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績效設計:萬眾創業時代績效架構與管理作者名: 韓鐵檁本章字數: 1760字更新時間: 2019-02-18 17:28:32
前言 創業企業的績效之痛
萬眾創業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創業企業像雨后春筍破土而出,生機勃勃地涌現在商業大地上。
創業是企業生命歷程中最多變、最兇險的階段。企業每天都要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需要不斷識別機會、躲避風險、調整姿態,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生存環境。走對一步,則“柳暗花明又一村”;走錯一步,則“出師未捷身先死”。創業企業對機會的精準定位和快速把握能力,是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而其本質則是創業企業的績效管理能力。
隨著創業企業的成長,在企業管理中不斷涌現出的難題,是對績效管理能力發出的訴求和呼喚。創業企業通常會遇到的管理難題是:員工能力越來越跟不上企業發展的要求;員工“出工不出力”現象越來越明顯;好員工與一般員工得不到明確區分,“搭便車”現象普遍。這些難題都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來解決。
當企業家和管理者意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時,一般會通過兩種途徑來建立績效管理體系。
一是,引進專業績效經理。但這條路徑并非坦途,存在很多典型痛點。專業績效經理雖然能夠制定一套看上去天衣無縫、無可挑剔的制度方案,但在實際中卻難以落地。要么管理基礎薄弱導致指標難以衡量;要么業務快速變化導致指標失去時效性;要么過于復雜導致管理者難以理解和操作;要么舍本逐末導致運營重點與績效考核變成“兩張皮”??傊?,貌似專業的績效管理制度方案,最終會流于形式。
二是,企業家和管理者親自學習績效管理知識和建立績效管理體系。在這條道路上,也存在很多典型痛點。關于績效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工具方法非常龐雜、莫衷一是,甚至互相矛盾;學習到的知識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回到自身企業仍然不知道如何應用;碎片化的學習,很難形成系統化的思維和認知;“術”層面的工具很多,“道”層面的思想很少??傊?,學習的知識越多,迷茫和困惑就越多,很難掌握績效管理的本質,進而導致實踐中邊學邊干、朝令夕改,始終無法建立穩定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
那么,創業企業如何才能真正解決績效管理的痛點?
這是創業企業的挑戰,也是所有企業的挑戰,因為績效管理向來被認為是一個世界性的管理難題。世界經理人網站曾經用3個月的時間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采訪,根據企業經理人和管理專家的投票統計和分析,公布了困擾中國企業的十大管理難題,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怎樣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調查表明,只有不到5%的經理和員工對其公司現有的績效考核感到非常滿意。著名管理學家彭劍鋒認為:績效管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績效考核萬萬不行,有了績效考核麻煩不斷。
為了解決這個世界性管理難題,管理學界和企業界投入了飽滿而持久的熱情,不斷提出新概念和新理論。然而,這些創新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使企業家和管理者日益陷入“霧里看花”的困境。
在我眼中,管理學里的真相只有一個,并且越接近真相,越樸素無華。任何新奇的概念和理論,都應該是為了讓我們更接近真相,而不是離真相越來越遠。我試圖去梳理績效管理領域的各種創新觀點、概念和理論,發現創新背后并無新意,不過是視角和視野不同而已。首先是視角。有的著眼于考核環節,有的著眼于指標設計,有的著眼于方式選擇……管中窺豹,難免一葉障目,以偏概全。其次是視野。站在績效模塊的高度,還是站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高度?站在企業整體運營的高度,還是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視野不同使企業對同一個績效問題的判斷結論和解決思路也截然不同。
為了有效解決創業企業的績效管理痛點,我從績效管理的真相出發,提出了“績效管理三重境界”的邏輯體系。企業家和管理者只要打通這三重境界,就能夠建立系統化的績效思維架構,靈活應對企業成長的各種狀況及變化,達到績效管理的預期效果。
我提出績效管理三重境界不是想再創一套新理論,而是對其他人的創新觀點、概念和理論做一次梳理,消除這個領域的一些創新泡沫,還原績效管理的真相。
本書以績效管理三重境界為主線依次展開。第一重境界是優術,關注的是績效循環,重點解析關鍵技術問題;第二重境界是明道,關注的是績效繩子,重點解析績效管理與企業運營的深層連接與作用機理;第三重境界是取勢,關注的是績效彩繩,重點解析戰略與績效繩子的關系以及戰略思維的搭建。我希望通過本書,幫助企業家和管理者跳出績效管理專業概念和理論工具的藩籬,建立基于企業戰略和整體運營的績效管理系統思維架構,推動創業企業快速成長,開辟戰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