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又來一個
- 巧妻
- 行走的葉子
- 3105字
- 2013-11-11 08:00:25
兄妹倆一起將客人送到大門口,站在門外又略寒暄了幾句,方怡巧不好失禮,只得陪在一邊。待林少爺騎上馬,這才告辭了兩頰陀紅的周婉佩。
大門口意外撞上方怡雪,兩人早結成死仇,除了在老太爺跟前裝裝樣子。平時都是互不理睬,三娘子更是嚴令女兒不許招惹巧姐。她倒是看清了,幾次三番吃虧,不就是吃在這小丫頭手上。
背后肯定少不了大人教唆,可跟一個孩子纏雜不清,做大人的總是比較吃虧。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方怡雪如平時一樣高傲的抬起下巴,重重的用鼻音“哼”了一聲,這才踏過門坎。看了一眼接自己的紅杏,有一絲疑惑道“我怎么覺得三姐姐今天好似特意等我一樣呢。”
紅杏捂了嘴道“我看到三小姐方才在周家大門對面,站了老半天。真的好似特意在門口等著我們巧姐一樣。”
這件事,方怡巧以為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卻又生波瀾。
平時,方家人吃飯都是大廚房統一做好了,或送或端,在各自院子里吃。老太爺三不五時的讓大家聚在一起,陪他吃個飯。在老太爺跟前,不管私下如何,表面上也要裝得親親熱熱,一團和氣。這,已然成了方家的習慣。
這天接到老太爺屋里人遞的信,一家人收拾停當去吃晚飯。照例還是分成二桌,家中女人不多,大房一家不在,就剩下六個人坐在一起。老太太坐上首,二娘子緊居其下,三娘子帶了方怡雪,慧娘帶了方怡巧依次坐下。
飯菜未上桌,老太爺也還沒有來。女人們輕言細語閑聊或是交換好的花樣子,又稱贊對方衣服首飾。男人們問問對方讀書上的心得,孫子輩交流一下課業,端得是其樂融融。
一個突兀的聲音打破了寧靜,方怡雪抬頭向方怡巧看去,帶著寒意開口道“那天見妹妹在周家大門與一個少年拉拉扯扯,要知道這條街上住的都是有身份的人,讓人看去,還以為我們方家的女孩沒有教養呢。”
周圍俱是一靜,方怡巧驚訝的與方怡雪對視,又偏過頭問慧娘道“娘,拉拉扯扯是什么意思。我天天跟先生讀書識字,怎么還不如呆在家里的三姐知道的多。三姐是三嬸娘在教嗎,娘怎么也不教教我。”
饒是二娘子再端莊,也忍不住捏緊了帕子,肩膀起伏了好幾下。
慧娘心道,女兒果然是開竅了,連金兒都說巧姐今非昔比,果真是好女兒。立馬堆上滿臉笑容“我的乖女兒,這你就不懂了。你娘是莊戶人家出身呢,象你外翁家,都是老實巴交在地里刨食,做活呢,只有把力氣。背后嚼人事非,顛倒黑白,那是見多識廣的商戶人家才干得出來呢。娘是沒那個本事教你的,不過姑娘家,還是莫要學的好。你先生教的才是正經女兒家要學的哩。”
話未說完,老太太和三娘子已經氣得臉兒發青,唇兒發紫,一副隨時會喘不過氣的模樣。
“原來三姐姐這么厲害,巧兒真心誠意的請教三姐姐,拉拉扯扯到底是個什么意思。”說到最后聲音已經寒到不能再寒。
“胡鬧,那周家不是有個少爺,偶爾在門口遇上又有什么關系。”老太太強撐著喝斥方怡雪。
若她不再說話,此事也就勢揭過。偏生她自己跳出來,委屈說道“周家少爺也在門口,斷不是他。”
“我怎么想不起來,有這回事。”方怡巧好似明白了些什么,追問道。
“怎么想不起來,還有周家小姐也在,那少年穿得是藏青直身,頭戴大帽,最后騎馬走的。”難為方怡雪記得這般清楚。
眾人一聽,周家兄妹皆在,不是送客又是什么。巧姐在周家附學,遇上實屬正常。這般編排自家姐妹,不免有失厚道。這因坐著的都是自家人,若有外人在,少不得要說一句‘有娘生,沒娘教。’
原來……方怡巧看她殷切的目光,戲謔一笑。在對方的殷殷期盼下,心里笑了個夠,面上卻裝作回憶般,半天才道“唉呀,原來你說的是他。”
然后呢……方怡雪差點叫了出來,你倒是說呀。可惜對面坐的方怡巧仿佛沒看到一般,回頭與慧娘有說有笑講起了先生授課的事。
“那,那是何人。”方怡雪憋紅了臉,仍是沒有忍住,開口道。
