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港建設投融資與管理研究
- 徐淑紅
- 2262字
- 2019-09-16 14:54:35
1.2 空港屬性
自2009年7月1日起,《民用機場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條例首次正式明確空港的公共基礎設施定位。空港屬于基礎設施領域,具有準公共產品、自然壟斷性、正外部性和基礎產業等屬性。
1.2.1 空港的準公共產品屬性
空港作為一個公共交通設施,具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空港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與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公共產品特性。公益性體現)的同時,又具有收費性,可以通過對特定消費者的收費來彌補投資,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即價格排他性。收益性體現)。具體而言,一方面,空港是一個地區或區域對外的空中交通的運輸載體,尤其是樞紐機場,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空港具有明顯的公共性,是國家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投資和建設往往體現政府行為。另一方面,由于空港是民航運輸中的特殊環節,能夠為顧客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匯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在此過程中,空港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企業化運作下,也需要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空港又具有收益性。
綜上,空港在運行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其公益性,體現交通基礎設施的作用,盡量降低對航空公司的收費,從而減少航空公司的運行成本,間接降低票價,又可以促使航空公司增加航班架次,增加旅客和貨物的運輸量和運輸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空港作為一個以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企業,又需要想方設法地降低成本,提高對航空公司的收費,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這些屬于空港的特殊性質,使其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收益性的雙重特點。
1.2.2 空港的自然壟斷屬性
當一個企業能以低于兩個或更多企業的成本為整個市場供給一種物品或勞務時,這個行業就是自然壟斷行業。當相關產量范圍存在規模經濟時,自然壟斷就會產生。自然壟斷不同于行政壟斷,自然壟斷由行業本身的“自然”性質決定。在自然壟斷行業里,單個企業生產的所有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成本小于由各個企業各自生產的產品的成本之和。因此,由一個單一的壟斷企業提供某些產品和服務是最有效的。這些自然壟斷行業具有投資金額大、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在私營部門的參與率低、行業發展水平低的情況下,這些行業主要由政府出資經營。
空港的自然壟斷性的產生是由于空港建設投資規模巨大,同時在一定區域內不存在重復建設的經濟可行性。也就是說,資本沉淀大、規模經濟性、生命周期長和范圍經濟效應等因素導致空港自然壟斷的產生和進入壁壘。
1.2.3 空港運營的正外部性特征
空港運營的外部性是其基礎設施外部經濟性的表現。作為基礎產業,空港具有很強的外部經濟性。根據相關的國際航空運營經驗,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后,給當地帶來的效益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一個大型樞紐機場的功能可以輻射到與航空相關的旅游業、服務業、金融業、物流業、房地產業等領域,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空港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現為:首先,由于空港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所特有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它會使其周圍的土地價格、房產價格上漲,會使其附近或相關的其他行業的經濟效益大增,且很難向這些非空港基礎設施使用者索取回報以阻止其效益外溢;其次,伴隨著空港周邊經濟的快速增長,從而間接擴大勞動力需求和間接擴大就業;另外,空港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從而推動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最后,空港服務是連接城鄉、發展地區以及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正因為如此,如果忽略從社會的角度來考慮對空港作為基礎設施投入的回報,就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
1.2.4 空港的基礎產業屬性
空港是航空運輸的基礎,航空運輸又是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運輸業則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所以,空港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發揮著基礎設施的作用,帶有明顯的基礎產業特性。
從社會生產的“流程”看,基礎產業是處在“上游”的生產部門。這一“上游”概念,包含3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說明基礎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其他生產部門賴以生存的基礎性條件;二是強調基礎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其他生產部門生產和再生產時所必需的投入品;三是就價格構成來說,基礎產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構成其他部門產品或服務的成本。
從空港在航空運輸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看,空港作為民航運輸市場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銜接民航運輸市場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紐帶。空港的社會價值體現在以優質的服務為民航運輸市場的供求雙方提供更多的匯合點。從產業環節上看,空港處于航空公司的上游,而航空公司的收入則是整個民航運輸業生存發展的血脈。空港服務的好壞、收費標準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下游航空公司的業績,從而關系到整個民航運輸業的興衰。
綜上,空港的公共產品特性、正外部性和基礎產業屬性構成空港的公益性,而空港的收費性(或稱價格排他性)和自然壟斷性又使得空港具有收益性。正是由于空港兼具公益性與收益性(如圖1-10所示),使空港定位變得復雜。

圖1-10 空港的雙重屬性
值得說明的是,空港定位的困難除總體具有多重經濟特性外,空港內部不同功能區域的經濟特性差異也是重要原因。從其功能角度看,空港由飛行區、航站區和延伸區構成,各功能區域的性質也不相同。飛行區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特點,起降服務收入往往不能彌補初始投資的折舊、運行維護費用等成本。航站區則是營利性很強的優質資產,可取得良好的投資收益。延伸區具有明顯的競爭性特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穩定的客貨流,所以往往可以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正確認識空港的特性,針對不同空港的具體情況正確衡量空港的公益性和收益性,是決定其市場定位和運營模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