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生產技術(第二版)
- 王燕麗 李軍
- 19240字
- 2019-03-12 12:22:39
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一 選擇豬場場址
養豬場場址選擇的正確與否,與豬群的健康狀況、生產性能以及生產效率等密切相關。因此,場址選擇應根據豬場的性質、規模和生產任務,對供選場地的地形地勢、水文地質、氣候、飼料與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產品銷售、與周圍環境(工廠、居民點及其他畜牧場)的距離、當地農業生產布局、豬場糞尿污水處理和防疫滅病等自然和社會條件進行全面調查,綜合分析后再作決定。
一、選擇土地
豬場用地應進行嚴格的選擇,既要求符合土地利用發展規劃和村鎮建設發展規劃,又滿足建設工程需要的水文和工程地質條件。做到節約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丘陵山地建場時應盡量選擇陽坡,坡度不超過20°。
二、考慮地勢條件
豬場地勢應選擇高燥、平坦,土壤要求透氣性好,易滲水,熱容量大,以沙壤土為宜。土壤一旦被污染則多年具有危害性,所以選擇場址時應避免在舊豬場或其他畜牧場場地上重建或改擴建。
三、考慮水源、電力及交通條件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于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并易于凈化和消毒。水源的建設還要給豬場今后的生產發展留有余地。一個萬頭豬場日用水量達150~250t,豬只參考需水量見表1-1-1,供選擇水源時參考。
表1-1-1 豬只所需水量和流速

機械化豬場有成套的機電設備,包括供水、保溫、通風、飼料加工、飼料運輸、飼料輸送、清潔、消毒、沖洗等設備,用電量較大,加上生活用電,一個萬頭豬場的用電負荷(除飼料加工外)達70~100kW。當電網供電不穩定時,豬場應自備小型發電機組,應付臨時停電。
養豬場的飼料、產品、糞污、廢棄物等運輸量很大,為了減少運輸成本,在防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場址應保證便利的交通條件,并保證飼料的就近供應、產品的就近銷售及糞污和廢棄物的就地利用和處理,以降低生產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圍環境。
四、考慮衛生防疫條件
為了保持良好的衛生防疫和安靜的環境,豬場應遠離居民區、獸醫機構、屠宰場、公路、鐵路干線(1000m以上),并根據當地常年主導風向,使豬場位于居民點的下風向和地勢較低處。與其他養殖場應保持足夠的距離,一般距離中小型牧場應不少于150~300m、距大型牧場應不少于1000~1500m。另外豬場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及污水,如果能把養豬與養魚、種蔬菜、水果或其他農作物結合起來,則會變廢為寶,綜合利用,保持生態平衡,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
五、考慮土地面積
豬場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存欄繁殖母豬45~50m2/頭或年出欄商品育肥豬3~4m2/頭規劃,并根據豬場發展規劃留有發展余地。豬場生活區、行政管理區、隔離區另行考慮,一般可按生產區土地面積的1%~10%考慮。一個萬頭豬場占地面積約為30000m2為宜。
工作內容二 設計與定位豬場規模
在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資源優勢等具體情況,確定養豬場的經營類型與生產規模。
一、選擇豬場專業類型
