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雙層繞組的下線方法及繞組展開分解圖

4.2.1 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單路連接繞組下線、接線方法

(1)繞組展開圖 雙層繞組全部操作可掃二維碼學習。圖4-46(a)、(b)分別是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單路連接繞組端部示意圖和繞組展開圖,1代表A相繞組,2代表B相繞組,3代表C相繞組。圖4-46(a)中所示的電動機就是按圖4-46(b)所示,將三相繞組的36把線鑲嵌在36個槽中的。

圖4-46 繞組端部及展開圖

(2)繞組分解展開圖 為了使圖看起來簡便清楚,有利于下線,將圖4-46(b)中的繞組展開圖分解成圖4-47所示的繞組展開分解圖。從繞組展開分解圖可以看出,每相繞組由4個極相組組成,每個極相組由3把線組成,每把線的節距都是1~8,極相組與極相組是按“頭接頭”和“尾接尾”的方式連接的,A相和C相繞組電流方向相同,A、C相和B相繞組電流方向相反,D1、D4分別是A相繞組的頭、尾;D2、D5分別是B相繞組的頭、尾;D3、D6分別是C相繞組的頭和尾,可以看出與圖4-46所示很相似。電動機極數都是4極,每相繞組有4個極相組,區別在于單層繞組每槽只下一把線的邊,雙層繞組每槽內下有兩把線的邊,單層繞組每個極相組由一把線和兩把線組成,一把線的節距是1~8,兩把線的節距是1~9,雙層繞組每個極相組由3把線組成,節距全都是1~8,線把數比單層繞組多一倍。

圖4-47 繞組展開分解圖

(3)線把的繞制 繞制雙層繞組的線把時,按原電動機的線徑、并繞根數、匝數,繞出一個極相組斷開線頭后再繞另一個極相組,該電動機每個極相組有三把線,因此要使用有3個模芯4個模板的繞線模。使用萬用繞線模一次繞出兩個極相組時,每根線頭要留得長短合適,三把線繞好后,每個線把兩邊要用綁帶綁好拆下(注意線把與線把的連接線應留在每個極相組頭尾端)。將開始繞出的三把線標上A1,按圖4-48所示將A1從左向右每把線用代號標明,第一把線標明A1-1,第二把線標明A1-2,第三把線標明A1-3。用同樣的方法繞出A2、A3、A4、B1、B2、B3、B4和C1、C2、C3、C4。12個極相組共36把線,在下線熟練后就不必標明極相組代號了。

圖4-48 將A1-1擺在鐵芯中

(4)下線前的準備工作 按原電動機槽絕緣紙的規格尺寸依次裁制36條槽絕緣紙和36條層間絕緣紙。再按槽絕緣紙的尺寸裁幾條做引槽紙用,按原電動機相間絕緣紙的尺寸裁制24塊相間絕緣紙,折成形狀,放在定子旁準備下線時用,將制作槽楔的材料和下線工具擺放在定子旁邊的工作臺上,準備下線。

(5)下線的順序 該電動機雙層繞組是按圖4-46(b)所示,把三相繞組排布在定子鐵芯內的。雙層繞組比單層繞組下線簡便,下線時一個極相組挨著一個極相組,不用翻把(下線時不用管極相組的電流方向)、不用掏把,不空槽,具體下線順序是:A1—B1—C1—A2—B2—C2—A3—B3—C3—A4—B4—C4。每個極相組由三把線組成,詳細下線順序為:A1-1—A1-2—A1-3—B1-1—B1-2—B1-3—C1-1—C1-2—C1-3—A2-1—A2-2—A2-3—B2-1—B2-2—B2-3—C2-1—C2-2—C3-3—A3-1—A3-2—A3-3—B3-1—B3-2—B3-3—C3-1—C3-2—C3-3—A4-1—A4-2—A4-3—B4-1—B4-2—B4-3—C4-1—C4-2—C4-3。按繞組展開分解上端標的下線步驟數字順序進行下線,將12個極相組36把線的72個邊,分72步一步步地把每把線的邊下到所對應的36個定子槽中(每個槽中下兩把線的邊)。

(6)第1槽的確定 根據“出線口中心線設計在兩個遠頭中間槽上”的要求,設計第一槽。如圖4-46(a)所示,三相繞組的6根線頭分別從28槽、34槽、1槽、4槽、7槽、13槽中引出,最遠的兩根線頭是28槽和13槽,這兩個遠頭中間槽是2槽,于是將出口中心線定在2槽上。從2槽順時針數過1槽就是該定子鐵芯的第1槽,將第1槽用筆作好記號,按圖4-46(a)所示反時針標好1~36槽的槽號。

(7)下線的方法 第1步:從第1槽反時針方向數到第8槽,將第8槽定子鐵芯位置轉到下面(離工作臺最近),把槽絕緣紙和引槽紙安插在第8槽中,把圖4-47擺放在定子旁的工作臺上,對著圖上線把上端的下線順序數字,拿起A1(三把線不管怎么擺放也是一把線在左邊,一把線在中間,一把線在右邊,下線時不按電流方向,先下左邊一把線,再下中間一把線,最后下右邊那把線,整個繞組所有的極相組都是一個方向下線,只是在接線時才按著圖上所示的電流方向接線),下線前應檢查A1的實際方向與圖4-47(a)所示的A1方向相同。把A1-1擺在定子內的1、8槽位上,D1在線把的左邊,A1-1與A1-2的連接線在A1-1右邊,解開A1-1右邊綁帶,將其按下在8槽中,如圖4-49所示。然后用兩手拇指將A1-1右邊兩端往下按實,把層間絕緣紙按折好,插進槽中,截面如圖4-49所示,層間絕緣紙伸出定子鐵芯兩端應一樣長,要用層間絕緣紙正好包住線把的下層邊,8槽要敞著槽口(待第9步把C1-2左邊下到8槽中才能安插槽楔封口),A1-1左邊空著不下(留在第66步下,這是為了使整個繞組下完線后編出的花紋一樣,才等最后下線的)。在A1-1左邊與鐵芯之間墊上絕緣紙,以防把導線磨壞。A1-1下完后,檢查D1在A1-1左邊,A1-1與A1-2的連接線下在8槽,層間絕緣紙插入8槽,包住下半邊的導線,則A1-1右邊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再準備下A1-2。

