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機維修從入門到精通
- 張伯龍
- 24999字
- 2019-04-17 11:29:53
第4章 三相電動機繞組繞制與修理
4.1 三相電機定子繞組嵌線與連接技術
4.1.1 三相單層交叉繞組嵌線
本節主要介紹三相4極電動機單層繞組的下線方法。在農村廠礦采用該種下線方法的4極電動機非常普遍,必須作為重點來學習,真正掌握了4極電動機單層繞組的下線方法,還有助于掌握2極、6極、8極單層繞組的下線方法。修理電動機主要是將電動機整個繞組的每把線一把不差地鑲嵌在定子鐵芯中的每個槽中,出現下錯了線把或是節距下錯、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接線接錯等故障,是用任何公式也不能求出來或用任何儀表也測不出來錯在何處的,所以在開始學習時要掌握住規律。幾極多少槽的電動機采用什么繞組形式及下線方法是固定的,不容允隨意改動,學下線時必須按書上所述一步不差地掌握。
首先是準備好36槽定子(體積大小無關,只要是36槽就可以)和繞制線把用的細鐵絲,也可以用涂上黑、紅、綠三色的包裝用細紙繩,然后按書上所述,學習領會并一步一步反復實踐操作。在教具上學會下線、掏把、接線等技術操作后,再實際操作,達到能熟練更換電動機繞組為止。
(1)繞組展開圖 圖4-1為三相4極36槽節距2/1~9、1/1~8單層交叉式電動機繞組端部示意圖及繞組展開圖。為了加以區別,三相繞組分別用三色標明,黑色的繞組1為A相繞組,紅色的繞組2為B相繞組,綠色的繞組3為C相繞組,實際三相繞組是均勻分布在定子鐵芯圓周上。將圖(a)所示在1槽與36槽之間剪開展平,就是圖(b)所示的繞組展開情況。電動機整個繞組就是按圖(b)所示將每把線排布在定子鐵芯中的。可掃二維碼看彩圖。

圖4-1 繞組端部示意圖及展開圖
(2)繞組展開分解圖 實際電動機繞組是按圖4-1(b)所示將三相繞組的18把線下在定子鐵芯的36個槽中。初學者看圖4-1(b)所示的圖太亂,不易懂,下線、接線時易出差錯。為了使看圖簡便有利于下線,將圖4-1(b)混在一起的三相繞組分開,將每相繞組單獨畫成一個圖,稱為繞組展開分解圖,如圖4-2所示。在繞組展開分解圖上標清每個極相組的名稱、電流方向,極相組與極相組連接、每相繞組的頭尾,在線把上端標有下線順序數字,在下線之前要學會看繞組展開分解圖及領會其每項內容含義。
看繞組展開分解圖時要對著圖4-1(a),先看A相繞組,從A相繞組的左邊往右看,也就是從l槽向2、3槽的方向看,看到最右邊也就是36槽,再與1槽連起來看,雖然圖4-1(b)是平面的,在分析中應看作如圖4-1(a)所示圓形繞組,三相繞組彼此相差120°電角度均勻分布。看圖要抓住重點,才能看清楚,也就是看A相不理B相和C相,弄明白每相繞組由幾個極相組組成,每個極相組由幾把線組成,每把線節距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過線是從哪槽連接哪槽、每把線邊的電流方向、每相繞組的頭尾從哪個槽中引出等。將圖4-1(a)平放在桌子上,用右手的食指從4相繞組的D1開始,順著電流方向繞轉,在空中做順時針的橢圓運動,也就是從1槽繞進,從9槽繞出,手指繞的方向必須與圖上的電流方向一致。這時眼睛盯著A1-1,并分析A1-1的01邊是在1槽。第一個極相組A1是由兩把線組成,節距為1~9,第1把線(也就是A1-1)的左邊在1槽,右邊在9槽,每把線有兩個頭。D1在1槽,那么9槽必定有一個頭。組成極相組A1的A1-1、A1-2左邊和右邊電流方向必須一致,圖上也要標明,分析左邊一個頭在2槽,右邊一個頭在10槽,將A1-1、A1-2連接成一個極相組;眼睛盯住A1-2,手指繼續做順時針的橢圓空間運動,槽數應從9槽轉進入2槽,以2槽和10槽為軌道繼續做順時針橢圓運動。這樣就能很自然地查清A1由A1-1和A1-2兩把線連接而成,所占據的槽數分別為1、9槽和2、10槽,A1-1與A1-2的連接線是9槽引出線與2槽引出線。A1-1的01由1槽引出,1的尾在10槽,A1的電流方向是從左邊流向右邊,屬于正向極相組。查完A1接著查A2,A2是反向極相組,電流從極相組右邊流進(反時針方向)。在3.1.2節中講過極相組與極相組連接的方向,現在運用到實踐中,要形成4極旋轉磁場,每相繞組必須采取顯極式連接,即極相組與極相組采取“頭接頭”和“尾接尾”的連接方法,保證使同相繞組兩個相鄰極相組邊的電流方向相同,只有電流方向從18槽進入,從11槽流出,才能保證在同級面內A1與A2相鄰邊的電流方向一致,如果11槽引出線與10槽引出線相連接,則A1與A2相鄰邊的電流方向就反了,是錯誤的。運用手指運動檢查法可查出來。手指繞向從10槽過渡到18槽,以18槽和11槽為軌道做反時針空間橢圓運動。A2只由一把線組成,其節距為1~8,A1與A2的連接線是10槽與18槽的引出線,A2的頭是從11槽中引出的。查A3的方法與A1一樣,查A4的方法與A2的方法一樣。從圖4-2中可以看出:A4相繞組極相組分別由雙把線、單把線、雙把線、單把線組成;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接采取“頭接頭”、“尾接尾”的方式連接,所占據的槽分別為1、9、2、10、11、18、19、27、20、28、29、36槽,01從1槽中引出,04從29槽中引出。
從圖4-2中可以看出,A相繞組與C相繞組線把的排布是一樣的,也是“雙把、單把、雙把、單把”。流過每把線邊的電流方向相同,B相與A、C相線把排布不同,B相繞組按“單把、雙把、單把、雙把”排布,電流方向與A、C相相反,A、B、C三相極相組與極相組連接方式都為“頭接頭”和“尾接尾”的方式,用檢查極相繞組的方法,對著圖4-2(b)、(c),看明白B相繞組和C相繞組,會給下線帶來方便。

圖4-2 三相4極單層交叉式繞組展開分解圖
(3)線把的繞制和整理 按照之前所述,根據原電動機線把周長數據制好繞線模。4極36槽單層交叉式繞組每相繞組有6把線,自己動手制作木材繞線模,需要做6個模芯、7個隔板的繞線模,模芯按著“大模芯、大模芯、小模芯、大模芯、大模芯、小模芯”的尺寸制作。有的修理者怕制造繞線模費工,只做三個模芯的繞線模,繞線時繞出三把線,斷開再繞另三把,一相繞組就多出一對接頭,整個電動機繞組就多出三對接頭,更有甚者一次只繞出一個極相組,接頭更多。接頭多的繞組不但浪費漆包線套管等,更重要的是因接頭電阻大、電動機工作時發熱嚴重,降低電動機使用壽命,因此修理中不提倡這種做法。
按照之前所述用繞線模繞好6把線后,將每把線兩邊用綁帶綁好,從繞線模上挪下來,把這6把線定為A相繞組,如圖4-2(a)所示將6把線按繞線順序(先繞的在左邊,后繞的在右邊)擺在桌子上,將每把線的過線端和兩個線頭分別綁上白布條,標上每把線的代號,如圖4-3所示。從左邊開始第1大把線標上A1-1,Al-l左邊的頭標明D1,第2大把線標明A1-2,第3小把線標明A2,第4大把線標明A3-1,第5大把線標明A3-2,第6小把線標明A4,A4左邊線頭標明D4。為了下線時不亂,先將A2、A3-1、A3-2和A4摞在一起,兩邊用綁帶綁好,外面只留A1-1、A1-2兩把線,如圖4-4所示。

圖4-3 將A相繞組每個線把及線頭標上代號

圖4-4 將A2、A3、A4兩邊綁在一起
用同樣的方法繞出6把線,定作極相繞組,將每把線的兩邊分別用綁帶綁好卸下來。按繞線的順序將6把線調個方向,也就是先繞的一把線放在右邊,后繞的線把放在左邊,按圖4-2(b)所示將6把線放在桌子上,如圖4-5所示。將刀相繞組的兩個頭和每把線靠線頭的端部系上白布條,分別標上每把線及兩個線頭的代號。

圖4-5 將B相繞組每個線把及線頭標上代號
從左邊開始,第1小把線標明B1,B1外甩線頭標明B2,第2把線標明B2-1,第3把線標明B2-2,第4把線標明B3,第5把線標明B4-1,第6把線標明B4-2,B4-2右邊那根線頭標明B5。
為了使下線不亂,將B2-1、B2-2、B3、B4-1,B4-2這5把線摞在一起,兩邊用綁帶綁好,只留下B1一把線留作開始下線用,如圖4-6所示。

