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方式和活動方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我們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任務,創新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要創新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工作思路和活動載體,增強黨組織的生機活力,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

一、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原則

農村基層黨組織主要指的是鄉鎮黨的委員會,村級黨的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鄉鎮機關單位的支部委員會,鄉鎮企業、村辦企業、農村非公有制企業黨的支部委員會以及縣以上有關部門駐鄉鎮單位的黨的支部委員會。要不斷創新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按如下原則建立:

(一)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的原則

設置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必須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思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努力尋求組織設置和生產力發展的最佳結合點。從有利于資源配置,促進生產力布局合理化、區域化出發,根據農村經濟結構、經濟結構形式的調整與變革,適時合理地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

(二)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的原則

農村要想富,關鍵在支部。農村經濟的發展,要靠黨組織強有力的領導作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要從便于開展黨的活動,加強黨的領導出發,根據黨員的從業結構、流動狀況、村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消除組織盲區等要求來進行,力求建立一個覆蓋各個區域的較為完善的黨組織和黨員管理體系,以有效加強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從而保證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農村的全面貫徹執行。

(三)有利于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原則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生命力之所在。黨的十八大后,我們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舉措。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必須從有利于加強黨同農民群眾的聯系出發,執行好黨的群眾路線,以便于做好對群眾的組織、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群眾始終團結在黨的周圍。

(四)根據工作需要和黨員人數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

十九大黨章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根據工作需要和黨員人數,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分別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边@三類組織就其規模而言,差別很大,小的只有3名黨員,大的可達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但它們的性質都屬于基層組織。至于有多少黨員可以建立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八大黨章曾有過具體規定,一般情況下,黨員越過100人以上的可以成立黨的基層委員會,下設若干支部;黨員超過50人而不足100人的,可以成立總支部委員會,下設若干支部委員會;黨員不足50人的,可以成立支部委員會,在支部內可以設立黨小組。在特殊情況下,黨員不足100人的,經上級黨委批準,也可以成立基層黨的委員會;黨員不足50人但工作需要的,或者黨員超過100人,但是不需要成立基層黨的委員會的,經過上一級黨委批準,也可以成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八大的這一些規定對于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仍然適用。依照黨章規定,在一般情況下,鄉鎮都應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村級是設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還是支部委員會,則視情況和需要而定。

(五)農村基層黨組織是由選舉產生的

按照十九大黨章規定,黨的基層委員會由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提出委員候選人要廣泛征求黨員和群眾的意見;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的書記、副書記選舉產生后,應報上級黨組織批準。由于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員人數、單位規模差異較大,所以,黨章對任期作了彈性規定。

(六)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機構是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

黨員大會和黨員代表大會是黨的基層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和領導機構。鄉鎮黨的委員會的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一般每年召開一次;總支部委員會的黨員大會一般每年召開兩次;支部黨員大會一般每三個月召開一次。其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查鄉鎮黨委、村黨總支、黨支部的工作報告;討論中央和上級指示的執行情況;討論并決定本單位的工作。在黨員大會、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它選舉出來的鄉鎮黨委、村級黨委、黨總支、支部主持本單位的日常工作。

二、創新和完善組織設置,改進活動方式,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

《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指出: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任務更為繁重,這對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應該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改進活動方式,從而強化農村基層組織的服務功能。農村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必然帶來農村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動和農業經營方式的深刻轉變。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主動適應這種變化,改革創新黨組織的設置方式、領導方式和活動方式,增強組織功能、服務功能、引領功能,才能更好地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一)靈活設置黨的基層組織

適應農民新型合作組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發展的需要,打破按行政區域和單位部門設置黨組織的單一模式,推廣在農村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上建立黨組織的做法,探索“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黨組織等模式,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第一,村村聯建。村村聯建主要是實行強弱合并和鄰村合并。強弱合并主要是針對村與村之間發展差距拉大的實際,采取大村帶小村、富村帶窮村、強村帶弱村等多種形式合并建立黨組織,達到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目的。鄰村合并,主要是方便開展黨支部生活。此外,也可以有選擇地加以組合,充分發揮各自的人才、產業、資源優勢。這種組合方式,有利于加強專業村之間的相互協作,做大做強產業,拉長產業鏈。同時也可充分發揮各村專業戶、經營戶的作用,放大輻射帶動效應,實現共同富裕。但是,村村聯建必須實行以制度管人、目標管事、以錢養事為目標,制定并實施村干部管理制度、總支財務管理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及聯村班子成員的考核制度。這樣,“村村聯建”總支才能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村村聯建,可以實行“一不變四統一”的原則,即聯建之前的行政村所有資產權屬不變,聯建之后村干部統一調配使用,村組織資金統一管理,村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實施,村級經濟和社會事業統一發展,充分體現以聯村總支領導為核心和村民委員會的主體地位,按照聯村分片開展工作,支部書記負總責,村委會主任具體抓。走日常工作分片包干負責,中心工作集中突擊的路子,進一步規范村干部管理制度、村財務管理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和組干部管理制度。同時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規范脫產干部的考核,促進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

