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生無恥
- 巧妻
- 行走的葉子
- 3131字
- 2013-11-20 08:15:10
“你,你……這女子,竟……”夏桑霖聽了頭也暈了,心也疼了。“真正是一派胡言,國家大事,豈能如同兒戲。”
“人生不過就是一出戲,只是沒有重來的機會。”方怡巧看他呆頭呆腦,又不知如何反駁的樣子,大笑道“好好演你的這一出戲吧。”
還待要說,張張嘴卻發現已經到了方家大門。勉強告了辭,跌跌撞撞往家走。看他這失魂落魄的樣子,慧娘疑心道“這個丫頭,又說了什么。”
“說他長得丑,怕是娶上不媳婦了。”方怡巧吐吐舌頭,跑了進去。
“回來的正好,大哥的信到了,他要去吏部述職。中途經過榆林,要帶新媳婦回來給我們看哩。”方長略興奮的對妻女道。
慧娘一聽,也是歡喜。大伯一直在外為官,兩子兩女帶在身邊。大兒子已在當地娶妻,第一次帶新媳婦回老家,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大人們忙著收拾房子,置辦家什,準備給新媳婦的禮物。大伯一家到的時候,方怡巧還在周家上課。方家老太爺向來以學業為重,也不派人去叫,幾個讀書的只待歸家才知道大伯已經回了。
晚上家宴,方怡巧正式見過大伯一家人,大伯父頗有官威,大伯母端莊秀麗,同樣是官家女兒,比二娘子,就多了一絲煙火氣。
新媳婦羅慧儀也奉上自己的手工,有納的布鞋,抹額,臥兔,給小輩的都是裝了銀瓜子的荷包。
方怡巧送上自己親手繡的帕子,荷包等物,人手一份。給新嫂子送的是一架百子屏風,屏風不大卻極精巧。
“呀,眉毛眼睛都看得清楚,這可真是了不得的手藝。”大嫂拿了屏風贊不絕口,顯然是真心喜歡。更何況這寓意也好,新進門的媳婦最要緊的不就是生兒子嗎。
方怡巧靦腆一笑,躲到慧娘身后,眾人都笑了。方怡雪暗暗絞著帕子,自己送的可是赤金的簪子,也沒看她這般高興。
羅慧儀當晚拿出禮物與相公商議“家中長輩的自不提,兩個小姑子送的都是極好的。只是三妹妹送的簪子似乎太貴重了些,倒是讓人為難。我的回禮只準備了裝銀瓜子的荷包,明天是不是再加些什么。”
“他們家總是這般讓人作難,偏又自己不知,還以為大方。罷了,你就加件首飾,說是你私下送的。”方家的長孫方澄禮一直受父親指導,無論學問還是世情都是個通透的。
“一人一件吧,免又教人說厚此薄彼。”見相公點頭,她挑好了禮物這才睡下。
收到大嫂私下送的寶石分心,方怡巧有些吃驚。第二天看到方怡雪戴了件新首飾,再想想頭天送的禮,馬上明白過來,自己是沾了光。
方老太爺問道“調任的事,可是有了消息。”
看到兒子上吏部述職,卻帶了一家大小,一個不拉,便知道有戲。
“回父親,有幾份把握,還需進京再行打點。因著此事不宜聲張,所以沒在信中提及,還…………”
老太爺連連擺手“無妨無妨,做大事的就該事事謹慎。需要多少銀子……”
大房二位姐姐,都極有大家閨秀的作派,一言一行都象尺子畫出來一般規矩。讓家中其他人看了俱是咂舌,慧娘私下道“還以為巧姐的規矩算好的,這樣一比,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那我明天也做個泥塑樣端起來,娘看好不好。”方怡巧畫著花樣子,她對彈琴不感興趣。倒是于畫畫有些天賦,也不愛山呀水的,偏生喜歡畫花樣子。不然就是偏寫真的人物肖像,畫出來的人像倒比真人還美上三分。
讓呂先生直斥,毫無意境,充滿諂媚之氣。方怡巧不敢得罪先生,只好偷偷在家里畫。只要不被父親看到,其他人倒也無虞。
拿出自己畫作,輕輕吹干,心道,呂先生倒是沒有說錯,這畫就是諂媚用的。這個時代的畫作,講究意境,對人物往往只勾勒線條。可是對于女人的心思,方怡巧自認為不管幾千年前還是幾千年后,本質都不會改變。
這手藝,就是慶朝的美圖秀秀,誰不想看自己被畫得美美的,她就不相信自己所畫的呂先生彈琴圖,會被她撕了。
這副是她趕出來送給大伯母,大嫂和兩位姐姐的,收了人家的寶石分心,總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慧娘本想拿了嫁妝首飾還上,被方怡巧攔下“這還來還去還成負擔了,看大嫂舉止也知道家底豐厚,她未必會在意這點首飾。別鬧得親戚間生份了,我最近畫有小成,不如由我還了這人情。”
畫作在他們動身頭天晚上才趕好,來不及裝裱,只卷了用紅繩一系。正在收拾行李的眾人,也沒功夫去看,只道了謝就收了起來。