圖4-6 將B2、B3、B4兩邊綁在一起
最后繞出6把線作為C相繞組,將每把線兩端用綁帶綁好卸下來,按先后繞線的順序,參照圖4-2(c)所示將6把線擺放在桌子上,將每把靠線端及兩根線頭上系上白布條。將先繞的第1把線在布條上標明C1-1,C1-1左邊的線頭標明D3,第2把線標明D1-2,第3把線標明C2,第4把線標明C3-1,第5把線標明C3-2,第6把線標明C4,在C4外甩那根線頭標明D6,如圖4-7所示。

圖4-7 將C相繞組每個線把 及頭標上代號
將D2、D3-1、D3-2、D4摞在一起,兩邊用綁帶綁好。外甩C1-1、C1-2兩把線留做開始下線時用,如圖4-8所示。

圖4-8 將C2、C3、C4兩邊綁在一起
(4)下線前的準備工作 選用與電動機一樣規格的絕緣紙,按原尺寸一次裁出36條槽絕緣紙,放在一邊待用,再裁十多條同樣尺寸的絕緣紙作為引槽紙用,按原電動機相間絕緣紙的尺寸一次裁制36塊相同絕緣紙疊放一旁。將做槽楔兒的材料和下線用的劃板、壓腳、剪刀、電工刀、錘子、打板等工具放在定子旁,將電動機定子出線口一端對著嵌線者,做兩塊木墊塊墊在定子鐵殼兩邊。清除槽內雜物,擦干油污準備下線。
(5)下線步驟 只要按圖4-1(b)所示的該種電動機繞組展開情況把A、B、C三相繞組下在定子槽內,引出的6根線頭按Y形或△形接起來,接通三相電源,電動機即旋轉。那么,怎樣把A、B、C三相繞組的每把線按圖所示下在定子槽中呢?
在實際下線過程中,不是把A相繞組4個極相組的6把線下在所對應的定子槽內,再下B,C兩相繞組,而是按ABC的順序一個極相組挨一個極相組交替均勻下在36個槽內。順序是:第1下A相繞組的第1個極相組A1,第2下B相繞組的第1個極相組B1,第3下C相繞組的第1個極相組C1;再按A、B、C順序分別下第2個極相組,第4下A相繞組第2個極相組A2,第5下B相繞組第2個極相組B2,第6下C相繞組的第2個極相組C2;A、B、C三相繞組的第2個極相組下完后,再分別下第3個極相組,第7下A相繞組的第3個極相組A3,第8下方相繞組的第3個極相組B3,第9下C相繞組的第3個極相組C3;第10下A相繞組最后的極相組A4,第11下B相繞組最后的極相組B4,第12下C相繞組的最后極相組C4。極相組的下線順序為“A1—B1—C1—A2—B2—C2—A3—B3—C3—A4—B4—C4”。極相組B1、A2、C2、B3、A3、C4是由一把線組成,極相組A1、C1、B2、A3、C3、B4是由兩把線組成,只有下完由兩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才能按順序下另1個極相組,詳細的下線順序為:A1-1—A1-2—B1—C1-1—C1-2—A2—B2-1—B2-2—C2—A3-1—A3-2—B3—C3-1—C3-2—A4—B4-1—B4-2—C4。在實際下線過程中每把線的兩個邊不是同時下進兩個槽中的,而是分兩步下在所對應的槽中的,一般先下每把線的右邊,后下每把線的左邊。在開始下線時為了使整個繞組編出一樣的花紋,必須空過A1、B1兩個極相組左邊不下。待最后下入所對應的槽中,詳細的下線步驟見圖4-1上所標數字。
第1步:將A1-1右邊下在9槽中;第2步將A1-2右邊下在10槽中;第3步將B1右邊下在第12槽中;第4步將C1-1右邊下在第15槽中;第5步將C1-l左邊下在第7槽中;第6步將C1-2右邊下在第16槽;第7步將C1-2左邊下在第8槽中;第8步將A2右邊下在18槽;第9步將A2左邊下在11槽中;第10步將B2-1右邊下在21槽中;第11步將B2-1左邊下在13槽中;第12步將B2-2右邊下在22槽中;第13步將B2-2左邊下在14槽中;第14步將C2右邊下在24槽中;第15步將C2左邊下在17槽中;第16步將A3-1右邊下在27槽中;第17步將A3-1左邊下在19槽中;第18步將A3-2右邊下在28槽中;第19步將A3-2左邊下在20槽中;第20步將B3右邊下在30槽中;第21步將B3左邊下在23槽中;第22步將C3-1右邊在第33槽中;第23步將C3-1左邊下在第25槽中;第24步將C3-2右邊下在34槽中;第25步將C3-2左邊下在第26槽中;第26步將A4右邊下在36槽中;第27步將A4左邊下在29槽中;第28步將B4-1右邊下在3槽中;第29步將B4-1左邊下在第31槽中;第30步將B4-2右邊下在第4槽中;第31步將B4-2左邊下在32槽中;第32步將C4右邊下在第6槽中;第33步將C4左邊下在35槽中;第34步將A1-1左邊下在1槽中;第35步將A1-2左邊下在2槽中;第36步將B1左邊下在5槽中。
在實際下線操作中,除了下每個極相組的線把外,還要掏把(穿把)、墊相間絕緣紙、安插槽楔、整形等,這些操作方法在下面將詳細介紹。綜上所述,總結出單層交叉式繞組下線口訣:
雙順單逆不可差,
單八雙九交叉下。
雙隔二來單隔一,
過線不交要掏把。
真正掌握住下線口訣后,下線時可不看繞組展開分解圖。下線既快又不易出差錯,每句口訣涵義在下線步驟中詳細介紹。
(6)第1槽的確定 下線前首先應確定好第1槽的位置,電動機定子鐵芯是圓的,第1槽沒有標記,定那個槽為第1槽都可以,不過第1槽定得不合適,下完線后所引出的6根線頭離出線口太遠,這不但浪費導線、套管,更重要的是影響引出線頭的絕緣性能和繞組的整齊美觀。第1槽定在哪里比較合適呢?根據圖4-2,下完整繞組的每把線后,有6根線頭分別從29槽、35槽、1槽、4槽、7槽和12槽中引出,在這6根線頭中29槽和12槽的引出線為最遠的兩根引出線,如將出線口設計在離29槽太近,那么12槽引出線就太長;如將出線口設計離12槽太近,則29槽引出線離出口線又太長。正確的方法是將出線口的中心線設計在兩個遠頭引出線的中間槽上,從而推算出第1槽的位置。
兩個最遠的引出線29槽和12槽的中間槽是2槽,因此出線口的中心線放在2槽最合適。從2槽順時針數過1個槽就定為第1槽,用筆做好記號。按這樣的方法設計出第1槽下完整個繞組后,6根線頭從出線口引出,既使得引出線較短,又使得整個繞組美觀整齊。
(7)下線方法 將圖4-2擺在定子旁的工作臺上,每下一個極相組都要對著圖,每下一把線都要對著圖上端所標下線順序數字。按圖所示定好第1槽后,從第1槽逆時針數到第9槽,將第9槽位置轉到下面(離工作臺面最近),這樣下線方便,好操作。在以后的下線操作中,下哪槽的線,就將哪槽的位置轉到下面,一邊下線一邊轉動定子。從9槽開始,轉動定子,整個繞組下完后,定子也正好轉一周,在以后的下線中不再每槽都重復,總之怎樣下線方便就怎樣轉動定子。
第1步:如圖4-9所示,將槽絕緣紙光面在內(挨著導線),插進第9槽,將兩條引槽紙光面向內插進9槽中,按照圖4-2(a)所示,將A相繞組擺放在定子鐵芯前,右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A1-1,查看D1應在A1-1的左邊,A1-1與A1的連接線應在A1-1的右邊。下線口訣的“雙順單逆不可差”中的“雙順”的意思是,準備下線的極相組是雙把線,要下雙把線就得順時針方向,在圖上標出的電流方向從D1流進,從D4流出,電流經A1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實際繞組中的電流主向是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但下線時以圖上所示的電流方向為準,凡是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電流的方向均為順時針方向。經查實,A1-1擺放在方向與圖4-2(a)所示的A1-1方向相符合后,解開A1-1線把右邊的綁帶,按圖4-10所示將A1-1右邊放在9槽的引槽紙上,左手拇指與食指往槽中捻線,右手握劃線板從定子后端伸進鐵芯內輕輕往槽中劃導線,如圖4-11所示。劃線板要從槽的前端劃到槽的后端,這是為了使導線很順利地下到槽中,如果劃線板劃到槽的中間就抽出來,線把的一端劃進槽中,另一端就會翹起來,所以不管一端下進槽中幾根線,也要用劃線板從該端到另一端。如果導線在槽內擰花別著扣或疊彎,造成槽滿率增大不好下線,則要將部分導線拆出重下。劃線時不能用力太大,否則將使導線壓彎造成槽滿率增加。下線時左手捻開5~8根導線,右手從定子鐵芯后端伸到前端,將這幾根線與線把分開,擺放在槽口處,劃線板先在槽口處輕輕地劃幾次導線。當導線理順開后,用劃線板的鴨嘴往槽中擠線,左手捻著線往槽中送,導線很容易進到槽中。導線進入槽中后,劃線板還要在槽中再劃兩次,免得槽中導線有交叉上摞的,在下線時還要時時注意。槽絕緣紙伸出定子鐵芯兩端要一樣長,用劃線板劃導線時,不要使槽絕緣紙隨劃線板移動,以免一端導線與定子鐵芯相摩擦破壞絕緣層。

