能已經解體,但表征它的象征符號卻可以在詩學中進行置換,使之納入詩歌的新的結構之中;就像過去時代的神話被作為敘述的范式重新進入現代敘述一樣。而象征主義的話語方式一方面被認知為妨礙理性的陳舊過時的事物,另一方面卻也可能成為抵制工具理性帶來的思想狹隘和消除話語單義性的修辭策略。
在《結構人類學》中,列維-斯特勞斯認為:“象征世界的功能是在觀念層面上解決現實層面上體驗的矛盾。”波德里亞批評說,這是斯特勞斯唯心主義的曲解,離“象征”最差的詞義已經不遠了,在這里,象征仿佛是一種補償性的理念功能,是相互分離的現實和理念之間的中介。事實上,象征被完全貶到了想象中。如果說把象征視為想象是對象征在現代社會里的功能的描述接近于事實,那么它顯然不適合于原始社會。斯特勞斯對象征的理解沒有注意到象征的功能,即想象或理念與現實之間的交換。波德里亞說,原始社會可以進入象征,但不是通過一種永恒不變的“法則”進入象征,“象征是交換的循環本身,是饋贈與歸還的循環,是產生于可逆性本身的秩序,它可以擺脫雙重裁判,即壓抑的心理體制和超驗的社會體制”。因此,波德里亞說,原始社會的精神病比我們的現代社會的精神病在程度上輕多了,人們很客氣地用“神經官能癥”來形容我們的現代社會,但我們的現代社會正在按我們自己的定義變成“精神病”,即完全不能進入象征。想一想肉體與靈魂、生命與死亡,它們已經完全無法進入象征秩序,它們被去象征化之后或者說被祛魅之后,在它們被還原為自然事實之時,所產生的焦慮,而這些沒有進入象征秩序的焦慮,又是怎樣地潛入社會秩序,在那里制造混亂?或者進入個人的潛意識結構,它的沒有外顯的象征形式,如何使精神分析成為一種顯學。不能進入象征已經變成了我們時代的癥候。
因此我要做的不是要穿越象征去尋找象征背后的歷史或社會現實,而是關注象征化的世界在某種關鍵性的歷史語境中是怎樣建構了社會現實,在某種歷史語境之中又是如何被去象征化。無論是建構或消解社會象征,都不是一種單純的詩學現象,也不是僅僅具有詩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