第二,村企聯建。村企聯建,就是以企業發展、農村繁榮、互幫互助、和諧共進為目標,借助城區企業由城市轉到農村的有利時機,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企業黨組織或科室、車間、班組黨支部與駐地村黨支部組成聯合黨總支,協調處理村企共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聯合,一方面,引導企業將資金、技術、人才、信息、項目等向農村轉移,主動出資為村里修路架橋、通自來水、美化綠化等,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另一方面,協調村級黨組織主動為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和基礎設施,并為企業輸送充足的勞動力。通過村企聯建,既拉長了企業生產加工的鏈條,又激活了農村豐富的土地、農業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實現了對現代農業發展、農村工業和農村三產的全面帶動。

第三,村居聯建。村居聯建,一般是通過城區居委會黨支部和農村黨支部結成一個聯合黨總支,聯合黨總支書記由城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擔任。聯合黨總支上對街道黨工委負責,下對所轄村、居黨組織進行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研究決定村、居工作重點和重大事項,落實工作措施,促進共同發展?!按寰勇摵宵h總支”的組建方式主要有:一是產業發展聯合式。就是選擇產業相同或相近的村居,以組織整合推動產業對接。二是優勢互補聯合式。就是將具有資本、項目、人才等優勢的城區與發展空間大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農村進行對接,充分挖掘和利用鄉村閑置的場地和勞動力資源,使在城區發展受限的企業、項目在農村找到新的發展空間,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三是后進轉化聯合式。就是從城區選擇部分黨組織書記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居委會黨組織,分別與部分后進村黨支部聯合成立黨總支,利用城區居委會黨組織書記的能力和經驗幫助后進村轉化提高??傊г谥鉀Q兩村群眾最關心利益問題的同時,發揮居委會資金、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幫扶引路,使各方快速走上良性互動發展軌道。

第四,部門聯村。部門聯村,就是由縣(市)直部門、事業單位黨組織或有關科室黨支部與后進村黨支部結成聯合黨總支??傊浻墒兄辈块T分管負責人或相關科室主要負責人擔任。在聯合黨總支協調下,市直部門、事業單位幫助聯合村解決生產生活、村務管理、村內環境、技術信息或產品銷售等難題。

第五,產業黨支部聯建。建立產業黨支部,是科學合理地設置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的重要內容。不斷健全和完善產業黨組織體系,可以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為了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升級的新情況,可以打破城鄉行政區劃界限,以產業關系為紐帶,在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行業協會、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市場等關鍵環節和產業鏈上設置黨組織,實現產業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通過產業黨組織的引導和推動,逐步實現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不斷拓寬,探索“龍頭企業+生產基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

(二)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

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要堅持政治性、思想性,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紀法規和黨員群眾的實際。通過創新,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自覺增強黨員意識,明確黨員標準,牢記光榮使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要找準黨建工作與農村改革發展的結合點,把黨組織活動與發展農業、建設農村、致富農民緊密結合起來,豐富黨組織活動內容;擴大黨組織活動的開放性,廣泛吸納群眾參與,實現黨群互動;充分利用互聯網、遠程教育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新的黨建工作平臺,拓展黨組織活動空間。要重視發揮黨小組的作用,把黨組織的活動從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激活農村黨組織的“神經末梢”,讓所有黨員都能參加黨的活動。

1.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要堅持遵循的基本取向

第一,突出時代性。活動主題要突出時代性,從我國和世界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著眼,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黨的農村工作任務,積極革新那些過了時的、不能適應形勢變化的舊內容和老主題。活動方式要體現時代性,充分利用新媒介、新技術、新傳播手段和新溝通手段,使活動方式包含現代科技元素,增強組織活動的吸引力和社會影響力。

第二,擴大開放性。要跳出封閉的、自我循環的狀態,從活動內容、形式到參加人員都要相對開放。從黨員角度講,參加黨組織活動不局限于隸屬黨組織,可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參加系統或區域內外其他黨組織活動。從黨組織角度講,要打破以往黨組織活動僅向本單位黨員開放的模式,可根據黨組織活動內容,適度向外來黨員和黨外群眾開放。從形式角度講,要擴大黨員與群眾的互動與接觸,讓組織活動走向基層、走向田頭,走向車間;打破以往黨組織活動內容單一由黨組織指定的做法,從活動策劃、主題選定、方案制定到形式確定,都盡可能讓黨員全過程參與。

第三,體現民主性。改變以往單向的活動方式,探索建立以回應、責任為特色的互動式組織活動機制。建立健全黨內對話協商機制,運用民情懇談會、政策咨詢論壇等平臺,加強與群眾的“零距離”對話和交流,在互動中更多地體現民意,保障民利。

第四,增強服務性。《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指出:“農村黨組織要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搞好服務,引導農民進行合作經營、聯戶經營,開展逐戶走訪、包戶幫扶,及時辦理反饋群眾訴求,幫助群眾和困難黨員解決生產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實際問題。”我們要堅持圍繞創建服務型黨組織來展開,朝著服務中心、服務群眾的取向去進行。在認真研究服務群眾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基礎上,確定活動主題,改進活動方式,把聯系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做深做細。

第五,講究靈活性。在思路上體現靈活性,黨員必須參加組織生活,但具體參加的方式可以靈活。在形式上體現靈活性,根據黨員群體特點靈活選擇活動方式,采用小型、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擴大組織活動的空間。在標準上體現靈活性,堅持“基本型”規定動作與“主題型”個性特色相結合,對活動的要求、內容、標準、步驟等既看作統一的部署,又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體現個性特點。

