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齊頭并進
- 大宋一鍋端
- 半面公爵
- 2074字
- 2014-02-02 18:05:34
上一回我們提到老趙為征討南唐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戰前動員也讓南征披上了更加高尚的外衣,現在,是時候向南唐政府攤牌了。
老趙這次動用的部隊約十萬之眾,此外考慮到江南地區特殊的地理情況,老趙特地將水軍也納入戰斗序列。南征的主要兵力部署如下:西路,由主帥曹彬率領部分陸軍經荊南直下,會同樊若冰在荊湖地區督造的水軍一道聯合出擊,到達長江岸邊后,順著長江東進,試圖與中路軍在采石會合;中路,由都監潘美率領的步兵和工程兵快速機動,機動到采石對岸的和州待命;西路和中路都進展有序,這時候西路大軍也不甘示弱,留守在開封汴河的水軍在那一天迎來了啟航,老趙親征駕臨東水門下,為所有即將出征的水軍將士們餞行。之后,水軍順著汴水河南下,經由淮水、滄渠最終達到長江口,伺機與經杭州北上的吳越軍隊配合,打掉金陵東面的重要屏障——潤州。
從這三路大軍的進攻方向可以看出,老趙此行目的在于圍困金陵,三路大軍從不同方向逐漸洶涌而來,就是想要將金陵團團包圍,讓其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城。
看局勢,老趙這次是志在必得。
只不過,戰場上的事情瞬息萬變,三路大軍齊頭并進氣勢很大,但能否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步驟實施,還不得而知。
如果把一次大的會戰比作一場角斗,那么決戰前的機動就好比出手前的蓄力,只有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到拳頭上,才能給對手致命一擊。三路大軍在會師金陵前,要做的便是機動和清掃道路的工作。
先說西路軍,按照預定計劃,曹彬和荊湖地區待命的水軍會合后開始布置下一步的進攻方向,曹彬經過分析后得出,想要順利達到采石,就必須得順江而下,而長江南岸就是南唐的地盤,南唐在沿線江州、湖口等地都布置了重兵,西路軍只能避開這些嚴密把守的重鎮,繞過敵人的重要防線,轉而向湖口與南唐國度金陵之間進發,目的就是想要拔掉金陵西南沿線的要塞。
但問題在于,如何才能讓幾萬人的部隊從敵人眼皮底下通過?
現在部隊已經到達長江岸邊,曹彬必須得盡快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否則耽誤了行程,后果將更加嚴重。
曹彬為此傷透了腦筋,要知道長江就如同一道分界線,把大宋與南唐分割開來,雙方隔江對峙,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江面上有任何異動,都會引起敵人的注意,更別說是幾萬人這么大的陣勢,看起來這似乎是個無解的難題。
慶幸的是,曹彬這人腦袋靈活,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他在關鍵時刻想到了一個法子。
其實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大搖大擺的通過。曹彬命令大部分將士躲進船艙,每首戰船只留下幾個士兵站在船舷邊上,另外曹彬還下令所有戰船一律靠北岸行駛,給敵人造成假象,讓對方誤以為這是大宋在例行巡查。退一步來說,即便是發生了擦槍走火,由于靠著北岸部隊也可以迅速上岸減少傷亡。
就這樣,西路軍大搖大擺的出發了,靠著北岸順江東進,一路上出乎預料的順利。事實上,南岸的南唐守軍也不是瞎子,這一干人等浩浩蕩蕩的從自個兒眼跟前路過怎么能不引起注意呢?原因很簡單,首先是曹彬的偽裝奏效了,沿路的南唐守軍大部分都誤以為這支隊伍只不過是例行巡航檢查,不存在威脅;另外一個隱性因素得歸功于當時的時局不明朗南唐政府并未及時通報敵我雙方的最新情況,所以沿線守軍只是恪守城池,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很快,西路軍順利繞過湖口。
出了湖口,在靠近池州之前,曹彬立即下令戰船改道,由北岸快速直突南岸,池州守軍原本也以為這是支純屬路過的部隊,出于禮節守城主將戈彥還命人帶著慰問禮品出城準備犒勞。
說起來這廝也挺糊涂的,在沒有弄清楚對方目的的情況下,就貿然派人前去犒賞這不是等于羊入虎口么。
果不其然在送禮的剛出城不久,走到半路他們突然發現戰船里沖出黑壓壓的一群人,這幫人也不停留直奔池州城而來。
眼前的局勢變化的太快,就跟皮影戲一樣,眼睛一閉一睜,大宋軍隊就殺到了城下。戈彥這會兒已然是方寸大亂,棄城而逃。
底下的士兵也完全沒有搞清楚狀況,大伙心里或許都在想:“這..丫的.。。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
頓時,守城士兵亂作一團,大伙都跟著四散奔命,堅固的城防在這一刻沒有起到作用,曹彬基本沒費多大工夫就拿下了池州。
池州被攻陷后,為了盡快讓北岸待命的步兵過江,曹彬在安慶以西的石碑口做了個搭建浮橋的實驗,曹彬就是想用實踐來證明一下在長江上能不能夠成功架起一座浮橋。某位偉人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換成大白話的意思就是:行不行,試試就知道了。
幾天后,曹彬的設想得到印證,在石碑口他成功的搭建起了一座浮橋。
實驗取得圓滿成功,曹彬率軍繼續東進,先后攻占銅陵、蕪湖等地,不久后,當涂守將魏羽獻城投降,西路軍拿下當涂,五天之后,西路軍兵至采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采石,并活捉守將。
至此,中路軍與西路軍隔江相望,搭建浮橋成為兩軍當下最迫切的任務。
時間就是金錢,伙計。
在這關口,老趙下達指令,他讓曹彬不用再費大力氣重新搭建浮橋,直接把石碑口那座浮橋移到和州就成,現成的材料,現成的浮橋,只需要兩邊花點時間加固一下就搞定,如此便可省去很多時間。
上峰的指示,曹彬不敢懈怠,他采納了這個建議。
浮橋東移,曹彬花了不到三天時間進行加固處理,浮橋成功搭建起來。北岸的中路軍借助浮橋得已順利過江,之后兩軍在采石會師。
下一個目標,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