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國民教育的立場

2001年7月27日,星期五,晴

一覺醒來,已是中午時分。都說倫敦的夏天多雨,可首先讓我領教的,卻是一點不比北京遜色的大太陽。胡亂攤開行李,連書籍、山楂片帶筆記本電腦,一股腦全摞在客廳的書桌上。這回走得太匆忙,一點“功課”也沒做,上飛機前隨手抓了《英國地圖冊》(李靜等主編,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0)、《英美概況》(陳治剛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還有幾年前W教授留下的日文本《倫敦》(石川敏男:《ロンドン》,東京:昭文社,1990)。原本設想,十個小時的越洋飛行,有足夠的時間,可將這三書翻閱一遍。可惜旅途勞累,眼睛似睜非睜,書本似讀未讀,一直到走出西斯羅機場,對于我所要游覽的倫敦,依然一頭霧水。

終于有時間和精力鋪開倫敦地圖,仔細研究周邊的環境了。像往常一樣,每到一處新居,第一件事,就是確認周圍有無值得拜訪的名勝古跡。接待我們的M教授早已在地圖上標明了新居的位置: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區的Cosmo Place 13號。前者因伍爾夫、福斯特、凱因斯等人的布盧姆斯伯里團體而聲名顯赫,讀人文學的大都知道;后者則是一條只有二三十米長、排列著六七家飯館和一處教堂的小街。小街本身沒什么,背靠小小的皇后廣場,面向南安普敦大街。可一旦上了大街,可就非同小可了。右邊幾十米是倫敦大學門前的羅素廣場,左邊不遠處則是伍爾夫等人時常出沒的布盧姆斯伯里廣場。更重要的是,就在這兩個林木蔥郁的廣場后面,正是舉世聞名的大英博物館!

外出旅游,能與如此重要的博物館比鄰而居,實在太幸福。當即決定,帶上地圖,探路去。

從住處走到大英博物館門口,也只五分鐘的路程。看看表,已經是下午5點半,按常規,應該接近閉館時間了。以我們游歷紐約、巴黎、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的經驗,像這樣知名度極高的博物館,門票絕不便宜。夏君稱,剛看幾眼就被請出來,未免有些冤枉。今天就隨便走走,看看建筑物的外觀,感染感染這里濃郁的文化氛圍。等安定下來,找一個有閑的日子,從早看到晚,方才“物有所值”。

古希臘風格的門廊,本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可進進出出的人流,卻顯得十分輕松。有倚著門前的現代雕塑拍照的,也有三五成群坐在水泥地上聊天的,更多的則是一路眉飛色舞,高談闊論地朝你走來。從參觀者如癡如醉的眼神里,你能讀出“不虛此行”的贊嘆。

大英博物館正門

人流大都向外走,偶爾也有朝里的。試探著近前觀察,忽然發現,邁上臺階的游客徑直入內,并未出示門票或證件。大門口有人把守,但不管驗票,只是負責維持秩序。環視左右,見到幾個募捐箱,卻沒有售票的窗口。往外走的,有人朝箱子里塞錢;往里走的,卻都是昂首闊步。敢情這里是免費參觀,自由出入?

一瞬間,真的很感動。相視一笑,不約而同地小步跑上臺階,提前登堂入室。可一見展廳編號1—94,當即傻眼了:如此龐雜的展示內容,真不知從何處入手。沒有做好參觀的心理及知識準備,貿然闖入,效果并不好。還是老老實實,退而求其次,就在這方形建筑群的“天井”里轉悠。周邊各七八十米的大天井,前面是兩個問訊處,四周零星擺放著若干精美石雕,中間部分乃大名鼎鼎的閱覽室。圍著閱覽室的,則是主要展賣各式旅游圖書及紀念品的新建的大展苑。別的不急,先付六英鎊,搶一冊《大英博物館》再說。很高興,這里的博物館手冊,在英、法、德、日、西班牙文之外,終于有了中文版。這些年在歐洲旅行,發現一個明顯的變化,主要旅游城市及博物館的指南,包含中文版的越來越多。這自然與近年中國游客的迅速增加有關。相信有一天,中文會像英文、日文一樣,成為最主要的“旅游語言”。

大英博物館出版社2001年版《大英博物館》

回到“新居”,第一件事就是翻閱《大英博物館》,查看這座創建于1753年的國家博物館最初的模樣。因為,現在大英博物館建筑群的基本格局,是1850年擴建時奠定的,而原先的館址蒙塔古大廈,則已在擴建中拆掉了。依照常識,最初的捐贈者漢斯·斯隆爵士(1660—1753)和最初的館址蒙塔古大廈,都不應該被歷史遺忘。果然,手冊的第一頁,便赫然排列著這兩大功臣的畫像,以供發思古之幽情者憑吊。

