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未竟事業
書名: 大宋一鍋端作者名: 半面公爵本章字數: 2858字更新時間: 2014-03-19 12:06:43
太祖皇帝趙匡胤去世之前留下許多未竟事業,譬如江南地區領土問題,釘子戶北漢、以及遼國的威脅等等,對于太祖而言,最遺憾的莫過于生前沒能看到拿下北漢的場景,太祖與北漢的恩怨貫穿著他整個職業生涯,從早期后周時期,太祖便于北漢結下梁子,后來太祖建立大宋政權,二者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太祖這輩子都在琢磨著如何拔掉這顆倔強的釘子,造化弄人,就在他做好所有準備,勝利近在咫尺的時候,他自己卻提前倒下了。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傳遞到老趙的手上,事實上,老趙在擺平朝廷內部矛盾以后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收復北漢的計劃,不曾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陳洪進突然造訪打亂了老趙的計劃,隨著漳泉、吳越兩個割據政權宣布回歸,老趙總算是有機會把精力集中到北伐事務當中。
收復北漢從戰略位置上來說,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做掉北漢一來可以警示遼國,讓那幫只識彎弓射大雕契丹匹夫見識我大宋威嚴,其次,拿下北漢能讓大宋的軍事覆蓋面向北延伸,也就是說以后如若大宋在北方還有軍事行動,軍隊可以駐扎在北方門戶地區,從而縮短進軍縱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老趙的眼光可不僅僅是釘子戶北漢劉家,興許他還有更為大膽的想法。
其實,野心這玩意有時候是個好東西,人活一輩子很多時候都是靠著野心在支撐著走下去,當然更為書面化一點,野心也被稱為理想或者使命。有的人喜歡后者這種說法,因為他們覺著說野心太過直白,興許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正如小學讀書那會兒,每學期開始老師都會要求我們說說自己未來的理想,考慮到當時家里比較窮,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拮據,所以輪到我談理想的時候,我就當著全班同學面說長大以后多掙點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這的確是我最真實的想法,可當我說完以后,老師卻把我弄到講臺上,毫不客氣的指著我的頭,怒斥我小小年紀胸無大志,一天就迷著金錢,長大以后怎能承擔起建設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當時,我覺得特別委屈,也不知道自個錯在什么地方,后來一打聽才知道,班上同學們的理想大都比我高級,有的要當律師,有的要做醫生,還有的要成為企業家..。
此后的學習生涯中,我深深的記住了這個教訓,再也沒有說過自己的理想,而身邊的同學卻在變著法子的設想自己的未來,理想和愿望,每學期換一個花樣,
若干年后,回首往事,曾經大談理想的同學們早已結婚生子,唯獨只剩下我還在為萬惡的金錢賣命。
現在突然醒悟過來,理想跟野心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理想可以登上大雅之堂,而野心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說法不一樣,待遇也就大不相同。但無論怎樣,這二者對于我們人生都有著無可取代的激勵作用。
有理想很好,只是別太高大上,
有野心不錯,注意別掛嘴上,
從某種層面而言,只要是登上皇位的人,基本都是野心家,區別在于有一些人選擇坐而論道,大談繁榮盛世的浮華理想,而有的則是將野心埋藏在骨子里,用實踐來兌現自己的承諾。
太祖和老趙都屬于典型的實干家,心懷野心,嘴上卻談論著拯救黎民蒼生,維護太平盛世的官話。
釘子戶北漢劉家堅強的矗立在那很久了,就如同田野里的稻草人一般,不管你有沒有興趣看它,它始終都矗立在那兒,不遠不近,不離不棄。北漢劉家是幸運的,曾經幾度面臨亡國的危險,最終都承蒙幸運女神的眷顧從而幸免于難。
