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六大核心特征本文系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015001107)階段性成果。

蔡之兵蔡之兵,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講師。

摘要:中國特色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亟須深入研究。基于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發展現狀、發展經驗的中國特色經濟學具有有別于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顯著特征,進一步地指出這些特征即系統思維、國家利益、穩定核心、共贏導向、結構均衡和政策精準并對這六大特征的內涵及意義進行闡述,試圖為中國特色經濟學提供一套全面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中國特色;經濟學;核心特征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一方面,中國特色經濟學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研究;另一方面,由于過去幾十年中國在沒有采取西方經濟學理論作為指導的背景下取得了巨大成績,其發展規律和經驗需要總結。基于這兩點原因,本文將從六個核心特征出發,對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內涵以及其與西方經濟學的不同之處進行闡述。

一、系統思維

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割裂思維。在西方經濟學分析范式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是完全分開的、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是分開的、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是分開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是分開的。割裂思維固然有助于更為簡潔地分析問題、構建模型、得到結論,但是經濟學不是物理學、物理空間不是現實空間、物體更不是人類,通過將復雜世界切分成獨立個體、將具有多重屬性的人類抽象成單一屬性的人類進行分析得到的只能是片面甚至是錯誤的結論。西方經濟學之所以近些年引起越來越多的爭議與質疑就源于這種割裂思維無法真正認識現實世界的基本情況和真實問題。與之成為鮮明對比,中國特色經濟學的系統思維特征極為明顯,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人的系統思維源遠流長,老子、荀子、孫子等人的著作就已經表明系統思維在中國存在的長期性和普遍性,在這種思維的長期熏陶下產生的中國特色經濟學無疑會帶上這種屬性;另一方面在中國幾十年的發展實踐歷程中,包括“多談一些問題,少談一些主義”“實事求是”“五位一體”“大局意識”“頂層設計”等論斷都是系統思維的直接體現,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在系統思維指導下將整個經濟發展視為一個完整系統進行改革的典型。因此,承認現實經濟發展活動復雜性、多主體性、互相關聯性的系統思維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本質特征之一。必須指出,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構建范式有其可取之處,中國特色經濟學應該借鑒,但是前提應該是實事求是,承認現實世界的復雜性,不能因為西方經濟學的割裂思維在分析現實問題上的容易入門而盲目隨從,而應該堅持系統思維,學習并運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構建范式對現實經濟活動進行更為真實的理論和模型構建,從而提高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解釋力和影響力。

二、國家利益

雖然西方經濟學以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開端,但是討論國家如何富強的內容自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之后就逐漸在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體系中被旁置,割裂思維的存在導致西方經濟學越來越多的關注個體利益,如消費者關注效用最大化、生產者關注收入最大化、企業關注利潤最大化、官員關注政治晉升概率最大化等,關于國家利益的內容在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所占比例已經越來越少甚至避而不談。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個體利益想要得到保障,前提是個體所在國家有能力在激烈的國家競爭中勝出,不去討論國家如何富強而只討論個體如何實現效用最大化無疑是舍本逐末。尤其是在當前由西方發達國家控制全球治理體系的背景下,后發國家想要趕超發達國家的難度極大,更何況是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因此,沒有國家視角存在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是無法幫助中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的,只有堅持構建并實施基于提高國家發展能力、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保障國家整體利益的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才能實現中國的健康發展,實際上這也是中國過去幾十年綜合國力不斷加強的根本原因。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受到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影響,國內部分學者仍然持有偏離或者無視國家利益的包括全面推動國企私有化、放棄耕地紅線、完全放開政府管制等錯誤觀點,對于這部分觀點應該持有批判態度,不能受此影響而偏離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國家利益視角。

三、穩定核心

任何一套理論體系都應該有其核心內容和外圍內容。就經濟學理論而言,諸如模型的復雜化、工具的高級化、理論的多樣化等外圍內容都應該與時俱進,這是因為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自身素質的提高,人類所面臨的約束環境、效用函數和擁有的要素稟賦是不斷發生變化的,這就要求不斷地更新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外圍內容。在這一點上,西方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經濟學沒有區別,但是兩者核心內容則完全不同,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在拋棄研究如何實現國家富強的內容以后就沒有了穩定的核心內容,只要是符合個體利益最大化的理論都可以進入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都可以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核心內容,這就是所謂“經濟學帝國主義”產生的原因,也是西方經濟學研究重點不斷變化的原因。與之相比,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則始終穩定,第一個核心內容是堅持一個穩定而又健康的領導組織,無數發展失敗國家的慘痛教訓及中國發展的實踐都已經證明被軟弱的領導組織或者長期動蕩變化的領導組織治理的國家是無法實現發展的,堅持一個穩定而又強大的核心組織領導是欠發達國家實現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第二個核心內容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不僅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屬性的體現,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以私有制為主體制度的發展結果就是形成西方發達國家那種資本和資本家為王的經濟模式,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普通民眾的生活和權益、政治體系的穩定都將被資本和資本家所控制,這不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因此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保障發展路徑的穩定、發展目標的實現、發展成果的共享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

