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管理學
- 蘇保忠 張正河
- 1126字
- 2019-11-26 14:34:25
二、我國現階段的公共管理發展
從我國現階段的公共管理環境出發,實事求是地考量我國的公共管理發展水平,從而提出適合當前我國經濟、政治發展需要的各種措施和策略,這是我國公共管理發展戰略的起點。
(一)公共管理的發展要堅持為經濟發展服務
我國現階段的公共管理環境決定了現階段的公共管理必須為經濟發展服務。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仍是我國現階段一切工作的重心。要適應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快經濟改革的步伐,就應不斷地對現階段的公共管理體制進行各種結構性的調整和變革。
在這個調整和變革的過程中通常會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情況是,我們對公共管理所處的環境、時代變革的趨勢以及經濟改革的影響認識和估計不足,并且以一種保守的姿態、緩慢的步伐來對待公共管理領域所出現的問題的話,那么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就會被拖后腿;另一種情況是,我們超越這個階段,提出不切實際的公共管理模式或照抄照搬別國的公共管理模式,那就會使我們對未來充滿虛無縹緲的幻想,這對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來說,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其最終的結果是誤國誤民。因此,我們必須努力避免這兩種傾向,并制定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公共管理發展戰略。
(二)公共管理的發展要立足本國國情,不斷開拓和創新
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西方的公共管理都要比我國的起步早,成果多。但是如果在發展我國公共管理的過程中,對于西方公共管理的成果經驗照抄照搬,其結果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國公共管理的發展必須從自己的國情出發,在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同時,不斷地開拓和創新我國的公共管理體制,同時借鑒西方政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從而促使我國公共管理不斷向前發展。
立足本國國情僅是我國公共管理的發展的基本需要,要使我國的公共管理不斷向前發展,還必須進行開拓和創新。首先,我們要對公共管理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公共管理者不僅要具備最基本的洞察力,做到“審時度勢”,而且,還需要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和使命感。否則,就有可能坐失開拓的良機,同創新的機會失之交臂。其次,要針對公共管理環境的變化適時地做出必要的反應。特別是要針對戰爭爆發、發生動亂、傳染性疾病、自然災害(地震、水、火、旱災)等緊急狀態和突發事件,建立起必要的應對機制。第三,適時、適度地推出革新措施。適時,就是要在公共管理環境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針對當前公共管理領域中的問題和不足不失時機地進行改革和創新,使公共管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以顯示和發揮。適度,就是指在公共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中不能忘記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在當今國際和國內環境下,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以及我們的改革成果就會失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