 

附記:

 

1867—1870年間旅行歐洲的王韜,在其圖文并茂的《漫游隨錄》中,有“博物大院”的描寫。因知識背景的限制,介紹部分,王君只能“逸筆草草”,但議論卻相當精彩:

 

此院各國皆有。英之為此,非徒令人炫奇好異、悅目怡情也。蓋人限于方域,阻于時代,足跡不能遍歷五洲,見聞不能追及千古;雖讀書知有是物,究未得一睹形象,故有遇之于目而仍不知為何名者。今博采旁搜,綜括萬匯,悉備一廬,于禮拜一、三、五日啟門,縱令士庶往觀,所以佐讀書之不逮而廣其識也,用意不亦深哉!(《漫游隨錄·扶桑游記》106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光緒十五年(1889)上海點石齋石印本《漫游隨錄》插圖之《博物大院》

中國首任駐英法公使(1876—1878)郭嵩燾,在其日記中,也曾提及此博物館:“其地禮拜二、禮拜四兩日禁止游人,余日縱民人入觀,以資其考覽。”(《倫敦與巴黎日記》140頁,長沙:岳麓書社,1984)

由一百多年前的每周開館三天,改為現在的每日開放,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讓人感慨不已的是,在市場經濟深入人心的當代社會,居然還有這種謀其功而不計其利的舉動。其實,不止是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國家肖像畫廊、泰特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維多利亞及亞伯特博物館等,也都是免費參觀。問過英國朋友,說是此舉在英國國內也頗有爭議,因花的是國民的稅金,得益的卻主要是外國游客。可如果改為一律收費,最受損害的,當屬本國經濟收入及文化水平較低的階層。圖索德夫人蠟像館門票11鎊,白金漢宮門票11鎊,倫敦塔門票11.3鎊,以普通英國人的收入衡量,這可都不算便宜。這些名勝,不管是本國民眾還是外國游客,都是不可不看,也不必多看;至于大英博物館等“知識的海洋”,可就不一樣了,最好是有時間、有興致徜徉其間。可我相信,即便對博物館情有獨鐘者,如果不是免費,也很難時常光顧。據說英國人爭論的結果是:為了國民教育,花這錢,值得。作為受益者之一,我只能重復王韜的感慨:此舉“用意不亦深哉”!

 

這回的倫敦之行,因客居位于市中心的小酒館樓上,生活及游覽十分方便。不必來去匆匆,可以悠閑地坐下來,觀察過往行人,充分體會歐洲城市日常生活的樂趣。住所在布盧姆斯伯里區,轉過街角就是羅素廣場,此廣場與到過北大的哲學家羅素無關,倒是詩人艾略特曾住居附近,常在此散步與寫作。廣場中多有百年大樹,一次遇雨,就這么一路跑回家,居然沒被淋濕。

大英博物館最初的館址蒙塔古大廈

街口小酒館的廣告語為:此處至大英博物館僅三分鐘。小酒館晚上11點歇業,不會影響我們休息。只是有一天,半夜里被一陣砸玻璃的聲音驚醒,似乎有人在撒酒瘋。第二天起來,沒事,照常營業。出租此屋給我們的,乃倫敦大學的一位教授。自家搬到郊區住大房子,留下這市中心的三層小樓出租,收益想來不錯。出門在外,住宿方面本該將就。這回有單獨的臥室、客廳、書房、廚房等,已足夠奢侈;而最大的好處還在于,大部分名勝古跡,都可徒步前往參觀,累了,再乘地鐵回家。至于離大英博物館近在咫尺,更是勾起我信筆涂鴉的興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全椒县| 岳阳县| 长兴县| 淳安县| 虹口区| 同仁县| 晋宁县| 永城市| 唐海县| 昭苏县| 鲜城| 南皮县| 大庆市| 锦州市| 垣曲县| 墨玉县| 华阴市| 志丹县| 资兴市| 岫岩| 准格尔旗| 宝清县| 彩票| 玛多县| 武穴市| 新巴尔虎左旗| 荔浦县| 方正县| 阿图什市| 芦山县| 平果县| 嫩江县| 苍溪县| 江西省| 旬邑县| 望城县| 泊头市| 英德市| 静宁县|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