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空港概念及分類

1.1.1 空港定義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機場、航空港和空港3種不同稱謂,這3種稱謂有何差別?到底什么是“空港”?通過對相關概念的比較我們可以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空港,即機場。也可理解為大型的空中運輸基地或空中運輸樞紐。資料來源于互動百科。

機場,在日語的寫法為“空港”,讀作くうこう(Kūkō)。根據《空港整備法》,日本的機場主要分成4種等級:第一種為飛行國際航線的機場;第二種為飛行主要國內航線的機場;第三種為對地區性的航空運輸重要的機場;第四種為直升機專用的機場,連接主要的市鎮。資料來源于維基百科。

國際民航組織將機場(航空港)定義為:供航空器起飛、降落和地面活動而劃定的一塊地域或區域,包括地域內的各種建筑物和設備裝置,主要由飛行區、旅客航站區、貨運區、機務維修設施、供油設施、空中交通管制設施、安全保衛設施、救援和消防設施、行政辦公區、生活區、后勤保障設施、地面交通設施及機場空域等組成。汪泓,周慧艷,石麗娜.機場運營管理(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5.

劉武君在《航空港規劃》中指出:本書中對航空港、空港、機場3個詞的使用,在其含義上沒有差別。劉武君.航空港規劃[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2.

牟道忠在《航空港概論》中指出:在這里,航空港主要指機場。機場,對天空部分而言,要“迎來送往”,即安全送走起飛的飛機,迎來安全著陸的飛機;對陸地部分而言,則要完成空中與地面的運輸轉變,即客貨與郵件的輸入與輸出。航空港包括機場本身及其劃定的含各種飛行區域的空間,即包含地面和空中兩部分。牟道忠.航空港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8.

綜上所述,空港即機場,是指用于飛機起飛、著陸、停放、維護和組織安全飛行的場所。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定,空港大體上按照功能劃分為:飛行區、客運站區、貨運站區、航管及助導航設置區、其他支援輔助設施區五大功能區域,每個區域具備相應的功能,但是又不能獨立存在,需要相互協調配合共同保障空港的安全、高效運行。

1.1.2 空港構成

空港系統的構成可以簡單地劃分為供飛機活動的空側部分及供旅客和貨物轉入或轉出空側的陸側部分。具體而言,空側包括供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航站區空域及供飛機在地面上運行的飛行區兩個部分;陸側包括供旅客和貨物辦理手續及上下飛機的航站樓、各種附屬設施及出入機場的地面交通設施3個部分(如圖1-1所示)。

圖1-1 空港系統構成

從功能角度看,空港系統由飛行區、航站區和延伸區構成。

1.飛行區

飛行區是飛機運行的區域,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機坪以及航管及助導航設施區。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跑道、滑行道和停機坪等組成部分(如圖1-2所示)。

圖1-2 飛行區基本構成

1)跑道

跑道是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通道,即陸地機場上供飛機起飛和著陸使用的一塊劃定的長方形場地。跑道是空港最核心的功能設施。

跑道的等級直接決定空港的各項指標,如飛機起降架次、年旅客吞吐量等。跑道根據其配置的無線電導航設施情況可分為非儀表跑道及儀表跑道兩種,它反映飛行安全和航班正常率保障設施的完善程度(如表1-1所示)。

表1-1 跑道等級

其中,III類精密進近跑道(CAT III),進一步分為3種:

ⅢA——用于決斷高度小于30米或不規定決斷高度和跑道視程不小于200米時運行。

ⅢB——用于決斷高度小于15米或不規定決斷高度和跑道視程小于200米但不小于50米時運行。

ⅢC——用于不規定決斷高度和跑道視程限制時運行。

2)滑行道

滑行道指空港內供飛機滑行的規定通道。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從跑道到航站樓區的通道,使已著陸的飛機迅速離開跑道,不與起飛滑跑的飛機相干擾,并盡量避免延誤隨即到來的飛機著陸。主要包括進口滑行道、旁通滑行道、出口滑行道、平行滑行道和聯絡滑行道五種類型(如表1-2所示)。

