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剝削問題

在社會理論中,如何定義剝削的問題與我們應當如何來分析支配和權力的問題同等重要。在社會學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剝削理論非馬克思的莫屬,它因此成為任何旨在評估剝削概念的最初參照點。在馬克思那里,剝削(exploitieren, ausbeuten)問題不可避免地與其對階級體系的性質(zhì)和發(fā)展的總體刻畫聯(lián)系在一起。根據(jù)他的觀點,在部落社會,生產(chǎn)和分配都是公共的。這些社會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相對落后,很少甚至根本不存在剩余產(chǎn)品。只有隨著生產(chǎn)力的擴張,剩余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并且為處于支配地位的非生產(chǎn)者階級所占有的時候,階級才得以形成。由于統(tǒng)治階級靠從屬階級的剩余產(chǎn)品維持生活,階級關系從而內(nèi)在地是一種剝削的關系。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階級之間的剝削關系與此前社會類型——如古代世界和封建社會——的階級關系存在著一種重大的差別。在后兩種社會類型中,剝削主要以支配階級對剩余勞動的占有作為表現(xiàn)形式。例如,在封建社會,剝削的成分不僅直接,而且公開,農(nóng)奴的部分產(chǎn)品直接為莊園主(seigneur)所占有。資本主義的剝削則以一種非常不同的方式得到組織,它遠離了人們的視線。《資本論》的主要任務就在于揭開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隱匿的謎團”:表明階級剝削關系如何見之于資本主義生產(chǎn)過程的核心。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將廣大勞動人口與對生產(chǎn)手段的直接控制分離開來,使前者成為“形式上自由”的雇傭勞動者,資本主義以支配階級對剩余價值的剝削作為基礎。通過表明剩余勞動時間是資本利潤增值的源泉,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隱匿謎團”——勞動力盡管以其價值出售,但還是陷入資本的剝削關系中——從而得以解開。

本書后面將指出,馬克思主義有關在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關系已處于生產(chǎn)過程的核心的觀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同時,我認為還應將包括下述觀點的馬克思立場加以擴展:(1)剝削是階級關系的唯一特征;(2)剝削僅僅局限于人類關系領域。就后一點而言,我想要提出,對自然的剝削對于人類利益來說不能僅僅被當作是“工具性的”和“中性的”。在馬克思那里,自然主要被當作是實現(xiàn)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媒介。人類的普遍歷史體現(xiàn)為生產(chǎn)力漸進發(fā)展的歷史,并且在資本主義社會達到頂峰。這種把自然僅僅當作惰性的或者消極的做法并不妥當,因為馬克思自己都曾強調(diào)過,社會發(fā)展必須從人類與其物質(zhì)環(huán)境之間的積極相互作用的角度來加以考察:“通過這種運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Marx, Capital, vol. Ⅰ(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70), p. 185.但是,馬克思關注的主要是階級體系中人類社會剝削關系的轉(zhuǎn)變,沒有把這種關注延伸到對自然的剝削。當然,在馬克思的早期作品中,尤其是《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我們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有關自然不僅僅是人類歷史展開的媒介的論述: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來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形影不離的身體。說人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離,這就等于說,自然同自己本身不可分離,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T. B. Bottomore, Karl Marx: Early Writings (New York: Mcgraw-Hill, 1964) pp. 126-127.


這種“普羅米修斯式的態(tài)度”在馬克思的著作中總是非常突出,這是一種在19世紀不會使人感到吃驚但到了20世紀卻再非無可置疑的態(tài)度,因為一切都已變得明顯,我們不再能夠毫無疑問地把生產(chǎn)力發(fā)展看作是有益于社會的進步。

當然,在馬克思看來,階級支配與剝削之間的關聯(lián)是導致階級和階級沖突的一個至為重要的方面。這里再一次引出了一個本書隨后章節(jié)將進行詳細分析的問題,但這里只好暫時將它擱置。我這里只想以一種簡潔的方式提出,馬克思賦予階級和階級沖突的概念性負擔遠遠超出了它們所能承受的限度。這一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馬克思賦予階級在歷史中的作用的問題;二是與此相聯(lián)系,“無階級”或者社會主義社會將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社會的問題。如果人們所受到的其他人的剝削肇始于階級體系的形成,那么,階級的廢除就將導致剝削的消失。但是,正如我想要表明的那樣,如果剝削在階級體系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如果階級體系內(nèi)部存在的各種剝削并非通過階級支配就能全部解釋得通,那么,如何超越剝削的問題相應也就變得更加復雜。

我不否認階級關系本質(zhì)上是一種剝削的關系,但我要提出一個比馬克思更具有包容性的剝削概念。在我看來,剝削更適于從支配或者權力的角度做出界定。在界定剝削概念的時候,我們無需與其慣常的英語用法分道揚鑣。根據(jù)《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剝削”就是“根據(jù)某人自己的目的來加以說明(account)和利用”。這本質(zhì)上也是我這里所要提出的用法。剝削是一種為了實現(xiàn)局部利益的支配(對自然或者對人的支配)。(參閱圖2.3)

圖2.3

這一觀點與我在其他地方提出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框架存在關聯(lián)。Central Problems in Social Theory, pp. 188ff.意識形態(tài)的分析和批判注重于表明意義結構是如何被動員起來使支配團體的局部利益變得合法化,例如,使剝削性支配變得合法化。所有的支配形式都可以根據(jù)它們在多大程度上被用來服務于特殊社會等級、集體——或者階級——的局部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又被用來服務于自己作為其中一部分的更廣泛共同體或者社會的普遍(一般性)利益的角度得到判定。利益概念給我們提出了無數(shù)的難題,但我這里并不試圖去面對這些問題。作為一種自明的道理,局部利益與普遍利益之間并不總是完全相互排斥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永顺县| 连江县| 盐边县| 武穴市| 莱阳市| 晋江市| 和顺县| 金沙县| 泉州市| 神木县| 广东省| 桐庐县| 英超| 河北省| 鄂伦春自治旗| 宽城| 扬中市| 襄垣县| 仙游县| 周口市| 德江县| 任丘市| 阜宁县| 大渡口区| 岚皋县| 镇康县| 青海省| 洪洞县| 霍邱县| 区。| 泰和县| 银川市| 岐山县| 兰西县| 宿州市| 城市| 航空| 定西市| 泾阳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