圖4-9 擺正確A1-1的方向

圖4-10 將A1-1右邊放在9槽的引槽紙上

圖4-11 將導線劃入9槽中
待導線全部下入9槽后,將槽絕緣紙調整到兩端,伸出定子鐵芯長短要合適,把引槽紙抽出來,用剪刀剪掉高出槽口的絕緣紙,如圖4-12所示。

圖4-12 剪掉高出槽口的絕緣紙
【注意】 剪刀不要和剪布一樣一下一下地剪,應該將剪刀張開一點,一端推著剪刀到另一端,這樣剪掉的絕緣紙一樣高,使得包線整齊。
用劃線板把槽絕緣紙從一邊劃進槽后,再劃進另一邊,使絕緣紙包著導線,按圖4-13所示將壓腳伸進第9槽中,上下按動壓腳手從一端壓到另一端,壓平槽絕緣紙,使蓬松的導線壓實。注意槽絕緣紙要正好包住槽內所有的導線,如發現有的導線下在槽絕緣紙外面或沒有被絕緣紙包上,則要將槽絕緣紙拆開,包好導線后用壓腳壓實。再次檢查槽絕緣紙兩端伸出定子鐵芯長度是否基本差不多,如一端槽絕緣紙伸出得長,另一端伸出得短,則伸出長的一端整形時容易使槽絕緣紙破裂,伸出短的一端導線容易與鐵芯造成短路,因此這兩項檢查項目在每下完一槽后都要檢查。如果等插入槽楔后再檢查出故障,還需拔掉槽楔排除故障,既費時間,又對導線和絕緣紙的絕緣性能有影響。所以,實際下線時要下完一槽,檢查一槽,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經檢查無誤后,將槽楔插入9槽中,如圖4-14所示。要檢查槽楔是否高出定子鐵芯,如果高出定子鐵芯,則在烤完漆后會安不上轉子或槽楔與轉子摩擦影響電動機正常運轉。槽楔的上面要削成平面,不要將槽楔制成“△”形。槽楔必須以原電動機槽楔的形狀尺寸為基準,按前面介紹的方法制作。在以下步驟的下線中每下完一槽都要檢查槽楔是否符合標準,不再一一介紹。

圖4-13 用壓腳壓實槽內導線

圖4-14 將槽楔插入9槽,初步整形
A1-1左邊空著不下,留在第34步下,將A1-1左邊與鐵芯相連接處墊上絕緣紙,防止鐵芯磨壞導線絕緣層,然后對A1-1兩端的端部進行初步整形。因為8槽還要下線,必須給8槽留出位置來。線把的端部不要太尖,用兩只手的大拇指和四指分別用力將線把兩端部整出如圖4-15所示的形狀,還要輕輕地往下按線把兩端,不要來回推線把。在以后的下線順序中每下完一槽線都要進行初步整形,不再重復說明。

圖4-15 A1-1方向下反下
在準備下A1-2之前,對著圖4-2(a)檢查實際下入9槽中的情況是否與圖相符。檢查中發現圖4-16所示與圖4-2(a)所示不符,雖然A1-1的一個邊也在9槽,但是D1下在了9槽,A1-1與A1-2的連接線留在了A1-1的左邊,這就證明A1-1下反了,應拆出來按圖4-17所示的方向重新下線。如果開始不檢查,等到下完幾把線后再發現線把下反了,則需拆出重新下線或剪斷線頭接線把的頭,那就費工了。下線時要做到下完一把線檢查一把線,上一把線不正確決不下下一把線,證實上把線確實無誤后,才能準備下下一把線,每下一把線都要這樣檢查,以后不再重復說明。

圖4-16 擺正確A1-2

圖4-17 A1-2右邊下在10槽
第2步:把槽絕緣紙和引槽紙安放在第10槽中,右手拿起正向線把A1-2正確擺放在定子鐵芯內,要檢查所擺放的方向是否與圖4-2(a)所示A1-2的方向相同。A1-1與A1-2的連接是通過9槽的引出線與A1-2的左邊相連接而達到的,A1與A2的過線在A1-2的右邊,則A1-2擺放正確,如圖4-16所示。檢查無誤后,解開A1-2右邊綁帶,把A1-2右邊放在10槽的引槽紙上。將A1-2右邊下在第10槽中,插入槽楔,A1-2的左邊空著不下,留在第35步下。檢查A1與A2的過線從第10槽中引出,則A1-2下線正確,如圖4-17所示。下完由兩把線組成的極相組,線把與線把間的連接線應不長不短夾在兩線把之間,只有細查才能查出來。在檢查中如發現圖4-18所示的現象,A1-1與A1-2的連接線明顯形成了一個大線兜兒,查得A1-2的電流方向與A1-1的電流方向相反(一個極相組兩把線邊的電流方向應分別相同),則證明A1-2的方向下反了。另外,一個極相組頭尾的兩個線頭應在每個極相組的兩邊,圖4-18中所示A1的頭尾都在極相組的左邊,也證明A1-2下錯了,應按圖4-17所示改過來。在以后下線過程中,每下完一個極相組都要檢查頭尾是否在該極相組的兩邊,出現差錯應及時改正,在以后的下線步驟中不再重復說明。

圖4-18 A1-2下反了
第3步:對著圖4-2(b)上端所示的下線順序數字,應將B1的右邊下在第32槽。把槽絕緣紙和引槽紙下在第12槽中,將B相繞組擺放在定子鐵芯旁,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B1,如圖4-19所示,B1的方向應與A1相反,D2應在B1的右邊,B1與B2的過線應在B1的左邊,圖4-2(b)已標出電流從D2流進,從B2的右邊流到左邊。按規定B2的電流方向為逆時針的方向。在下線順口溜中的“雙順單逆不可差”中的“單逆”就是這個含義,只要下線時碰到由單把線組成的一個極相組,其電流方向都應為逆時針方向。

圖4-19 正確擺放B1
左手擺正確B1后,不要翻動,右手伸進B1中,抓住A相繞組外甩捆在一起的A2、A3、A4,如圖4-20所示。右手伸進B1中,把A相繞組的A2、A3、A4從B1中掏出來,如圖4-21所示。把A2、A3、A4放在定子旁邊,注意A2、A3、A4,不能破壞每把線原來的形狀,不能把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過線拉長。按圖4-22所示將B1放鐵芯內,再檢查B1的實際方向與圖4-2(b)所示的B1方向是否相符,A相繞組的A2、A3、A4從B1中掏出,D2在B1的右邊,B2與B1的過線在B1的左邊,則B1擺放、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把B1右邊綁帶解開。B1的右邊下在12槽中。B1的左邊空著不下,留在第36步再下入槽中,如圖4-23所示,要進行初步整形。

圖4-20 右手伸進B1中抓住A相外甩線把

圖4-21 把A2、A3、A4從B1中掏出

圖4-22 正確擺放B2

圖4-23 將B1右邊下在12槽中
在實際下線過程中,每下完一個極相組,都要檢查所下線把是否正確,掏把是否正確,出現差錯,應當及時改正。檢查中如發現如圖4-24所示的現象,A相繞組的A2、A3、A4沒有從B1中掏出,B1也下反了,則應將12槽的槽楔拔掉,用劃線板撥開槽絕緣紙,把12槽內所有導線慢慢全拆出來整理好,重新用綁帶綁好,再按正確的方法掏把、下線。