圖4-49 A1-1右邊下在8槽中,左邊空著

第2步:拿起A1-2,將右邊下在9槽中,把層間絕緣紙安插入9槽中,包住導線,敞著槽口,不安插槽楔,A1-2左邊空著不下,如圖4-50所示。A1-2右邊下完后,檢查A1-1與A1-2為同一個方向,8槽引出線與A1-2左邊相連接,層間絕緣紙已安插在9槽中包住導線,則A1-2下線正確。在檢查過程中如果出現圖4-51所示A1-1與A1-2連接線產生了一個大線兜的情況,則證明A1-2下反了。在實際工作中,下反了線的A1-2會產生方向相反的磁場,從而使電動機功率下降,電動機發生輕微震動,繞組發熱嚴重,電動機不能使用。在下線時工藝差些不影響電動機性能,但一把線下反了,該電動機就不能使用了,所以在下線時一定要認真,每下完一把線都要檢查與圖是否相符。發現如圖4-52所示現象時,應將A1-2拆出來按圖4-51所示將A1-2右邊重新下入9槽中,注意在下面下線中每下完一把線,要檢查線把的方向是否正確(組成一個極相組的三把線方向應相同),發現差錯應及時更改,在以后下線過程中不再一一重復。

圖4-50 A1-2右邊下在9槽,左邊不下

圖4-51 A1-2下反了

第3步:將A1-3的右邊下在10槽中,墊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A1-3左邊不下,如圖4-52所示,A1下完后檢查,在極相組A1左邊一個頭、右邊一個頭,則A1下線正確(其實在以后的下線中不管下哪個極相組都與A1一樣,每個極相組左國一個頭,右邊一個頭)。

圖4-52 A1-3右邊下在10槽中

第4步:照著圖4-47(b),拿起命名為B1的極相組(其實是隨便拿起一個極相組),將B1-1擺放成與A1-1一樣的方向,將B1-1右邊下在11槽中,敞著槽口,B1-1左邊不下,如圖4-47所示,B1-1下完后檢查,B1頭在B1-1左邊,B1-1與B1-2連接線下在11槽中,層間絕緣紙插墊在11槽中,則B1-1下線正確;在檢查中如發現如圖4-54所示的現象,即B1-1的頭下在11槽中,B1-1與B1-2的連接線在B1-1的左邊,則證明B1-1下反了,應拆出來按圖4-53所示,將線把B1-1重新下好。

圖4-53 B1-1右邊下在11槽中

圖4-54 B1-1下反了

第5步:將B1-2右邊下在第12槽中,插墊層間絕緣紙,不封槽口,左邊空著不下,如圖4-55所示。

圖4-55 B1-2右邊下在12槽中

第6步:將B1-3右邊下在第13槽中,插墊層間絕緣紙,不封槽口,左邊空著不下,如圖4-56所示;B1下完后檢查,B1-1、B1-2、B1-3這三把線的方向一樣,B1頭在B1-1左邊,D2從13槽中下層邊(繞組外面)引出,每個都插墊上層間絕緣紙,證明B1下線正確,否則下線錯誤,應找出差錯處并改正。

圖4-56 B1-2右邊下在13槽中

第7步:照著圖4-47(c)所示拿起C1,把C1-1右邊下在第14槽中,插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C1-1左邊放著不下,如圖4-57所示。

圖4-57 C1-1右邊下在14槽中

第8步:將C1-2右邊下在第15槽中,插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如圖4-58所示。

圖4-58 C1-2右邊下在15槽中

第9步:準備將C1-2左邊下到第8槽,在下線之前要檢查8槽內的層間絕緣紙是否有變動,只有墊好層間絕緣紙,才能下上層邊,在以后下線時每次下槽中的上層邊都檢查層間絕緣紙是否墊好,要包好下層邊,不再重復。檢查無誤后,將C1-2左邊下在第8槽中,推剪掉高出定子鐵芯的槽絕緣紙。用壓腳壓平槽內絕緣紙,把槽楔安插入8槽中,如圖4-59所示。從圖中所示C1-2可以看出,每把線左邊在槽中為上層邊,右邊為下層邊。

圖4-59 C1-2左邊下在8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10步:將C1-3右邊下在第1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如圖4-60所示。

圖4-60 C1-3右、左邊分別下在16、9槽

第11步:將C1-3左邊下在第9槽中,把槽楔安插入第9槽中,如圖4-60所示。C1下完后檢查實際的極相組是否與圖上的C1相符,D3在C1-1的左邊,C1尾從16槽的下層邊中引出,則證明C1下線正確,如檢查出有差錯則立即更改。檢查無誤后準備下A2,從圖4-60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開始下線時空過第7把線的左邊不下,從第8把線的左邊開始下到槽中;還看出A1、B1、C1的方向是一樣的,每個極相組的兩個頭在極相組的兩邊,整個繞組下完線。其實極相組都是一樣的方向,只是接線時再按圖上所示電流方向接。

第12步:拿起A2,把A2-2、A2-3放一旁,將A2-1右邊下在第1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如圖4-61所示。

圖4-61 A2下入所對應槽中,在A2與C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3步:將A2-1左邊下在第10槽中,插入槽楔,如圖4-61所示,從A2的線頭可以看出,是從繞組的里面引出,在以后的下線中都是一樣,每個極相組的頭在繞組的里面,每個極相組的尾在繞組外面。

第14步:將A2-2右邊下在第1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如圖4-61所示。

第15步:將A2-2左邊下在第11槽中,把槽楔插入11槽中,如圖4-61所示。

第16步:將A2-3右邊下在第19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如圖4-61所示。

第17步:將A2-3左邊下在第12槽中,安插槽楔;A2下完后,檢查A2頭從10槽的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A2尾從10槽繞組外面引出,如果這兩個頭不從這兩個槽中引出,則證明某把線下錯了,要檢查哪把線下錯,并拆出重下,直到下對為止;檢查無誤后,在A2與C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使A2與C1兩端部導線分離開,如圖4-61所示。

第18步:拿起B2,將B2-1右邊下在第2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如圖4-62所示。

圖4-62 B2下入所對應槽中,在B2與A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9步:將B2-1左邊下在第13槽中,把槽楔安插入槽中,如圖4-62所示。

第20步:將B2-2右邊下在第2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1步:將B2-2左邊下在第14槽中,安插槽楔。

第22步:將B2-3右邊下在第2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3步:將B2-3左邊下在第15槽中,把槽楔安插入槽中;B2下完后,檢查B2頭從13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B2尾從22槽繞組外面引出,證明B2下線正確,否則下線錯誤,應予改正;檢查無誤后,在B2與A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如圖4-62所示。

