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屢戰屢敗
- 大宋一鍋端
- 半面公爵
- 2087字
- 2013-11-01 13:52:31
公元964十月份,孟昶任命王昭遠同志為西南行營都統,兼任前線總指揮,趙崇韜為都監,韓保正為招討使,李進為副招討使,率領后蜀三萬精銳北山抗敵。出征的時候,宰相相率領朝中文武大臣為他此番征討踐行,并賜給他一把鐵如意,王昭遠拿著鐵如意,自信心頓時往上跳了好幾個百分點。雖說孟昶對自己的這位小伙伴十分信任,但考慮到宋軍來勢洶洶,此去必定將是連續惡戰。事關后蜀北方門戶的安全,孟昶也不能掉以輕心。
出發的前一天,孟昶特地召見了王昭遠。
他凝重的囑咐道:“今天這支軍隊,都是為你召集起來的,現在到了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時候了,我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也不要讓蜀地的百姓們失望。”
因為太自信,所以王昭遠壓根就沒有把皇帝的化放在心上。
離開成都的時候,因為餞行的讓比較多,王昭遠同志情緒一激動,就喝高了,這人一喝多了就容易暴露本性。王昭遠平日里的作風已經是如此,喝醉之后那更是狂妄到無以復加。
宰相李昊很清楚王昭遠自負的性格,便總是委婉的提示他此次出征干系重大,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王昭遠卻不以為然,他挽著李昊的手臂,扯著嗓門說道:“宰相大人您請放心,也麻煩您老回去轉告皇上,讓他把心放在肚子里。我王昭遠此次出征,豈止是打跑侵犯的敵人,你就等著瞧吧,我王某人就憑著這兩三萬人馬,拿下中原,活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宋皇帝,你們在家都仔細瞧好吧。”
聽了王昭遠這番話,李昊手心里都出冷汗了,他不是激動,而是擔心,王昭遠自負的病情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如今國家的安危就在這樣一個人的手上,換做是我,我也很擔心。
酒醒之后,距離目的地也就不遠了,王昭遠信心滿滿的盤算到,咱好不容易盼到這個顯露身手的機會,第一仗一定要贏,而且要贏得干脆利索。正如他所料,部隊在興州與南下的宋軍相遇,還沒等王昭遠找到排兵布陣的兵書,底下的部隊就被宋軍打了不成隊形。這幫人在蜀地待得太久,沒見過大世面,也沒機會練練手。突然讓他們拿著刀槍跟敵人打,誰招架得住。看著士兵們四處逃竄,部隊士氣全無,王昭遠人生第一次發出這樣的感悟:這書上寫滴和現實區別,咋就這么大呢。
這個問題很深刻,他一時半會也沒想明白,就在他稀里糊涂的時候,宋軍乘勝追擊,一路上跟趕鴨子上架一樣,連續在西縣和三泉與蜀軍交鋒,都取得了大勝。本來王昭遠就指著書上的陣法克敵制勝,可沒想到的是,兩場對壘戰役打下來,所謂的兵書所謂陣法都統統不好使了。
蜀軍戰斗力與宋軍差距已經很懸殊,再攤上一個半路出家的總指揮,這仗根本沒法打下去。如果說開始的時候蜀軍是扮演征討的角色,而現在這幫三流部隊已經淪為過街老鼠,腦子里只剩下一個字:逃。
士兵們開始逃了,王昭遠也跟著逃,從陜西逃到了四川境內,一路向南,玩命狂奔,兩位主將韓保正和李進因為跑得不夠快,所以最后被宋軍活捉。這時候,王昭遠也顧不得這么多了,他狼狽逃竄到了利州,為了擺脫宋軍的追擊,他下燒毀了三江碼頭桔柏津的橋梁,讓自己的殘存下來的部將留守劍門關,而自己卻悄悄的逃到了漢原坡。
戰場上部隊的士氣大多數都來自于主將的態度,蜀軍無論是在戰斗力,武器等方面都落后于宋軍,而現在主將都成了逃跑將軍,維系部隊的最后一絲希望——士氣,也就徹底沒了。
劍門關地處蜀地北方要道,入蜀咽喉,長久以來都是軍事戰略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劍門關的重要性不必說,其地勢險要也是它成為蜀地屏障的重要原因。問題的關鍵在于,這幫散兵游勇到底能不能守住它。
俗話說得好,天險尤可破,軍心不可守,總指揮都跑路了,你還能指望部下死心塌地的守城?
劍門關城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但,劍門關地勢險要,這也是擺在宋軍面前的一大難題,如果不盡快拿下劍門關,一旦后蜀援軍趕到,部隊將陷入被動的局面。
王全斌召集了手底下的主將,會同商討如何盡快攻入劍門關,經過緊張的頭腦風暴之后,拿出了一個劍走偏鋒的方案。王全斌認為;現在敵人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與我方的正面對峙上,如果能夠派出一小股精銳部隊另辟蹊徑,從敵人防守薄弱的南方突擊,敵人必然會陣腳大亂,那么破車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了。
隨后,按照會議的部署,宋軍派出一支偏師,經劍門關東面的來蘇小路來到嘉陵江的東岸,搭起浮橋橫渡嘉陵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劍門南面發起進攻。正如王全斌所料,蜀軍對此猝不及防,頓時陣腳大亂,宋軍趁亂于南北兩處同時發起進攻,輕而易舉的拿下了劍門關。
劍門關城破,守城主將趙嵩韜做了俘虜,而此前一直疲于奔命的王昭遠同志,也被隨后趕來的宋軍活捉。
一本軍事史上的反面教材由此誕生,主角就是一直以當代諸葛亮自居的王昭遠同志,至此他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做人要腳踏實地,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能吃幾碗干飯,別自恃讀過幾天論語,就和孔圣人叫板。
自個兒往臉上貼金的行為是不對滴,有時候眼神不好,操作失誤,弄到最后一身屎臭就不好了。
其實,早在蜀軍退守劍門關的時候,前方接**敗的消息就已經傳到了孟昶的耳朵里,他很清楚劍門關對于后蜀的重要性,所以孟昶下定決心不管花多大的代價都要守住劍門關。
加派增援,乃是當務之急。
那么,誰可以擔此重任?孟昶為此傷透了腦筋,目前蜀軍士氣低落,他們急需要一個能夠代表朝廷權威和皇帝圣意的人來穩定局面,放眼朝中大臣,孟昶一臉茫然。
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