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書籍之歌

“手捧一本書,躲到陰涼處,

無論房間內,還是在外頭。

無論綠樹掩映之下,

還是街頭嘈雜聲中。

無論身居何處,不分新舊內容,

讀書使我放松。

覓得一本好書,

勝似黃金滿屋。”

——一首古老的英文歌曲

19世紀我們所能夠享受到的所有特殊禮遇之中,我們最應該感到慶幸的是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讀到各種書籍。

書籍給我們帶來的財富在達勒姆主教理查德·德伯利的《書之愛》中有精辟的闡述。該書寫于1344年,出版于1437年,是有關文學的快樂方面最早的英語論文。書中寫道:“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他教導我們,從不棍棒相加、冷言冷語。他無須穿著打扮,更用不上金錢。你隨時請教,他時刻在你身邊,有問必答,知無不言。你誤會了他,他也從不抱怨。即使你問這問那,他也從不嫌煩。書是智慧的寶藏,比所有的財富都更加珍貴,我們希望得到的一切與書籍相比都無足輕重。無論是誰,只要承認你是真理、幸福、智慧、科學甚或信仰的虔誠信徒,那你必定也是書的狂熱追求者。”那時,書就給人帶來如此多的財富,現在,書的價值豈不更大。

書籍如同摯友,這一點所有的愛書之人都有體會。佩脫拉克[49]曾說:“我有很多朋友,我們志趣相投。他們年齡各異,國籍有別。他們來自不同領域,在不同的學科聲譽卓著。他們平易近人,只要你需要,他們隨叫隨到,召之即來,呼之即去。他們從不麻煩別人,但如果你有問題,他們有請必應,毫不猶豫。他們有些人通曉逝去的往事,而另一些人則深諳自然的奧密。有些人教會我如何生活,另一些人則啟導我如何面對死亡。有些人性格開朗,跟他們在一起,你會忘掉煩憂,樂觀向上;另一些人性格堅毅,給你力量,他們教會你克制欲望,自立自強。概言之,他們為我打開了通往藝術和科學殿堂的大門,給我提供了任何緊急情況下所需要的可靠信息。為我做這一切,作為回報,他們只要求在我的寒舍的一角給他們提供一個簡陋的房間,在此平靜度日。這些朋友樂于置身安靜的一隅,遠離塵世的喧囂。”

伊薩克·貝諾[50]曾說:“有書相伴,你將不再需要忠心耿耿的朋友、足智多謀的顧問、激情快樂的同伴,也無須得到別人的安慰。在讀書、寫作、思考的過程之中,你自得其樂,生活得純真而多姿多彩,無論刮風下雨,無論貧賤富貴。”

騷塞[51]對于書,更有著感傷的眷戀:

“孤寂的日子已成過去,

在我身邊,

隨意看去,

到處是古老而深邃的思想。

它們是我忠貞不渝的朋友,

我們終日交談。”

愛金[52]說,“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可以隨時去召喚哪些逝去的偉人和智者的靈魂,讓他們跟我們談論哪些最有趣的話題,這該是我們多大的特權啊!這超越一切享樂的特權!在一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里,我們確實擁有這樣的權利。我們可以詢問色諾芬和凱撒關于他們所講述或經歷的戰爭,讓狄摩西尼[53]和西塞羅在我們面前辯論。我們也可以去聽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演講,讓歐幾里得和牛頓給我們演示實驗過程。在書中,我們傾聽歷史上哪些最偉大的人物以最體面的服飾講述他們最深邃的思想。”

柯里爾[54]曾說:“書是青年的向導,長者的娛樂。孤獨時,它們給我們以支持;勞累時,它們給我們卸下負擔。他們幫助我們忘掉那些令人煩惱的人和事;使我們從憂慮和憤怒的情緒中平靜下來,把不快和失望拋在腦后。如果我們厭倦了世人,那我們就去尋找逝者,與他們交談,他們絕不會煩躁、自傲、和造作。”

約翰·赫塞爾爵士[55]曾講述一件軼事,關于讀書的樂趣,當然,這不一定是故事的主旨。在一個小村莊里有一位鐵匠,他經常在夏日長長的夜晚坐在他的鐵砧上,給一大群聚精會神的聽眾高聲朗讀理查森[56]的小說《帕梅拉》(Pamela,or Virtue Rewarded)。這絕不是一個短短的故事,但聽眾基本聽完了全部。故事的結尾是:幸福時刻終于來臨,男、女主人公走到了一起,并眾望所歸地永久、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聽罷,人們歡呼雀躍、群情激昂,甚至抓起教堂的鑰匙,涌進牧區的教堂,敲響鐘聲。