第24步:將C2-1右邊下在第23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5步:將C2-1左邊下在第16槽中,把槽楔安插入16槽中。

第26步:將C2-2右邊下在第2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7步:將C2-2左邊下在第17槽中,把槽楔安插入17槽中。

第28步:將C2-3右邊下在第2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9步:將C2-3左邊下在第18槽中,把槽楔安插入槽中,C2下完后檢查C2頭從16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C2尾從25槽繞組外面引出,證明C2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2與B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30步:將A3-1右邊下在第2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1步:將A3-1左邊下在第19槽中,把槽楔安插入槽中。

第32步:將A3-2右邊下在第2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3步:將A3-2左邊下在第20槽中,把槽楔安插入槽中。

第34步:將A3-3右邊下在第2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5步:將A3-3左邊下在第21槽中,把槽楔安插入槽中;A3下完后,檢查A3頭從19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A3尾從28槽中引出,證明A3下線正確;在A3與C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36步:將B3-1右邊下在第29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7步:將B3-1左邊下在22槽中,安插槽楔。

第38步:將B3-2右邊下在3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9步:將B3-2左邊下在23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40步:將B3-3右邊下在3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1步:將B3-3左邊下在24槽中,安插入槽楔;B3下完后,檢查B3頭從22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B3尾從31槽繞組外面引出,證明B3下線正確;在B3與A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42步:將C3-1右邊下在3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3步:將C3-2左邊下在25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44步:將C3-2右邊下在3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5步:將C3-2左邊下在26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46步:將C3-2右邊下在3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7步:將C3-3左邊下在27槽中,安插入槽楔;C3下完后檢查,C3頭從25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C3尾從34槽繞組外面引出,證明C3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3與B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48步:將A4-1右邊下在3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9步:將A4-1左邊下在28槽中,安插入楔。

第50步:將A4-2右邊下在3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1步:將A4-2左邊下在29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52步:將A1、B1、C1左邊空著的線把邊撬起來,將A43右邊下在第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3步:將A4-3左邊下在30槽中,安插入槽楔;A4下完后檢查,D4從28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A4尾從l槽繞組外面引出,證明A4下線正確;在A4與C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54步:將B4-1右邊下在第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槽口敞著。

第55步:將B4-1左邊下在31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56步:將B4-2右邊下在第3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7步:將B4-2左邊下在第32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58步:將B4-3,右邊下在第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9步:將B4-3左邊下在33槽中,安插入槽楔;B4下完后檢查,B4頭從31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D5從4槽繞組外面引出,證明B4下線正確;在B4與A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60步:將C4-1右邊下在第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槽口敞著。

第61步:將C4-1左邊下在34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62步:將C4-2右邊下在第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槽口敞著。

第63步:將C4-2左邊下在35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64步:將C4-2右邊下在第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65步:將C4-3左邊下在36槽中,安插入槽楔;C4下完后檢查,D6從34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C4尾從7槽繞組外面引出,則C4下線正確;在C4與B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66步:將A1-1左邊下在第1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67步:將A1-2左邊下在第2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68步:將A1-3左邊下在第3槽中,安插入槽楔;A1下完后檢查,D1應從1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檢查無誤后,在A1與C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69步:將B1-1左邊下在第4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70步:將B1-2左邊下在第5槽中,安插入槽楔。

第71步:將B1-3左邊下在第6槽中,安插入槽楔;B1下完后檢查,B1頭從4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則B1下線正確,在B1與A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B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72步:將C1-1左邊下在第7槽中,安插入槽楔。C1下完后檢查,C3應從7槽上層邊(繞組里面)引出;檢查無誤后,在C1與B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C相繞組下線結束。

(8)接線 首先檢查組成每個極相組的三把線方向是否一致;雙層疊繞電動機的繞組有規律性。極相組是按“A1、B1、C1、A2、B2、C2、A3、B3、C3、A4、B4、C4”的順序排列的,每個極相組的頭(極相組左邊的引出線)都在繞組里面(上層邊),極相組的尾(右邊的引出線)都在繞組外面(下層邊),掌握規律后,便于檢查。如查出某個極相組下線錯了,則應把下錯的線把拆出重下,如果牽涉到多把線,也可把線把的連接線剪斷再重新接線。除細致檢查每一個極相組是否與圖相符外,還要檢查每一個極相組與外殼絕緣是否良好,全部符合技術要求后就應開始接線,接線時要按A、B、C相的順序接線。

① 接A相繞組 將D1(第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焊接在多股軟線上,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1的接線螺釘上。把A1尾(10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2尾(19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A2頭(10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與A3頭(19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相連接;A3尾(28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4尾(第1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將D4(28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焊接在多股軟線上,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A相繞組接好后,要仔細檢查一遍,檢查無明顯錯誤后,用萬用表測量A相繞組與外殼的絕緣電阻,檢查4個極相組是否接線正確。方法是:把表筆一端接D1,一端接D4,表針向0Ω的方向擺動時,則A相繞組接線正確;表針不動證明接錯了,應重新連接,直到接對為止。然后一支表筆接外殼,另一支表筆與D4或D1相連接,如果表針不動,則證明A相繞組與外殼絕緣良好;如果表針向0Ω方向擺動,則證明A相繞組與外殼短路,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槽口處槽絕緣紙破裂的時候。查找出故障發生處后,在故障處墊上絕緣紙或換新槽絕緣紙,直到徹底排除故障為止。

② 接B相繞組 照著圖4-47(b),將D2(13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焊接在多股軟線上,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2的接線螺釘上。把B1頭(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2頭(13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把B2尾(2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3尾(31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B3頭(22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與B4頭(3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相連接。將D5(4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焊接在多股軟線上,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測量B相繞組與外殼絕緣電阻,可參考測量A相繞組的測量方法。

③ 接C相繞組 照著圖4-47(c),將D3(7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焊接在多股軟線上,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把C1尾(16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與C2尾(25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焊接在一起;把C2頭(16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與C3頭(25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焊接在一起;把C3尾(34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與C4尾(7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相連接。將D6(3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焊接在多股軟線上,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6的接線螺釘上。測量C相繞組與外殼絕緣電阻,可參考測量A相繞組的測量方法。

