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麥浪之聲

《麥浪》正式出版那天,我特意帶了一本還帶著油墨香的新書回家。封面上,一片金黃的麥浪在風中起伏,遠處是一個模糊的老農(nóng)背影,那是根據(jù)父親站在合作社地頭的照片設(shè)計的。

“爺爺?shù)臅?!“程桐一眼就認出封面上的身影,蹦跳著搶過去看。隨后,一路小跑交給

正在院子里給小菜園除草的父親。

父親聽見動靜,緩緩直起腰來,手上的泥土都來不及擦就接過書。他的手指在封面上輕輕摩挲,留下幾道淡淡的泥印。

“好,好...“他翻了幾頁,聲音有些哽咽,口中重復(fù)著這個簡單的字眼。

母親湊過來,用手肘捅了捅父親,說道:“別光說好,給兒子提點意見啊?!?

父親清清嗓子,認真地指著內(nèi)頁,認真道:“這段寫得實在...那天確實是這樣的...“他指的是書中描寫老農(nóng)最后一次收割自己土地的章節(jié)。

周曉梅站在堂屋門口,望著我不說話,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的光。

我正想說什么,手機突然響了。是出版社編輯打來的,聲音激動得幾乎刺破耳膜:“得勝!《麥浪》剛上市就沖上新書榜前三!讀者反響太熱烈了!“

我開了免提,讓全家人都能聽到。編輯繼續(xù)興奮地說:“有好幾家媒體想采訪你,還有電視臺想做專題報道!他們特別想見見書中老農(nóng)的原型...“

父親一聽“采訪“二字,臉色立刻變了,擺擺手轉(zhuǎn)身就要走。我匆忙掛斷電話,追上他:“爸,只是問問,您不愿意我們就不接受?!?

父親蹲回菜園邊,用力地拔著一棵雜草,說道:“種地的,見什么記者。“他的語氣堅決,手指微微發(fā)抖,把那棵可憐的雜草連根拔起后又無意識地揉成碎片。

晚上,我們正吃晚飯,村委會主任老趙突然登門,臉上堆著罕見的笑容,開口說道:“老程啊,縣里來電話,說市電視臺要來采訪你們合作社,這可是宣傳咱們村的大好機會!“

父親的筷子停在半空,奇道:“合作社是大家伙的,采訪什么?“

老趙搓著手,說道:“哎呀,這不是你兒子寫了那本書嘛!現(xiàn)在上頭特別重視鄉(xiāng)村振興典型,你們這老年合作社,正好對路...“

我看著父親越來越僵硬的肩膀,趕緊打斷老趙,笑道:“趙叔,我爸身體剛好些,這事我們再商量?!?

老趙走后,家里的氣氛有些凝重。父親悶頭扒飯,母親擔憂地看著他,只有程桐還在開心地翻著《麥浪》,指著里面的插圖問爺爺是不是這樣。

“爸,真的不想去就不去?!拔逸p聲說。

父親放下碗,嘆了口氣:“不是不想...是不習慣?!八嗣掏┑念^,說道,“爺爺就是個普通種地的,有什么好說的?!?

周曉梅道:“爸,丑媳婦總要見公婆,要不讓得勝陪你見見?宣傳一下合作社總是好的,尤其…”

父親聞言,猶豫著點了點頭,說道:“見見也好,合作社的老哥們需要我再助把力,添加點柴火?!?

第二天一早,我還沒起床就被手機鈴聲轟炸醒了。出版社、報社、電視臺、網(wǎng)絡(luò)媒體...短短一夜之間,《麥浪》和“老年合作社“成了熱門話題。我迷迷糊糊應(yīng)付了幾個采訪請求,打開社交媒體才發(fā)現(xiàn),程桐的“爺爺農(nóng)耕手冊“照片不知被誰傳到網(wǎng)上,配文“00后眼中的傳統(tǒng)農(nóng)耕“,轉(zhuǎn)發(fā)量已經(jīng)破萬。

“爸!出事了!“我拿著手機沖進廚房,卻發(fā)現(xiàn)父親不在。母親說他一早就去合作社,今天要試種第一批黃芪苗。

我匆匆趕到合作社地塊,遠遠就看見父親和幾個老人圍在一起討論什么。走近了才發(fā)現(xiàn),地邊站著兩個拿著相機的人,正對著父親拍照。

“你們是?“我警惕地問。

其中一人轉(zhuǎn)身,熱情地伸出手:“您是程得勝老師吧?我們是縣報的,來采訪程老先生的合作社!“

父親看見我,如見救星,眼神里滿是求助。我正要婉拒采訪,突然注意到父親胸前竟然別著那枚“農(nóng)業(yè)技術(shù)能手“的徽章,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爸,您...“

