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環境的關系
人創造環境,也被環境塑造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人在順境的時候容易得意忘形,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在逆境的時候容易垂頭喪氣,產生自我否定和懷疑。而當這種逆境長時間得不到扭轉時,就容易產生抱怨、抵觸、自暴自棄之類的消極情緒。
有的人會說,心態很重要。但是,一個人身處順境和逆境時,最大的差別是心態嗎?或者反過來說,環境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了人的心態,只不過每個人的延遲滿足感能力和抗壓能力不同,而每次所遇到的順境和逆境的程度也不同而已。
有一個在“四大行”工作的朋友曾告訴我,一個人不要太相信運氣,而要在業務上沉淀,在專業技能上精益求精。我承認他的觀點是對的,但是在生活中,很多觀點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總結。每個人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利益也不同,所以即使每個人都將邏輯推演得相當嚴密,看似頗有道理,但因為本身的立場問題,看似有道理的觀點仍然矛盾重重。
我朋友的觀點沒有問題,但是這個觀點本身也是環境作用的結果。國有制銀行擁有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業務環境,這是由其牌照門檻、規模門檻、資源門檻等共同決定的,是一個擁有非常高壁壘的行業環境。在這樣一個業務環境非常穩定的機構工作,業務知識和人際關系的沉淀自然變得重要,因為員工不用擔心沒業務做,更不用擔心機構會倒閉。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創業公司工作呢?你自己本身就是創業者呢?你在一個商業壁壘并不高的行業或者公司里工作呢?這時你是否還會不相信運氣,覺得運氣不重要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些帶著勞動人民樸素生存智慧的俗語體現出了環境對于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影響。當然,工業時代和市場經濟的繁榮,使得一代又一代人得以擺脫地理環境對人的生存的桎梏。
現在的人們選擇很多,換行業、換公司等各類職場轉型非常普遍,但要想在某個時間段內事業有成,依然需要選擇相對穩定的產業和職業環境進行積累,而產業、職業環境和個人總體素質的相互作用,又會反過來作用于人的心態。
形勢比人強和人的自由意志
“形勢比人強”的道理每個人都懂,但不同的人對于形勢的判斷是不一樣的,而且形勢的驗證是后置的,需要過幾年才能看清結果。
人們的每一次選擇都接近獨立事件,同時又會對之后的選擇形成路徑依賴,只有每一次都選對,才能呈現持續的上揚態勢。如果一次選錯,就很可能回歸原點,甚至還不如原點。所以,人的專業技能、行業資源和人脈資源是可以正向積累的,但由于每一次選擇都有選錯的可能,導致事業的成就反而具有相當強的隨機性。
所以,專業能力、智力和思維方式雖然重要,但情緒的穩定性、延遲滿足感的能力、能否保持長遠的理性狀態,以及能否保持長期居安思危的意識和對事物判斷的敏感度,對長遠發展更具決定意義。
所謂成功,本質就是一場競爭,和別人的競爭,更是和自己的競爭。成功并不取決于把一件事做得多么漂亮,而在于減少長期的判斷失誤。所以,先穩定,后發展;先減少失誤,再尋求創新,等到別人犯錯時,你就跑到前面去了。
一個人最痛苦的事情,往往是不確定自己要做什么。有些人雖然在職場上取得了短暫的進步,但由于做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很難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也許到了中年,反而會遇到職業瓶頸和中年危機。而有些人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并且行動力很強,不管能不能成功,反正堅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準備都做好了,這種人就容易成功。所以,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在職業生涯的規劃中,可以充滿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但重要的是學習和堅定對自己的了解,對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了解。
我們很難預測未來,也很難預料自己的人生和職業規劃到底會朝什么方向發展,我們只能盡量讓每一個抉擇都來自自己心底最真實的聲音。做事情的時候好好做,機會來了,該放棄的放棄,該抓住的抓住,該轉型的轉型,無論未來怎么樣,成不成功,都要學著修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控制自己的期望。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從各個平臺看到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狀態,我們的情緒和價值觀也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別人在不同的國家旅居,我們也想一邊旅游一邊生活;別人住豪宅、開豪車,我們覺得自己還在租房住很可憐……這些美好的事物很容易激發出欲望,卻無法讓人改變現實的處境,我們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地工作和生活,去抓住那些能夠抓住的機遇,才能夠擁有美好的生活。
當下的教育,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往往都是成功式教育,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只有耐心地積累和等待,用平常心看待得與失,才能不讓我們的心態失衡。即使再好的公司,能走到臺前來的人也并不多,能一直順利晉升的更加不多,而且公司隨時會出現業務轉型、發展戰略改變等變化,而你的核心優勢和公司的未來戰略并不匹配,所以你也會隨時被人替代或從核心崗位調配到邊緣崗位。
人的成長過程會有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自由意志。越年輕的時候自由意志越強,越覺得自己能實現自己想實現的東西;越是順境的時候自由意志越強,越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且人在年輕和順境的時候,很容易為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但其實完全是虛無縹緲的目標而放棄現在已經擁有的東西,所以,不要讓自己因焦慮而喪失理智,不要沉淪在消極的情緒里。很多時候,不進則退,但更多時候,不失誤就是進步,因為別人會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