三相繞組接好后,按原電動機接線方式△形或Y形連接起來。

(9)注意事項

① 雙層繞組用于大、中型電動機中,在拆電動機繞組之前,應徹底弄懂電動機型號、功率及繞組各項參數,要記在記錄卡上。記錄清楚不要盲目亂拆,如果電動機沒有銘牌,節距是1~8,并聯路數是1路,則可測一下電動機定子鐵芯的內徑、長度、外徑,再拆一把線,數數匝數和測一測導線直徑。再查對該電動機型號、功率,在拆定子繞組之前一定要留下詳細原始記錄數據,以便下次修復同型號電動機時作為參考。

② 雙層繞組比單層繞組下線簡便,下線時不用掏把,一個極相組挨著一個極相組地下線。初學時可在36槽定子鐵芯上用細鐵絲繞出12個極相組,共36把線,也可把包裝用的細繩染成三色,繞出線把。將A1、A2、A3、A4染成黑色;把B1、B2、B3、B4染成紅色;把C1、C2、C3、C4染成綠色。按圖4-47所示線把上端下線順序數字,按著以上所述下線方法一步一步地下線,最后達到不照繞組展開分解圖能熟練地下線、熟練接線為止。

③ 要掌握雙層繞組每個極相組引出線頭的規律,使每個極相組的頭都在槽內上層邊(繞組里面),每個極相組的尾都在槽內下層邊(繞組外面)。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接為“頭接頭”時,是繞組里面的頭與繞組里面的頭相連接;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接為“尾接尾”時,是繞組外面的頭與繞組外面的頭相連接。

④ 能熟練接線,這種下線方法的接線有單路連接、雙路并聯,四路并聯三種連接方法,所以必須熟練掌握單路連接方法,最后達到不照圖就能熟練接線,這種電動機在一個槽內從繞組里面和外面引出兩根線頭,必須注意區別清楚每個極相組的頭尾,接線時不要接錯。

⑤ 電動機修復后試車有困難,可以到用戶處用原設備試車,但試車不能帶負載,要先空轉,試車正常后再加負載,試車要做到心中有數,只要修復的電動機繞組下線與圖相符,導線直徑、匝數、并聯根數不錯,接法按原電動機進行接線,絕緣良好,則通電就可正常運轉。

4.2.2 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2路并聯繞組展開分解圖及接線方法

雙路并聯繞組與單路連接繞組的下線方法一樣,只是在接線時不同,在下線時參照單路連接繞組的下線方法。下面只介紹接線方法:

雙路并聯是每相繞組前兩個極相組串聯后與后兩個串聯的極相組相并聯,使電流流進流出每相繞組有兩條通路。雙路并聯后,流進流出每個極相組的電流方向與單路連接時流進流出每個極相組的電流方向一樣。雙路并聯繞組展開情況如圖4-63所示。

圖4-63 4極36槽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2路并聯繞組展開分解圖

接A相繞組:照圖4-63(a)所示,A1尾(繞組外面10槽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2尾(繞組外面19槽的引出線)相連接;A3尾(繞組外面28槽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4尾(繞組外面1槽的引出線)相連接。A1、A2和A3、A4分別串接后,再測試串接的極相組及絕緣是否符合要求和接線是否正確。方法是將一支萬用表筆與A1頭(繞組里面1槽引出線)相連接,一支表筆與A2頭(繞組里面10槽的引出線)相連,若表針不動,則證明接錯了,要重新接線;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端擺動,則證明A1與A2串接對了。然后再用一支表筆與外殼相接;若表針向電阻小的方向擺動,則證明這兩個極相組某處有與外殼短路的地方,應排除故障;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絕緣良好。將表筆一端換接A3頭(繞組里面19槽的引出線),另一支表筆換接A4頭(繞組里面28槽引出線),若表針擺向電阻小的方向,則證明接對了;若表針不動,則證明接錯了,要重接。再將一支表筆換接電動機外殼,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絕緣良好;若表針向電阻小的方向移動,則證明與外殼短路,應檢修排除故障。

把A1頭(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A3頭(19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分別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將這股引線標明為D1,將D1從出線口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1的螺釘上。把A2頭(10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和A4頭(28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分別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將這股引線標明為D4,將其從出線口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

其次照圖4-63(b)所示接B相繞組。把B1頭(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2頭(13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相連接,用萬用表的一支表筆測B1尾(13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一支表筆測B2尾(2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若表針不動,則證明接錯了,應重接;若表針向電阻小的方向擺動,則證明接對了。然后將一支表筆接B1尾,一支表筆接定子鐵芯,若表針向0Ω方向擺動,則證明B1與B2某處有與外殼短路故障,應排除后再測量,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絕緣良好。把B3頭(22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4頭(3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相連接,用萬用表一支表筆測B3尾(31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一只表筆測B4尾(4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若表針不動,則證明接錯了,應重新接線;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方擺動,則證明接對了。將一支表筆與外殼相連接,若表針向電阻小的方向擺動,則證明有短路處,應排除故障后再測量;若表針不動,則絕緣良好。

把B1尾(13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和B3尾(31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將這股引線標明為D2,把D2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2的接線螺釘上。把D2尾(2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和B4尾(4槽繞組外面的引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將這股引線標明為D5,把D5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5的接線螺釘上。

最后照著圖4-63(c)所示接C相繞組。把C1尾(16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2尾(25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后相連接。將一支表筆接C2頭(16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一支表筆接C1頭(7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若表針不動則證明接錯,應重接;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端擺動,則證明接線正確。再把一只表筆與電動機外殼相接,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端擺動,則證明這兩個極相組某處與外殼短路,應檢修排除故障;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絕緣良好。

把C1頭(7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和C3頭(25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相并聯,接在多股軟線上;將這股引線標明為D3,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把C3尾(34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4尾(7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接,將萬用表的一支表筆接D3,一支表筆接C4頭(3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若表針不動,則證明這兩個極相組接錯了,應重接后再測量;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端擺動,則證明接對了。再把一支表筆與外殼相接,若表針向電阻小的方向擺動,則證明這兩個極相組有一處短路,應排除故障后再測量,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絕緣良好。

把C2頭(16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把C4頭(3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把多股電線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明D6的接線螺釘上。

4.2.3 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4路并聯繞組展開分解圖及接線方法

圖4-64為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4路并聯電動機繞組展開分解圖。4路并聯電動機的下線方法與單路連接的下線方法一樣,接線時按著圖4-64所示繞組展開分解情況,一相一相連接,要保證4路并聯后流過每個極相組的電流方向與單路連接時流過每個極相組的電流方向一致。從圖4-64中可以看出,是將每相的4個極相組并聯起來,再把每相繞組的兩個引出線接在接線板上所對應的接線螺釘上的。下面介紹4路接線方法:以J073-4型電動機為例,將該電動機繞組的每把線用1.35mm導線雙根并繞,也就是每個極相組頭尾分別是2根線頭。