四、共贏導向

個體利益的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不僅是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核心,同時也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實踐的導向。縱覽由西方發達國家構建的不同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等規則,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這些國家實施相關戰略的出發點。而在這個導向下,絕大部分國家都難以獲得發展,即使有小部分國家能夠獲得發展,這種發展也是極為脆弱,極容易被破壞,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及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下受到嚴重沖擊的東南亞各國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在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導向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指導下,全球治理體系只會陷入越來越嚴重的失衡狀態,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針對這種局面,以共贏為導向的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拋棄了強調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單一導向,轉而強調互利共贏的導向,強調在不同國家間應該構建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國家間的經濟合作、產業合作、貿易合作都應該以此為目標,真正實現所有國家的平等發展、共同發展、互贏發展。這種共贏的導向不僅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的導向,也是未來世界經濟再平衡和構建和諧全球治理體系的導向。

五、結構均衡

結構指的是組成整體各部分之間的相對關系,結構合理指的是不同部分之間的匹配與均衡程度。從經濟學的系統思維出發,結構可以分為兩種:匹配結構與成分結構。前者主要指的是供需結構,而后者則指的是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空間結構、所有制結構等。西方經濟學對于結構失衡問題幾乎不關注,如供需結構失衡問題從20世紀初就開始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然而該問題直到21世紀仍然存在,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成分結構失衡問題同樣如此,美國過度發達的金融業導致整個產業結構嚴重失衡并引發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就是代表性案例。因此,西方經濟學既不關注結構失衡問題,也沒有提出如何解決這些結構失衡問題的政策建議,絕大多數結構失衡問題都是由經濟危機來被動化解,如美國200余年建國史上已經發生了10余次大的經濟危機,這些危機給普通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與西方經濟學輕視甚至忽視結構失衡問題相比,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高度重視結構失衡問題且提出了應對結構失衡的對策思路,如針對匹配結構失衡問題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帶一路”戰略,針對成分結構失衡問題提出的創新發展戰略、區域均衡發展戰略、國企改革戰略等,這些戰略思路并不是短期的權宜之計,而是徹底地解決結構失衡問題的治標治本之策。重視經濟系統的結構均衡問題,不僅有助于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也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因為結構失衡問題導致的經濟危機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大范圍、長時間的傷害,這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的重要特征之一。

六、政策精準

市場經濟的天然缺陷是各種政策存在的理論前提,政策應該是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核心內容,該結論無論是在西方經濟學還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下都是成立的。首先必須承認西方學術界和政界的政策研究比中國成熟,其政策實踐也比中國豐富,因此重視政策研究和實踐并向西方發達國家汲取先進經驗至關重要,然而一方面在西方經濟學體系中,政策研究越來越受到忽視,現在的絕大部分主流經濟學研究更關注問題的有趣、變量的新穎、方法的復雜、結論的獲取,而對于政策研究興趣不大;另一方面國內部分學者同樣忽視甚至輕視政策研究。這種情況的存在可能與過去中國政策實踐存在“重立項,輕驗收”“重權力,輕民意”“重口號,輕效果”等弊端密切相關。近幾年,黨中央高度重視政策的作用,并有針對性地根據過去政策實踐的弊端對多個領域的政策提出精準要求,精準要求貫穿整個政策實踐過程,要求政策的實施對象要精準、政策的實施手段要精準、政策實施效果評價要精準。這種精準要求既拓展了政策的研究深度,也增強了政策實踐的準確性,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各種政策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最終目標的實現,因此政策精準不僅是中國特色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保障中國特色經濟學實現最終目標的思路。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一方面,中國特色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是存在較大區別的兩套理論體系,兩者在思維模式、研究視角、運用目標、理論導向、關注重點等重大領域上都存在較大差異,不能將中國特色經濟學歸為西方經濟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經濟學實際上有比較完整的核心概念和理論框架,未來應該在汲取西方經濟學優秀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整個理論體系的完善,以便為中國未來發展實踐以及世界其他數量眾多的欠發達國家提供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洛扎县| 泊头市| 博野县| 思茅市| 临泉县| 剑川县| 瑞安市| 区。| 卢龙县| 鹤峰县| 定远县| 寿光市| 中西区| 洮南市| 武夷山市| 三台县| 博乐市| 安泽县| 顺昌县| 焦作市| 宜阳县| 周口市| 青田县| 图木舒克市| 上蔡县| 额尔古纳市| 五大连池市| 枞阳县| 依安县| 林西县| 尖扎县| 甘谷县| 田阳县| 河曲县| 五指山市| 江都市| 景东| 增城市| 沙田区|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