圖4-24 B1下反,A2、A3、A4沒有從B1中掏出
【提示】 掏把的定義是從B1開始每下一個極相組,就將外甩的線把從該極相組中掏出(本相不掏)。掏把適用于所有單層繞組的下線中,其目的是使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線不與繞組的端部相交。如圖4-24所示,A2、A3、A4沒有從B1中掏出,則在以后的下線過程中將造成A1與A2的過線從繞組端部繞過的現象。每下一個極相組都要掏把,如果忘記掏把,則在檢查出后應將該極相組拆出掏完線把,再下入槽中。
在第3步下B1右邊時,B1的右邊與已下到槽中的A1-2右邊空過1個槽,這個空槽是留給A2左邊的。每個極面內每相繞組各占三個槽,按A、B、C順序排列,A1下完,雖占了2個槽,但還剩1個槽,下B相繞組的極相組B1時必須將A相繞組應占的槽留出來,再根據下線時極相組排列順序“A1—B1—C1—A2……”,按線把數說是“雙把一單把一雙把一單把……”的規律排列。所以在下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時,右邊空過2個槽;下由單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時,右邊空過1個槽,下線口訣上“雙隔二來單隔一”就是這個意思。比如下單把線組成的極相組B1時,右邊空過1個槽,10槽已有線把的邊,空過11槽,應將B1右邊下在12槽中,下線口訣的含義與下線順序是相符的。理解了“雙隔二來單隔一”的含義后,則在下單把線時右邊應空過1個槽,下完單把線就應下雙把線,下雙把線時右邊空過兩個槽,以此類推。一開始不熟悉時不能離開繞組展開分解圖,必須一步一步對著圖掏把、下線,待掌握了規律,下線熟練后,就可以不看繞組展開分解圖達到熟練下線、掏把了。
第4步:如圖4-2(c)所示,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C1(“雙順單逆不可差”,雙把線為順時針方向),證實極相組C1與展開圖上的方向應一致,C1-1在下面,C1-2在上面,D3在C1-1的左邊,C1與C2的過線在C1-2的右邊,左手捏住C1,右手伸進C1中,抓住A2、A3、A4和B2、B3、B4,如圖4-25所示。右手將A2、A3、A4和B2、B3、B4從C1中掏出來,放在定子旁邊(也可以分兩次掏出A2、A3、A4和B2、B3、B4),將C1-2靠在A2、A3、A4和B2、B3、B4上,將C1-1不改變方向放入定子鐵芯內。在下C1-l之前檢查一遍,C1-1實際方向是否與圖4-2(c)所示的C1-1方向相同,D3是否在C1-1的左邊,C1-1與C1-2的連接線是否在C1-1右邊,A2、A3、A4和B2、B3、B4是否從C1-1和C1-2中掏出,出現差錯應更改,無差錯后,按圖4-2(c)上端所標下線順序數字,準備將C1-1右邊下在第15槽中。把槽絕緣紙和引槽紙安放在15槽中,按圖4-26所示,把C1-1放入定子鐵芯內,A、B相繞組外甩的線把不要離鐵芯遠了,否則線把就要變形。圖上畫的有的線把遠些,過線長些,這是為了使讀者看清楚,實際下線時所有線把都在定子旁邊,越近越好。要保證線把形狀不變地下到定槽中,發現有的線頭抽長了要一圈一圈退回到原來位置。解開C1-1右邊的綁帶,按圖4-2(c)所示的方向將C1-1右邊下在15槽中(雙隔二),安插入槽楔,如圖4-27所示。下完線后,檢查C1-1與C1-2的連接線從15槽中引出,D3在C1-1的左邊,A、B相外甩的線把從C1-1中掏出,證明C1-1下線正確。從圖4-27中可以看出,在下由兩把線組成的極相組C1時,C1-1嵌在13、14兩個槽中,這就是“雙隔二”的含義,在以后的下線中,遇到要下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的情況時,右邊都要空過兩個槽。

圖4-25 將A、B相外甩線把從C1中掏出

圖4-26 將C1-1正確擺放在定子內

圖4-27 將C1-1右邊下在15槽中
第5步:從圖4-2(c)中可以看出,開始下線時只空過A1和B1左邊不下,從C1-1左邊開始不再空著線把的邊,把槽絕緣紙和引槽紙安放在7槽中,解開C1-1左邊綁帶,將C1-1左邊下在7槽中,如圖4-28所示,檢查C1-1的節距是1~9,D3下在7槽中,證明C1-1下線正確。下線口訣中的“雙九單八交叉下”中的“雙九”,是指凡遇到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每把線的節距就是1~9,從圖4-28中可以看出,從第7槽開始,從左向右不再空槽。

圖4-28 將C1-1左邊下在7槽中
第6步:把C1-2按順序進針的方向(與C1-1方向一致)放入定子鐵芯內,檢查C1-2與C2的過線應在C1-2的右邊,A、B相繞組外甩的線把從C1-2中掏出為正確,出現差錯應改正。檢查C1-2無誤后,準備下線,把槽絕緣紙和引槽紙安放在16槽中,將C1-2右邊綁帶解開,將C1-2右邊下在16槽,把槽楔安好放入16槽中,如圖4-29所示。下完C1-2右邊后,檢查C1與C2的過線從16槽引出,則C1-2右邊下線正確。

圖4-29 將C1-2下完后,在B1與C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7步:將C1-2左邊下在第8槽中,C1全部下完。C1下完后要照著圖4-2(c)進行檢查,D3應下在7槽中,C1-1應下在7、15槽中,節距是1~9,C1-2應下在8、16槽中,節距也是1~9,C1與C2的過線從16槽中引出,A、B相外甩的線把從C1中掏出,則C1下線正確,在C1與B1兩端之間墊上相同絕緣紙,如圖4-29所示。每下完一個極相組,就要在這個極相組與已下完的極相組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進行初步整形,把相同絕緣紙夾在兩個極相組之間。采用這種方法,可以使相間絕緣紙墊得好;也可將整個電動機的繞組全部下完后,用劃線板從每個極相組之間撬開縫,把相間絕緣紙墊在兩極相組之間。采用什么方法自己掌握。
第8步:照圖4-2(a)所示,從綁在一起的A2、A3、A4中解下A2(單把線),把A3、A4重新綁好,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A2(單把為逆時針方向),右手伸進A2中,掏出B2、B3、B4和C2、C3、C4,將A2放在鐵芯內,如圖4-30所示。擺放好A2后,要檢查一次A2是否擺放正確,若A1與A2的過線為10槽的引出線連接A2的右邊(尾接尾)的結果,A2和A3的過線在A2左邊,C2、C3、C4和B2、B3、B4從A2中掏出,則A2擺放、掏把正確,發現差錯應改正。將A2右邊下在第18槽中(單隔一),如圖4-31所示。下完18槽以后,檢查A1與A2的過線是否由10槽引出線與18槽引出線連接而成,若是則A2右邊下線正確。

圖4-30 正確擺放A2、將B2、B3、B4和C2、C3、C4從A2中掏出

圖4-31 A2右、左邊分別下在18、11槽中
第9步:將A2的左邊下在第11槽中,如圖4-31所示。A2只有單把線,下線口訣“雙九單八交叉下”,就是指在下由單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時,節距必須是1~8,而且是在兩個極面中交叉著下,其電流方向“雙順單逆”(單把線電流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從圖4-32可以看出規律:從7槽開始,左邊排著下線一槽也不空地過,在每個極相組的右邊,下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時空兩個槽,下由單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時空一個槽,這就是“雙隔二,單隔一”的含義。從圖4-31中已下4個極相組的6把線可以看出些規律,下線順序為“A1—B1—C1—A2—B2—C2……”,線把順序為“雙把一單把一雙把一單把……”。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為順時針方向,節距是1~9,與上個極相組的過線都在該極相組的左邊,與下個極相組的過線都在該極相組的右邊,在下線過程中,左邊一個槽也不空過,右邊空過2個槽。下由單線組成的極相組時,其方向全都是逆時針方向,節距是1~8,與上個極相組的過線都在該極相組的右邊,與下個極相組的過線都在該極相組的左邊,下線時,左邊一個槽也不空過,右邊空過一個槽。其他兩相外甩線把從待下極相組中掏出。整個繞組就是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和單把線組成的極相組組成的。極相組與極相組雖不能下在一個槽,不屬于同一相,但都是一樣的規律,將以上的規律掌握住,下線方法就容易掌握了。
圖4-32所示是不掏把的后果。當下完A2就發現A1與A2的過線從繞組端部繞過,這是因為:在下B1和C1時,A2、A3、A4沒有從C1和B1中掏出。當下完B2、C2后,還會發現這種現象。這樣既破壞了電動機繞組的整齊美觀,又影響了繞組的絕緣性能,所以在下線時必須每下一個極相組進行一次掏把,絕不能忘記。如果忘記了掏把,則要把所下線把拆出,掏完線把后,再下入槽中。

圖4-32 不掏把造成對過線從繞組端部繞過
如圖4-33所示,A2掏把對了,所占的槽位及節距也都對,就是方向下反了。正確的方向單把應該為逆時針方向(單逆)。A1與A2的過線是由10槽與18槽的引出線連接而成的,長短合適,只有細查才能查出。可方向下反的A1就變成了與線A1相同的順時針方向了,A1和A2的過線變為由10槽與11槽的引出線連接而成的了,在10槽與11槽之間出了一個大線兜兒(在以后的下線過程中要注意,極相組與極相組連接正確時,過線與線把端部一樣長,發現過線不夠長或出現大線兜兒時,要詳細檢查極相組的方向是否下反了。但有時由于操作技術上的毛病,將過線伸長了,也會出現過線的長短不合適的現象,要區別對待,錯了應及時改正。極相組下對了,但過線太長,則可往被伸的部位退回些,過線長短就合適了)。

圖4-33 A2的方向下反了
經查證,如圖4-33所示A2下反了,正確的方法是將A2拆出,將B2、B3、B4和C2、C3、C4從A2退回,擺正確A2方向重新掏把。按圖4-31所示,分別將A2右、左邊下在第18槽和11槽中。如果不愿拆出A2,則可將A1與A2的過線剪斷,將18槽的引出線與A3的過線剪斷,將10槽引出線與18槽引出線相連接,將A3的剪斷的線頭與11槽引出線相連接,經改正后A相繞組多出了兩對線頭,因此這是不提倡的。最好還是將A2拆出來,按正確方法重新掏把、下線。
第10步:如圖4-2(b)所示,把B2(雙把線)從B相繞組上解下來,重新把B3-4兩邊綁好,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B2(順時針方向),注意B2-2應在B2-1的下面,檢查線把B2-1、B2-2是否與圖4-2(b)所示相符,B1與B2的過線從B1左邊(還沒下到槽中)與B2-1的左邊相連接(頭接頭),B2與B3的過線在B2-2的右邊,則B2擺放正確。若檢查出B2擺放錯誤,則應及時改正。證實B2擺放正確后,右手把A相繞組的A3、A4和C相繞組的C2、C3、C4線把從B2中掏出來,如圖4-34所示。把B2-2靠在A、C相外甩的線把上,將B2-1右邊下在21槽中;B2是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右邊空過兩個槽(雙隔二),即為21槽,如圖4-35所示。

