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管理學
- 蘇保忠 張正河
- 1437字
- 2019-11-26 14:34:23
【案例分析】
公共問題的治理之道
最近看到兩則報道,一條消息說北京人一年吃掉100多萬只的麻雀,另一條消息說,中國目前甲醛超標已經泛濫成災,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表現。
這兩個事情可以說都是典型的公共問題:麻雀雖然與人爭食,但它們每天吃蝗蟲,如果人們吃光了麻雀,蝗蟲失去了天敵,中國農田的蝗災將進一步惡化;甲醛是現代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許多工業產品,包括裝修材料、食品甚至是衣服,都少不了用甲醛,但是,甲醛一旦用多了,對人體的健康就有很大的危害。很多人高高興興搬進新房,但健康狀況卻出現了問題,原因就是裝修材料中甲醛含量過高。
毫無疑問,傳統的解決辦法很多,但公共問題依舊存在。在制度分析學者看來,要解決公共問題,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去重新思考和分析問題。這一新的思路是,發展自主治理,解決公共問題。
比如,就甲醛問題來說,甲醛含量在很多行業缺乏標準,這使得人們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脅。這時,除了等待政府制定完善的標準之外,最重要的是開放新的途徑,讓生產者和消費者能夠有權或者有機會制定產品的質量標準。產品甲醛含量過高,損害人體健康,勢必影響其市場銷量。如果是有機會有頭腦的生產者,肯定有動力自己組織起來,建立行業協會,自覺地設定產品的質量標準,降低甲醛含量,使之達到安全的水平。對于消費者來說,甲醛含量超標,直接損害自己的利益。按照傳統的思路,如果產品沒有違反國家標準,或者國家沒有標準,消費者就沒有辦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按照新的思路,消費者的利益只要因為消費品的質量問題受到了損害,消費者就可以通過自主治理的組織,比如說消費者協會,對生產廠商提出符合衛生要求的產品質量標準,并通過消費者協會,以索要損害賠償的方式,促使其遵守產品的健康標準,降低產品的甲醛含量。
就麻雀保護來說,國家已經有了相應的法律規定,麻雀已經是保護動物了,所有捕食麻雀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這時,已經不存在制定適當標準的問題。但是,在普法和執法方面,自主治理也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普法方面,2000年麻雀就已經成為保護動物,但是筆者詢問了一些身邊的人,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麻雀已經成為保護動物。這說明,普法工作沒有做好。普法工作沒有做好可以說是政府失職,但一個社會缺乏自主治理的空間,也可以說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26允許喜歡麻雀的公民建立愛麻雀協會,并使其有活動的空間,那么麻雀已經成為保護動物的宣傳就有了制度化的保障。有了這么一群人為麻雀請命,保護麻雀的利益(實際上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利益),人們就會普遍地知道麻雀是保護動物,自覺地中止捕食麻雀的行為。這時,肯定還有個別人知法犯法,但要制止他們可以說要容易得多了。
在執法方面,政府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全北京每年吃掉100多萬只麻雀的情況下,只靠政府的力量,可以說是遠遠不夠的。這時,餐飲業協會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讓餐飲業協會制定適當的行業標準,自主治理、自主執法,可以說是一條重要的出路。當然,各種各樣的消費者協會也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里,人們一旦有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呼吁政府制定法律,加強執法力度。這已經使得現代政府所承擔的公共事務超出了力所能及的范圍。其實際結果是,政府越來越疲于應付正在發生的公共問題,制定的法律越來越多,執法力度也越來越大,但人們的感覺是,法律似乎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而執法力度也遠遠不能解決公共問題。要突破這一惡性循環,我們必須有新的思路:發展自主治理,少依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