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主權貨幣背后的國家競爭

1.2.1 美元霸權的君臨天下和貨幣擴張

國際貨幣體系歷經了百年變遷,最為重要的是信用本位的確立。通常貨幣體系分為三個階段,依次為金本位制、美元代行世界貨幣職能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及牙買加體系,即美元、歐元等多種貨幣相互競爭充當世界貨幣。從1943年國際社會承認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美元地位便一騎絕塵,將其他儲備貨幣遠遠拋在身后??偟膩碚f,美元霸權的形成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資本積累、資本輸出、權利和義務脫鉤。美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的歷史和現實,是美國國家信用在國家間、市場間競爭并證明了美國國家信用的軟硬實力的結果。或者說美元的地位,既是政府選擇,也是市場選擇。(鐘偉,2001)鐘偉.國際貨幣體系的百年變遷和遠瞻[J].國際金融研究,2001(4):8-13.

 

1.資本積累

1865年至“一戰”爆發前是資本積累的主要階段。美國內戰之后,資本主義制度得以在美國普及,經過西部大開發以及州際鐵路建設,美國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

事實上,從1894年開始,美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之前的海上霸主英國,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1914年“一戰”爆發時,美國經濟總量已占據絕對優勢,超越了老牌強國英、法、德三國經濟規模的總和。從經濟總量來看,這時候的美國無疑已經是世界經濟霸主。但是歐洲諸霸主稱霸全球幾百年,世界經濟政治體制均置于其指定的框架下,美國全球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力依然不及老牌霸主。此時,連續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美國在全球布局提供了機會。

 

2.資本輸出

資本輸出階段主要存在于1914—1976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嚴格來說,美國的資本輸出始終在進行,但由于美元在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存在方式截然不同,我們將1976年作為分界點。

美國資本輸出階段主要包括戰時資本輸出(包括“一戰”和“二戰”)以及戰后資本輸出。其中,戰時資本輸出主要依靠戰爭費用和戰爭賠償所導致的巨額債務輸出,而戰后資本輸出主要利用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馬歇爾計劃對外放款,后續石油美元的出現也加快了這一進程。

(1)戰時資本輸出

早在19世紀末,美國經濟總量已是世界第一,但直到“一戰”爆發,美元才逐步取代英鎊,一躍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此時美國的策略主要是利用遠離戰場的優勢,為戰爭雙方提供武器軍火,使美國成為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債權國。“一戰”結束時,戰爭的摧殘使英法等戰勝國欠下美國巨額的債務,其他國家則更甚,美國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家。此時,美元完成了初步的資本輸出。

1933年前,規模巨大的海上貿易、領先的工業和廣闊的殖民地為英國帶來了充足的黃金儲備,其強盛的綜合國力使英鎊保持堅挺。1933年后,隨著英國和美國先后放棄黃金的自由兌換,一些歐洲國家也隨之跟進,金本位制開始逐漸崩潰。兩次世界大戰后,西半球諸國的國力對比發生變化。由于主要戰場遠離美國本土,所以美國在“二戰”期間得以擴大生產并大發戰爭財,而歐洲各國的經濟在此期間卻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歐洲各國在戰后需要從美國大量購買重建的必需品,而進口美國商品的需求帶來了各國對美元的巨大需求。但此時歐洲各國經歷戰亂,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國際貿易嚴重逆差,黃金儲備告罄,沒有足夠的外匯用來進口美國產品。與此相反,美國在“二戰”前期保持中立,戰火沒有燃燒到美國本土,美國趁此機會大力發展軍工,出口軍火到戰火紛飛的歐洲,積累了大量的外匯。這些財富被用來發展本國經濟,迅速和歐洲諸國拉開了差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的黃金儲備已經超過其他所有國家黃金儲備總和。與此同時,大量的美元流入世界各參戰國,成為必不可少的國際貨幣。

(2)戰后資本輸出

1943年,“二戰”結束前夕,各盟國開始考慮戰后重建計劃。為了擴大貿易、穩定匯率和恢復發展,各國開始承認由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此過程中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為戰后重建分別提供短期和長期資金支持。但事實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以美國經濟實力為依托的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貨幣史迄今為止第一個,也是唯一全球性金融貨幣體系協議。盡管人們習慣性地將布雷頓森林體系稱為“金本位制”,但這并不妥當,該體系是虛金而實美元的體系,對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美元體系的確立有很大貢獻,黃金在其中只是扮演了過渡性的角色?;蛘哒f,美元所包含的國家信用最終戰勝了黃金所代表的貴金屬信用。

