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合作共贏

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所謂互利共贏就是通過擴大對外開放,與世界上各國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所謂多元平衡就是世界上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是平衡的,不過分依賴于某個市場;產業和貿易結構也是平衡的,不依賴于某一個或幾個產業產品的出口。所謂安全高效就是對于世界上出現的經濟危機有抗打擊能力,對于國際經濟的動蕩有抗壓能力。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通過了《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該《意見》于2015年9月18日發布。《意見》不僅進一步強調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且強調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意見》指出:要統籌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意見》強調:“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目標是: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實現開放型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擴大開放中樹立正確義利觀,切實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推動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開放型經濟強國”“實現開放型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的表述,是新的目標。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具體要求就是:

(1)建立市場配置資源新機制,建立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全球高效配置、國際國內市場深度融合,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加積極地促進平衡即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加快推進與開放型經濟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

(2)形成經濟運行管理新模式,實現開放型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見》明確指出:按照國際化、法治化的要求,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依法管理開放,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管理方式,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不斷完善。推進政府行為法治化、經濟行為市場化,建立健全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政府依法監管和社會廣泛參與的管理機制,健全對外開放中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體制機制。為此,要做到:其一,推進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完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制度,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國利用外資仍采取逐案審批加產業指導的管理方式,審批環節多,影響了外資的積極性。為改變這種狀況,2013年中國搞了一個重大探索,就是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只要沒有列入負面清單的行業,企業投資都不需要審批。需要強調的是,自貿區不是搞“政策特區”或“稅收洼地”,而是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探索創新經濟管理模式。《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798—799頁。其二,改革市場準入、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加快環境保護、投資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新議題談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其三,完善外商投資監管體系。按照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同步的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和外商投資信息公示平臺,充分發揮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平臺作用,形成各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協同監管、社會公眾參與監督的外商投資全程監管體系,提升外商投資監管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透明度,防止一放就亂。

(3)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拓展開放型經濟發展新空間。堅持自主開放與對等開放,加強走出去戰略謀劃,實施更加主動的自由貿易區戰略。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以內陸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依托,以開發區和產業聚集區為平臺,積極探索承接產業轉移新路徑,創新加工貿易模式,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為依托,穩妥推進有條件的企業將整機生產、零部件、原材料配套和研發、結算等向內陸地區轉移,形成產業集群,支持在內陸中心城市建立先進制造業中心。重點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全方位推進與沿線國家合作,構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深化與沿線國家多層次經貿合作。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推動東西雙向開放,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擴大沿邊開發開放,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4)形成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全面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鞏固和拓展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以創新驅動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核心,大力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合作共贏的人文環境,加速培育產業、區位、營商環境和規則標準等綜合競爭優勢,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布江达县| 南华县| 新蔡县| 揭东县| 安丘市| 伊春市| 嘉义市| 公安县| 疏勒县| 吉首市| 喀喇| 渝北区| 桦甸市| 韶关市| 临漳县| 剑川县| 兴安盟| 阳泉市| 遵义市| 左权县| 郓城县| 梁河县| 堆龙德庆县| 临湘市| 双峰县| 梧州市| 凯里市| 环江| 海安县| 平遥县| 河间市| 东港市| 阳原县| 长武县| 新疆| 保靖县| 光山县| 盘山县| 土默特右旗| 汉沽区|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