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經濟發展中的兩個事實說明研究對外開放的國際技術溢出具有重要價值。第一,90%以上的世界研發由OECD國家尤其是少數幾個發達國家進行,但世界其他國家也都經歷著技術進步;第二,由于對外開放度、開放政策、經濟結構以及人力資本水平等因素的差別,世界其他國家的技術進步并不同步,國別差異顯著。

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是國家間經濟聯系的主要形式,貿易渠道的國際技術溢出和FDI渠道的國際技術溢出代表對外開放對技術進步與生產率增長的影響。貿易渠道的國際技術溢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進口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資本品或中間品促進技術進步;二是與產品和要素流動相伴隨的技術外溢效應促進技術進步。前者是貿易對技術進步的直接影響,后者是間接影響。廣義的國際貿易技術溢出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狹義的(或嚴格意義上的)國際貿易技術溢出僅包括間接影響。類似地,FDI渠道的國際技術溢出也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較高的外國投資企業本身帶來的直接的技術進步效應;二是FDI流入產生的示范、模仿、競爭、關聯作用帶來的間接的技術進步效應。廣義的FDI技術溢出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狹義的(或嚴格意義上的)FDI技術溢出僅包括間接影響。  盡管貿易渠道的和FDI渠道的國際技術溢出都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但兩者的研究方法存在重大差別。研究國際貿易技術溢出的間接影響和總影響時,被解釋變量相同(地區或行業的TFP增長率),解釋變量不同(分別是“外國研發資本存量”和本國進出口貿易量);研究FDI技術溢出的間接影響和總影響時,解釋變量相同(FDI流量或存量),被解釋變量不同(分別是內資企業的TFP增長率和經濟整體的TFP增長率)。

Coe和Helpman(1995)最早證實了國際貿易技術溢出的存在。他們構造并計算了“外國研發資本存量”,發現外國和本國研發資本存量解釋了全要素生產率水平跨國差別的將近60%, G7國家的研發對較小的工業國家產生了額外的30%的回報,貿易開放度對生產率增長有顯著的正影響。Coe, Helpman和Hoffmaister(1997)把CH模型應用于77個發展中國家,研究顯示:外國研發資本存量解釋了發展中國家全要素生產率水平差別的20%。Helpman(2006)梳理了國際貿易技術溢出的經驗研究文獻,得出結論:盡管這種方法指通過構造“外國研發資本存量”,以外國和本國研發資本存量解釋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方法。受到許多批評,但其主要的發現——貿易伙伴的研發資本存量對一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有顯著影響——是成立的。在國內,方希樺等(2004)借鑒CH模型證實了G7國家的研發投入通過貿易途徑顯著地促進了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李小平、朱鐘棣(2006)發現貿易渠道的國際R&D溢出促進了中國工業行業的技術進步、技術效率提高及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高偉生等(2009)發現資本設備的進口顯著地與中國的經濟增長正相關,但這種關系受到人力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結構的影響,且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

關于FDI技術溢出效應的實證研究以Caves(1974)為先驅。Caves發現在加拿大制造業中,當地企業的利潤率與行業內的外資份額正相關,在英國制造業中勞動生產率與行業內的外資份額也呈現正相關。從被解釋變量的選取可知,Caves對加拿大和英國制造業的研究分別指FDI技術溢出的間接影響和總影響。顯然,Caves并沒有強調二者的區別。Blomstr?m和Persson(1983)發現,FDI在墨西哥的技術溢出效應是存在的,但競爭加劇是導致當地企業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Kokko(1994)發現只有在跨國公司與當地企業之間的技術差距較小時,技術溢出效應才會變得比較明顯。Blomstr?m(1994)通過對101個國家的比較分析發現FDI的溢出效應主要發生在中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Balasubramanyam(1998)認為只有在東道國具備充足的人力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穩定的經濟環境的前提下,FDI才能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有力的工具。在國內,何潔(2000)的研究表明,FDI在我國各省市的工業部門中都存在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而且溢出效應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張宇、蔣殿春(2007)證實FDI的技術外溢存在顯著的“門檻效應”。蔣殿春、張宇(2008)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相對完善的國內制度環境是FDI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條件。

綜合研究對外開放(貿易和投資開放)的國際技術溢出代表當前實證研究的重要方向。Edwards(1998)利用1960—1990年間92個國家的數據,考察了9個對外開放指標對TFP增長的作用。結果顯示:對外開放和TFP增長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且這種關系不會因開放度指標和估計技術的不同而變化,但在解釋TFP增長率的跨國差異方面,開放的重要性不及初始的人均GDP和人力資本水平。Cameron等(2002)利用1970—1995年間英國19個制造業的數據,實證分析了對外開放的5個定量測算指標與TFP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英國制造業的TFP增長率正向相關于5個開放度測算指標。Wu(2006)運用隨機前沿技術,選擇APEC經濟體1980—1999年間的數據檢驗了開放對TFP增長的影響。他的結論是,開放不僅影響技術效率,也影響技術進步,而且APEC發展中成員的TFP增長率比發達成員高,存在生產率追趕的趨勢。在國內,何元慶(2007)利用省際面板數據分析對外開放對我國TFP增長的影響,發現進口貿易和FDI流入均對TFP增長產生了正向技術溢出作用。

經濟發展中的事實和經驗研究的證據均表明:一方面,對外開放的國際技術溢出是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和生產率增長的重要源泉;因為發展中國家的R&D投入非常有限,人力資本也不豐裕,而且世界的前沿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上。從發展經濟學的視角,國際技術溢出構成“后發優勢”的核心,充分利用國際技術溢出可以彌補國內R&D的不足,是發展中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對外開放度、開放政策、經濟結構以及人力資本水平等因素的差別,發展中國家吸收國際技術溢出的能力、實現技術進步的效果并不相同,國別差異顯著。因此,結合中國經濟及其對外開放的特征事實,研究對外開放與TFP增長的關系,對于充分利用國際技術溢出推動技術進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經指出,能夠“仿效國外最好的技術”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Samuelson, 19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南漳县| 寻乌县| 屏东市| 澜沧| 建始县| 南丰县| 酒泉市| 盘锦市| 桑日县| 北碚区| 温州市| 抚顺县| 新化县| 清丰县| 同江市| 宝山区| 黄大仙区| 宁明县| 阿克陶县| 祁门县| 布拖县| 时尚| 桑植县| 盐山县| 张北县| 白城市| 庐江县| 屏山县| 通海县| 澳门| 天全县| 丰顺县| 桑日县| 泽库县| 朝阳市| 牡丹江市| 广元市| 岑巩县| 礼泉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