規模化養豬場類型的劃分因采用的劃分標準不同而異。根據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肉豬的生產規模,規模化豬場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年出欄10000頭以上商品肉豬的為大型規模化豬場;年出欄3000~5000頭商品肉豬的為中型規模化豬場;年出欄3000頭以下的為小型規模化豬場。根據豬場的生產任務和經營性質的不同,又可分為種豬專業場、商品肉豬專業場、自繁自養專業場、公豬站。確定養豬場的經營類型,應以提高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應充分發揮本地區的資源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場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1.選擇種豬場
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建設種豬場。種豬場根據級別不同一般可分為:縣級種豬場、省級種豬場和國家級種豬場;根據種質不同又可分為曾祖代場、祖代場和父母代場。種豬場必須有對應政府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方可經營。種豬場的主要任務是生產良種為其他豬場提供后備種豬。
種豬場的技術要求、設備要求相對較高。飼養的種豬在繁殖力、產肉力及肉的品質等各方面均具有較高的品質。
2.選擇商品肉豬場
條件相對不足的可以選擇建設商品肉主場。商品肉豬場專門從事肉豬肥育,是以生產肉豬為經營目的。目前,我國商品肉豬場包括兩種形式,也是代表兩種技術水平,反映了商品肉豬專業場的發展過程。
一種是以專業戶為代表的數量擴張型,此類型是規模化養殖的初級類型,在廣大農村普遍存在。這種類型僅僅是養豬數量的增加,而無真正具有規模經營的實質內涵。從本質上講,飼養管理技術與我國傳統養豬無多大差別,飼養的仍然是含地方豬種血緣的雜種一代肉豬,生產水平低,市場競爭力薄弱,經濟較脆弱,生產者僅憑個人經驗經營,只有樸素的市場觀念和盈利思想,當市場行情好時,農戶紛紛飼養,一旦價格回落,又紛紛停產,穩定性極差。
另一種類型是擁有較大規模的資金、技術和設備的養豬經營形式,是規模化養豬的最高形式,這種形式有的稱為現代化密集型,它改變了傳統的飼養方式,飼養的是優質瘦肉型豬,采用的是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具備現代營銷手段,并能根據市場變化規律合理組織生產;豬場生產不僅規模擴大,而且產品質量也明顯提高,并采用了一定機械設備;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高,生產穩定,競爭力強。
3.選擇自繁自養場
選擇建設自繁自養的比較多。自繁自養場即母豬和肉豬在同一個豬場集約飼養,自己解決仔豬來源,以生產商品豬為主,在一個生產區培育仔豬,在另一個生產區進行肥育,我國大型、中型規模化商品豬場大多采取這種經營方式。種豬應是繁殖性能優良、符合雜交方案要求的純種或雜種,如培育品種(系)或外種豬及其雜種,來源于經過嚴格選育的種豬繁殖場;雜交用的種公豬,最好來源于育種場核心群或者種豬性能測定中心經測定的優秀個體。仔豬來源于本場種豬,不受仔豬市場的影響,穩定性好;在嚴格的疾病控制措施和標準化飼養條件下,仔豬不易發病,規格整齊,為實現“全進全出”的生產工藝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證,產品規范。
4.選擇公豬站
公豬站專門從事種公豬的飼養,目的在于為養豬生產提供量多質優的精液。公豬飼養場往往與人工授精站聯系在一起,由于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進一步擴大了種公豬的影響面。種公豬精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養豬生產的水平,為此種公豬必須性能優良,必須來源于種豬性能測定站經性能測定的優秀個體或育種場核心群(沒有種豬性能測定站的地區)優秀個體。飼養的種公豬包括長白豬、大約克夏豬、杜洛克豬等主要引進品種和培育品種(系),飼養數量取決于當地繁殖母豬的數量,如繁殖母豬數量為50000頭,按每頭公豬年承擔300頭母豬的配種任務,則需種公豬167頭;公豬年淘汰更新率如為30%,還需飼養后備公豬50頭,因此該地區公豬的飼養規模為217頭。如人工授精技術水平高,母豬的配種分娩率高,則可斟酌少量減少飼養公豬數。建場數量既要考慮方便配種,又要避免種公豬飼養數量過多而導致浪費。