第六,確保實效性。始終把創新活動內容方式的落腳點放在求實效上,放在提高黨員的政治參與熱情、增強黨的凝聚力上。注意把握尺度、掌握節奏、注重效果,克服組織活動“一陣風”的現象,真正實現從運動式向常態化、制度化活動的轉變。

2.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的方法途徑

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要緊密結合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實際,有效選擇活動方式的創新途徑,充分發揮黨組織活動的效能。

建立結對共建機制,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農村黨員創業致富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抓手,建立以機關部門聯系薄弱村、城鎮文明單位聯系行政村和企業聯系整治示范村為主要形式的“三聯”結對共建機制。定期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和保障經濟相對薄弱村的正常運轉,使村級黨組織凝聚和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得到有效增強。針對推動農村創業致富普遍面臨的資金瓶頸,堅持市、鎮兩級黨組織聯動,通過黨費投入、社會捐贈、財政補助等途徑,以“一保一補一貼”即貸款授信擔保、農業風險補償和貸款貼息為主要形式,制定農村黨員創業扶助專項政策,鼓勵引導農村黨員創業致富,有效緩解了農村黨員創業致富的資金制約,大大增強了農村黨員創業致富的信心。

成立農村黨員創業服務中心和新技術推廣協會,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帶領農民創業致富的作用。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協會、農村社會服務組織等,是農產品流通領域中重要的組織形式。以這些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為依托,建立集教育、實踐、服務為一體的農村黨員創業服務中心和新技術推廣協會,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與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專業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廣泛開展以聯系黨務村務、聯系群眾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黨員“雙聯”活動,激勵有特長、有幫扶帶動能力的農村黨員干部爭做農民創業致富的“領頭雁”,實現從個人創業致富到帶領群眾共同創業致富的轉變。實踐證明,農村黨員創業服務中心和新技術推廣協會是推進農民創業致富的新陣地。

依托網絡平臺進行創業信息傳播和創業技能培訓,不斷增強農村黨員群眾創業致富的本領。隨著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運用網絡等新技術手段服務農民創業致富、培育新型農民,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已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建立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農民信箱”、遠程教育視頻系統、農村科普網、現代遠程教育網、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站點等網絡平臺,建立農村黨員群眾“創業信息高速公路”,辦好“網上創業園”和“村務論壇”,開展遠程教育專家“上網下鄉助創行”;以遠教示范戶、黨員中心戶、科技文化示范戶、專業合作組織為創業信息傳播點,為廣大農戶提供及時準確的供求信息、創業項目、創業技術;整合各涉農部門的資源優勢,讓黨員技術專家與種養大戶、創業困難戶結對,利用網絡開展各類創業技能培訓輔導,進一步提高了農村黨員群眾創業致富的本領。

(三)改進黨組織領導方式

要改變重管理輕服務、命令多協商少的領導方式,寓領導于服務之中,寓領導于示范之中,寓領導于協調之中。要通過領辦、創辦、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龍頭企業、社會服務組織等,把農民組織起來,把分散經營聯結起來,把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對接起來。要從政策指導、資金支持、項目引進、信息咨詢、科技推廣等方面為有創業能力的農村黨員提供幫助,鼓勵和引導他們帶領農民共同致富。要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善于運用民主協商的辦法化解農村矛盾糾紛,協調各種利益關系,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第一,轉變領導方式,由干預包攬村級事務向依靠支持村委會工作轉變,把主要精力用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上。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四個環節:一是保證村委員會必須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工作。二是支持村委員會制定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保障民主管理。對村委會、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大會決定的事項,要大力支持,并教育黨員帶頭執行。三是放手讓村委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去管理村里的具體事務。村委會按法定程序決定的事項,應當由村委會出面辦理,村黨支部不要包辦代替,更不要發號施令。四是監督。監督村委會干部依法辦事,按村里的有關章程、制度辦事,監督村委會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保障村民的民主權利。這樣,鄉村兩級黨組織就能從繁瑣的事務堆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用在規劃本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方向、重大問題的把握和決策上,就有精力和時間為群眾辦幾件群眾關心的、看得見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第二,轉變管理方式,由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行政手段和民主法制、說服教育、典型示范并用轉變,按法律辦事、按政策辦事、按章理事,推動農村工作開展。如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可以實行“四個引導”。一是觀念引導。引導農民樹立市場觀念、商品觀念和效益觀念,徹底摒棄“小農”意識,一切以效益為中心,主動關注市場、研究市場、走向市場。二是規劃引導。結合本地實際,根據市場情況和全局利益,制定好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為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正確導向。三是政策引導。落實優惠措施,在資金、土地和收費上重點向效益農業傾斜。四是典型引導。培植和樹立先進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先進農業龍頭企業和優秀專業大戶,帶動當地農民發展效益農業。