現在,老趙決意了卻太祖留下的未竟事業,釘子戶再怎么倔強,也有被拔掉的那一天,尤其是對于老趙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野心家而言,沒有拔不掉的釘子,只有不夠硬的鉗子。
李煜死后不久,老趙便開始著手準備北伐事宜,綜合考慮太祖時期兩國交戰戰例,老趙對于這一次北伐給予了高度關注,做了大量準備。
公元979年開春,這是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萬物復蘇,大地覺醒,老趙埋藏許久的野心也跟著出土發芽,生長勢頭不可阻擋。趁著大好天氣,老趙把手底下的謀臣戰將都召集到身邊,針對北伐事宜進行磋商。
老趙兩兄弟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虛懷若谷,樂于聽取底下人的意見,特別是對重大問題的處理上,老趙始終堅信“頭腦風暴”的力量,所以他把大伙召集過來,就是想聽聽大家對待北漢的意見。
那天老趙特意命人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上等茶葉,給參加會議的官員們每個人泡了一杯,不一會兒,屋里便充滿了茶香,老趙端著茶杯,坐在靠角落的位置,為了讓大家不再緊張,老趙還不忘自我嘲諷。
“呵呵,都說這是上等茶葉,我喝了半天怎么也沒品嘗出半點皇家氣質呢,真是我老趙俗不可耐,不識這高雅趣聞么?”說完這話,老趙又猛然喝了一口茶水。
坐在旁邊的薛居正接過話茬說道:“不是這茶葉有假,只是皇上心思不在這上面,哪能細細品味其中的茶韻?想必皇上今天把大伙叫來,不只是喝茶這么簡單,要真是這樣,您還是把茶葉給我們打包,我們各自拿回家泡。”
薛居正一番話,引得屋里一陣大笑,老趙這會兒也從座位上起身,踱步來到人群中央。
“老薛這人什么都好,就是說話太直,我老趙本來說是借著請大伙喝茶的機會聊聊北伐的事情,沒想到時機還沒到,就讓他把話茬扯出來了。呵呵,好吧,都說到這兒呢,大伙也可隨意談談你們的想法,集思廣益,總沒有壞處,諸位但說無妨。”
老趙這番拋磚引玉,大伙也不再拘束,紛紛開始談論這事兒。
“啟奏陛下,末將以為現在朝廷兵強馬壯,后勤充足,將士們士氣也十分高漲,如果陛下決定北伐,必將勢如破竹大勝而歸。所以,我認為此時正是北伐的最佳時機,還請陛下下定決心才是。”帶頭說話的是曹彬,他是大宋朝廷的老將,歷經戰火的洗禮,如今的他更顯得自信老練,他的話很有參考價值,因為太祖在世的時候,曾經多次就北伐事宜征求他的意見。
曹彬的話似乎說到老趙的心坎上,他點點頭,表示認同,不料老薛卻有不同意見。
“回皇上,曹將軍剛才的話我不敢茍同,請允許我說說我的看法。”
老薛看了一眼老趙的,見其臉色沒有變化,這才放心繼續補充,
“如今我大宋的實力的確今非昔比,而漢國在先帝實施堅壁清野,遷移邊關百姓的政策之后,國力微弱,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好好想想北伐到底有沒有必要進行。當年周世宗柴榮親自討伐漢國,漢國據守城池,依靠契丹支援讓柴榮沒有得到一點好處,失望而歸。后來,我朝太祖皇帝領兵繼續攻伐漢國,都宣告失敗,隨后太祖改變策略實行大遷移,從經濟上瓦解漢國政府,時至今日漢國已經不具備任何威脅,我們大可放心讓其自身自滅,完全不用勞費兵力卻攻打一塊毫無價值的地盤,所以,微臣懇請陛下三思。”
薛居正的話似乎也有些道理,老薛是從經濟層面去思考北伐的利弊,在他看來攻城伐地最終還是得考慮其中的經濟價值,要是費勁了半天力氣,沒得到半點好處,這不等于是做無用功嗎?
當然,他的眼光還只是停留在目前的局勢上,據此分析利益,但老趙則是著眼于未來,所以覺著北漢的戰略重要性是無法用經濟效益來衡量。聽了薛居正的建議,老趙依舊點頭示意,表示贊許。
“看來大家意見不統一啊,很好嘛,這種事情就得有不同的意見才行,大家相互商量才能拿出最好的方案嘛。這樣吧,諸位先行商量,待會大家舉手表決,我們依照民意來做決定,諸位意下如何?”
參會的官員都表示贊同這個方法,經過半個小時的激烈討論,在舉手表決階段,先前投反對票的官員臨陣倒戈,最終會議一致通過實施北伐的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