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康拉德,他原來的名字可比這長多了,全名為約瑟夫·特奧多·康拉德·科爾澤尼奧夫斯基(Jósef Teodor Konrad Korzeniowski),來自波蘭這個不幸的國家;康拉德超過二十歲才學英文,據他自己講,在他決意移居英國這個現代小說最古老也最成熟的母國之時,他會說的英文還不超過六個字;而且,跟我們所知之甚詳一代代受文學召喚前來的非西歐文學大師(如福克納、博爾赫斯等)不同,康拉德跑到英國是想成為正式水手,加入彼時尚雄霸七海的英國商船隊,日后他也如愿干到船長,海上的最后四年,他嘗試寫他的第一部小說《阿爾梅耶的傻念頭》,到一八九四年他三十七歲時完成,這也才是他上陸轉行成為小說書寫者的“小說家康拉德元年”;就文學書寫而言,他不算是個素人創作者,他有他個人“波蘭式”的文學教養,父親是個浪漫的波蘭民族革命者兼詩人,因爭取波蘭獨立而遭彼時的帝俄逮捕并舉家流放,正因為這個酷寒如冰的記憶,康拉德一生視俄國人為寇讎,包括所有偉大而且本來最方便成為他文學導師的俄國小說家,而進入英國的前面整整十五年時間,他又封閉在水手漁夫的特殊世界里面,因此純就小說這一行來說,他真正閱讀的、知道的其實并沒太多,這當然可以無礙于創作(有礙于成為學者或論述者而已),但對于他所處已然充分成熟到某種專業化的小說年代而言,終究是不尋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