L.亨特說:“愛書之人能夠感受到貝特倫爵士(Sir Bertram)的《鬼屋》的恐怖;品味巴鮑爾德夫人(Mrs.Barbauld)的散文字字入理;跟格雷(Gray)一起感受孤獨;同羅杰·德卡佛萊爵士(Sir Roger de Coverley)握手;擁抱帕森·亞當斯(Parson Adams);讓龐斯(Pounce)永遠消失;跟馬可·波羅(Marco Polo)和帕克[57]一起旅行;跟湯姆森(Thomson)呆在家里;跟考利[58]一起深居簡出;向赫頓[59]那樣勤奮;跟蓋伊(Gay)和印徹鮑德夫人(Mrs.Inchbald)一起悲天憫人;嘲笑班克爾(Buncle);向笛福[60]那樣憂郁、孤獨、充滿個人奮斗精神。”

卡萊爾[61]曾說,一批豐富的藏書就是一所真正的大學。

在世界上很多意想不到的角落,人們同樣理解到書的重要性。在古斯堪的納維亞人看來,那些刻于木石上的古日耳曼字母被賦予了超自然的力量。有一句阿拉伯諺語,講到:“智者的一天抵得上蠢人的一生。”另有“科學的墨跡比殉道者的鮮血更珍貴”。當然,這只是哈里發[62]而非蘇丹[63]的意志體現。

據說,孔子是這樣描述自己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阿拉伯人和中國人尚且如此,那么什么樣的語言能夠充分表達我們對所享有的優勢的感激之情呢!我想,我們并沒有對19世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財富充滿感恩之心。有時,人們甚至會希望生命的過程不要如此短暫,它們希望一睹百年后書的樣子,哪怕是教科書。100年以前,書不但價錢十分昂貴、笨重,而且,很多好書還沒有問世,比如司各特、薩克雷、狄更斯、布爾沃—利頓[64]以及特羅洛普[65]等的著作,更不用說當代的作家。只需提到一個人的名字,偉大的天才達爾文,我們馬上就會對科學產生無盡的想象。歐內斯特·勒內[66]概括地說,這是一個歡樂的世紀。我則把它描述成一個充滿樂趣的世紀:各種離奇古怪的問題紛至沓來,各種機會接踵而至,我們比先輩擁有更多的樂趣,面對更少的危險。

西塞羅把一個沒有書的房間比喻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軀體。但愛書并不意味著你一定是個哲學家。

事實上,讀書也絕不意味著學習。弗萊德里克·哈里森先生[67]在他的一篇精美的文章《書的選擇》中說:“我認為文學的詩意和情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

麥考萊[68]擁有財富、聲譽、地位、智慧,但他最大的快樂還是來自于書。特里維廉[69]在他的傳記中提到:“對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思想所懷有的情感,只有麥考萊自己最有發言權。他告訴我們,書給與了他太多太多,無以計量。書引導他走向真理。書使他的腦海裝滿了高貴而優雅的形象。在困境中,書總是站在他這一邊:痛苦時給他以安慰,生病時給他以呵護,孤獨時常伴身邊。書是他最忠實的朋友,沒有貧富,不分尊卑。麥考萊靠他的筆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財富,但所有認識他的人都知道,跟讀別人的書所獲得快樂相比,他自己的著作給他帶來的地位和金錢無足輕重。”

在倫敦,在餐桌旁,麥考萊的朋友很多,但最令他感到愉快的還是有書陪伴,“斯特恩[70]、菲爾丁[71]、霍勒斯·沃波爾[72]或者詹姆斯·博斯韋爾[73]等的書。”吉朋[74]聲稱,即使用印度所有的財富也換不走對書的熱愛。而對于麥考萊,“沉醉于傳記作家所講述的情節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刻之一。”

富勒[75]曾說:“歷史使年輕人變得老成,但臉上不會長出皺紋,頭上不會生出白發;歷史讓他歷經歲月,但不會變得老態龍鐘。”

讀書是快樂的,但不要因此而忘記人生的其他職責;培育思想的同時別忘了強壯身體。

有些人對文學、科學陶醉、癡迷,而把身體鍛煉視作苦差。很多人就像“珍·克雷夫人那位美麗的女學生,雖然外面號角齊鳴、雞鳴狗吠,她卻伊然獨坐窗前,目不轉睛地讀著歷史上第一位知識自由的殉道者(蘇格拉底)是如何恭順而勇敢地從那位正在哭泣的看守手中接過杯子的”(麥考萊)。

同樣,已故的德比爵士(Lord Derby)(1873年在利物浦學院所作的演講中)講道:“那些找不到時間鍛煉的人將不得不找時間去治病。”