“兒子上京是好事,你哭什么哭。”老太爺沖著大哭的老太太不滿道“也不嫌晦氣。”
“一去就是多少年,一回來才呆幾天又要走。好歹將大娘子和孩子們留在老宅,多住些時日也好。”老太太抹著眼淚。
進京跑官,這個跑字包含多少內容,大兒媳婦跟過去少不得可以四處內宅走動一二。也是多條消息,多條路。孫媳婦的娘家親戚也有京中為官的,孫子自然要去拜訪長輩。再加上同年,同鄉一來二去,說不得哪條路就走通了。
孫子孫女們都大了,趁這個機會露露臉,長長見識。也好開始物色人家,娶的娶,嫁的嫁,若是能都在京里,這張網也算織就成功。
當然,這些事老太爺是不會跟老太太多說的。罵完了只道“本就是述職路過,能回來一趟已是難得。若都象你這般留來留去,耽誤了行程,誤了正事,你能負責。”
“我也知道咧,就是忍不住。”大兒子是她最大的驕傲,感情也自與旁人不同。
方家大伯的車隊越行越遠,三個兄弟一直送到城外,這才趕回來。回來也勸“出了城就是官道,不過十天半個月就可趕到京城,不必憂心。”
而巷尾的林先生也問起對面學生“聽了方大人講地方的事,感受如何。”
“受益非淺,學生以前……天真了。”夏桑霖跪坐在蒲團上,朝老師深深一拜。見學生面有猶豫,林先生喝了口茶,道“還有何不解,可以直言。”
夏桑霖將巧姐所說,拿出來說道“先生教我外圓內方,守住內心底限為了達到目的,也可以便宜行事。先生又教我換位而置,不同的身份地位,他們的想法和所為之事必然不同。先生又教我,水至清則無魚,為全大義可略小節。但此人所言,學生初聽覺得無恥之極,卻全然無力反駁。回來細想,卻又覺得有幾分道理。學生,學生惶恐……”
林先生捋須大笑“無恥果然是要有悟性的,天生的和后天的就是沒法比啊。”
扶起學生”不用惶恐,覺得有道理就對了。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全是滿口仁義道理的正人君子,動不動殺身成仁,寧折不彎。卻不知人心復雜,若這般行事,成就的是他自己的名聲。而這名聲之下是百姓的忍饑挨餓,背井離鄉,甚至是累累白骨。”
看學生懵懂的眼神,林先生收斂起自己的情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很快你就會看到,能學到多少就看你自己體會了。”
看小石頭在父親書房里讀書,方怡巧便知,林先生又帶著夏桑霖游山玩水去了。
林清正有秀才的功名,被林先生趕進了官學。周俊宏因守孝,還不能考試,而方家二子在院試時落下馬來,只好準備明年再試。
“那夏小郎君,好像不準備考秀才一樣,天天跟著先生這樣跑來跑去,可怎么行。”方長略與他們漸熟,稱呼也改了。
“對了,那些個壇子,還有芥菜都是做嘛用的。”回頭看女兒擺弄著這些東西,好奇道。
“先生吩咐的,這個叫作‘陳芥菜鹵’,以后可以治病救人的。”有了現成的借口,不用白不用。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父母對子女執行老師的吩咐,都是大力支持,哪怕再奇怪也不會多過問。
將芥菜洗干凈,再放到院中日曬夜露,慢慢霉變,一直到長出綠色的霉毛。看著家里人都繞路走,背地里嘀咕好幾回,到底是呂先生為人冷清,一般人并不敢在她面前多話,這才讓巧姐的陰謀得逞。
一直看到霉毛有三四寸重了,這才將芥菜全部封壇埋入泥土。在埋的地方還特意做了標記,壇上也備注了年份,以備她十年后啟封。
這就是古時候就有的青霉素,可以治肺炎高熱等癥。方怡巧也是以前無意中逛到一個論壇,有人討論青霉素的起源。這才知道,在明朝年間,已經有人在做最原始的青霉素治病救人。
因為簡單好記,又顛覆了她以往的認知,這才記住了。來到大慶朝,她一直努力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古代閨秀。卻終于沒忘了她有一個現代的靈魂,要利用自己的知識,為她所在的時代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
再說,十年后會發生什么事,她不知道。但有點奇貨囤在手中,總比沒有任何準備的強。說到底,她就象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要攢下點什么,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