父親低頭看了看徽章,有些不好意思,說道:“老張非要我戴上...說是什么...形象...“

張老漢在一旁插話,說道:“你爸當年可是全縣有名的技術(shù)能手!獎狀得了一箱子!“

記者敏銳地捕捉到這個信息,立刻追問詳情。在幾位老人的七嘴八舌中,我才知道父親年輕時不僅獲得過省級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比賽第一名,還曾經(jīng)培育出抗旱小麥品種,在全縣推廣。

“那些獎狀呢?“我驚訝地問。

父親擺擺手,說道:“都是些陳年舊事,不值一提...“

“在家呢!“張老漢大聲說,“你媽保管得好好的,壓在箱底!“

記者興奮地請求去看看那些獎狀,父親拗不過大家的勸說,只好勉強同意。回家的路上,他走得很慢,不時摸一下胸前的徽章,眼神飄向遠方,仿佛穿越回年輕時代。

母親聽說記者要來家里,慌得趕緊收拾屋子。當記者提出想看父親的獎狀時,她猶豫地看向父親。

令我意外的是,父親輕輕點了點頭。

母親從臥室搬出一個老舊的樟木箱,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摞用紅布包著的紙張。展開來,是一張張泛黃的獎狀和證書,最早的要追溯到四十年前。記者驚嘆著拍照,而我也第一次完整地看到父親過去的榮譽,不僅有農(nóng)業(yè)技術(shù)獎項,還有“抗旱救災(zāi)先進個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表彰。

“這張是培育抗旱品種的獎狀,“母親指著一張?zhí)貏e大的證書,語氣里帶著藏不住的驕傲,說道“那年,他三個月沒回家,吃住都在試驗田...“

父親站在一旁,手足無措得像個小學生。程桐好奇地翻看著這些“爺爺?shù)膶氊悺埃e起一張照片說道:“這是年輕的爺爺!“

照片上,二十多歲的父親站在一片金黃的麥田前,胸前戴著大紅花,笑容燦爛。我?guī)缀跽J不出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與我記憶中嚴肅沉默的父親判若兩人。

記者走后,父親坐在院子里發(fā)呆,手里攥著那枚徽章。我走過去,遞給他一杯茶,笑道:“爸,從來沒聽您說過這些...“

父親抿了口茶,目光落在遠方,說道:“種地的,把地種好是本分。“他頓了頓,語音玻瀾不驚,“那些榮譽...都是過去了。“

“現(xiàn)在不一樣了,“我鼓起勇氣,說道,“爸,您的經(jīng)驗和故事能幫助更多人了解農(nóng)業(yè)、尊重農(nóng)民?!?

父親搖搖頭:“我就是個老農(nóng)民,不會說漂亮話?!?

程桐跑過來,手里舉著她的“農(nóng)耕手冊“,說道:“爺爺,我會說!我跟同學們講你怎么種向日葵,他們都說酷!“

父親抱起孫女,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

就在這時,我的手機又響了,是一家知名醫(yī)藥公司的采購經(jīng)理,說在網(wǎng)上看到合作社的報道,想訂購我們的中藥材。

“他們想要多少?“我走到一旁詢問細節(jié),聽到數(shù)字后倒吸一口冷氣,他們采購數(shù)量遠遠超出我們目前的產(chǎn)量。

我興奮地向父親轉(zhuǎn)達這個消息,沒想到他的臉色卻沉下來,搖頭道:“要這么多?種得過來嗎?“

“可以擴大規(guī)模啊!“我指著遠處,說道,“那邊還有閑置的地塊...“

父親放下程桐,聲音變得嚴肅:“得勝,種藥不是種白菜。地不過五畝,藥求質(zhì)不貪量。這是我們當初定下的規(guī)矩?!?

我愣住了,這是合作社成立以來,父親第一次明確反對我的想法。

“但是爸,這是個好機會...“

“什么機會?“父親打斷我,說道“貪多求快,藥性就沒了?!八钢献魃绲牡貕K,正色道,“那里的每一株草藥,都得用心伺候,急不得?!?

我們第一次因為合作社的事,爭執(zhí)起來。我想著規(guī)模化、品牌化,父親堅持著小而精、傳統(tǒng)種植。最后我們不歡而散,父親轉(zhuǎn)身去他的小菜園,用力地鋤著地,仿佛要把所有情緒都發(fā)泄在泥土里。

晚上,母親悄悄告訴我:“你爸不是反對發(fā)展,是怕丟了根本。“她拿出一個小布包,里面是父親這些年收集的種子,“你看,每個袋子都標著產(chǎn)地、特性。

他常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藥',亂擴大要壞事的?!?

