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懷才不遇”好像成了很多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癥狀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他人,有時也會顯出一副不得志的樣子。和這種人交談,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會被他批評一頓。當然,有的人的確是懷才不遇,由于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遭蝦戲”,但為了生活,他們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難道現實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嗎?不,盡管有時出現千里馬無緣遇伯樂,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馬,一次錯遇伯樂,應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
很多人之所以出現一種不好的結局,大部分是因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確實有才,但他們常自視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學歷比較低的人,社會很現實,并不是你有才氣,就能成就大器。別人看不慣你的傲氣,就會想辦法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因為你的才干本來就會威脅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適度收斂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的才干,胡亂批評,亂說一氣,那你的上司怎會不打壓你,而讓你出頭呢?最后的結局就是,你慢慢變成了一位“懷才不遇”者。
還有一種懷才不遇者,他們并沒有才華,有的只是牢騷滿腹,他們就是一類自我膨脹的庸才,本身無能,別人當然無法重用,但他們并沒有認識到自己沒用,反倒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沒人識才,于是到處發牢騷,吐苦水。
一個人不管才干如何,都會碰上無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時候,這時候千萬要記住:即使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也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你越是沉不住氣,別人就越看輕你。
很多在工作上沒什么建樹的人總喜歡給自己戴上“懷才不遇”的帽子。因為這樣便可以把這份責任推卸到別人的身上。但有時候你并不是懷才不遇,而是你的才能根本就還沒展示出來,如何讓別人去“遇”?這時候你的才能處于一種蓄勢待發期,然后有兩種結果,厚積不發和厚積薄發。如果你是厚積不發的這類人,“懷才不遇”根本無從談起。
再功利的時代,都不會埋沒好東西。因為好東西總是出類拔萃、少之又少的。而它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為它不功利。因此,只要你有足夠的才華,不要為自己的前途憂慮太多。如果你一直懷才不遇,那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你懷的才還不夠多;二是你懷的根本就不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