圖4-34 將A、C相外甩線把從B2-1、B2-2中掏出

圖4-35 B2下好后,正確擺放C2,將B2、B3、B4從C2中掏出
第11步:將B2-1左邊下在13槽中,如圖4-35所示。
第12步:把B2-2不改變方向放入定子鐵芯中,檢查B2-1與B2-2的連接線是否是由21槽引出連接B2-2左邊而成的;B2與B3的過線在B2-2右邊為正確;將B2-2右邊下在第22槽中,B2與B3的過線從22槽中引出,如圖4-35所示。
第13步:將B2-2左邊下在14槽中,B2全部下完;要對著圖4-2(b)詳細檢查B2,如果B1與B2的過線是B1左邊(沒下線)引出線與13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B2與B3的過線從22槽中引出,A3、A4和C2、C3、C4從B2中掏出,則B2掏把、下線正確,在B2與A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B2下線結束,如圖4-35所示。
第14步:按圖4-2(c)所示,將C2(單把線)從C相繞組中解下來,把C3、C4兩邊重新綁好,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C2(單逆),把B3、B4和A3、A4從C2中掏出,放在一旁;在下線之前檢查C2的實際方向與圖4-35(c)所示的方向是否相同,C1與C2的過線應是16槽引出線與C2右邊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C2與C3的過線在C2的左邊,則C2擺放正確,發現差錯應更改;檢查無誤后,將C2右邊空過一個槽(單隔一)下在24槽中。
第15步:將C2左邊下在第17槽中,極相組C2下完,檢查C1與C2的過線應是16槽與24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C2與C3的過線從17槽中引出,A3、A4和B3、B4從C2掏出,則C2掏把、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2與B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6步:按圖4-2(a)所示,解開A相繞組兩邊的綁帶,右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A3(電流為順時針方向),左手把C3、C4和B3、B4從A3中掏出放在一旁,將A3-2靠在A3、A4和C3、C4上,將A3-1右邊空過兩個槽(雙隔二)下在第27槽中。
第17步:第A3-1左邊下在19槽中。
第18步:將A3-2右邊下在28槽中。
第19步:將A3-2左邊下在20槽中;A3下完后,要檢查A3下線槽位,方向及掏把是否正確,才能下另一個極相組;檢查A2與A3的過線應是11與19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A3與A4的過線從25槽中引出,B3、B4和C3、C4從A3中掏出,則A3掏把、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3與C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3下線結束。
第20步:解開B相繞組的綁帶,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B3(電流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右手把A4和C3、C4從B3中掏出來,放在一旁;將B3右邊空過一個槽(單隔一),下在第30槽中。
第21步:將B3左邊下在23槽中;極相組B3單把線的兩個邊下完后,檢查B2與B3的過線應是22槽與30槽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B3與B4的過線從23槽中引出,A3和C3從B3中間掏出,則B3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B3與A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B3下線結束。
第22步:解開C相繞組的綁帶,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C3(電流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右手從C3中掏出A4、B4放在一旁,把C3-2靠在A4、B4上,將C3-1右邊空過兩個槽(雙空二),下在33槽中。
第23步:將C3-2左邊下在25槽中。
第24步:將C3-2右邊下在34槽中。
第25步:將C3-2左邊下在26槽中;極相組C3下線完畢后,檢查C2與C3的過線應是17槽引出線與25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C3與C4的過線從34槽引出,A4、B4從C3中掏出,則C3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3與B3島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C3下線結束。
第26步: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A4(電流方向逆時針方向),右手把B4、C4從中掏出,放在一旁,將A4的右邊空過一個槽(單隔一)下在36槽中。
第27步:將A4左邊下在29槽中,A4下完后,檢查A3與A4過線應是28槽引出線與36槽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D4從29槽中引出,B4、C4從A4中掏出,則A4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4與C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4下線結束。
第28步:左手拿起正極相組B4(電流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右手將C4從B4中掏出,放在一邊,將B4-2靠在C4上,將A1-1、A1-2、B1左邊撬起來,露出待下線的3槽4槽;將B4-1右邊空過兩個槽(雙隔二),下在3槽中。
第29步:將B4-1左邊下在31槽中。
第30步:將B4-2右邊下在4槽中。
第31步:將B4-2左邊下在32槽中,B4下線完畢。檢查B3與B4的過線應是23槽引出線與3l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D5從4槽中引出,C4從B4中掏出,則B4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4與B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32步:將C4反向極相組(電流方向逆時針方向)放入鐵芯中,將C4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6槽中。
第33步:將C4左邊下在35槽中;C4下完后,檢查C3與C4過線應是34槽引出線與6槽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D6從35槽中引出,則C4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4與B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C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34步:將A1-1左邊下在1槽中。
第35步:將A1-1右邊下在2槽中;A1下線完畢后,檢查D1從1槽中引出,A1與A2過線應是10槽引出線與18槽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則A1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1與C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36步:將B2左邊下在5槽中;B1下線完畢后,檢查B1與B2過線應是5槽引出線與13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D2從12槽引出,則B1下線正確;在B1與A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B相組下線結束。
(8)接線 在接線之前要分別檢查每相繞組是否與繞組展示分解圖所示相符,檢查方法是將定子垂直放在地上,查完A相查B相,最后再檢查C相繞組,左手拿劃線板,右手伸著食指,按圖上所示從每相繞組電流流進端查到電流流出端。
查A4相繞組的方法如下:
將圖4-2(a)擺放在定子旁,對著圖查A相繞組,從D1(1槽引出線)開始,手指繞方向是按電流的方向繞轉,從1槽繞到9槽,A1-1節距應是1~9。從9槽繞到2槽,從2槽繞到10槽,用劃線板找到A1與A2過線,手指順著A1與A2的過線繞進18槽,從18槽繞進11槽,A2節距應為1~8;用劃線板找到A2與A3的過線,手指順著11槽的過線繞進19槽,從19槽繞進27槽,從27槽繞進20槽,從20槽繞進28槽,從28槽經過A3與A4的過線,繞進36槽,從36槽繞到29槽。D4從29槽中引出,檢查者隨極相組位置轉電動機一周,檢查A相繞組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接、每把線節距、流過每把線的電流方向與圖4-2(a)所示是否相符。證明A相繞組正確后,再測量止相繞組的絕緣電阻,用萬用表k擋或10k擋,一支表筆接D1,一支表筆接D4,表針向0Ω方向擺動,證明止相繞組接通;表針不動,證明A相繞組斷路,則應排除故障達到接通為止。一支表筆與Dl或D4相連接、一支表筆與外殼相接,表針不動或微動,證明絕緣良好,表針向0Ω方向擺動,證明A相繞組與外殼短路,大多由于槽口絕緣紙破裂引起。將表針連接方式保持不變(表針在零歐位置),慢慢撬動A相繞組一端繞組,檢查完一端,再檢查另一端。當發現撬到一處線把時,表針向阻值大的方向擺動,證明故障發生在該處。將絕緣紙的破裂處墊好或換新的槽絕緣紙,徹底排除故障。經查A相繞組無誤后,將D1(1槽引出線)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1的接線螺釘上;將D4(29槽引出線)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如圖4-36所示。

圖4-36 接線和定第1槽的方法
按檢查A相繞組的方法,照著圖4-2(b)查C相繞組和測量C相繞組絕緣電阻。檢查無誤后,將D2(12槽引出線)穿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將D6(4槽引出線)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6的接線螺釘上,如圖4-36所示。
按檢查A4相繞組的方法,按圖4-2(c)所示檢查C相繞組和測量C相繞組絕緣電阻,檢查無誤后,將D3(7槽引出線)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將D6(35引出線)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6的接線螺釘上。如電動機原來是△形接法,就將三個銅片按1,6;2,4;3,5接起來;如果原電動機是Y形接法,就將D4、D5、D6三個接線螺釘用銅片接起來。
4.1.2 單層鏈式繞組的嵌線方法
(1)繞組展開圖 圖4-37為三相4極24槽、節距為1~6的單層鏈式繞組展開圖。D1代表A相繞組的頭,D4代表A相繞組的尾;D2代表B相繞組的頭,D5代表B相繞組的尾;D3,D6分別代表C相繞組的頭和尾。從圖中可以看出,每相繞組由4個極相組組成,每個極相組由1把線組成,每把線的節距是1~6;極相組與極相組采用“頭接頭”和“尾接尾”的連接方法連接。