第三,轉變決策方式,由封閉的決策方式向公開民主的決策方式轉變,積極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定、大家辦、大家管,保證黨組織意圖在“由民作主”中貫徹落實。認真貫徹中央關于農村民主管理的精神要求,一是在重大決策上,讓群眾有發言權。在討論重大問題時,堅持先黨內后黨外的原則,黨支部一班人首先形成共識,然后提交黨員議事會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最后由村民會議表決通過。二是在敏感問題上,讓群眾有監督權。如群眾對財務問題最關心也最敏感。在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村民理財小組的作用,通過嚴格財務管理,強化財務支出審批程序,做到“有權的不管錢,管錢的無權花錢,花錢的事情群眾說了算”,這就能“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三是堅持村務公開,讓群眾有知情權。堅持定期公布村級財務,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建立村民質詢會議制度,對群眾提出的疑問如實地給予圓滿答復。干部的工作在群眾的監督下,自身清白了,群眾對干部的誤解消除了,群眾氣順了,自然會積極擁護和支持黨組織的決策。

第四,轉變工作任務,由單純對上級的任務轉變為任務和服務相統一,以服務為主,解決好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努力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讓群眾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當前,要在“三個服務”上下功夫。一是基礎服務。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把一家一戶或幾家幾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辦起來、辦好。如做好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日常保養,照顧困難戶,滿足村民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方面需求的服務。二是科技服務。加強和科技單位的合作,幫助農民調結構,定項目,解決技術問題,提高廣大農民尤其是專業大戶的科技素質。三是信息服務。為農民提供有關農業政策、科技、市場信息和流通行情等,及時指導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

三、積極探索擴大農村黨內基層民主的實現形式

黨的十九大強調:“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推進黨務公開,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監督黨的組織和干部、向上級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渠道?!睌U大農村黨內基層民主,是增強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生機活力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黨對農村工作領導的重要保證。近年來,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由收費收稅引起的干群矛盾基本消失,但在一些地方農村黨群干群關系仍然緊張,一些黨員干部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風不民主、辦事不公開,不能維護甚至侵害普通黨員和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和合法利益。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黨內基層民主建設,探索擴大農村黨內基層民主的實現形式,切實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從而激發廣大黨員參與黨內事務、投身農村改革發展的內在動力。

(一)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民主決策機制

一要建立調查研究機制。農村黨組織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立村干部聯系群眾、工作調研等制度,在新農村建設中,廣泛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到集思廣益,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堅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確保作出的規劃與決策具有前瞻性、周密性和實效性,適應當地的區域特點,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二要建立黨員群眾議事機制。要堅持和完善以黨員、群眾議事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決策機制,認真落實“村黨組織的決策組織權、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決策表決權、村民委員會的決策執行權、村民監督委員會的決策監督權”,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議事決策要始終堅持村級黨組織核心領導地位不動搖,在決策中發揮主導作用。要按照先黨內后黨外的原則,決策前,廣泛征求意見;決策中,嚴格審核把關;決策后,抓好督促落實,及時公布實施情況。從而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決策的各個環節,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議事決策要始終堅持相信和依靠群眾不變通,把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作為根本的力量源泉,把人民群眾的意志作為決策依據。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上,堅持召開由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參加的聽證會,廣泛征求意見,實行民主協商,集體表決。

同時,要推行和完善黨員議事會、村情民意懇談會等方式方法,黨組織決定重大事項前要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防止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

(二)完善農村基層選舉制度

要完善黨內選舉制度,規范差額提名、差額選舉,形成充分體現選舉人意志的程序和環境。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選舉制度必須按照黨中央關于改革黨內選舉制度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在選舉辦法的關鍵環節上,繼續進行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實際。

第一,加強教育,進一步提高民主意識。一是抓好縣(區)、鄉(鎮)領導干部民主意識、民主作風和民主方法教育,使他們能充分認識黨內民主的重要性、迫切性,正確處理民主選舉和黨管干部的關系,積極主動做好基層民主選舉的宣傳、組織和推動工作。二是抓好廣大黨員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教育,加強對黨章、基層組織選舉條例等黨規黨法學習,幫助農村黨員不斷加強民主素質、培養民主意識,使黨員學會利用選舉法規實現自己的選舉愿望,不斷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抓好廣大群眾民主理念教育,充分調動參與黨內選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改變群眾缺位、不到位和無所謂的狀況。通過教育,不斷深化認識:對黨管干部的理解必須從傳統的管人頭、管結果向管人選條件、管程序、管教育監督轉變;實現黨內民主必須通過民主選舉的實踐來逐步推進;推進黨內民主選舉要靠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共同參與來實現。

第二,完善制度,保障選舉工作的公正公開。一是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在提名人選確定前,要注重把加強調查研究與宣傳動員結合起來,摸清廣大黨員真實想法,把制度規定與現實要求結合起來,設置候選人資格條件,建立組織提名、黨員聯合提名和個人自薦提名相結合的多元化提名制度,不斷完善候選人提名方式。針對黨員、群眾推薦候選人不一致的情況,原則上群眾推薦票達不到一定比例的,不能作為正式候選人;情況特殊的,要采取深入調查、綜合分析、適當干預的方式,合理確定人選。二是健全競爭性選舉制度。把差額貫穿于推薦、考察、票決等各個環節,逐步實現由低比例的差額選舉向較大比例的差額選舉轉變,由部分差額向全程差額轉變,并應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直選范圍。要不斷完善競爭性選舉內容,創新競爭性選舉形式,建立候選人競職演說制度,對競職演說的范圍、承諾內容及方式等作出詳細規定。三是完善選舉監督懲處制度。進一步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選舉中提名候選人程序、介紹候選人內容等關鍵環節的禁止性行為和處罰措施,有效預防和處置干擾、阻撓和破壞選舉的違規行為;要建立獨立行使權利的黨內選舉監督委員會,對選舉進行全過程監督,確保黨內選舉工作的健康發展。

