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碳、氫的測定

碳和氫是組成石油的理想元素,原油的氫碳比(氫碳質量比或氫碳原子比,記作H/C比)是反映原油化學組成的一個重要參數。對于烴類化合物來說,H/C比是一個與其化學結構和分子量大小有關的參數,隨著石油及其產品中環狀結構的增加,其H/C比下降,尤其是隨著芳香環結構的增加,其H/C比顯著減小。通過H/C比可以反映原油的屬性,一般輕質原油或石蠟基原油的H/C比高(約1.9),重質原油或環烷基原油H/C比低(約1.5)。此外,H/C比是一個與物質化學結構有關的參數,同一系列的烴類,其H/C比隨著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烷烴的變化幅度較小,環狀烴的H/C隨分子量的變化幅度較大;不同結構的烴類,碳數相同時,烷烴的H/C原子比最大,環烷烴次之,而芳烴最小;對于環狀烴而言,相同碳數時,環數增加,其H/C原子比降低。H/C比也影響著原油及油品的性質,H/C比降低,油品的密度和沸點升高;而油料的H/C比越高其價值越高,因為油料加工過程中氫耗越小;而且通常油料的質量熱值隨燃料元素組成中H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見,石油及油品中碳和氫含量的測定在石油化工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碳和氫含量測定常采用氧化燃燒重量定量法,屬分解定量法。

方法原理是:試樣在氧氣流和催化劑的作用下,經高溫灼燒和催化氧化,使試樣中的碳和氫分別定量地轉變為二氧化碳和水。設法除去干擾元素后,用已稱過質量的燒堿石棉(NaOH)吸收管吸收二氧化碳;無水氯化鈣(CaCl2)或無水高氯酸鎂[Mg(ClO42]吸收管吸收水,再稱重求得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后,計算出試樣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

由此可見,試樣中碳和氫的測定,可以分為下述三個步驟。

一、燃燒分解

測定碳氫時,能否使有機物燃燒分解完全、定量地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是關鍵。若燃燒分解不完全,即使吸收管的稱量準確,也不可能得到準確的分析結果。為此,需要選擇高效能的催化劑和適當的燃燒方法。良好的催化劑應具備:①催化氧化效能高,能加快樣品燃燒分解的速度,縮短分析時間;②工作溫度不能太高,以免影響燃燒管和電爐的使用壽命;③最好具有吸收其他雜元素(或化合物)的能力,以免干擾測定使分析操作簡化。

(一)催化劑

在經典的碳氫燃燒分析中,采用氧化銅作為催化劑。它是一種可逆性的催化氧化劑,當有機物在高溫下與氧化銅反應時,氧化銅部分地被還原成低價氧化物,同時此低價氧化物又立即被氣流中的氧氣活化成氧化銅。值得指出的是,氧化銅不僅在氧氣流中而且在非氧或混有少量氧的惰性氣流中,依然具有這種可逆性。這樣為在惰性氣流中進行燃燒分解,以及同時測定碳、氫、氮創造了有利條件。實驗證明,多孔狀的大顆粒(10~20篩目)氧化銅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

四氧化三鈷也是一種高效催化氧化劑。它是一種可逆性氧化劑,由氧化鈷和三氧化二鈷混合組成,在氧氣流中,較低的溫度下就具有很強的催化氧化效能。例如,在345℃時就能使甲烷定量地氧化完全。雖然其工作溫度以600℃為宜,但在溫度高達800℃時,仍具有良好的氧化效能,并且工作壽命較長,對含氟、磷、砷等的有機物,燃燒后生成的氧化物也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但是四氧化三鈷吸收鹵素和硫的能力不如高錳酸銀的熱解產物強。

另一類催化氧化劑是金屬氧化物的銀鹽(如釩酸銀、鉻酸銀、鎢酸銀、高錳酸銀等)的熱解產物,這類氧化劑的特點是除具有很強的催化氧化性能外,還能高效地吸收鹵素和硫等干擾元素。其中應用最多的是高錳酸銀的熱解產物,它是一種帶金屬光澤的黑色粉末,由高錳酸銀結晶加熱分解而成。經化學分析和X射線衍射等方法進行研究后知道這種物質在不超過790℃時,組成以銀:錳:氧為1:1:(2.6~2.7)的比例存在(通常寫成AgMnO2)。它的內部結構是金屬銀呈原子狀態均勻分散于二氧化錳中,并處于晶格表面的缺陷中形成活性中心,使其形成了很強的吸收鹵素和硫的能力。而且,這種物質組成中的二氧化錳在較低的氧化溫度下(500℃),有很高的催化氧化性能,能在氧氣流下將烴類定量氧化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它在氧化溫度大于600℃時容易分解,顏色變成褐紅色,氧化效能降低;而通常在500~550℃的工作溫度下,對于某些難分解的樣品(如含C—Si、C—B、C—S鍵的有機物)又存在氧化不完全的問題。為此,多使用混合型的催化劑。例如:采用四氧化三鈷與氧化銀熱分解產物聯合使用的辦法,有AgMnO2/Co3O4或AgMnO2/Co3O4/AgMnO2。這樣既發揮了銀鹽能吸收鹵素和硫的優點,又使兩種催化劑的氧化性能協同作用,提高了催化氧化效能。這是碳、氫定量分析中應用較廣的催化劑。實踐證明,幾種催化劑混合聯用,確是一類行之有效的性能優良的催化氧化劑。

(二)燃燒方法

分解有機物的方法,最早采用燃燒管分解法。原理是將試樣和適當的催化氧化劑放在燃燒管中加熱分解,分解產物借助氧氣流慢慢地趕入催化劑填充區,在那里完成氧化作用。由于當時使用的催化劑效能較低,因此,約束了氧氣的流速和燃燒的速度,造成燃燒管分解法所需分析時間較長。