圖4-37 三相4極24槽單層鏈式繞組展開圖
(2)繞組展開分解圖 實際電動機三相繞組的12個極相組(12把線)是按著圖4-37排布在定子鐵芯中的。初學者看繞組展開圖會感到亂而不易懂,為了使看圖簡單便于下線,將圖4-37分解成圖4-38,在其上端標有下線順序數字,按這些順序數字進行下線即可。

圖4-38 三相4極24槽單層鏈式繞組展開分解圖
(3)線把的繞制與整理 此電動機每相繞組共有4個極相組,每個極相線只有一把線,所以繞線時要繞完4把線(為1相繞組)后斷開,標為A相繞組,如圖4-38(a)所示,按每把線的繞線順序分別標清A1、A2、A3、A4。A相繞組的首頭標清D1,尾頭標為D4。將A相繞組的A2、A3、A4摞在一起兩邊綁好,外面只剩一把線A1。繼續繞出4把線,定作B相繞組,按繞線順序,如圖4-38(b)所示分別標清每把線的名稱為B1、B2、B3、B4。B相繞組的首頭標清D2,尾頭標明D5。將B2、B3、B4摞在一起,兩邊綁好。最后繞出4把線,標為C相繞組,按繞線順序分別標清每把線的名稱。C相首頭標清D3,尾頭標明D6。將C2、C3、C4摞在一起兩邊綁上,外面只留C1一把線。
(4)下線前的準備工作 按原電動機槽絕緣紙和相間絕緣紙的尺寸,裁制24條槽絕緣紙和24塊相間絕緣紙,放在定子旁;再按槽絕緣紙的尺寸裁制幾條作為引槽紙,將制作槽楔的材料及下線工具放在定子旁,準備下線。
(5)第1槽的確定 根據出線口的中心線在兩個遠頭中間槽上的要求設計第1槽。由圖4-37可知,6根引出線頭最遠的是19槽和8槽,這兩個最遠頭中間槽是1槽,那么出線口的中心線就放在1槽,參照圖4-36,用粉筆標清第1槽。
(6)下線順序 下線順序是“A1—B1—C1—A2—B2—C2—A3—B3—C3—A4—B4—C4”,詳細下線步驟按圖4-38所示線把上端所標數字進行。
(7)下線方法 將圖4-38擺放在電動機旁的工作臺上。參照以下步驟進行下線:
第1步:將A1正向極相組擺放在定子鐵芯內,將右邊下在第6槽中,A1左邊不下,將A1左邊與鐵芯之間墊上絕緣紙,檢查A1與A2的過線從6槽引出,為A1下線正確。
第2步:對著圖4-38,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B1,右手將A2、A3、A4從B1中掏出,放在定子旁;將B1右邊空過1個槽下在第8槽中,左邊空著不下,B1下完后,檢查D2下在第8槽中,A2、A3、A4從B1中掏出,則B1下線正確。在下B1的右邊時可以空過一個槽,這個槽是給極相組A2留的,從圖上可以看出每個極相組都是由一把線組成的,所以下線時每下一個極相組右邊都空過一個槽。
第3步:對著圖4-38,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C1,右手把A2、A3、A4和B2、B3、B4從C1中掏出放在一旁,將C1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第10槽中。
第4步:將C1左邊下在第5槽中,下完后檢查D3下在5槽,C1與C2過線從10槽中引出;A2、A3、A4和B2、B3、B4從C1中掏出,則C1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1與B1兩端之間墊上相同絕緣紙。
第5步:從A相繞組中解下A2,把A3、A4綁在一起,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A2,右手把B2、B3、B4和C2、C3、C4從A2中掏出,放在定子旁,將A2右邊空過1個槽,下在第12槽中。
第6步:將A2左邊下在第7槽中;A2下完后,檢查A2與A1過線是6槽引出線與12槽引出線連接的結果,A2與A3的過線從7槽中引出,B2、B3、B4和C2、C3、C4從A2中掏出,則A2下線、掏把正確,在A2與C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7步:左手拿起正向極向組的B2,右手從B2中掏出A3、A4和C2、C3、C4放在一旁,將B2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第14槽中。
第8步:將B2的左邊下在第9槽中;B2下完后,檢查B1與B2的過線是B1左邊連接9槽的結果,B2與B3的過線從14槽中引出,A3、A4和C2、C3、C4從B2中掏出,則B2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B2與A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9步: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C2,右手從C2中掏出B3、B4和A3、A4,將C2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16槽中。
第10步:將C2左邊下在11槽中;C2下完后,檢查C1與C2的過線是10槽引出線與16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C2與C3的過線從11槽中引出,A3、A4和B3、B4從C2中掏出,則C2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2與B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1步: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A3,右手從A3中掏出B3、B4和C3、C4放在一旁,將A3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第18槽中。
第12步:將A3左邊下在第13槽中;下完A3后,檢查A2與A3的過線是7槽引出線連接13槽引出線的結果,A3與A4的過線從18槽中引出,B3、B4和C3、C4從A3中掏出,則A3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將相間絕緣紙墊在A3與C2兩端之間,A3下線結束。
第13步: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B3,右手將A4和C3、C4從B3中掏出,將B3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20槽中。
第14步:將B3左邊下在15槽中;B3下完后,檢查B2與B3的過線是14槽引出線與20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B3與B4的過線從15槽中引出,A4和C2、C4從B3中掏出,則B3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B3與A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5步: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C3,右手將A4、B4從C5中掏出放在一旁,將C3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22槽中。
第16步:將C3左邊下在17槽中;C3下完后,檢查C2與C3的過線是11槽引出線與17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C3與C4的過線從22槽中引出,A4和B4從C3中掏出,則C3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B3與C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C3下線結束。
第17步: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A4,右手將B4和C4從A4中掏出,放在定子旁,將A4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第24槽中。
第18步:將A4左邊下在第19槽中;下完A4后,檢查A3與A4的過線是18槽引出線連接著24槽引出線的結果,D4從19槽中引出,B4和C4從A4中掏出,則A4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4與C3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9步:把線把A1和B1的左邊撬起來讓出B4、C4右邊待下的2槽和4槽;左手拿起正向極向組的B4,右手將C4從B4中掏出,B4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第2槽中。
第20步:將B4左邊下在第21槽中;B4下完后,檢查B3與B4的過線是15槽引出線連接著21槽引出線的結果,D5從2槽中引出,C4從B4中掏出,則B4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在A4與B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21步:拿起反向極相組C4,將C4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4槽中。
第22步:將C4左邊下在第23槽中;C4下完后,檢查C3與C4的過線是22槽引出線與4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D6從23槽中引出,則C4下線正確;檢查無誤后,在C4與B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C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23步:將A1左邊下在1槽中;A1下完后,檢查D1從1槽中引出,則A1下線正確;在A1與C4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24步:將B1左邊下在3槽中;B1下完后,檢查B1與B2過線是3槽引出線與9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則B1為下線正確;在B1與A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B相繞組下線結束。
(8)接線 在接線之前要詳細檢查每相繞組是否按圖4-38所示下在所對應槽中。先查A相繞組,具體方法如下:
將電動機定子鐵芯垂直放在地上,左手拿著劃線板,右手伸出食指。對著圖4-38(a)從D1開始,手指順著電流方向查A1,從1槽繞到6槽,從6槽繞到12槽,從12槽繞到7槽,從7槽繞進13槽,從13槽繞到18槽.從18槽繞到24槽,從24槽繞到19槽,然后從19槽D4繞出。左手用劃線板查找到A1與A2的過線、A2與A3的過線和A3與A4的過線。A相繞組查對后,照同樣方法,按圖4-38(b)所示查B相繞組和照圖4-38(c)所示查C相繞組,三相查對后,再用萬用表分別測量三相繞組與外殼的絕緣電阻和三相繞組之間的絕緣電阻,發現短路故障應及時排除。若絕緣良好,則開始接線。將D1、D4、D2、D5、D3、D6的6根引線套上套管,分別接到電動機接線板所對應的接線螺釘上,原來接線板上的連接銅片不要改動。如果沒有接線板,可按下面規定的接線法連接。
△形接線法:
D1、D6(1槽、23槽引出線)相連接電源。
D2、D4(8槽、19槽引出線)相連接電源。
D3、D5(5槽、2槽引出線)相連接電源。
Y形接線法:
D1(1槽引出線)引出接電源。
D2(8槽引出線)引出接電源。
D3(5槽引出線)引出接電源。
將D4、D5、D6(23槽、19槽、2槽引出線)連接在一起。
4.1.3 三相2極電動機單層繞組的下線方法
(1)繞組展開圖 圖4-39為三相2極18槽,節距為2/1~9、1/1~8的單層交叉式繞組展開圖。

圖4-39 三相2極18槽單層交叉式繞組展開圖
(2)繞組展開分解圖 實際2極18槽單層交叉式三相繞組的9把線(6個極相組)是按照圖4-40所示排布在定子鐵芯中的,為了使看圖簡便利于下線,采用圖4-40所示的繞組展開分解圖。從圖4-40中能更清楚地看出,A相繞組由A1(兩把線節距均是1~9)和A2(單把線節距為1~8)采用“尾接尾”組成,D1是A相繞組的頭,D4是繞組的尾;B相繞組由B1(單把線節距為1~8)和B2(兩把線節距均是1~9)采用“頭接頭”組成,D2是B相繞組的頭,D5是B相繞組的尾;C相繞組由C1(兩把線節距均是1~9)和C2(單把線節距為1~8)采用“尾接尾”組成,D3是C相繞組的頭,D6是C相繞組的尾。在每相繞組線把的上端都標有下線順序數字,下線時的步驟按這些數字順序進行。

