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耕學載道:校長能力的五項修煉作者名: 黃飛本章字數: 2060字更新時間: 2019-10-31 11:13:39
往后四十年看教育
前面我們分析了作為教育者,應當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教育價值理念。所謂滿足先見性條件的教育理念,應當滿足四個方面的條件,一是滿足人才發展需要;二是適合人才發展水平;三是尊重人才發展規律;四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
有前瞻性的教育,不但要滿足以上四個條件,相應的要求教育者在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上,也必須相應地做出改變。
那么,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來評價一個人所受教育是成功的呢?符合先進性教育理念的人才的發展,是否能體現出一些共同的、普適性的特點呢?
我將之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和諧”。和諧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最終落腳點。什么是和諧的人才?我非常認同著名學者余英時的結論:和諧的前提就是承認不同,尊重不同,只有不同才能和諧,和諧不是保持一致,否則就是強制一律,反而會造成不和諧。以“和諧”為出發點和評價理念的人才觀,一是承認人才與人才之間的差異性,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二是人才要“和”,也就是承認一個人“身心靈”三方面的步調一致,一個和諧的人才,既不是“偏才”,也不是“怪才”,而是各方面都能步調一致的人才。
教育目標的三個維度分別是長、寬、高。
長,即具備學習的能力。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任務。學習的具體內容很容易忘掉,知識是不值錢的。但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卻是重要的,決定了一個人走向社會以后,能否適應新的學習、工作任務和形勢。具體而言,就是掌握處理信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并不斷形成自己的覺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真正的學習,并非學知識,而是學會學習,法無定法,但無處不法。
寬,即學會共處和合作。世界是一個合作的世界,一個人的能耐再大,也是有限的,所以必須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這不是功利要求,而是人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基本素養,不尊重多元化(真正的尊重)、不欣賞別人、不善于與人合作的人,難以在社會立足,更何談發展?
高,即人的品質。具體而言是自信心和責任感的打造,而不是所謂的“道德素養”。這也是教育者必須協助完成的首要任務。
角度不同,對人才評價體系的說法自然也會有所不同。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教育應當培養“真、善、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真”就是追求真理,“善”就是道德上的完善,“美”就是發現和追求美、提高生活品味層次的能力。我們還經常講要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無論上述任何一種說法,其實描述的都是一種“和諧人才”的理念。
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有精英式的人才,有基礎性的人才,無論哪一種人才,首先都應該是一個大寫的、完整的、和諧的人。
為什么說我們現在的教育不“和諧”?因為目前的教育只重視人才的某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的方面。比如,只強調學生的智育,忽視了德育和體育,或者只專注于追求“長度”,而忽視了“寬度”、“高度”,或者只追求真,而忽視了“善”和“美”。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走上社會之后,能夠和諧地融入社會,和諧地生存,和諧地發展。所以,與其把目光專注于眼下你希望學生考多少分,不如往后想想看,孩子在你的教育下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學生是否受到了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今天他在學校是所謂的優等生還是差生,也不在于他這一兩年內能否考上名牌大學,三五年后有多高的學歷,找到多好的工作,而要看他最終能否成為一個和諧的人。
所以,要看人才的發展,不應該將目光放在當下,而要往后看四十年。
臺灣交通大學、師范大學教授、著名管理學家曾仕強先生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36歲左右的年紀基本上就是評價其一生是否成功的關鍵性節點。
人生以年齡區分,剛出生為新生兒期,出生后第二個星期到一歲為嬰兒期,兩歲到十三四歲為兒童期,十五歲至十八歲為少年期,十九歲至三十九歲為青年期,四十歲至六十歲為中年期,六十歲以后則進入老年期。
如果將人生大致分為五個階段,那么二十五歲以前為探索期,二十五歲至三十歲為嘗試期,三十歲至四十五歲為建立期,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為持續期,六十五歲以后則為衰退期。
不論怎么樣劃分人的一生,三十六歲成功,應該相當合理。一個人少年時多聽、多看、多想,到了三十歲時,確立一些原則,從此據以奮斗,六年下來,必定可以看見初步的成果。因此,將三十六歲定為成功的年齡,符合身心雙方面的需求。
一般來說,如果要評價一個學生是否是成功的人才,到他三十六歲的時候,我們才能給出比較公正客觀的結論。當然,這里不能以年齡一概而論,不是說所有人的成功都必須要等到三十六歲,但大部分人在學校所受到的教育成果,差不多都會在這個年齡節點上體現出來。一個人三十六歲的時候,基本上就定型了。
個體的成長,我們要往后看四十年。同理,一代人才的培養,我們同樣需要往后看四十年。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當時時跳出眼前紛繁雜亂的行政事務,想一想這個問題:我們目前的教育能適應四十年后國家繁榮昌盛的需要嗎?這一代人才真的能構建起一個物質發達、精神和諧的美好社會嗎?
耕學手記
作為教育者,應當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教育價值理念。所謂滿足先見性條件的教育理念,應當滿足四個方面的條件,一是滿足人才發展需要;二是適合人才發展水平;三是尊重人才發展規律;四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