真空燃燒法是將試樣在抽真空的密封燃燒管中,借助于填充的氧化銅催化劑進行燃燒分解,然后打開燃燒管,導入氧氣,燒盡試樣,并把燃燒產物送到吸收系統中,進行碳、氫的定量測定。本法適用于易爆和易揮發的試樣及含氮有機物中碳和氫的測定。

空管燃燒法是在無填充催化劑的空管中,在高溫時,加快氧氣流速(50mL/min),將試樣燃燒。常用的方法是將試樣裝在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的玻璃套管中,套管置于燃燒管中,使套管開口端背向氧氣流,而朝向燃燒管末端,然后以與氧氣流相反方向移動加熱器加熱試樣,這樣,使試樣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首先迅速汽化和熱解,再通以50mL/min的快速氧氣流,使裂解產物氧化。本法的最大優點是燃燒速度快、效果好;缺點是小套管在裝樣時,其表面容易吸收水汽,干擾氫的測定。另外應防止試樣在受熱分解時,產物沖出套管,引起燃燒分解氧化的不完全。

二、干擾元素的排除

測定碳、氫元素的過程中,樣品中的硫、氮、鹵素等有機化合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鹵化氫或鹵素、硫和氮的氧化物。它們的存在影響碳、氫的定量測定。

(一)鹵素和硫化物干擾的排除

通常用銀絲吸收鹵化氫或鹵素及硫化物。鹵化氫或鹵素在600℃左右與銀作用生成鹵化銀。硫在燃燒時必須生成三氧化硫,才能被銀絲吸收生成硫酸銀。由于這種吸收劑的吸收效率低,常用增加銀絲層的厚度和表面積(如采用載銀的沸石等)來提高它的吸收能力。金屬氧化物的銀鹽是鹵素和硫化物的高效吸收劑,常用的銀鹽有高錳酸銀熱分解產物、鎢酸銀、銀和四氧化三鈷混合物等,它們既是高效的催化劑,又是高效的吸收劑。這些吸收劑中的銀是以原子狀態均勻分散在氧化物中,它不僅具有很強的吸收鹵素和硫化物的能力,又可以將樣品中的硫完全氧化成為三氧化硫,使脫硫完全。

(二)氮氧化物干擾的排除

有機氮化物在燃燒過程中生成氮氣和一定數量的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影響碳的測定結果,常用以下兩種方法排除其干擾。

(1)吸收法:生成的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常用二氧化錳作吸收劑,在室溫下可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錳:

燃燒產物的一氧化氮在吸收管的空間中與氧氣充分混合,轉化成二氧化氮也被內層的二氧化錳吸收。二氧化錳吸收二氧化氮主要是由于表面存在的羥基具有吸附活性,二氧化氮由羥基吸附后,再與二氧化錳作用生成硝酸錳并放出水分。因此,在二氧化錳層的后部要加一段無水高氯酸鎂,使水分不致進入二氧化碳吸收管內。

(2)還原法:用金屬銅作還原劑,在550℃溫度下,將氮氧化物還原為氮氣。

由于金屬銅也與氧作用生成氧化銅,所以還原法只限用于含少量助燃氧氣的惰性氣流中。燃燒分解后多余的氧氣也被金屬銅吸收。這種方法常用在碳、氫、氮同時測定的流程中。

三、燃燒產物的測定

試樣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經典的定量方法是重量法:采用裝有相應吸收劑的吸收管,依次把水和二氧化碳分別吸收,稱量吸收管的增重,通過計算,求得碳和氫的百分含量。常用的吸水劑有無水氯化鈣、硅膠、五氧化二磷、無水高氯酸鎂等,其中無水高氯酸鎂為最佳。其吸收容量可達自身重量的60%,使用壽命比其他吸收劑長,吸水后體積收縮率小,是使用最廣泛的吸水劑。

一般用燒堿石棉作為二氧化碳吸收劑。它是一種浸有濃氫氧化鈉的石棉,干燥后粉碎成10~20篩目的顆粒待用。其中的氫氧化鈉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并放出1mol的水。

因此在二氧化碳吸收管內,在燒堿石棉后部必須另加一段無水高氯酸鎂作吸水劑,以免造成碳的誤差。同時,也使經過水和二氧化碳兩根吸收管前后的氣流保持同樣的干燥度。

圖2-1是高錳酸銀熱分解產物作催化劑的碳、氫測定裝置示意圖。分為氧氣凈化、燃燒分解和吸收三部分。先做空白實驗,然后取樣(3~5mg)分析。燃燒完畢,稱取各個吸收管的增重,計算碳、氫百分含量:

圖2-1 高錳酸銀熱分解產物測定碳、氫裝置示意圖

1—干燥塔;2—Mg(ClO42;3—燒堿石棉;4—鉑舟;5—小套管;6—高錳酸銀熱分解產物;7—電爐;8—銀絲;9—MnO2

式中,a為樣品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mg;a0為二氧化碳空白值,mg;b為樣品燃燒生成水的質量,mg;b0為水的空白值,mg;W為樣品質量,mg;27.37為二氧化碳中含碳量,%;11.19為水中含氫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宽甸| 寿宁县| 横峰县| 黔江区| 曲麻莱县| 孟州市| 蓬安县| 达日县| 襄垣县| 如东县| 老河口市| 桂东县| 宜章县| 忻城县| 永靖县| 洛南县| 基隆市| 五台县| 和林格尔县| 施秉县| 绵阳市| 西华县| 郴州市| 灵丘县| 杂多县| 玉山县| 平泉县| 阿克苏市| 牟定县| 双牌县| 罗山县| 承德县| 烟台市| 孙吴县| 武胜县| 榆树市| 高碑店市| 广汉市| 巴楚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