第三,改進方式,規范選舉程序。一是規范黨員大會參會人數計算方式。針對外出務工農村流動黨員較多、流出地普遍偏遠且分散,導致黨員大會人員難以參會的問題,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參加全體黨員大會的,可電話征求本人意見,并經在家全體黨員大會討論,可不計入應到會黨員總數中,保證選舉大會合法及時召開。二是規范候選人介紹方式。通過組織介紹、候選人自我介紹、黨員和群眾介紹等方式,公布候選人的簡歷、優缺點和德、能、勤、績、廉等方面考察情況,讓選舉人對候選人的基本情況、參選目的動機和施政舉措有充分了解,用充足信息保障選舉人的知情權,減少投票的盲目性。三是規范選舉投票方式。按照秘密投票原則,設立秘密寫票間或規定在選票填寫人之間隔開一定的距離,使選舉人在不受任何干擾和影響情況下,完全按照個人意愿選舉自己認為合適的人選。四是及時確認選舉結果。對選舉產生的新一屆村黨組織領導班子,鄉鎮黨委如無特殊原因,應及時作出批復,以尊重黨內選舉結果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第四,創新機制,加強黨組織班子的管理。一是建立考核罷免機制。候選人在競職演講時所承諾事項,當選后鄉鎮黨委要及時建立臺賬,定期檢查完成情況,做到競職時承諾、履職中踐諾、完成后評諾;完善村黨組織書記績效考核辦法,結合年度目標考核對村黨組織書記引領農村發展、履行職責、個人廉潔等從政情況進行測評,依據測評情況評先樹優,兌現獎懲;建立與選舉制度相配套的罷免機制,通過法定程序撤換被選上后不適應崗位要求的村黨組織書記。凡80%以上黨員聯名提出罷免提議的,上級黨組織應該啟動村黨組織書記罷免程序,并及時選舉產生新的人選。二是建立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要落實好村干部相關待遇,穩定村干部隊伍,吸引優秀人才為農村貢獻才智。對在基層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經縣級組織部門考察后,可享受鄉鎮副職待遇,干夠規定年限的,并可享受退休待遇。要逐步為在職農村黨支部書記辦理基本養老保險等保障措施,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對正常離任的村黨支部書記,要根據任職年限和貢獻,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以體現黨的溫暖。三是切實加強農村黨建工作,為推進基層民主奠定組織基礎。要加大黨員發展工作力度,重點是把文化程度較高的青年和致富能手、帶頭人,吸納到黨員隊伍中來,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做好“一村一名大學生”選聘工作,加強農村黨員干部后備隊伍建設;要加強現任領導成員教育管理,對新當選的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其履職能力;要規范村“兩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進一步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領導和保證機制。

(三)推進農村基層組織黨務村務公開

推進村級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農村有效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踐行黨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選擇,在黨務公開中拉近農村黨組織與農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有利于使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實處,是在農村擴大黨內民主、充分保障農村基層黨員的民主權利、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生機和活力的客觀需要,是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務公開促進村務公開、進而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加強黨內監督和強化農民群眾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監督、規范權力運作、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從而密切了黨群關系,使我們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政治優勢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也為農村民主政治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帶來新的機遇。

村級黨組織實行黨務公開,也必然會進一步推動村務公開。由于村務公開是新時期完善村民自治、發展農村基層民主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形式,通過實行村務公開,將事關人權、事權、物權和財權的問題尤其是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都公開透明,讓農民群眾真正當家作主,直接參與村級事務管理,有利于擴大農村基層民主,保障農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同時,有利于促進村干部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保證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在農村基層得到貫徹落實;有利于強化黨和群眾對農村干部的監督,密切干群關系。村務公開與村級黨務公開是并行不悖的,推進村級黨務公開應與村務公開實現有機結合,在實行黨務公開后應充分利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平臺作用,使村級黨組織的意圖、要求和提案等變為廣大農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在不斷提高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為推動改革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提供有力保證的同時,提高農民群眾的認知度、關注度和參與度,激發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群策群力推動農村事業的發展。

推進農村基層組織黨務村務公開工作就是要明確黨務村務公開內容,提高黨務村務公開質量,實現黨務村務公開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一要提高村級“兩委”領導干部的公民參與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由人治向法治的政治轉型,農村社會階層的分化與利益格局的重構,形成了農民群眾對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的新訴求和新期待,公民參與意識也在日益增強,從而要求村級“兩委”領導干部必須強化公民參與意識,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性,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等價值觀和現代社會的治理理念,培育現代政治人格,不斷強化對公民權利應有的尊重和敬畏,這樣才能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農民群眾也就會增強對黨執政的認同感、信服感、追隨感和幸福感,以至于維護黨組織領導的權威,也就會降低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風險,也才能同心同德實現黨提出的各項任務和目標。