二、確定養豬規模
確定養豬規模的方法有很多,現在介紹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量、本、利分析法。此法又稱為盈虧平衡分析法,是通過分析養豬生產中的產量、成本、利潤等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來尋求達到預期經營目的的經營規模的一種方法。
在量、本、利分析法下,把養豬生產的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其中:數額相對固定、不隨生產量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如豬舍圈欄及附屬建筑、設備設施等的折舊費等)是固定成本;數額不固定、要隨生產量變動而變動的(如飼料費、醫藥費、人工工資等)是變動成本。利用量、本、利分析法可求得養豬場為達到目標盈利R時的經營規模和處于不虧不盈時的經營規模。
設養豬場的年固定成本為A,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為B,單位產品的售價為P,則養豬場處于不虧不盈時的經營規模(年生產數量)N0為:
N0=A/(P-B)
達到目標盈利R時的經營規模(年生產數量)NR為:
NR=(A+R)/(P-B)
例:某豬場修建豬舍圈欄及附屬建筑設施、設備等的投入為800萬元,按10年折舊;每千克肉豬增重的變動成本為4.20元;購入仔豬的平均體重為20kg,購入成本及所有雜費平均每頭為160元;準備喂養到100kg體重時出欄銷售,售價為每千克6.20元,求養豬場處于不虧不盈時的經營規模(年出欄頭數)和達到目標盈利20萬元時的經營規模(年出欄頭數)。
根據以上資料,A=8000000÷10=800000;B=4.20×(100-20)+160=496;P=6.20×100=620;R=200000,則養豬場處于不虧不盈時的經營規模(年出欄頭數)N0為:
N0=A/(P-B)=800000÷(620-496)=6452(頭)
達到目標盈利200000元時的經營規模(年出欄頭數)NR為:
NR=(A+R)/(P-B)=(800000+200000)÷(620-496)=8065(頭)
計算結果表明,該養豬場出欄100kg體重肉豬6452頭時不虧不盈;若要達到年盈利20萬元,需年出欄100kg體重肉豬8065頭。
量、本、利分析法的優點是分析過程直觀,計算簡單,容易理解和運用。缺點是在一個具體的生產單位中,有時很難完全把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劃分開,也就難以進一步分析計算;同時,計算公式對數量關系的描述都是作直線處理,也與實際情況不完全相符,因而計算結果只能是一定范圍內的近似值。
三、我國主要豬舍類型及優缺點分析
1.我國豬舍的主要形式
我國養豬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豬舍種類和建筑形式。不同豬場應綜合考慮各自的具體條件,選擇適用的豬舍類型和建筑形式。
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豬舍有很多種類型。習慣上可根據屋頂的結構形式、墻壁結構及窗戶有無、豬欄排列形式和用途等進行選擇。
(1)根據豬舍屋頂結構形式進行選擇 按豬舍屋頂的結構形式可分為單坡式、雙坡式、聯合式、平頂式、拱頂式、鐘樓式、半鐘樓式等豬舍類型(圖1-2-1)。

圖1-2-1 不同形式的豬舍屋頂
①單坡式 單坡式豬舍的屋頂只有一個坡向,跨度較小,結構簡單,用材較少,可就地取材,施工簡單,造價低廉,因前面敞開無坡,采光充分,舍內陽光充足、干燥、通風良好;缺點是保溫隔熱性能差,土地及建筑面積利用率低,舍內凈高低,不便于舍內操作。適合于跨度較小的單列式豬舍和小規模養豬場。
