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不開的房地產
- 李寧衍
- 521字
- 2019-11-22 15:19:28
第三章 少年兒童和建設的環境
香港大學建筑學院房地產與建設系博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金融碩士、中山大學財政稅務系學士。現就職于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任分析員。
研究興趣:居住環境、兒童成長環境與發展、房地產金融等。
世界各地的研究均顯示,幼兒發展和他們成長的環境之間有顯著的關系。雖然鄰里環境是由一套眾多互相依賴及互相交織的變量組成,在這個復雜的組合內,有一個特別的元素——土地規劃——往往被忽視。事實上,我們都很清楚,當所有人類活動都于土地及土地上的建筑物內進行時,建設的環境(Built Environment)對我們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到底什么是建設的環境?英文字典The Macmillan Dictionary On-line(在線字典)將其定義為“所有人類所建,被認為是與自然環境不同的建筑物”。另一方面,維基百科把這個詞定義為“人類勞動中所產生的一種具物質性、空間性以及結合文化的產物,以人們于該環境中生活、工作和娛樂的形式,把一些物理元素和能量組合起來”
。而根據Roof(2008)更精簡的定義,這個詞解做“人們每天生活、工作和消閑娛樂的人造空間”。這些建筑物必然是由以往房地產開發過程的決策所產生。在本章中,我們將研究孩子對他們周邊建設的環境觀感如何,同時也分析我們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所決定的建設環境如何影響他們的成長。
推薦閱讀
- 給客戶一個理由:華為銷售談判與溝通技巧
- 智能制造探索與實踐(三):試點示范項目匯編(原材料行業卷)
- 誰擁有未來:小米互聯網思維PK傳統行業思維
- 京津冀一體化物流發展報告(2019—2020)
- 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一種新經濟結構
- 制造業轉型升級知識干部讀本
- 2020—2021年中國安全應急產業發展藍皮書(精裝版)
- 滾燙元宇宙:6小時從小白到資深玩家
- 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研究:基于精準扶貧的視角
- “雙碳”目標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 農民在市民化過程中的土地權利研究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牛紅村卷:昔日乞丐村的脫貧之路
- 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領域PPP項目:操作實務與圖解
- 中國百村調查叢書·號營村:屯堡村社教育
- 廣州退出一線城市了嗎?:城市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