圖4-40 三相2極18槽單層交叉式繞組展開分解圖
(3)線把的繞制和整理 該電動機每相繞組由兩個大把線和一個小把線組成,繞線時按“一大把、一大把、一小把”的順序每繞三把線一斷開,制作木制繞線模時應做有三個模芯四個隔板的繞線模,分三次繞完三相繞組的9把線。使用萬用繞線模一次可繞出6把線,為兩相繞組(但繞完三把線要斷開,留有足夠長的頭),再繞三把線即夠三相繞組,用綁帶分別綁好每把線的兩個邊。
拿起三把線按圖4-40(a)所示擺布好線把,第一大把線標為A1-1,左邊的頭定做D1,第二大把線標為A1-2,第三小把線標為A2,小把線上的線頭標明D4。拿起另外一組線把定作B相繞組,按繞線的順序,把這三把線翻個個兒,按圖4-40(b)所示變為小把在前、兩個大把線在后,把小把線標明B1,B1的線頭標明D2,第二大把線標明B2-1,第三大把線標明B2-2,第三把線上的線頭標明D5,標線的方法同前三把線。最后的三把線定作C相繞組,按圖4-40(c)所示,第一大把線標明C1,外甩線頭標明D3,第二大把線標明C1-2,第三把小把線標明C2,外甩線頭標明D6,標線的方法同前三把線。
(4)下線前的準備工作 按原電動機槽絕緣紙的尺寸,一次裁出18條槽絕緣紙,再多裁幾條作為引槽紙用;按原電動機相間絕緣紙的尺寸,依次裁出12塊相間絕緣紙,放在工作臺上;將制作槽楔的材料和下線工具放在定子旁,準備下線。
(5)下線順序 順序為:“A1-1—B1-2—B1—C1-1—C1-2—A2—B2-1—B2-2—C2”。
(6)下線方法 這種電動機的槽數、極數、極相組數、線把數均是三相4極36槽單層交叉式電動機的一半,但節距一樣(所以都叫交叉式),下線方法也一樣,就是比4極36槽單層交叉式繞組簡單。第1步至第8步完全相同于4極36槽單層交叉式繞組的下線方法(見4.1.1節)。
第9步:參照圖4-40(a)所示,將A2左邊下在11槽中,D4從11槽引出;A2下完后,檢查A1與A2的過線應是10槽引出線與18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D4從11槽中引出,B2和C2從A2中掏出,則A2下線、掏把正確;檢查無誤后,將相間絕緣紙墊在A2與C1兩端之間,A1下線結束。
第10步:參照圖4-40(b)所示,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B2,右手伸進B2中掏出C2,將B2-2靠在C2上(把A1、B1左邊沒下到槽中的線放好),將B2-1右邊空2個槽下在3槽中。
第11步:將B2-1左邊下在第13槽中。
第12步:將B2-2右邊下在第4槽中。
第13步:將B2-2左邊下在第14槽中;B2下完后,檢查B1與B2過線應是B1左邊線頭與13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D5從4槽中引出,C2從B2中掏出,則B2下線、掏把正確;在B2與A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4步: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C2,將右邊下在6槽中。
第15步:將C2左邊下在第17槽中;C2下完后,檢查C1與C2過線應是16槽引出線與6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D6從17槽中引出,則C2下線正確;在B2與C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C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16步:將A1-1左邊下在1槽中。
第17步:將A1-2左邊下在2槽中;A1下完后,檢查D1從1槽中引出,則A1下線正確;將相間絕緣紙墊在C2與A1兩端之間,A相繞組下線完畢。
第18步:將B1左邊下在第5槽中;B1下完后,檢查B1與B2過線應是5槽引出線與13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則B1下線正確;將相間絕緣紙墊在A1與B1兩端之間,B相繞組下線結束。
(7)接線 將D1~D6穿上套管引到接線盒上分別接到所對應標號的接線柱上,按原電動機接線方式(△或Y)連接起來。
4.1.4 單層同心式繞組的下線方法
(1)繞組展開圖 圖4-41為三相2極24槽,節距為1~12、2~11的單層同心式繞組展開圖。

圖4-41 三相2極24槽單層同心式繞組展開圖
(2)繞組展開分解圖 為了使看圖簡便,有利于下線,將圖4-41所示的繞組展開圖分解繞組展開分解圖,下線時按照線把上端標的下線順序數字進行。
(3)線把的繞制和整理 此電動機每相繞組由兩個極相組組成,每個極相組都是由一大把線套著一小把線組成的(所以稱同心式繞組)。同心式繞組繞制線把的方法是先繞小把后繞大把,按原電動機線徑大、小把周長的尺寸和匝數在萬用繞線模上調精確,依次按“一小把、一大把、一小把、一大把”的順序繞出4把線,為一相繞組。每把線兩邊用綁帶綁好,剪斷線頭從繞線模上卸下線把,定作A相繞組,按圖4-42(a)所示擺好A相繞組,按照繞線把的順序,先繞的小把定作A1-1,小把線上這根線頭定作D1;第二繞出的大把線標為A1-2;第三繞出的小把線定作A2-1;第四繞出的大把線標為A2-2,A2-2上那根頭標明D4,實際標時要參照圖4-42(a)所示。將A2-1、A2-2摞在一起,兩個邊用綁帶綁好,放在一旁。按繞制A相繞組的方法繞出4把線定作B相繞組,用同樣的方法標明B1-1、B1-2、B2-1、B2-2,如圖4-42(b)所示(注意B相繞組與A相繞組標每把線的代號方法一樣,只是下線時方向B與A相反)。把B2-1、B2-2摞在一起,兩邊綁在一起。最后仍照繞制A相繞組的方法繞出4把線定作C相繞組,照A相繞組命名的方法按圖4-42(c)將每把線分別標明C1-1、C1-2、C2-1、C2-2,把C2-1、C2-2兩邊摞在一起,兩邊用綁帶綁好,準備下線。

圖4-42 三相2極24槽單層同心式繞組展開分解圖
(4)下線前準備工作 按原電動機槽絕緣紙的尺寸依次裁24條槽絕緣紙和幾條同規格的引槽紙,裁16塊相間絕緣紙,將下線工具、制槽楔的材料放在定子旁準備下線。
(5)下線順序 繞線按“一小把一大把一小把一大把”的順序繞制,下線的順序與繞線的順序一樣,也按著“一小把、一大把、一小把、一大把”的順序下線,三相繞組下線順序為:A1-1—A1-2—B1-1—B1-2—C1-1—C1-2—A2-1—A2-2—B2-1—B2-2—C2-1—C2-2。
(6)下線方法 將圖4-42擺在定子旁,下哪個極相組,就對照哪相繞組展開圖,下線步驟按線把上端數字順序進行。參考前面內容確定第1槽的位置。
第1步:拿起正向極相組的A1,如圖4-42(a)所示,將A1-1右邊下在11槽中,左邊空著不下,在A1-1左邊與鐵芯之間墊上絕緣紙,防止鐵芯磨破導線絕緣層。
第2步:將A1-2右邊下在12槽中,兩手將A1兩端輕輕向下按;A1下完后,檢查D1應在A1-1的左邊,A1與A2的過線下在12槽中,則A1下線正確。
第3步: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B1,右手將A2從B1中掏出放在一邊,將B1-2靠在A2上,將B1-1右邊空過兩個槽下在15槽中,左邊空著不下,可以看出,凡是下由雙把線組成的極相組時右邊空兩個槽。
第4步:將B1-2右邊下在16槽中,左邊空著不下;B1下完后,檢查B1與B2的過線應在B1-2左邊,D2下在15槽中,A2從B1掏出,則B1下線、掏把正確;下完B1可以看出,整個繞組中的極相組是由雙把線組成的,在開始下線時留有4把線的左邊空著不下。
第5步: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C1,右手將A2和B2從C1中掏出,放在一邊,將C1-1右邊空過兩個槽下在19槽中。
第6步:將C1-1左邊下在10槽中。
第7步:將C1-2右邊下在20槽中。
第8步:將C1-2左邊下在9槽中;C1下完后,檢查D3應下在10槽中,C1與C2的線從20槽中引出,A2和B2從C1中掏出,則C1下線正確;在C1與B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對C1兩端進行初步整形,不要用力過大,免得絕緣紙破裂,造成短路故障。
第9步:解開A2兩端的綁帶,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A2,右手將B2和C2從A2中掏出,將A2-1右邊空過兩個槽下在23槽中。
第10步:將A2-1左邊下在第14槽中。
第11步:將A2-2右邊下在第24槽中。
第12步:將A2-2左邊下在13槽中;A2下完后,檢查D4應從13槽中引出,A1與A2的過線是12槽引出線與23槽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B2和C2從A2中掏出,則A2下線、掏把正確;在C1與A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3步:撬起A1-1、A1-2、B1-1、B1-2的左邊,空出待下的槽位,解開捆著B2-1、B2-2兩邊的綁帶,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B2,右手把C2從B2中掏出放在定子旁邊,將B2-1右邊下在3槽中。
第14步:將B2-1左邊下在18槽中。
第15步:將B2-2右邊下在4槽中。
第16步:將B2-2左邊下在17槽中;B2下完后,檢查D5應從4槽中引出,B1與B2的過線是B1-2左邊連接與18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C2從B2中掏出,則B2下線、掏把正確;在B2與A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17步:解開捆著C2兩邊的綁帶,將C2反向極相組擺放在一邊,將C2-1右邊下在7槽中。
第18步:將C2-1左邊下在22槽中。
第19步:將C2-2右邊下在8槽中。
第20步:將C2-2左邊下在21槽中;C2下完后,檢查D6應從21槽中引出,C1與C2的過線是20槽與7槽的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則C2下線正確;將相間絕緣紙墊在B2與C2兩端之間,C相繞組下線完畢。
第21步:將A1-1左邊下在2槽中。
第22步:將A1-2左邊下在1槽中;A1下完后,檢查D1應從2槽中引出,則A1下線正確;在A1與C2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A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23步:將B1-1左邊下在6槽中。
第24步:將B1-2右邊下在5槽中,檢查B1與B2的過線是5槽與18槽的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則B1下線正確;在B1與A1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B相繞組下線結束。
(7)接線 按照圖4-42(a)所示詳細檢查A相繞組每把線的節距、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接是否正確,D1、D4是否分別從2槽和13槽引出,A相繞組與圖4-42(a)所示是否相符。確認無誤后,測量A相繞組與外殼絕緣良好,則A相繞組下線正確。用同樣的方法檢查B相繞組和C相繞組,三相繞組經核查測量無誤后,將D1~D6分別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所對應的接線螺釘上,按原電動機接線方法連接起來。
4.1.5 單層同心式雙路并聯繞組的下線方法
單層同心式雙路并聯繞組分解展開情況如圖4-43所示。這種繞組的繞線方法與繞單路繞組的方法一樣,但要每繞一個極相組斷開一次;下線方法也基本一樣,區別在于雙路并聯繞組下線時不掏把,下線時可按繞組展開分解圖上端數字順序進行,在接線時要與單路連接的繞組區分開。D1由2槽和23槽引出線組成,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1的接線螺釘上;D4由12槽和13槽引出線組成,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4的接線螺釘上;D2由15槽和18槽引出線組成,套上套管后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D2的接線螺釘上;D5是由4槽和5槽引出線組成,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5的接線螺釘上;D3由7槽和10槽引出線組成,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上標有D3的接線螺釘上;D6由20槽和21槽引出線組成,套上套管引出,接在接線板標有D6的接線螺釘上,按原電動機接線方式△形或Y形接起來。