圖4-64 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4路并聯繞組展開分解圖

首先接A相繞組。把A1頭(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A4尾(1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A處,如圖4-65所示。再把A3頭(19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A2尾(19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B處。連接線要用原電動機的連接線,原線截面積要符合標準,長短要合適并在線頭上焊有接線環。接線時把線頭擰實,并用錫焊好,用原型號絕緣材料包好接頭。將這根接頭標明為D1。

圖4-65 A相繞組的接線方法

D1接好后用萬用表的一支表筆接D1,一支表筆分別接觸10槽和28槽的8根引出線。測每一根引出線頭時,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端擺動,則證明接線正確;若發現測量某一線頭時表針不動,則證明該極相組接錯或斷線,應檢修排除故障。測試證明D1與10槽和28槽每根導線都接通后,將一支萬用表筆與D1相接,另一支表筆與電動機外殼相接,若表針不動,則證明A相繞組所有線把絕緣良好;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端擺動,則證明A相繞組有與地短路的線把。然后將一支表筆與電動機外殼相接,一支表筆與D1相連接,若繞組與外殼在短路狀態,則表針會偏向0Ω方向,這時就應慢慢撬動A相繞組的每把線;若發現撬動某把線時表針向電阻大的一端擺動,則證明是該把線造成了與外殼短路,在檢修排除故障后就可以把D1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1的接線螺釘上,如圖4-65所示。

經檢查測試A相繞組每個極相組都接線正確,無斷路、短路后,把A2頭(10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A1尾(10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C處,如圖4-65所示。把A4頭(28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A3尾(28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D處;將這根軟線標明為D4,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如圖4-65所示。

按圖4-64(b)所示接B相繞組,把B2頭(13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同槽B1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2的多股電線一端;把B4頭(3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同槽B3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2的多股電線上。用萬用表測D2與4槽、22槽引出線之間的電阻,測D2與外殼之間的電阻,發現故障應立即排除,檢查無錯誤后把D2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2的接線螺釘上。

把B3頭(22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同槽的B2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5的多股電線上;把B1頭(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本槽的B4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5的多股電線上。把D5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明D5的接線螺釘上。

按圖4-65所示接C相繞組。把C1頭(7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同槽的C4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3的多股電線上;把C3頭(25槽繞組里面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同槽的C2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D3多股軟線上,測D3與16槽、34槽每根引出線的電阻,測量D3與電動機外殼的絕緣電阻,發現故障應立即排除。證明接線正確、絕緣良好后,把D3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

把C2頭(16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與C1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6的多股軟線上;把C4頭(3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的外面與同槽的C3尾并在一起,套上套管,接在D6上,把D6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6的接線螺釘上。

4.2.4 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9的雙層疊繞單路連接繞組下線、接線方法

圖4-66為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9的雙層疊繞單路連接繞組展開分解圖。該繞組與節距為1~8的雙層疊繞單路連接繞組相比只是節距多1槽,其線把繞制、第1槽確定、下線前準備工作及下線操作圖,均可參照上節所述雙層疊繞方法進行。本節下線時按照圖4-66所示線把上端下線順序數字進行。

圖4-66 繞組展開分解圖

第1步:將A1-1右邊下在第9槽中,墊層間絕緣紙,在A1-1左邊與鐵芯之間墊上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步:將A1-2右邊下在第1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步:將A1-3右邊下在1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A1尾從11槽中引出。

第4步:將B1-1右邊下在1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左邊空著不下。

第5步:將B1-2右邊下在13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左邊空著不下。

第6步:將B1-3右邊下在1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左邊空著不下,D2從14槽中引出。

第7步:將C1-1右邊下在1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左邊空著不下。

第8步:將C1-2右邊下在1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左邊空著不下。

第9步:將C1-3右邊下在1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0步:將C1-3左邊下在10槽中,用槽楔將9槽口封好,如圖4-105所示,C1尾從17槽中引出,C1下完。

第11步:將A2-1右邊下在1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2步:將A2-1左邊下在10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13步:將A2-2右邊下在19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4步:將A2-2左邊下在11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15步:將A2-3右邊下在2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6步:將A2-3左邊下在12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A2頭從繞組里面的10槽中引出,A2尾從20槽繞組外面引出,則A2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2與C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如圖4-61所示。

第17步:將B2-1右邊下在2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8步:將B2-1左邊下在13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19步:將B2-2右邊下在2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0步:將B2-2左邊下在14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21步:將B2-3右邊下在23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2步:將B2-3左邊下在15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B2頭從13槽繞組里面引出,B2尾從23槽繞組外面引出;檢查無誤后,在B2與A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的絕緣紙。

第23步:將C2-1右邊下在2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4步:將C2-1左邊下在16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25步:將C2-2右邊下在25槽中,墊下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6步:將C2-2左邊下在17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27步:將C2-3右邊下在2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8步:將C2-3左邊下在18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29步:檢查C2頭從16槽繞組里面引出,C2尾從26槽繞組外面引出,則C2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2與B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30步:將A3-1左邊下在19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31步:將A3-2右邊下在2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2步:將A3-2左邊下在20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33步:將A3-3右邊下在29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4步:將A3-3左邊下在21槽中,用槽楔封好;檢查A3頭從129槽繞組里面引出,A3尾從29槽繞組外面引出,則A3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3與C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35步:將B3-1右邊下在3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6步:將B3-1左邊下在22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37步:將B3-2右邊下在31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8步:將B3-2左邊下在23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39步:將B3-3右邊下在32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0步:將B3-3左邊下在24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B3頭從22槽繞組里面引出,B3尾從32槽繞組外面引出,則B3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B3與A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41步:將C3-1右邊下在33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2步:將C3-1左邊下在25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43步:將C3-2右邊下在34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4步:將C3-2左邊下在26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45步:將C3-3右邊下在35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6步:將C3-3左邊下在27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C3頭從25槽繞組里面引出,C3尾從35槽繞組外面引出,則C3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3與B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47步:將C4-1右邊下在36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8步:將A4-1左邊下在28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49步:將A1、B1、C1左邊線把撬起來,將A4-2右邊下在第1槽中,墊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0步:將A4-2左邊下在29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51步:將A4-3右邊下在2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2步:將A4-3左邊下在30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D4從28槽繞組里面引出,A4尾從2槽繞組外面引出,則A4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4與C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53步:將B4-1右邊下在第3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4步:將B4-1左邊下在31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55步:將B4-2右邊下在4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6步:將B4-2左邊下在32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中。

