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學習和研究公共管理學的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和研究公共管理學的意義
公共管理事關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進退、綜合國力的強弱以及民族的興衰,事關公共利益和公共福祉的實現程度。因此,公共部門的公共管理者、準備進入公共部門工作的學生乃至所有關心公共利益和公共福祉的社會公眾都應該學習、研究和了解公共管理知識。具體地講,學習和研究公共管理學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有助于把握市場與政府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適當平衡
20世紀80年代以來,原來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紛紛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盡管各國轉軌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是從一種舊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另一種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則是由一種直接、微觀干預的舊模式轉向一種間接、宏觀調控的新模式。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初以來,在認真總結國內外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也逐步選擇并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建立成熟完善的現代市場經濟需要我們重視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作用,換句話說,就是要我們在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之間取得一種適當的平衡。要把握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適當平衡,不僅需要了解市場的功能及其缺陷,還需要正確界定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在公共管理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政府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怎樣才能做“好”(包括效率、效益和公平三個方面)。我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私人物品由市場提供,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但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物品單純由政府來提供并非都是簡單且富有成效的,而且對于有些公共物品而言,政府和市場是不能、不愿或者不可能充分提供的。為此,對于政府來說,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切實轉變自己的職能,并為非政府公共部門的發展提供空間和制度支持。要進行政府體制改革和創新,就需要有科學的公共管理知識和理論提供指導和支持。
(二)有助于推動政治體制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進程
在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法制化是一個必須堅持的方向,但是民主化和科學化的要求也不能忽視。眾所周知,政治體制的民主化離不開廣泛的公眾參與。這是現代國家公共權威贏得公眾支持的重要前提。要有廣泛的政治參與,就離不開公共管理者以及廣大社會公眾對包括公共政策、公共部門戰略管理、公共資源管理、績效評估、公共管理倫理等公共管理過程及其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在政治體制科學化方面,不僅離不開政治學、行政管理學和公共政策學的研究,還離不開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因為實施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的主要職能,公共管理行為構成了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的主要行為,因此,如果不認真研究公共管理方面的問題,公共部門的管理行為就不可能走上科學化的軌道。這里應當指出的是,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三者之間的關系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緊密相聯、相互促進的。
(三)有助于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盡管經濟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仍處于核心地位,但是一個國家的發展也不能僅僅歸結為經濟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應當“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而且,離開了政治、文化等非經濟因素發展的支持,經濟發展也就難有成就。公共管理學是研究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依法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管理的規律的科學,與政治學、行政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經濟學等學科一道,在促進公共管理的科學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共管理學對公共管理環境、公共利益和公共福祉、政府職能界定、非政府公共部門的發展、公共政策、公共資源管理、公共管理倫理、公共管理發展等問題的關注,有助于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四)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理論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與公共管理者的素質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公共管理者的素質的高低則又同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在人類已經步入了21世紀的今天,公共管理者似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突發性事件的驟然而至等,不僅迅速改變著整個世界和人類的生存方式,而且改變著不同國家政府之間的交往方式,改變著一個國家內部政府、社會以及公眾之間的溝通方式,從而使得社會公共事務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公共管理的難度不斷加強,公共管理創新的需求不斷增大。所有的這些新挑戰,都迫切要求公共管理者去學習和研究公共管理知識,了解公共管理規律,以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和專業化水平,并最終提高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部門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