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冬(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663字
- 2019-02-21 10:58:50
鮑令暉
鮑令暉,南朝女文學(xué)家,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著名文學(xué)家鮑照之妹,出身貧寒,能詩文,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學(xué)家。留傳下來的有《擬青青河畔草》《客從遠方來》《古意贈今人》等。

游用暮冬盡,除春待君還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臨軒不解顏。
砧杵夜不發(fā),高門晝常關(guān)。
帳中流熠耀,庭前華紫蘭。
物枯識節(jié)異,鴻來知客寒。
游用暮冬盡,除春待君還。
注釋
臨軒:在窗前。
解顏:指開顏歡笑。
砧杵(zhēn chǔ):亦作“碪杵”。指搗衣石和棒槌。亦指搗衣。
游用:游玩著。
暮冬:指春季的末尾階段。
簡析
這是一首相思詩,表達妻子對丈夫的思念。“自君之出矣,臨軒不解顏。”思婦寄書給丈夫說:自從你離家之后,我臨窗祈盼,因為總是看不到你,而愁顏不展,難有笑容。“砧杵夜不發(fā),高門晝常關(guān)。”古人洗衣服常把浸泡過的衣服放在臨水的砧上,用棒槌敲擊去除污漬。這里是說丈夫不在家,妻子不愿接觸外界的人,非但白天都關(guān)上家門,而且連晚上也不搗衣,怕發(fā)出聲音,傳到外面,讓不正經(jīng)的人聽了。“帳中流熠耀,庭前華紫蘭”。這都是深秋的景象,是為下二句作鋪墊的,觸景生情,都歸結(jié)到“物枯識節(jié)異,鴻來知客寒”。螢火蟲飛入了帳帷,說明天涼了、已進入深秋。紫莖蘭開出了白色的花,也是晚秋的景象,暗示著氣候的變化。詩末兩句是說,夫君你奔走在外,與人往來俯仰,直到暮冬盡了還不能回來,冬去春來,我都等著你歸家!我一盼再盼,團聚的日子,現(xiàn)在又不得不后移了,真是秋水伊人、望眼欲穿啊!這首詩表達了妻子對在外丈夫的思念之情,妻子在家殷切盼望丈夫的歸來以及對丈夫的忠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