第57步:將B4-3右邊下在5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8步:將B4-3左邊下在33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B4頭從31槽繞組里面引出,D5,從5槽繞組外面引出,則B4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B4與A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59步:將C4-1右邊下在第6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中。

第60步:將C4-1左邊下在34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中。

第61步:將C4-2右邊下在第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中。

第62步:將C4-2邊下在35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中。

第63步:將C4-3右邊下在第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64步:將C4-3左邊下在36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D6從34槽繞組里面引出,C4尾從8槽繞組外面引出;則C4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4與B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65步:將A1-1左邊下在第1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66步:將A1-2左邊下在第2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67步:將A1-3左邊下在第3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D1從1槽繞組里面引出;檢查無誤后,在A1與C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68步:將B1-1左邊下在第4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69步:將B1-2左邊下在第5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70步:將B1-3左邊下在第6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B1頭從4槽繞組里面引出;檢查無誤后在A1與B1兩端之間墊上相同絕緣紙,B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71步:將C1-1左邊下在第7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

第72步:將C1-3左邊下在第8槽中,用槽楔封好槽口;檢查D3從7槽繞組里面引出;檢查無誤后,在C1與B1兩端之間墊上相同絕緣紙,C相繞組下線結束。

接線方法如下:

首先按圖4-66(a)所示接A相繞組:把D1(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套上套管接在多股引線上,把這根多股引線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明D1的接線螺釘上;把A1尾(11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2尾(20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接;把A2頭(10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3頭(19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A3尾(29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4尾(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

把D4(28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用萬用表的一支表筆接D1,一支表筆接D4,若表針不動,則證明接錯了,應馬上檢修;若表針向電阻小的一方擺動,則證明A相繞組接對了。然后將一支表筆接電動機外殼,一支表筆接D1或D4,若表針向電阻小的方向擺動,則證明A相繞組與外殼有短路的地方,應檢修排除故障;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絕緣良好。然后把D4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4字樣的接線螺釘上。

按圖4-66(b)所示接B相繞組:把D2(14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2的接線螺釘上;把B1頭(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2頭(13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B2尾(23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4尾(3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D5(5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上,測量D2與D5之間的電阻,測量D2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發現故障及時排除;在檢查證實B相繞組接線正確、絕緣良好后把D5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5的接線螺釘上。

最后按圖4-66(c)所示接C相繞組:把D3(7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上,將這根接線標明D3,把D3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把C1尾(17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2尾(26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C2頭(16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套上套管,與C3頭(25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C4尾(35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4尾(8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D6(34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上,測D3與D6之間的電阻,測D3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確認絕緣良好、接線正確后,把D6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6字樣的接線螺釘上。

4.2.5 三相4極36槽節距為1~9的雙層疊繞2路并聯繞組展開分解圖及接線方法

下線方法參照前節。

接線方法如下:接線時按圖4-67所示把每相繞組前后兩個極相組分別串聯起來,再并聯成雙路,雙路并聯后流過每個極相組的電流方向與單路連接時流過每個極相組的電流方向應一致。

圖4-67 雙路并聯繞組展開分解圖

首先按圖4-67(a)所示接A相繞組。把A1尾(11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穿到繞組里面與A2尾(20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A3尾(29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4尾(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A1頭(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1的多股引線上;把A3頭(19槽繞組里面引出線)套上套管,也接在標有D1的多股電線上,然后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1的接線螺釘上。測D1與10槽、28槽引出線之間的電阻,測D1與電動機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證實接線正確、絕緣良好后,把A2頭(10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和A4頭(28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分別套上套管接在多股電線上,再把這根引線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

其次按圖4-67(b)所示接B相繞組。B1頭(4槽引出線)與B2頭(13槽引出線)套上套管相連接,B3頭(22槽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4頭(31槽引出線)相連接。把B1尾(14槽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B3尾(32槽引出線)套上套管也接在這根軟線上,然后把這根多股軟線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2的接線螺釘上。把B4尾(23槽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5的軟線上,把B4尾(5槽引出線)接在D5上引出,測D2與電動機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檢查B相繞組接線是否與圖中所示情況相符。證實正確后,把D5-1端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5的接線螺釘上。

最后按圖4-67(c)所示接C相繞組。C1尾(17槽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2尾(26槽引出線)相連接;C3尾(35槽引出線)穿到繞組里面套上套管與C4尾(8槽引出線)相連接;C1頭(7槽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標明D3的多股軟線上;C3頭(25槽引出線)套上套管也接在D3上;把D3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明D3的接線螺釘上。用萬用表測試D3與C2頭(16槽引出線)、C4頭(34槽引出線)之間的電阻,測試D3與電機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檢查證實C相繞組與圖中所示情況相符且絕緣良好后,將C4頭(16槽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套上套管,接在標有D6的多股軟線上;將C4頭(34槽引出線)套上套管也接在D6軟線上;把D6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6的接線螺釘上。

4.2.6 三相2極36槽節距為1~13的雙層疊繞單路連接繞組下線方法及接線方法

(1)繞組展開圖 圖4-68為三相2極36槽節距為1~13的雙層疊繞組單路連接繞組展開圖。

圖4-68 三相2極36槽節距為1~13的雙層疊繞組展開圖

(2)繞組展開分解圖 為了使圖看起來簡便清楚,有利于下線接線,將圖4-68所示的繞組展開圖,分解成圖4-69所示的繞組分解展開圖。從圖4-69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每相繞組由兩個極相組組成,極相組與極相組采用“頭接頭”或“尾接尾”的方式連接,每個極相組由6把線組成,每把線的節距均為1~13。D1、D4分別是A相繞組的頭、尾,分別從14槽和19槽中引出;D2、D5分別是B相繞組的頭、尾,分別從24槽和6槽中引出;D3、D6分別是C相繞組的頭、尾,分別從13槽和31槽中引出。下線時參照繞組上端標出的下線順序數字進行下線。