二要規范公開內容、形式和程序,提高村級黨務村務公開的時效性、經常性和針對性。必須抓住農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黨務村務公開問題,做到敢公開、真公開、常公開。在村級黨務村務公開內容方面,凡是應該讓黨員和村民知道的黨組織日常的黨務活動和村務活動都要公開。村級黨務公開的內容應主要包括:(1)學習貫徹黨中央和上級組織決策部署,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情況;(2)任期工作目標、階段性工作部署、重點工作任務及落實情況;(3)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黨內學習教育、組織黨員教育培訓、執行“三會一課”制度等情況;(4)換屆選舉、黨組織設立、發展黨員、民主評議、召開組織生活會、保障黨員權利、黨費收繳使用管理以及黨組織自身建設等情況;(5)防止和糾正“四風”現象,聯系服務黨員和群眾情況;(6)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對黨員作出組織處理和紀律處分情況;(7)其他應當公開的黨務。原則上堅持除了黨內法規明確規定不能公開的都實行公開。村務公開內容應主要包括:村委會任期工作目標,村委會干部的分工、責任及各種工作制度,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年度工作目標及實施情況,計劃生育政策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救災救濟款物發放,種糧直接補貼等群眾關注的政策兌現問題,村集體經濟收益及使用,土地征用補償及分配,村干部報酬及獎金,集體債權債務,村民宅基地審批,社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和項目,為民興辦實事項目,村財務收支等情況都應納入村務公開范圍。村級黨務村務公開形式應規范合理,要通過建立固定的黨務村務公開欄作為落實黨務村務公開制度的重要措施,同時探索其他有效方式進行公開,如“兩委”通過召開黨員會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座談會、村務質詢會、村務聽證會等形式進行公開,對有關村民的意見和要求及時作出解釋和答復。村級黨務村務公開程序要規范,做到嚴格公開村級議事決策的范圍、規則和程序,凡列入黨務公開目錄的事項,有關黨的組織應當按照以下程序及時主動公開:(1)提出。黨的組織有關部門研究提出黨務公開方案,擬訂公開的內容、范圍、時間、方式等。(2)審核。黨的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保密審查,并從必要性、準確性等方面進行審核。(3)審批。黨的組織依照職權對黨務公開方案進行審批,超出職權范圍的必須按程序報批。(4)實施。黨的組織有關部門按照經批準的方案實施黨務公開。

三要建立健全村級黨務村務公開監督檢查、考核評價等制度,以制度促公開,以公開強化監督。推進村級黨務村務公開,加強制度建設是關鍵。監督的程序要制度化,要嚴格審查、報告、評議和處理等監督程序。要建立民主理財制度、村集體財務審計監督制度、村干部經濟責任及離任審計和審計結果公示制度等。應當建立健全黨務公開工作督查機制,開展經常性檢查和專項督查,專項督查可以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黨建工作考核等相結合。督查情況應當在適當范圍通報。應重視公開監督機構的建設,建立黨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各監督小組負責人及成員應分別由全體黨員會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村黨員會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負責聽取黨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日常監督情況的報告,聽取村民委員會和組成人員工作情況的匯報,評議村黨支部、村委會及其成員的工作,討論決定村中涉及村民利益等重大事項,使村民直接參與村內重要事項的決策,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要維護和充分發揮黨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的監督權和評議權。要強化地方人大、政協和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如縣鄉(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村務公開工作應定期進行巡視,紀檢監察機關應經常性地檢查村務公開工作開展情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推動村務公開工作健康發展??己嗽u價應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公開是否合格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群眾的信任度,提高其參與議事和執行決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四)抓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

切實加強對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領導和指導,全面落實中央關于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的政策要求,認真總結歷屆換屆時的經驗教訓,正確引導,嚴格把握,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要堅決整治賄選和宗族勢力、黑惡勢力把持干擾選舉等問題,保證農村基層民主健康有序發展。要指導和支持村黨支部加強對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共青團、婦代會、民兵等組織和鄉鎮企業工會組織的領導,支持它們按照法律法規和章程開展工作,形成村級工作合力。

1.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

加強村黨組織建設,關鍵是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特別是選好黨支部書記。我們常講,“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就充分說明了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支部書記的重要性。近年來,各地在這方面創造了許多好做法、好經驗。普遍采用黨員和群眾民主推薦,然后在黨內進行選舉的“兩推一選”辦法,選舉產生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以及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一些地方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改善班子結構,提高整體素質。要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村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進一步擴大選人視野,拓寬選任渠道,不斷挖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新的“源頭活水”,促進農村各個方面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出第一書記。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注重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任職,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繼續做好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農村基層就業的工作。加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要把整頓軟弱渙散和癱瘓狀態的黨支部作為重點。整頓工作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