圖4-43 單層同心式雙路并聯繞組分解展開圖
4.1.6 單層鏈式繞嵌線步驟
(1)繞組展開圖 圖4-44為三相6極36槽節距為1~6的單層鏈式繞組展開圖。

圖4-44 三相6極36槽節距為1~6的單層鏈式繞線展開圖
(2)繞組展開分解圖 為了使看圖簡便利于下線接線,將圖4-44分解成圖4-45所示的繞組分解展開圖。從圖4-45中能更清楚地看出每相繞組由6個極相組組成,每個極相組由一把線組成,線把的節距全是1~6,極相組與極相組采用“頭接頭”和“尾接尾”的方式連接,三相繞組的6根線頭分別為:D1從1槽中引出,D4從31槽中引出;D2從8槽中引出,D5從2槽中引出;D3從5槽中引出,D6從35槽中引出,A、C相電流方向相同,B相與A、C相電流方向相反。

圖4-45 三相6極36槽節距為1~6的單層鏈式繞組展開分解圖
(3)線把的繞制和整理 按原電動機線把周長尺寸、導線直徑、匝數在調好的萬用繞線模上一次繞出6把線,每把線兩邊用綁帶綁好,將6把線從繞線模上卸下來。按繞線順序對著圖4-45(a)所示標清每把線代號,將左數第1把標為A1,A1上的線頭標上D1;第2把線標為A2;第3把線標為A3;第4把線標為D4;第5把線標為A5;第6把標為A6,A6上的線頭標為D4;為使下線不亂,將A2~A6摞在一起兩邊捆好。按同樣方法再繞出6把線,定為B相繞組,按繞線順序對著圖4-45(b)標清每把線的代號,將左數第1把線標為B1,B1外甩的線頭標為D2;第2把線標為B2;第3把線標為B3;第4把線標為B4;第5把線標為B5;第6把線標為B6,B6上外甩的線頭標為D5;為使下線不亂,將B2~B6摞在一起兩邊捆好。最后繞出6把線,定為C相繞組,用同樣的方法將6把線分別標上C1~C6,C1外甩那根線頭標為D3,C6外甩那根線頭定為D6;為使下線不亂,將C2~C6兩邊線摞在一起,線把兩邊捆緊。
(4)下線前準備工作 按原電動機槽、相間絕緣紙的尺寸一次裁出36條絕緣紙和36塊相間絕緣紙,按槽絕緣紙的尺寸裁出幾條為引槽紙,將制作槽楔的材料和下線用工具擺在定子旁的工作臺上,準備下線。
(5)下線順序 下線順序為:A1—B1—C1—A2—B2—C2—A3—B3—C3—A4—B4—C4—A5—B5—C5—B6—B6—C6。
(6)第1槽的確定 根據“出線口中心線在兩個遠線頭中間槽上”的要求確定第1槽,如圖4-44所示。6根線頭分別從31、35、1、2、5、8槽中引出,最遠的兩根線頭是31槽和8槽,這兩個線頭的中間槽是1槽,就將出線口中心線定在1槽中。這樣更便于理解。
(7)下線方法 下線時按照圖4-45所示線把上端下線順序數字進行下線。
這種電機繞組與三相4極24槽單層鏈式繞組相比,槽數多12個;極相組數多6個,其他線把節距、極相組與極相組連接方式都一樣,就是多下6個極相組的12槽線罷了。即第1步至22步,參照三相4極24槽單層鏈式繞組的下線方法下線。
第23步: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A5,右手將B5、B6和C5、C6從A5中掏出,將A5右邊空過1個槽下在第30槽中。
第24步:將A5左邊下在25槽中;A5下完后,檢查A4與A5過線是19槽引出線與25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A5與A6的過線下在30槽中,B5、B6和C5、C6從A5中掏出,則A5下線、掏把正確,將相間絕緣紙墊在A4與C4兩端之間。
第25步:左手拿起反向極相組的B5,右手將A6與C5、C6從B5中掏出,將B5右邊空過1個槽下在32槽中。
第26步:將B5左邊下在27槽中;B5下完后,檢查B4與B5的過線是26槽引出線與32槽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B5與B6過線從27槽中引出,C5、C6和A6從B5中掏出,則B5下線、掏把正確;在B5與A5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27步: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的C5,右手將A6、B6從C5中掏出,將C5的右邊空過1個槽下在34槽中。
第28步:將C5左邊下在29槽中;C5下完后,檢查C4與C5的過線是23槽與29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C6與C5的過線從34槽中引出,A6、B6從C5中掏出,則C5下線、掏把正確;在C5與B5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
第29步:左手拿起反向起極相組的A6,右手將C6、B6從A6中掏出,將A6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36槽中。
第30步:將A6左邊下在31槽中,D4從31槽中引出;A6下完以后,檢查A6與A5的過線是30槽引出線與36槽引出線相連接(尾接尾)的結果,D4從31槽中引出;B6、C6從A6中掏出,則A6下線、掏把正確;將相間絕緣紙墊在兩端之間。
第31步:左手拿起正向極相組B6,右手將C6從B6中掏出,將B6右邊空過一個槽下在2槽中,D5從2槽中引出。
第32步:將B6左邊下在第33槽中;B6下完后,檢查B5與B6的過線是27槽引出線與33槽引出線相連接(頭接頭)的結果,D5從2槽中引出,C6從B6中掏出,則B6下線、掏把正確;將相間絕緣紙墊在B6與A6兩端之間。
第33步:將C6反向極相組放入定子內,將右邊空過1個槽下在第4槽中。
第34步:將C6左邊下在35槽中,D6從35槽中引出;C6下完后,檢查C5與C6的過線是34槽引出線與4槽引出線相連接的結果;D6從35槽中引出,則C6下線、掏把正確;在C6與B6兩端之間墊上相間絕緣紙,C相繞組下線結束。
第35步:將A1左邊下在1槽中,A相繞組下線完畢。
第36步:將B1左邊下在3槽中,B相繞組下線完畢。
(8)接線 檢查A相繞組每把線的節距、極相組與極相組的連接情況、D1與D4的引出線是否與圖4-45相符;再測量A相繞組與外殼絕緣是否良好;再用同樣方法查B、C兩相的三相繞組與圖4-44是否相符,絕緣是否良好。將D1~D6分別套上套管引到接線盒上,將每根線頭對位接在6根接線螺釘上,再按原電動機△形或Y形連接方式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