(3)線把的繞制 該電動機繞組共有6個極相組,每個極相組有6把線,按原電動機線把中一匝最短的尺寸調整好萬用繞線模,按原電動機線徑、并繞根數、匝數依次繞出6把線來,這6把線組成一個極相組。然后將其斷開并分別把每把線的兩邊綁好,從萬用繞組模上拆下來,按繞線的順序從左向右將第一把線標為A1-1,第二把線標為A1-2,一直標到A1-6。按著這種方法再分別繞出A2、B1、B2、C1、C2,并標上代號(熟練后不用標)準備下線。

(4)下線前的準備工作 按原電動機絕緣材料的尺寸,裁制36條槽絕緣紙、12塊相間絕緣紙、36條層間絕緣紙。再裁制幾塊引槽紙,將制作槽楔的材料和下線工具放在工作臺上,準備下線。

(5)下線的順序 下線的順序是按著“A1—B1—C1—A2—B2—C2”,一個極相組挨一個極相組地下線。

(6)下線方法 將圖4-69擺在定子旁的工作臺上,每下一個極相組都要與圖對照,看所下極相組及方向是否與圖所示情況相符,每下一把線的邊都要與圖對照,看所下槽位及步驟是否與圖上標的相符。定好第1槽的槽位。

圖4-69 繞組展開分解圖

第1步:將A1-1右邊下在13槽中,把層間絕緣紙從一端插進槽中,包住A1-1右邊的下層邊;敞著槽口,A1-1左邊空著不下,在A1-1左邊與鐵芯之間墊上絕緣紙,防止鐵芯磨破導線的絕緣層。

第2步:將A1-2右邊下在14槽中,插墊層間絕緣紙。檢查下線的方向是否與A1-1一樣,若方向下反了,則應拆出重下。

第3步:將A1-3右邊下在1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A1-3左邊空著不下。

第4步:將A1-4右邊下在1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A1-4左邊空著不下。

第5步:將A1-5右邊下在1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A1-5左邊空著不下。

第6步:將A1-6右邊下在1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A1-6左邊空著不下;檢查A1每把線的方向是否與展開分解圖所示的A1相符,A1尾是否從18槽中引出,D1是否在A1-1左邊,每把線之間的連接線長短是否合適(沒有大線兜),若是則證明下線正確,否則A1下錯,應找出錯處更正。

第7步:開始下B1;拿起B1-1、B1-2、B1-3、B1-4、B1-5、B1-6放在定子旁邊,將B1-1右邊下在19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B1-1左邊空著不下。

第8步:將B1-2右邊下在2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B1-2左邊空著不下。

第9步:將B1-3右邊下在2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B1-3左邊空著不下。

第10步:將B1-4右邊下在2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B1-4左邊空著不下。

第11步:將B1-5右邊下在23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B1-2左邊空著不下。

第12步:將B1-6右邊下在2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B1-6左邊空著不下。

第13步:開始下C1,將C1-1右邊下在2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4步:將C1-1左邊下在13槽中,剪掉高出槽口的絕緣紙,用劃線板把絕緣紙折到包住線把的上層邊,用壓腳壓實(這種操作方法在以后下線步驟中不再重復說明),把槽楔插入13中,如圖4-70所示。

圖4-70 將C1下在所對應的槽中,在C1與B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5步:將C1-2右邊下在2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6步:將C1-2左邊下在14槽中,把槽楔插入14槽中。

第17步:將C1-3右邊下在2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18步:將C1-3左邊下在15槽中,把槽楔插入15槽中。

第19步:將C1-4右邊下在2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0步:將C1-4左邊下在16槽中,把槽楔插入16槽中。

第21步:將C1-5右邊下在29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2步:將C1-5左邊下在17槽中。把槽楔插入17槽中。

第23步:將C1-6右邊下在3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4步:將C1-6左邊下在18槽中,把槽楔插入18槽中;檢查C1每把線的方向是否與展開圖相符,C1尾是否從30槽引出,D3是否從13槽上層邊中引出;檢查無誤后,把相間絕緣紙墊在C1與B1兩端之間,如圖4-70所示。

第25步:照圖4-69(a)所示準備下A2;將A2-1右邊下在3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6步:將A2-1左邊下在19槽中,把槽楔插入19槽中。

第27步:將A2-2右邊下在3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28步:將A2-2左邊下在20槽中,把槽楔插入20槽中。

第29步:將A2-3右邊下在33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0步:將A2-3左邊下在21槽中,把槽楔插入21槽中。

第31步:將A2-4右邊下在3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2步:將A2-4左邊下在22槽中,把槽楔插入22槽中。

第33步:將A2-5右邊下在3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4步:將A2-5左邊下在23槽中,將槽楔插入23槽中。

第35步:將A2-6右邊下在36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6步:將A2-6左邊下在24槽中,將槽楔插入24槽中;A2下完后,檢查A2每把線的方向是否與展開圖相符,D4是否從19槽繞組里面引出,A2尾是否從36槽引出,若是則A2下線正確;把相間絕緣紙墊在C1與A2兩端之間。

第37步:照圖4-69(b)所示將B2-1右邊下在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38步:將B2-1左邊下在25槽中,把槽楔插入25槽中。

第39步:將B2-2右邊下在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0步:將B2-2左邊下在26槽中,把槽楔插入26槽中。

第41步:將B2-3右邊下在3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2步:將B2-3左邊下在27槽中,把槽楔插入27槽中。

第43步:將B2-4右邊下在4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4步:將B2-4左邊下在28槽中,把槽楔插入28槽中。

第45步:將B2-5右邊下在5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6步:將B2-6左邊下在29槽中,把槽楔插入29槽中。

第47步:將B2-6右邊下在6槽中,墊好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48步:將B2-6左邊下在30槽中,把槽楔插入30槽中;B2下完后,檢查B2每把線的方向是否與展開圖相符,D5是否從6槽中引出,B2頭是否從25槽繞組里面(上層邊)引出,若是則B1下線正確;把相間絕緣紙墊在A2與B2兩端之間。

第49步:將C2-1有邊下在7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0步:將C2-1左邊下在31槽中,把槽楔插入31槽中。

第51步:將C2-2右邊下在8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2步:將C2-2寸左邊下在32槽中;把槽楔插入32槽中。

第53步:將C2-3右邊下在9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4步:將C2-3左邊下在33槽中,把槽楔插入槽中。

第55步:將C2-4右邊下在10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6步:將C2-4左邊下在34槽中,把槽楔插入34槽中。

第57步:將C2-5右邊下在11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58步:將C2-5左邊下在35槽中,把槽楔安插在35槽中。