2.發展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

村級組織運行機制建設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實行村民自治后,一些地方村“兩委”關系不協調,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鬧矛盾,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被削弱,都與缺乏一套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有很大關系。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加強制度建設。村民自治是廣大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制度。堅持自治為基,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保障。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推進村民自治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客觀規律,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制度規定,在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當前,發展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就是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要充分認識進一步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包括建立健全既保證黨的領導又保障村民自治權利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的重要意義,把發展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作為農村促進科學發展、完善基層民主、強化基層組織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作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爭取覆蓋到全部行政村。二要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結合本地實際,探索黨組織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保證村黨組織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村民委員會依法行使職權、黨員和村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尊重,提高村級事務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比J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使村黨組織領導機制、村“兩委”協調機制、村級黨內民主機制、村民自治機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為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制度保證。

3.加強村級組織配套建設

在著重抓好村黨組織建設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加強對村民自治組織和其他村級組織的配套建設,做到同步推進、協調發展。要加強村民委員會的自身建設,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開展工作。要高度重視并切實解決好一些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甚至被宗族家族勢力把持的問題。要加強青年、婦女等群團組織建設,支持它們按照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作用,努力形成實現鄉村振興的整體合力。

4.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

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是村級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的主要陣地,是服務農民群眾的重要場所。近年來,一些地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積極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目前仍有很多農村沒有活動場所。因此,必須進一步抓好村級活動組織建設。

做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一要落實資金。明確好資金籌集辦法、分配方法、管理方法和配套要求。各地要采取切實措施,克服困難,保證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中不得增加鄉村債務和農民負擔。二要統籌規劃。堅持在統籌規劃、科學安排的前提下,努力體現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審批、統一采購、統一驗收。按照財政部門的統一規定,配置必需的設備設施。三要加強管理。要嚴格財經紀律,各地一定要管好用好這筆資金,任何地方和單位都不得截留和挪作他用。要嚴格工程質量,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行招投標和項目審計、驗收制度。要嚴格資產管理,堅決防止隨意出售、出租、抵押等情況的發生。四要發揮效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成后,要充分發揮活動場所的辦公功能、教育功能、服務功能和文化娛樂功能,使之成為廣大農民群眾收聽收看電化教育節目、接受科技文化培訓、咨詢生產生活信息、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的主要陣地,成為農村的“群眾之家”和“黨員之家”。五要鞏固成果。要把這項工作作為幫助農村基層解決實際困難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的成果。

創新案例

四川以黨建促脫貧 讓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飄揚

2017年12月,海拔3100米的四川金川縣新沙村白雪皚皚。62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坤祿家中升起了火盆,灌香腸、熏臘肉,室外冰天雪地,屋內溫暖如春。相比屋里的暖,王坤祿的內心更溫暖,“2017年光花椒一項純收入,就有兩萬多塊呢!”

眼下,巴蜀大地正書寫著全面小康的四川篇章。脫貧,堪稱這一篇章中最難“寫”的一筆?!澳钇澰谄?,唯此為大?!彼拇ㄊ∥鞒銮f嚴承諾:“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如何以黨建引領促脫貧,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建發強調,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是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提升思想引領力,凝聚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五月的索瑪花盛開,黨的關懷到小山,牽手走進小康路……”村民吉木爾地莫一路哼唱著《小山農民夜校之歌》,走進農民夜校學習政策法律、文化知識和種養殖技術,她臉上的笑容像盛開的索瑪花一樣燦爛。

彝區藏區,是貧中之貧、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涼山彝區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一步跨千年”。歌中唱到的小山村,位于喜德縣冕山鎮,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2800至3000米之間的高寒山區,要靠山地農耕和高山放牧生活。

對于貧困而言,經濟的困窘只是一方面,內在的原因是缺乏斗志和必要的知識技能。當前,四川的脫貧攻堅已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全省11501個貧困村全部創辦了農民夜校?!捌D苦創業”“脫貧爭先”“感恩奮進”三項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一所所農民夜校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著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

“我認真讀了十九大報告,2020年國家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誰都不能掉隊。黨和國家有大目標,咱們脫了貧之后是不是也該有新目標?”“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十九大報告這句話具體是啥子意思?”……從“掌上夜?!遍_課,到“兜兜宣傳隊”拉家常,再到琵琶彈唱宣講,四川大力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農村,采取支部專題學、送教下基層、宣講小分隊等多種形式,讓十九大精神在田間地頭指明方向、開花結果。

脫貧攻堅征途上,思想引領解決的是“深層次”問題。四川啟動實施脫貧攻堅重點培訓計劃,到2020年,全省將每年舉辦4期“四大片區”脫貧攻堅示范培訓班,重點培訓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的扶貧專干、鄉鎮長、第一書記;每年舉辦2期脫貧攻堅工作業務培訓班,重點培訓“四大片區”市、縣扶貧部門干部。除此之外,四川還用補交的黨費補助2.4萬余名川陜革命老區和彝區藏區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激發“弱鳥先飛”意識,提升攻堅克難能力。

提升組織覆蓋力,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

過去有一些地方,將脫貧攻堅看成經濟領域、民生領域的事情,既想不到又抓不住黨建在脫貧攻堅中的“牛鼻子”作用。四川順應新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推進黨的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整體推進支部建設,讓鮮紅的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青翠李園內枝繁葉茂,農家院里蔬菜長勢喜人,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秧田溝村,新氣象讓人感嘆。村民楊如才以前特別羨慕鄰近的壽星村。而現在,秧田溝村也充滿希望。變化為何這么大?妙招在于強村弱村抱團發展。四川優化設置健全組織網絡,采取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聯建黨組織3100余個,依托中心村、重點村合建黨組織2300余個,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園區新建黨組織8300余個,開展城鄉結對共建黨組織11501個,以組織聯建帶動資源共享、發展聯動、治理共抓。

