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征人類學視野下彝族喪禮文化研究:以威寧沙石村紅彝支系為例
- 余舒
- 623字
- 2019-11-18 14:36:28
第四節 研究重點及難點
研究重點:查閱黔西北地區地方志,調查相對比較集中的彝族村莊,如黔西的樹林村、大方的白臘村、赫章的財神鄉、威寧的沙石村、漿子林村等,對他們的社會生活等方面作了宏觀了解;查閱縣志了解威寧縣沙石村的歷史背景并整理資料,調查沙石村紅彝的儀式特別是喪葬儀式并結合地方性知識對儀式符號進行闡釋;還有結合深描方法(爭取參加儀式的人、專家、人類學家三者對儀式符號象征進行闡釋的綜合觀點)分析儀式符號象征所指向的時空觀、社會結構的建構、環境觀、社會秩序的建構等,考察儀式符號象征文化(時空觀、社會結構等)如何表現和反映社會生活。因此,本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在于對彝族喪葬觀念文化與社會互動這樣的研究對于具體田野點歷史與現狀的考察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有確定的田野點,但充分的田野調查是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考察的真實性、詳細性直接決定了研究價值的大小。
研究難點:彝族紅彝支系是彝族的一個分支,他們與其他支系有很多相互區分和相似的方面,比如在喪葬禮儀上,用的是布摩經文,與其他支系一樣,因而在研究時,彝族布摩經文是大量閱讀時無法避免的。對于黔西北地區彝族布摩經文目前大部分還未完全翻譯,對其進行解讀需要掌握地方歷史背景知識,其如何在紛繁文獻和口傳文化中發現并翻譯彝族的相關背景文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是難點之一;由于在遵循深描方法時要決定三方(參加儀式的人、彝族專家、布摩)當中哪一方對符號象征的理解更為權威需要通過實證方法進行檢驗,這又是難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