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身陷回憶
- 幽幽奈何黃泉路
- 零六柒
- 2502字
- 2019-11-18 12:10:00
“會不會是刺激過度了?”孟肆兒和摩祉隱著身形站在一旁,有些擔憂地看著祝英臺隱忍的樣子,怕她因為梁山伯逝世的消息傷心過度了。
“她比你想象的要堅強。”摩祉輕聲回道。
孟肆兒沒再說話,只是盯著祝英臺一眨不眨地看著。
出乎孟肆兒意料的是,祝英臺取了秀帕抹掉自己臉上的淚,沉著聲音對士九說道:“士九,你先回貿城去吧,過兩日,我便去山伯墳前看他……”
“小姐……您一定要保重身子啊!公子已經沒了,他最重視的就是您,您可千萬要保重!”士九隨手抹了抹眼淚,起身說道。
他從小跟在梁山伯身邊當書僮伴隨他讀書,公子心中最掛念的人他當然知道。
“天色不早了,你先趕路回去,我一定會去邵家渡的……一定……”祝英臺說話聲音很輕,但是話里明顯的顫抖讓人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波動。
士九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跪下給祝英臺磕了個頭,隨后抹著淚下樓離開了書齋。
“小姐……”銀心走到祝英臺身邊,心疼地抱住她不知道該說什么,自家小姐這幾年的等待她都看在眼里,每回都為了婚事與老爺夫人爭吵,為自己和梁公子拖延時間。這三年,梁公子努力考功名,小姐就努力與老爺夫人和馬家周旋,現在梁公子成了縣令,眼看著好日子就要來了,沒想到梁公子竟憂思成疾就這樣撒手人寰,留下小姐一人往后可怎么辦?!
“銀心,我們先回去吧,出來太久爹爹會起疑的……”將自己的情緒收拾一番,祝英臺對著銀心說道。
“小姐,您還好嗎?”銀心看著祝英臺冷靜的模樣頗為擔心。
“我很好……”祝英臺搖搖頭說道,率先走下樓梯往書齋后門走去,銀心只能快步跟上。
兩人出了小門,孟肆兒和摩祉也現了身形,站在門口看著她們離開的背影。
“摩祉,你相信她會很好嗎?”孟肆兒嘆了口氣,看向摩祉問道。
“我們旁人自然無法說清楚她究竟是如何想的。”摩祉搖搖頭道,雖然他可以窺探人心,但這個時候他并不愿意去窺探一個傷心人的心。
“但看她的樣子,我明白她心里一定不好受……可憐一雙有情人就這樣陰陽相隔了。”孟肆兒語帶惋惜地說道,“若是地府沒有那些規矩,我還真的想讓他們可以見上一面。”
“肆兒,都是命數,你也不必多想了……”摩祉安慰道。
“走吧,晚點我再去看看她,現在我們先回去。”孟肆兒再次看了眼走遠的祝英臺,回身拉著摩祉的手說道。
“聽你的。”摩祉對著孟肆兒一笑,反手將孟肆兒的手握住,兩人隨即隱了身形,消失不見……
——
涼風徐徐,蛙聲陣陣。
夜晚總是想事情的最好時候,很多事情白日不好多想的,都會在夜晚浮現上心頭。
祝英臺呆立在窗邊,抬頭看著天上的明月,慘白的小臉上毫無表情。
今日得知梁山伯死訊的時候,她比銀心和士九都要冷靜,哪怕是后來回到家中看著父母也依舊可以面對自如,然而在這夜深人靜時分,她才發現自己連眼淚都已全無,哀莫大于心死,大抵就是這樣了吧。
該怎么說呢?她從未覺得自己會是一個為了情愛而失了分寸的女子,相反她的性子更像是個男孩,活潑爽朗充滿雄心抱負,更多時候她甚至會怨恨自己只是女兒身。
為了滿足自己無法馳騁沙場的遺憾,十四歲那年,她終是說服了父母,允許她前往會稽求學。原想一人去便好,但是銀心死活不放心一定要跟著一同前往,沒有辦法,她只能帶著銀心一起離開了祝家莊。