“咦,三姐姐為什么對周家少爺的客人這般感興趣,我只是去周家附學,又不是去打探人家家事的。哦,對了,三姐姐當天也是親眼所見,可怎么沒見你跟我打招呼。難道,姐姐在外面都不屑于認我這個妹妹。”說著作勢拿帕子抹并不存在的眼淚。偏又一句關于少年的名諱家世都不透露,恨得方怡雪恨不得撕了她的嘴。
坐在男人桌最末位的小石頭,瞪大了眼睛看著她。原來,話還可以這樣說的,方怡巧的所做所為,在他心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他極想推開窗戶,看看自己究竟可以做到何種地步。
“那少年是否十四五歲年紀,面白如玉。”方家三少爺忽然出聲問道。
“差不多吧。”方怡巧方憶起,這林少爺不就是跟三哥四哥在一個學堂里求學。
“那就沒錯了。”方澄明說完,對弟弟方澄華道“聽說林兄的妹妹定的正是周家少爺,親戚間走動當是林兄無疑了。”
一說林兄,眾人頓時都想起,不就是兄弟倆附學的林家。榆林縣的人可能不知道縣老爺是誰,但絕無可能不知道林家是什么人家。
家庭綿延三百年,出過不少官吏,也是累世大族了,絕非青成方氏那小小氏族可比。對族中子弟的教育格外嚴格,所以族學也是全榆林縣最好的。不少有頭臉的人家,都以自家子弟附學為榮。
方澄華聽了,也大悟道“那就不會錯了,林兄學問是極好的,今年剛過了童試,聽說很快要參加鄉試了。大家都說以他的課業,應是無礙的。”
眾人都是一步步考出來的,深知其中艱難,得知他小小年紀已是秀才,少不得心里夸一句,真乃少年英杰也。
方怡雪眼睛瞪得大大的,越來越亮,不知何故,又忽的臉紅了一下,真個是無限嬌羞的小女兒態。這些都被方怡巧冷眼旁觀,暗暗記在心里。
事情一說開,不說大人,就是二房的兄弟倆,也覺得三妹不該這樣編排妹妹。老太爺中途走進來,只聽了一半,心思卻全在了童試之上,道“你們兄弟倆也要迎頭趕上才是,準備準備,晚上考較你們功課,是時候考慮下場的事了。”
兄弟倆一聽,互相對視一眼,一臉苦相。生恨自己嘴巴太快,怎么就隨便說出別人的豐功偉績,最后害得自己淪落成為被比下去的一個。
第二天,三娘子胳膊下夾著兩匹上好的綢鍛,上門來找慧娘拉家常。自從過繼的事,三娘子和四娘子就算徹底交了惡。
看對方滿臉堆笑,慧娘生感別扭,奈何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不好趕人送客。坐下一聽對方來意,本就尷尬著的臉,頓時冷了“三嫂嫂怕是弄不清狀況吧,周家的先生是給人家小姐單個請的,又不是辦學。怎么可能一個二個都往里擠,這根本不是束脩的事。”
三娘子拉下臉“你家巧姐去得,我家雪兒就去不得?找你是給你面子哩,我若捧了綢鍛去上周家的門,人家恐怕巴不得收下我們雪兒。”
見對方卸掉了偽裝,慧娘也不客氣,將綢鍛推到她懷里。大有,你盡管去,我不攔著的意思。
三娘憤憤走了,金大娘便道“支紅杏去給巧姐報個信吧,免得真在一處,又有得鬧。”
慧娘點點頭,催著紅杏快些去。卻是坐立難安,又恐周太太難做,又怕真的收下她,處處與巧姐為難。她站個姐姐的名頭,對巧姐十分不利。
聽到信,方怡巧冷笑,還真是不要臉,為了個男人都追到別人家里來了。要知道,方怡雪跟她二個哥哥一樣,只識得字罷了。算帳上倒是極精的,其他的,還真沒看出她有琴棋書畫的愛好。
課間休息,周家下人送上茶點,周婉佩悄聲問道“可是家中有事。”兩家離得這么近,會跑過來,想來是急事。
方怡巧笑道“說來也是好奇的很,我家那個三姐,平時也不愛這些的。忽然跟我娘提起,想跟我一起附學。”
“你三姐……”周婉佩并未見過,也極少聽她談起,基本上對方怡雪是全然無知。聞言反倒興奮道“那是好事呀,我們又可以多個姐妹一起進學。”
這么大的房子,只三個主人家,實在是冷清的很。因著服孝,很多忌諱,不能外出更不好去去別人家坐客。喪父的創傷慢慢撫平后,越發覺得孤單。
方怡巧附和道“是呀是呀,你們早就有機會認識的,就是上次林家少爺來訪那一次。可能是害羞,她便沒上前。”
“啊,這樣啊,當時她在什么地方。”
“我原本也沒看到,是她問起我林家少爺的事,這才知道當時她在。”
周家大門對面有一排大樹,樹葉茂盛,若有人站在樹下,不仔細還真可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