表1-2 滑行道類型

此外,還有站坪及貨機坪上的機坪滑行道和機位滑行通道。機坪滑行道,指設在機坪邊緣,供飛機穿越機坪用的通道。機位滑行通道,指從機坪滑行道通往飛機停機位或其他航站地區的通道。

滑行道應有足夠寬度。由于滑行速度低于飛機在跑道上的速度,因此滑行道寬度比跑道寬度要小。滑行道的寬度由使用空港最大的飛機的輪距寬度決定,要保證飛機在滑行道中心線上滑行時,它的主起落輪的外側距滑行道邊線不少于1.5~4.5米。在滑行道轉彎處,它的寬度要根據飛機的性能適當加寬。

圖1-3表明滑行道航班排序隊列三種分類。

圖1-3 滑行道滑行道航班排序隊列分類

3)停機坪

停機坪是飛機停放和旅客登機的地方。它分為近停機坪和遠停機坪,為飛機停放及各種維修活動提供場所。機坪的大小應能滿足飛機滑行或拖行的安全運轉和各種機動車輛或設備進入機坪為飛機服務的需要。其中設有:照明、供水、供電、供油、飛機靜電接地、地面標志及必要時的飛機系留設施及防吹屏等。根據使用功能分為:客機坪、貨機坪、等待機坪及停(維修)機坪(如表1-3所示)。

表1-3 停機坪分類

2.航站區

航站區主要由航站樓、停車場、貨運中心等組成。其中,航站樓是旅客辦理相關手續、等待登機的區域,是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的結合部,是空港對旅客服務的中心地區。

1)航站樓基本形式

為妥善處理航站樓與空側的關系,專家、學者提出多種航站樓水平布局方案。這些方案可總體歸納為以下4種基本形式。

(1)線型。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水平布局形式。航站樓空側邊不做任何變形,仍保持直線,飛機機頭向內停靠在航站樓旁,旅客通過登機橋上下飛機(如圖1-4所示)。

圖1-4 線型

(2)指廊型。為延展航站樓空側的長度,指廊型布局從航站樓空側邊向外伸出若干個指型廊道,廊道兩側安排機門位(如圖1-5所示)。

圖1-5 指廊型

(3)衛星型。這種布局是在航站樓主體空側一定范圍內,布置一座或多座衛星式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通過地下、地面或高架廊道與航站樓主體連接。衛星建筑物上設有機門位,飛機環繞在它的周圍停放(如圖1-6所示)。

圖1-6 衛星型

(4)轉運車型。這種形式下,飛機不接近航站樓,而是遠停在站坪上,通過接送旅客的轉運車來建立航站樓與飛機之間的聯系(如圖1-7所示)。

圖1-7 轉運車型

2)航站樓構成

航站樓由旅客服務區域、信息服務設施、旅客飲食區域、公共服務區域、商業服務區域等組成。圖1-8為首都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

圖1-8 首都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示意圖

圖1-9為首都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控制區區域示意圖。該區域分為上下兩層,一層為進港(其主要流程如表1-4所示),二層為出港(其主要流程如表1-5所示)。

圖1-9 首都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控制區區域示意圖

圖1-9 首都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控制區區域示意圖(續)

表1-4 進港主要流程

表1-5 出港主要流程

貨運站區是從事民航貨物運輸操作區域的總稱,主要有供貨物辦理托運手續、裝上飛機以及從飛機卸貨、臨時存儲、交貨等功能。其由全貨機停機坪、貨運中轉倉庫、貨運代理人操作區組成。

空港除飛行區和航站區,還包括延伸區。它主要包括賓館、酒店、商店、餐飲、娛樂以及飛機維修、油料供應、地面通信服務等設施。

1.1.3 空港分類

1.按航線業務范圍劃分

按航線業務范圍可分為國際機場和國內機場鑒于稱謂習慣,本書在空港分類時仍使用“機場”這一稱謂,后同。

(1)國際機場。供國際航線定期航班飛行使用,有出入境和過境設施,并設有固定的聯檢機構(海關、邊防檢查、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等)的機場。國際機場一般也同時供國內航線定期航班飛行使用。如我國的首都國際機場和英國的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