“雙掛鉤”機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所在,主要包含兩點:一是確定美元是唯一與黃金直接掛鉤的貨幣,規定黃金官價為35美元/盎司;二是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安排——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其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1%間浮動。為維持法定匯率,各國需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至此,美元地位已與黃金地位基本等同,成為名副其實的儲備貨幣,美金的稱謂由此而來?!半p掛鉤”機制的核心在于虛黃金而實美元,使美元能夠以黃金的名義君臨天下,但這不是貨幣演進的本質,其本質在于,以美國的國家信用為背書的美元信用本位體系,比使用黃金實物或者黃金兌換券要好得多,因此布雷頓體系帶有明顯的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特征。從該制度建立開始到2017年,以美元計算的黃金累計上漲約35倍,年化復利約5%??紤]到黃金的保管和兌換成本,以及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我們只能說,美國的國家信用優于黃金,這是導致信用貨幣體系確立至今無法動搖的根本。

在美元獲得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地位后,后續的馬歇爾計劃為美元輸出到全球提供了宣泄的出口。美國迅速崛起的工業產生了巨大的出口訴求,為了保證本國經濟發展以及戰后的經濟霸權,美國決定對歐洲各國進行援助,為歐洲提供美元以進口美國產品,這就是后來的馬歇爾計劃。戰后的歐洲千瘡百孔,經濟面臨崩潰,加之西歐各國對蘇聯心懷恐懼,擔心如火如荼的工人運動演變成革命,馬歇爾計劃應運而生,歐洲各國迅速表示接受。通過馬歇爾計劃,美元在全球貨幣領域迅速鋪開,成為事實上的第一國際貨幣。在馬歇爾計劃結束后,歐洲各國經濟基本恢復元氣,并迎來了20年空前的高速發展。

20世紀70年代,石油美元在多次石油危機中誕生,美元成為幾乎100%石油的計價貨幣,石油作為重要的能源大宗商品,賦予了美元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將美元與石油掛鉤,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得以加強,其價值牽一發而動全身,極大地影響著全球經濟周期。從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到,信用貨幣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以基于國家信用的主權貨幣代行世界貨幣的第一階段,以基于區域貨幣或者區域支點貨幣代行世界貨幣的第二階段,以及超越主權國家的超主權貨幣或者數字貨幣的第三階段。

 

3.權利和義務有所脫鉤

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迅速獲得了霸主地位,但“雙掛鉤”給予美元特權的同時也對美元進行了約束。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卻使美元成為一種可以肆意攫取國際鑄幣稅,而不必履行國際義務的貨幣。

在學界,鑄幣稅被認為是貨幣國際化帶來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好處。鑄幣稅,簡單來說就是發行貨幣所帶來的收益。在金本位制下,黃金所代表的價值即其本身價值,而對于紙幣來說,其代表的價值則遠遠大于其成本。貨幣的印刷者(一般是政府機構)因此獲得巨大收益,這也是政府財政的重要來源。因此,當一種貨幣在法定區域內被接受并使用時,印刷者便能獲得鑄幣稅收益。當這樣的范圍擴張到全球后,鑄幣稅的收益是極其巨大的,美國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美國在獲得鑄幣稅的同時,也要承擔另外兩項義務:一是各國要求兌現黃金時,無條件滿足兌現要求;二是當各國需要足夠美元用以國際清償時,美國需提供足夠的美元。而這兩項卻是美國無法長期完全履行的義務。

根據特里芬(1960)提出的特里芬難題,作為國際核心貨幣的美元必須保持幣值堅挺,這要求美國長期保持貿易順差,而面對日益增長的國際清償需求,美元被迫源源不斷地流入海外并沉淀到其他國家,這將導致美元幣值受到挑戰。因此,單一的主權貨幣充當國際儲備貨幣最終會陷入特里芬難題而難以持續。