現在,書的價格已經很便宜,幾乎每個人都買得起。但歷史上并不一直是這樣,這只是最近的好事。愛爾蘭先生(Alexander Ireland,我想,跟我一樣,每一個愛讀書的人都會非常喜歡他的《愛書人指南》)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太喜歡懷特(Gilbert White,1720—1793)所寫的《賽爾伯爾尼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rne)了,為了自己擁有一本,他竟然手抄了整本書。

馬麗·蘭姆(1764—1847)以同情的筆觸描述了一個勤奮好學的小男孩徘徊在書架前的故事:

“我看見一個男孩眼中從滿了渴望,

翻開書架上的一本書,

如饑似渴地開始讀;

店主發現了他,

叫他馬上停住,”

‘你絕不會買書,

因此不要讀。’

男孩嘆息著慢慢離開,

希望自己從沒學會讀書,

那就不會想要老家伙的書。”

這樣的文學作品片斷有著特殊而獨到的魅力。在我看來,這種魅力部分原因在于它的短小精悍。很多讀者發現,長時間連續專注于同一個話題,讀書的樂趣會漸漸消退。比如,在一次長途旅行中,很多人只帶一本書。結果是,一個小時接著一個小時的讀下去,人會感到相當厭煩,除非那是一本故事書。如果你能夠帶上兩本,更好一點三本,關于不同的話題,關于不同的有趣的人物,那么,當你感覺乏味了的時候,你就可以換上另一本。這樣,每次重新讀起來,你都會有新的、不同的體會,時間也會愉快地度過。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這只是我自己的經歷。

因此,我十分贊同埃德斯勒爵士關于無目的閱讀的樂趣的說法。人類知識的領域越來越廣,每個領域里的代表作我們都應該讀一讀,我們從每本書中都能獲得益處。當然,我們不應該局限在那些代表作上,而是從那些代表作開始,讓它們引導我們擴及其他。有些書我們必須認真閱讀、做標記、學習、消化。但這些書只是例外,對于絕大多數的書,我們最好還是匆匆地瀏覽,只在某些最精彩、最重要的章節多花些時間。當然,這樣做無疑會遺漏很多內容,但是通過廣泛的閱讀我們的收獲會更多。我想,我們可以把布魯厄姆爵士的一句名言應用在教育上。他說,有些書需要通讀,而所有的書都要瀏覽。如此,我們可以明確自己的讀書品味。我們不喜歡的書,讀起來也不會有太多收獲,這可能不是一個絕對的真理,卻是一個一般規律。

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品味去選擇書。品味各不相同,選擇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不僅在圖書館“一個小小的房間里珍藏著無盡的保藏”[76],我們也可以坐在家中而心懷天下事。我們可以跟隨庫克船長、達爾文、金斯利[77]或者羅斯金周游世界,他們向我們所展示的可能比我們一生中所經歷的都要多得多。世界無止境,洪堡[78]和赫塞爾[79]將會把我們帶到遙遠而神秘的星云,甚至超過太陽和群星。空間無止境,時間亦無限。歷史在我們身后延伸,地理學家把我們帶回尚無人類誕生的幾百萬年以前,帶到宇宙的物質產生之時。我們的思想也不僅僅局限于一種境界。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同樣快樂的精神王國,當然,我們需要某種訓練才能夠享受到那種快樂。

“帶上金鑰匙,開啟那道緊閉的大門”(馬修斯),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圖書館里找到慰藉、力量和快樂。圖書館是真正的仙境,快樂的宮殿,遠離塵世喧囂的凈土。圖書館對所有人一律平等,不分貧賤,財富在這里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我們愿意并很好地去利用它,我們可以把圖書館變成塵世間的天堂,完美的伊甸園。在這里,我們享盡快樂,尤其可以享受那棵令我們人類母親犧牲所有快樂而欲得到的知識之樹上的蘋果。在這里,我們可以讀到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最刺激的旅行和冒險經歷、最有趣的故事和最優美的詩歌。我們會見到那些最偉大的政治領袖、詩人、哲學家,從那些偉大思想家的智慧中受到啟迪,從那些天才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中獲得靈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论坛| 固原市| 金湖县| 泰来县| 南华县| 班戈县| 泗水县| 桐乡市| 社会| 铜鼓县| 通海县| 凉城县| 黄冈市| 普安县| 东港市| 清新县| 山西省| 满洲里市| 柳江县| 白玉县| 文山县| 辛集市| 和龙市| 登封市| 曲阜市| 荣昌县| 乃东县| 罗定市| 汕尾市| 岑溪市| 临安市| 东平县| 陇川县| 华坪县| 确山县| 宜君县| 济南市| 辽中县| 洱源县|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