(2)國內機場。供國內航線定期航班飛行使用的機場,沒有國際航線定期航班。太原機場于2014年新增包括張家界—太原—銀川、太原—長沙—珠海、太原—呼和浩特—烏蘭浩特、太原—南通—福州等九條國內航線。

2.按航線布局劃分

根據航線布局,可將機場分為樞紐機場、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

(1)樞紐機場。指全國航空運輸網絡和國際航線的樞紐,機場運輸業務特別繁忙。如香港國際機場。

(2)干線機場。指以國內航線為主,兼有少量國際航線,可全方位建立跨省、跨地區的國內航線,運輸業務量較為集中的機場。一般為省會、自治區首府及重要工業、旅游、開放城市的機場。如廈門高崎機場和青島流亭機場。

(3)支線機場。指分布在各省、自治區內,設有通往鄰近省區的短途航線的機場,業務量相對較小。如麗江機場。

3.按所在城市的地位和性質劃分

根據目前正在擬定的全國機場布局規劃,按機場所在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在全國航空運輸網絡中的作用,我國機場劃分為Ⅰ、Ⅱ、Ⅲ、Ⅳ類。

(1)Ⅰ類機場。指全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機場,是全國航空運輸網絡和國際航線的樞紐。一般機場占地面積較大,與機場周圍的環境具有共容性,與服務的城市之間具有良好的潛在地面交通系統。具有兩條以上的跑道、精密儀表進近系統、接收大型飛機的能力、良好的飛機維修和國內國際旅客轉乘銜接。交通運輸業務繁忙。Ⅰ類機場飛行區的等級為4E。Ⅰ類機場也稱為大型樞紐機場。目前我國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機場屬于此類機場。

(2)Ⅱ類機場。指省會、自治區首府、直轄市和重要的經濟特區、開放城市和旅游城市,或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市的機場,具有跨省、跨地區的航線,是省內或區域內的航空運輸樞紐,具有一定的機務維修能力和轉乘旅客銜接能力,有的也可作為國際和地區航班機場。Ⅱ類機場飛行區的等級一般為4D。Ⅱ類機場也稱為國內干線機場。這類機場數量較多,如河南新鄭國際機場和哈爾濱太平機場。

(3)Ⅲ類機場。指經濟比較發達的中小城市,或一般的對外開放和旅游城市的機場,能與中心城市建立航線。這類機場在民用通航機場所占的比重比較大,也可稱為次干線機場。如海南三亞鳳凰機場。

(4)Ⅳ類機場。除上述三類之外的機場都通稱為Ⅳ類機場,Ⅳ類機場也稱為支線機場。

4.按機場業務量劃分

自2008年3月1日起實施的《機場收費改革方案》對我國機場的分類進行了調整。按照機場業務量,全國機場劃分為以下三類:

(1)一類機場。指單個機場換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國機場換算旅客吞吐量的4%及以上的機場。其中,國際及港澳航線換算旅客吞吐量占其機場全部換算旅客吞吐量的25%及以上的機場為一類1級機場(包括北京首都和上海浦東兩個國際機場),其他為一類2級機場(包括廣州、上海虹橋、深圳、成都和昆明五個國際機場)。

(2)二類機場。指單個機場換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國機場換算旅客吞吐量的1%~4%的機場。主要包括杭州、西安、重慶、廈門、青島、海口、長沙、大連、南京、武漢、沈陽、烏魯木齊、桂林、三亞、鄭州、福州、貴陽、濟南和哈爾濱19個機場。

(3)三類機場。指單個機場換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國機場換算旅客吞吐量的1%以下的機場。除上述兩類機場以外的機場均屬此類。

表1-6表明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空港類別的劃分。

表1-6 空港類別劃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搜索| 来宾市| 永靖县| 安乡县| 来凤县| 巧家县| 固始县| 方城县| 沂南县| 丰城市| 肥西县| 清水河县| 永靖县| 镇康县| 南宫市| 银川市| 安新县| 奇台县| 辉县市| 清水河县| 吐鲁番市| 陆河县| 岢岚县| 永顺县| 九台市| 鹤山市| 屏东县| 新建县| 奉节县| SHOW| 阜南县| 土默特左旗| 麻栗坡县| 富裕县| 阆中市| 武清区| 全南县| 安化县| 泰宁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