2017年2月22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來到儀隴縣日興鎮黎明村,走進陳彬的家中,一起幫著謀劃脫貧路子,引導他回鄉創業。2017年年底,陳彬如期實現脫貧。說起新年愿望,他向村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想早日實現入黨夢。

“作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盡到天大的責?!蹦铣涫忻棵锌h級領導至少聯系幫扶1個貧困村、2戶貧困戶,每年到聯系點和聯系戶不少于6次;“任務最重的鄉,書記縣長親自掛;問題最多的村,縣級干部親自包;難度最大的戶,縣級干部親自幫。”南部縣33名縣級干部一面旗,是全縣百姓心中脫貧攻堅的“戰狼團隊”。

“我這也是胎教啊,以后孩子生下來,去山里走親戚也認得路!”西昌市政務中心的會計楊鰻鈴挺著個大肚子走在去黃水鄉書夫村的崎嶇山路上,2016年她成為彝族村民沙子呷的幫扶人,每次離開時,沙子呷都拉著她的手說:“你是我的漢呷(漢族)女兒!”

從上至下,由面及點,四川加大抓鄉促村力度,出臺縣、鄉、村黨組織工作運行規則,在貧困鄉鎮實行領導干部包片、駐村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戶“三包”制度,在貧困村實行村干部“四必到四必訪”,在彝區藏區全面推行“結對認親”、聯戶聯僧,推動鄉村干部沉下去、干起來。在每年開展的“三分類三升級”活動中,四川以脫貧攻堅作用發揮為重要評判標準,對全省村黨支部分類整頓提升,全省貧困地區先進村黨支部增加3100余個、后進村黨支部轉化5300余個,組織覆蓋力顯著提升。

提升隊伍戰斗力,培養能征善戰帶頭人隊伍

“精準扶貧政策下,春風沐浴潮水壩。筑巢引鳳海升來,致富果園利萬家……”儀隴縣賽金鎮潮水壩村,薛登友正帶著宣傳隊給村民們表演節目,把黨的政策、潮水壩的變化編成花鼓、快板、三句半,唱給老百姓聽。

說起薛登友,以前他可是村里的“頑固派”“上訪戶”,和村里的發展對著干,總覺得干部靠不住、忽悠人。可這些年,薛登友也在用心琢磨:村里的羊腸小道變成了4米多寬的柏油大馬路,一些原本房子破敗不堪的貧困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洋樓??粗遄右惶焯熳兒茫迕竦难惶焯旃钠饋?,想想自己以前做的事,薛登友心里有些慚愧:“干部天天泡在村里搞產業、搞水利、修公路,有時候吃飯都顧不上。干部還是靠得住,真心為老百姓在干實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廣大黨員干部是脫貧攻堅戰的火車頭。如何推動干部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集結打攻堅戰?四川下了一番“繡花功夫”。

“貧困戶就是我的家?!边@是一群來自各個行業的排頭兵,他們或是單位領導,或是工作骨干,每天用腳步丈量貧困到小康的距離,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第一書記?!傲⑾掠薰荆幻撠毼揖筒换厝チ?!”儀隴縣委副書記袁茂鑫是來自省委辦公廳的掛職干部,兼任黎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他幾乎天天泡在村里;南部縣中心鄉獅子嘴村第一書記李鵬飛是縣政協機關的年輕干部,接到選派任命時,正遇上母親確診為癌癥晚期、新婚妻子懷孕……為精準選好管好用好第一書記,四川向所有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配套落實聯系領導、幫扶單位、駐村干部、農技員,充實幫扶力量;同時,實行第一書記調整“召回”和正向激勵制度,累計調整召回2975人,評選表彰3162人,提拔重用2965人,激勵第一書記下得去、融得進、干得好。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也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毛細血管”。除了八方支援的第一書記,四川還大力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實施千鄉萬村好書記選育計劃:跨縣區統籌選優配強4152個貧困鄉鎮黨委書記,從省市機關向重點鄉鎮選派465名主抓扶貧產業的副書記,回引3877名外出務工經商優秀人才擔任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實施3年10萬名村后備干部培養計劃……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人人過硬、攻城拔寨,帶頭人隊伍愈發強壯,貧困戶依靠的臂膀愈發堅實,全面小康的夢想愈發接近。

《人民日報》2018年1月9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阳县| 太原市| 潜山县| 双辽市| 濮阳市| 湘阴县| 兴国县| 太和县| 黔南| 澎湖县| 行唐县| 山丹县| 鲁甸县| 柯坪县| 南澳县| 海安县| 巩留县| 菏泽市| 二连浩特市| 泽普县| 襄樊市| 廊坊市| 赣州市| 罗源县| 镇平县| 广灵县| 南康市| 张家界市| 墨竹工卡县| 老河口市| 临漳县| 慈溪市| 奉新县| 濮阳市| 南安市| 瑞昌市| 新津县| 德格县| 法库县| 正镶白旗|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