身為女子,本就不可拋頭露面前往書院這些地方,因此主仆倆改了裝束,女扮男裝以求掩人耳目。
也就是在去會稽的路上,她遇見了梁山伯。
梁山伯年長祝英臺一歲,平日略顯靦腆膽怯,但是對于詩書學識來說卻和她相談甚歡,兩人結伴而行帶著兩個書僮一路邊走邊玩,終于是到了會稽入了此處最有名的崇綺書院。
求學的三年間,她與梁山伯同住一屋,身邊有伴讀的銀心和士九,四人整日相伴,形影不離,漸漸地,她發覺自己竟對梁山伯有了別樣的情愫。
這個少年憨厚老實,正直勤勉,這三年對她如親兄弟一般照顧,讓她這幾年的書院生活過得很是開心快樂,少女情懷別樣春,如此聰穎精明的少女還是著了情愛的道,只是這梁山伯實屬木訥,三年時間過去竟從未懷疑過祝英臺的身份,只當她是一個較為瘦弱的少年郎。
“梁兄,你可曾有心儀的女子?”
“賢弟多心了,山伯整日同你苦讀,怎會有這閑心去管男女之事?難道是賢弟你遇上心動的女子了?”
“沒……沒有,小弟只是問問罷了,梁兄長我一歲已是適婚年齡,若是有了心儀女子也無可厚非啊。”
“女子見得不少,在我看來都未及賢弟容顏,若賢弟是個女子,定會讓男子心儀!”
“那我若為女子,梁兄可會放于心上?”
“你我同為男子,這等無趣之事怎會發生,賢弟莫說笑了!”
是啊,她尋了好多法子暗示過幾次,無奈這梁山伯從未多想,讓她又惱又羞,原想明示于他,卻又怕嚇到他,只能忍著心中的愛慕之意等待最恰當的時機說清道明。
原本計劃等學業完成之后向梁山伯表明自己的身份,奈何天有不測風云,母親突然病重,她只能提前離開書院回鄉,不得不與梁山伯分開,兩人依依不舍卻又無話多說。
祝英臺想過離開前向梁山伯說出真相,可是直到客船劃離岸邊她也始終沒有說出口,一是因為她實在無法確定梁山伯對她的心意如何,二則是她以為自己還能回來學院。
“女兒,貿城馬家上門提親,爹娘應了!”
待母親身體康復之后,這個驚天巨雷砸向了祝英臺,讓她無法相信自己竟被父母許諾了婚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祝家與馬家倒是門當戶對,這婚約自是無法更改。在會稽這三年,她從未向父母透露過梁山伯的事,也從未讓他們知曉自己的心意,這并不能怪他們,只能怪造化弄人。
三年的點點滴滴劃上心頭,她幻想過未來的日子可以同梁山伯一起繼續過著這般快樂的日子,但是現在卻再無可能了。如果那時候告訴他自己是女子便好了,如果那時候讓他直接上門提親便好了,如果……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她只能履行這婚約,嫁給馬家的獨子馬文才。
從那以后,她便與梁山伯斷了聯系,直到那日見到灰頭土臉從會稽趕路而來的梁山伯時,才發覺自己始終無法將他忘懷。
“英臺!為什么不告訴我你是女兒身?若我知曉你是女兒身,我定會上門提親,娶你過門!”
“英臺!你可知曉,在我得知你不是男兒之時我多開心,我一直以為自己對你只是兄弟之情,現在我才發現,我早已對你情根深種!”
“英臺,怪我不解風情,怪我沒有早日明白你的深情,都是我的錯!”
梁山伯的字字句句都在敲打著祝英臺的心,從小就堅強不服軟的她在這個時候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馬家的婚約退掉和梁山伯相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