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不懂教育害了孩子
- 王旭東
- 1107字
- 2019-02-19 17:52:31
10.為孩子按下“暫停鍵”
樂樂已經讀小學三年級了,他一改小時候膽小怯懦的性格特點,變得很暴躁,總是稍有不如意就生氣,而且無法控制這樣的情緒。自從上次一怒之下在班級同學的QQ群里罵了老師,媽媽意識到必須引導樂樂積極控制和管理情緒,因而就專門學習關于情緒管理的方法。
在一本書中,媽媽學習到“暫停法”,這個方法是專門針對那些情緒容易沖動,但是卻不能合理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的。當樂樂再次因為一件小事情而大發脾氣時,媽媽借機教育樂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告訴樂樂情緒失控的危害,還把“暫停法”教給樂樂。一天放學后,樂樂因為排隊的事情與同學發生沖突,這次他嘗試著使用“暫停法”,“按”下自己的“情緒暫停鍵”,果然沒有失控,而且還很好地消除了壞情緒。回到家里,樂樂興致勃勃地把這件事情告訴媽媽,媽媽當即大力表揚樂樂,語重心長地對樂樂說:“人的情緒就像是一匹馬,好的馬能幫助人們做很多事情,但是一旦成為脫韁的野馬,就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傷害。”樂樂若有所思,重重地點點頭,認可媽媽的說法。
有一次,媽媽和樂樂之間發生了沖突,彼此情緒都很激動。突然,媽媽對樂樂說:“好吧,暫停,晚些時候等情緒恢復平靜,咱們再談。”樂樂非常配合,沒有繼續糾纏,媽媽感到很高興,因為樂樂已經真的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很多人都曾使用過錄音機或者播放機,那么就知道每個機器上都有開始鍵,也有暫停鍵。所謂暫停法,就是要按下情緒的“暫停鍵”,這樣孩子才能及時終止負面情緒,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調整心態,恢復良好情緒。對于孩子而言,暫停法是非常適用且具有作用的,因為暫停法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首先,孩子缺乏理性,更加感性,因而無法在情緒沖動時以理智戰勝沖動;其次,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有限,對于很多事情的辨識能力也不足,因而唯有先暫停,才能切實有效地控制情緒,恢復平靜。
曾經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父母都曾經無意識地使用過暫停法,但是他們并不知道何為真正的暫停,也不知道為何孩子更適用情緒暫停法。積極的暫停,尤其是當發生親子沖突時,對于管控情緒是很有效的。眾所周知,憤怒會使人的智商降低,因而人在憤怒的情況下很難想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而積極的暫停能夠幫助矛盾雙方都暫時放下過去的事情,更加理性地面對未來,解決問題,因而對于幫助孩子做出理智思考和真正解決問題有很大好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暫停法不適用于三歲之前的孩子,因為三歲前的孩子還不具備良好的思考和推理能力,暫停只會使他們的思維戛然而止,而無益于他們解決問題。由此可見,要想針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有效教養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狀況,其次要調整好作為教養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