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轉型:在現代世界形成和解體中自然的作用
- (美)杰森·摩爾
- 1561字
- 2019-06-28 14:48:52
第三章 世界—歷史視角下的環境危機和新陳代謝斷裂
“沒有環境,人類社會是無法想象的?!?/p>
——尼古拉·布哈林(Nikolai Bukharin,1925,p.104)
過去25年以來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地球面臨嚴重的、可以導致嚴重社會問題(許多人認為是社會危機)的生態問題(許多人會說是危機),這些問題非??赡軠缃^部分人類或者所有人類。當然,這種共識中還有尖銳的對立意見,一些人認為生態問題源于不完善的市場,其他人強調需要監管市場,還有人認為一種以生態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就足以解決這場危機。很明顯,這里,經濟與生態的辯證關系是主要問題,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生態的爭論在許多方面與全球化的爭論重合。隨著臭氧層的破壞和許多其他生態問題更頻繁地出現在這個星球上,這兩者的爭論會越來越多地交織在一起。隨著把世界—歷史的因素引進這場爭論中,這場爭論會變得愈發激烈,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和生態沖突空間解決(Harvey,1999)的可能性已經沒有,資本主義體系不可避免的結果是急速地使萬物商品化,侵占以前未被開發或開發不足的社會文化的和生態的壁龕。
這些辯論所缺少的是一個連貫的、可以把資本的辯證歷史和長時段的自然涵蓋起來的理論框架。筆者認為,21世紀全球生態危機的根源在于漫長的16世紀(1450—1640年)向資本主義的過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在現代早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決定性的轉變,而且標志著世界生態的根本性重組。簡言之,封建時代地方化的生態問題上升到新陳代謝斷裂(在馬克思經典作品的翻譯中譯成“物質交換”——譯者注)的全球性問題(following Foster,1999a)。由馬克思最先提出、最近由福斯特重建的新陳代謝斷裂的概念,意指在歷史資本主義條件下城鄉營養循環的斷裂。隨著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城鄉之間一種新的勞動分工形成——世界范圍的和地區范圍的——由此鄉村的產品(主要是邊緣區,但不僅是邊緣區)流入城市,城市并非一定要把廢物返還到生產地點(但它們的確這樣做了)。營養被從邊緣區的一個生態體系中泵出,然后輸入核心區的另一個生態體系中去。本質上來講,土地被越來越多地開采,直到其相對枯竭影響了利潤。此時,經濟矛盾迫使資本尋求、發展出一種開發尚未被價值規律影響的土地的新方法。地理擴張和社會革新的過程開啟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Arrighi,1994; Arrighi & Moore,in press; J.W. Moore,1999,2000; J. W. Moore & Gildea,1999)。
從這個視角,我們可以分析現代世界生態的連續重組怎樣成為——根植于資本本身的邏輯,而不是市場的、工業技術的、帝國擴張的或不負責任的、渴求利潤的公司的邏輯——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過程。這樣的分析既需要理論的重建,也需要實證研究。在此文中,筆者為一種新的研究方法重建理論,這種新的研究方法把自然—社會辯證關系置于資本主義發展研究的中心。由此,本章提出了許多本文也沒有回答的問題。
理論重建的任務按三個步驟來做比較有效。第一,筆者討論馬克思的新陳代謝斷裂概念,這個概念闡述了特殊的資本主義城鄉勞動分工的歷史生態。第二,筆者認為新陳代謝斷裂的概念可以通過重讀沃勒斯坦的(1974年)《現代世界體系》(The Moden World System)第一卷得到補充。雖然在他的書中關于資本主義興起中缺少生態因素的系統性論述,筆者認為沃勒斯坦的論述和方法已經對轉型的生態環節做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論述。最后,筆者認為應該綜合古典馬克思主義者和世界—體系的概念,以便對資本主義時代世界生態連續重組的歷史現實概念化。綜合馬克思、沃勒斯坦和喬萬尼·阿瑞基提出的理論,筆者認為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世界生態根本性重組的原因和結果。這些連續的世界生態的重組,筆者稱之為農業生態轉型的體系循環。為了介紹這個概念,筆者希望集中考察兩個相互關聯的過程:(a)資本主義重建的世界—歷史生態(其鞏固了在幾個漫長世紀中資本主義發展的積累更新)和(b)農業—生態重建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資本全球擴張及其強化對自然剝削浪潮背后最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