第59步:將C2-6右邊下在12槽中,墊層間絕緣紙,敞著槽口。

第60步:將C2-6左邊下在36槽中,把槽楔插在36槽中;C2下完后,檢查C2每把線的方向是否與展開圖相符,引線是否從31槽繞組里面引出,C2尾是否從12槽引出,若是則C2下線正確;把相間絕緣紙墊在C2與B2兩端之間,C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61步:將A1-1左邊下在1槽中,把槽楔插入1槽中。

第62步:將A1-2左邊下在2槽中,把槽楔插入2槽中。

第63步:將A1-3左邊下在3槽中,把槽楔插入3槽中。

第64步:將A1-4左邊下在4槽中,把槽楔插入4槽中。

第65步:將A1-5左邊下在5槽中,把槽楔插入5槽中。

第66步:將A1-6左邊下在6槽中,把槽楔插入6槽中;A1下完后,檢查D1是否從1槽的繞組里面引出,A1尾是否從18槽繞組外面引出,若是則A1下線正確;在A1與C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67步:照圖4-69(b)所示將B1-1左邊下在7槽中,把槽楔安插7槽中。

第68步:將B1-2左邊下在8槽中,把槽楔插入8槽中。

第69步:將B1-3左邊下在9槽中,把槽楔插入9槽中。

第70步:將B1-4左邊下在10槽中,把槽楔插入10槽中。

第71步:將B1-5左邊下在11槽中,把槽楔插入11槽中。

第72步:將B1-6左邊下在12槽中,把槽楔插入12槽中;B1下完后,檢查B1頭是否從7槽繞組里面引出,D2是否從24槽繞組外面引出,若是則B1下線正確;在B1與A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B相繞組下線結束。

(7)接線 首先檢查每把線是否與圖4-69所示相符,要一把線一把線地檢查,檢查組成每個極相組的每把線方向是否一致,如果有一把線的方向與圖上所示相反,則電動機就不能正常工作,如等烤干漆后試車試出有故障,再檢查就困難了,所以在接線前進行檢查時要認真仔細,確認三相繞組下線正確后才可以接線。

先把每相繞組的兩個極相組按圖4-69所示連接起來,再把每相繞組的兩根頭接在多股軟線上,引出線接在接線板上所對應的接線螺釘上,注意在拆電動機時不要把多股軟線毀掉,接線時要用原引線,原引線截面積要符合標準,長度要合適,引線上還要有標號免得出差錯。

照圖4-69(a)所示接A相繞組。把A1尾(18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2尾(36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D1(1槽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把這根軟線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1的接線螺釘上。把D4(19槽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然后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

按圖4-69(b)所示接B相繞組。把B1頭(7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2頭(25槽繞線里面的引出線)接在一起,把接頭用套管套好。把D2(24槽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然后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2的接線螺釘上。把D5(6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然后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5的接線螺釘上。

按圖4-69(c)所示接C相繞組。把C1尾(30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2尾(1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相連接。把D5(13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接在多股軟線上,然后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把D6(31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接在多股軟線上,然后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6的接線螺釘上。把三相繞組接好后分別測量D1與D4、D2與D5、D1與D6之間的電阻值,若電阻值很小,則D1、D2、D3與外殼的絕緣電阻符合要求。至此三相繞組接線完畢,將所有接頭用綁帶按原電動機樣式綁在繞組端部,最后按電動機的△形或Y形接法連接起來。

4.2.7 三相2極36槽節距為1~13的雙層疊繞2路并聯繞線展開分解圖及接線方法

雙路并聯繞組與單路連接繞組的下線方法一樣,區別只是在于接線。

照圖4-71(a)所示首先接A相繞組。把A1頭(1面引出線)穿到繞組外面,套上套管;把A2尾(36槽繞組外面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1頭并在一起,一同接在標有D1的多股軟線上;把多股軟線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1的接線螺釘上。用萬用表一支黑表筆接D1,一支紅表筆分別接18槽和19槽的引出線,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線把下錯或導線有斷路,應檢修排除故障;若表針向0Ω方向擺動,則證明接線正確,再用這支紅表筆測定子外殼,若表針向0Ω方向擺動,則證明有短路地方,應檢修排除故障;若表針不動,則證明A相繞組絕緣良好。把A1尾(18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A2頭(19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并在一起,接在多股軟線上,再把多股軟線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

圖4-71 繞組展開分解圖

其次照圖4-71(b)所示接B相繞組。把B2頭(25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把B1尾(24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2頭并在一起,接在標明D2的多股軟線上,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2的接線螺釘上。用萬用表一支表筆接D2,一支表筆分別接6槽和7槽引出線,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線下錯或有斷路,應檢修排除故障;若表針向0Ω方向擺動,則證明有短路地方,經檢修后再測量,若表針不動,則證明B相繞組絕緣良好。把B1頭(7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B2尾(6槽繞線外面的引出線)并在一起,接在標明D5的多股軟線上,再把D5一端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明D5的接線螺釘上。

最后照圖4-71(c)所示接C相繞組。把C1頭(13槽繞組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2尾(12槽繞組外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并在一起,接在標有D3的多股軟線上,再把D3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用萬用表一支表筆接D3,另一支表筆分別接30槽和31槽的引出線,若表針不動,則證明線把下錯或導線有斷頭,應檢修排除故障;若表針向0Ω方向擺動,則證明接線正確。再用這支表筆接定子外殼,若表針向0Ω方向擺動,則證明有短路地方;若經檢查后表針不動,則證明C相繞組絕緣良好。再把C2頭(31槽繞線里面的引出線)套上套管與C1尾(30槽繞線組外面的引出線)并在一起,接在標有D6的多股軟線上,把D6引出線接在接線板上標明D6的接線螺釘上,將所有的接頭和引出線用綁帶按原電動機樣式轉圈捆綁在繞組端部,再把原來連接用的銅片按原電動機接法接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全南县| 江永县| 行唐县| 沐川县| 鄯善县| 察隅县| 达州市| 鹤峰县| 长丰县| 岢岚县| 青神县| 泰兴市| 凉山| 灵璧县| 皋兰县| 永兴县| 黄大仙区| 儋州市| 赤城县| 鹤峰县| 永昌县| 湾仔区| 乐安县| 澎湖县| 嘉善县| 怀集县| 连平县| 屯昌县| 恭城| 大名县| 嘉荫县| 舟山市| 长汀县| 名山县| 揭西县| 贺州市| 霸州市| 景谷| 六盘水市|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