事實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元價值開始逐漸與黃金脫鉤?!袄鋺稹逼陂g,美國為了保證資本主義陣營的軍事安全,與社會主義陣營展開了軍備競賽。在國內,美國增加軍費開支,并且對陣營內成員國進行巨額的軍事援助,巨額的軍費支出造成了美國貿易逆差。1958年,歐洲10國延期完成了馬歇爾計劃中附帶的條款,其中要求各國貨幣可自由兌換。自此,美元短缺的狀況得到極大緩解,再加之美國持續貿易赤字,美元的信用遭到質疑。越南戰爭時期,美國黃金儲備已不足以清償其美元債務,國內失業、通脹紛至沓來,國際貿易收支嚴重失衡。在此壓力之下,美國于1971年8月宣布放棄美元與黃金掛鉤,并施加10%的進口關稅以防止美元繼續外流。之后一系列挽救措施均告失敗。自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此后,各國在匯率安排和黃金地位的問題上進行了多次協商,終于在1976年簽訂了牙買加協議。此協定放棄了固定匯率制,使多種匯率制度合法化,廢棄了黃金的貨幣地位并提高了特別提款權的儲備地位。由此形成的牙買加體系一直延續到現在。但是主權貨幣之間的競爭,使國際投資和貿易主要集中使用五六種信用貨幣、大國匯率自由浮動、小國貨幣相對盯住成為潮流。

我們看到,盡管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使美元喪失了國際“法定”儲備貨幣的地位,但美國也從此不必再承擔任何額外義務,其貨幣政策空間得到極大的釋放,鑄幣稅的攫取變得更加無節制,使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地坐享來自世界各國的產品,而美國所做的僅僅是開動印鈔機而已。伯南克任美聯儲主席時曾說:“負債有什么問題?負債沒有任何問題,使勁兒地花錢,我們來為你印鈔票。”根據數據顯示,到1999年歐元區建立之前,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占比達到其峰值的71%。

1.2.2 美元霸權面臨的多重挑戰

雖然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一直處于金字塔頂端,但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其他潛力貨幣已經開始不斷挑戰美元的地位。根據克魯格曼(Krugman,1984)Krugman P R.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 the Dollar:Theory and Prospect[J].Exchange Rate Theory & Practice,1984,133.的研究,美元體系正面臨著之前英鎊體系沒有面臨過的問題——浮動匯率制。浮動匯率所導致的不確定性,會驅使各國的儲備貨幣逐漸分散化,這種力量使原本以美元為主的單一國際儲備貨幣體系逐漸解體。牙買加體系下浮動匯率開始合法化,使儲備貨幣多元化成為可能,因此極大地促使了各大國進行貨幣國際化。

美元國際地位的下降直接體現在美元儲備在全球儲備中占比的下降。1999年歐元區建立之時,美元儲備占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71%,2010年年底,該比例已降至61.84%。與此相對,歐元儲備從1991的17.9%上升至2010年年底的26%。從兩者變化幅度來看,歐元侵蝕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但2010年后爆發的歐債危機使歐元地位受到挑戰,而美元并沒有能借此機會收復失地。從2012年開始,澳元和加元加入國際儲備貨幣競爭行列。

總體來講,從1999年至今,除美元和日元地位有所下降,其余儲備貨幣的地位(尤其是歐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國際貨幣格局隱約出現了“一超多強”的變化,美元仍是最為重要的世界貨幣,歐元、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也有一定發展并在各自區域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種“一超多強”的背后,也反映出國家實力的變遷。而這些大國貨幣均處于進一步向電子貨幣發展,主要央行清算體系不斷緊密連接的進程之中。如果美國的國力和維持既存國際安全和經濟秩序的能力繼續弱化,則美元的地位也將受到削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山区| 荣昌县| 武山县| 河东区| 康乐县| 绥宁县| 连山| 云霄县| 双流县| 卓尼县| 兰州市| 天门市| 平罗县| 北宁市| 晋江市| 荥阳市| 远安县| 松滋市| 荥阳市| 清徐县| 专栏| 广灵县| 正定县| 兴海县| 丹凤县| 二连浩特市| 邯郸县| 育儿| 措美县| 大竹县| 淮阳县| 上栗县| 白城市| 繁峙县| 寻甸| 遵义县| 博白县| 峡江县| 邢台县| 莱芜市|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