我翻看著這些精心保存的種子袋,突然理解了父親的堅持。他守護的不僅是幾畝地,更是一種與土地相處的方式,一種近乎失傳的農(nóng)耕智慧。

第二天是程桐學?!拔业募胰恕爸黝}演講日。前幾天她就宣布要講爺爺?shù)墓适拢€精心準備了PPT,全是她手繪的“爺爺農(nóng)耕手冊“掃描圖和家里菜園的照片。

父親本來不想去,架不住程桐的軟磨硬泡,最終,還是和母親一起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我因為要接一個出版社的電話,晚到了幾分鐘。

剛走到教室門口,就聽見程桐清脆的聲音:“...我爺爺說,土地記得所有事情。他教我怎么跟向日葵說話,怎么聽麥子唱歌...“

教室里,傳來孩子們好奇的提問和笑聲。我悄悄從后門進去,看見程桐正指著屏幕上的一張照片,那是父親蹲在小菜園里,手把手教她松土的情景。

“爺爺?shù)氖趾艽?,摸幼苗時特別輕...“程桐認真地解釋,然后突然轉(zhuǎn)向后排,問道,“爺爺,我能告訴大家你的秘密嗎?“

全場都看向父親,他窘迫地點點頭。

程桐神秘地壓低聲音,說道:“爺爺說,最好的肥料是愛和陪伴。他每天晚上,都會跟菜園說晚安!“

孩子們發(fā)出驚嘆,父親的臉紅到耳根。就在這時,我注意到教室角落有個家長正在錄像,是程桐同桌的媽媽,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

演講結(jié)束后,老師激動地告訴我們,這是她聽過最生動、最有意義的演講,希望能把程桐的PPT和視頻放到學校官網(wǎng)上。父親一聽要上網(wǎng),立刻搖頭,程桐已經(jīng)興奮地答應(yīng)了。

回家的路上,父親推著程桐的自行車,聽孫女嘰嘰喳喳地復(fù)述同學們的反應(yīng),臉上的表情漸漸柔和。我走在后面,看著這一老一少的背影,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當晚,我修改了合作社的發(fā)展計劃,不再追求規(guī)模擴大,而是主打“傳統(tǒng)農(nóng)耕智慧+精品藥材“的特色。寫完已經(jīng)凌晨兩點,我輕手輕腳地去廚房倒水,發(fā)現(xiàn)父親房間還亮著燈。

推門一看,父親正戴著老花鏡,仔細閱讀我的《麥浪》,旁邊放著程桐的“農(nóng)耕手冊“。看見我,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書,點頭道:“得勝,書寫得...很好?!?

簡單的幾個字,卻讓我心頭一熱。我在他床邊坐下,拿出修改后的計劃書,問道:“爸,你看看這樣行嗎?“

父親認真讀完,眉頭漸漸舒展,笑道:“這樣好...保持特色,不急不貪?!八ь^看我,眼里有欣慰的光,“你懂了?!?

不是“你做得對“,而是“你懂了“。這簡單的評價,比任何夸獎都珍貴。

程桐的演講視頻被那位家長發(fā)到網(wǎng)上,配文“00后講述的農(nóng)耕傳承“,一夜間刷爆朋友圈。學校、媒體、甚至教育局的電話接踵而至,都要求采訪這個“感動無數(shù)人的祖孫故事“。

父親面對新一輪的關(guān)注,不再那么抗拒。當縣電視臺記者舉著話筒問他,“土地記得所有事情是什么意思“時,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后緩緩說道:“土地記得你流的汗,記得你付出的心...它不會辜負你?!?

記者追問:“那您如何看待,現(xiàn)在年輕人不愿務(wù)農(nóng)的現(xiàn)象?“

父親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我,又看了看正在地上畫畫的程桐,慢慢地說:“種地的方式可以變...對土地的感情,不能斷?!?

這句話后來成了報道的標題,在網(wǎng)絡(luò)上廣泛傳播。我站在攝像機后面,看著父親用粗糙的大手握住話筒,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他與土地六十年的故事時,突然明白《麥浪》真正的意義。它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座橋,連接著城市的我與鄉(xiāng)村的父親,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連接著逐漸消失的農(nóng)耕文明與現(xiàn)代社會的浮躁心靈。

當天晚上,我打開電腦,在《麥浪》的再版后記中,加了一段話:“老農(nóng)從未想過成為英雄,他守護的土地記憶,是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最珍貴的遺產(chǎn)。當我們學會傾聽土地的聲音時,我們聽到的不僅是作物的生長,更是生命最本真的律動?!?

窗外,月光灑在父親的小菜園上,那些蔬菜的輪廓在夜色中安靜地生長。程桐的向日葵已經(jīng)長到齊腰高,粗壯的莖稈預(yù)示著它將來的茁壯。遠處的合作社地塊里,新種下的黃芪苗也正在土壤中扎根,默默地記取著這片土地的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林口县| 荣成市| 张家港市| 高雄市| 廉江市| 沙雅县| 福海县| 临猗县| 安西县| 宜宾市| 蓬溪县| 虞城县| 宁阳县| 乌海市| 彭山县| 大石桥市| 团风县| 龙州县| 星座| 金秀| 三穗县| 临武县| 安顺市| 二连浩特市| 耿马| 监利县| 正宁县| 苗栗市| 将乐县| 澳门| 林口县| 万山特区| 丰宁| 关岭| 当涂县| 射阳县| 淮滨县| 岗巴县| 大连市|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