②雙坡式 雙坡式豬舍的屋頂有前后兩個近乎等長的坡,是最基本的豬舍屋頂形式,目前在我國使用最為廣泛,可用于各種跨度的豬舍。易于修建,造價較低,舍內通風、保溫良好,若設吊頂(天棚)則保溫隔熱性能更好,可節約土地和建筑面積;缺點是對建筑材料的要求較高,投資也略大。適用于跨度較大的雙列或多列式豬舍和規模較大的養豬場。
③聯合式 聯合式豬舍的屋頂有前后兩個不等長的坡,一般前坡短,后坡長,因此又稱為不對稱坡式。與單坡式豬舍相比,前坡可遮風擋雨雪,采光略差,但保溫性能大大提高,特點介于單坡式和雙坡式豬舍之間,適合于跨度較小的豬舍和較小規模的養豬場。
④平頂式 平頂式豬舍的屋頂近乎水平,多為預制板或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板,隨著建材工業的發展,平頂式的使用逐漸增多。優點是可充分利用屋頂平臺,節省木材,不需重設天棚,只要做好屋頂的保溫和防水,保溫隔熱性能良好,使用年限長,使用效果好;但是存在著造價較高、屋面防水問題較難解決的缺點。
⑤拱頂式 拱頂式豬舍的屋頂呈圓拱形,也稱圓頂坡式。優點是節省木料,造價較低,堅固耐用,吊設頂棚后保溫隔熱性能較好;缺點是屋頂本身的保溫隔熱較差,不便于安裝天窗,對施工技術要求較高等。
⑥鐘樓式和半鐘樓式 鐘樓式和半鐘樓式豬舍的屋頂是在雙坡式豬舍屋頂上安裝天窗,如只在陽面安裝天窗即為半鐘樓式,在兩面或多面安裝天窗稱為鐘樓式。優點是天窗通風、換氣好,有利于采光,夏季涼爽,防暑效果好;缺點是不利于保溫和防寒,屋架結構復雜,用木料較多,投資較大。此種屋頂適用于炎熱地區和跨度較大的豬舍,一般豬舍建筑中較少采用。
(2)根據墻壁結構和窗戶有無進行選擇 按豬舍墻壁的結構即密封程度可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密閉式豬舍。其中密閉式豬舍按窗戶有無又可分為有窗式和無窗式密閉豬舍。
①開放式豬舍 開放式豬舍三面設墻,一面無墻,通常是在南面不設墻。開放式豬舍結構簡單,造價低廉,通風采光均好,但是受外界環境影響大,尤其是冬季的防寒難于解決。開放式豬舍適用于農村小型養豬場和專業戶,如在冬季加設塑料薄膜可改善保溫效果(圖1-2-2)。

圖1-2-2 開放式豬舍
②半開放式豬舍 半開放式豬舍三面設墻,一面設半截墻。其優缺點及使用效果與開放式豬舍接近,只是保溫性能略好,冬季在開敞部分加設草簾或塑料薄膜等遮擋物形成密封狀態,能明顯提高保溫性能。
③有窗密閉式豬舍 豬舍四面設墻,多在縱墻上設窗,窗的大小、數量和結構可依當地氣候條件來定。寒冷地區可適當少設窗戶,而且南窗宜大,北窗宜小,以利保溫。夏季炎熱地區可在兩縱墻上設地窗,屋頂設通風管或天窗。這種豬舍的優點是豬舍與外界環境隔絕程度較高,豬舍保溫隔熱性能較好,不同季節可根據環境溫度啟閉窗戶以調節通風量和保溫,使用效果較好,特別是防寒效果較好;缺點是造價較高。適合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以及分娩舍、保育舍和幼豬舍(圖1-2-3)。

圖1-2-3 密閉式豬舍
④無窗密閉式豬舍 豬舍四面設墻,與有窗豬舍不同的是墻上只設應急窗,僅供停電時急用,不作采光和通風之用。該種豬舍與外界自然環境隔絕程度較高,舍內的通風、光照、采暖等全靠人工設備調控,能給豬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有利于豬的生長發育,能夠充分發揮豬的生長潛力,提高豬的生產性能和勞動生產率。缺點是豬舍建筑、設備等投資大,能耗和設備維修費用高。因而在我國還不十分適用,主要用于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的豬,如產房、仔豬培育舍等。
(3)根據豬欄排列方式進行選擇 按豬欄的排列方式又可分為單列式、雙列式和多列式豬舍(圖1-2-4)。

圖1-2-4 單列式、雙列式及多列式豬舍示意圖
①單列式豬舍 單列式豬舍的跨度較小,豬欄排成一列,一般靠北墻設飼喂走道,舍外可設或不設運動場。優點是結構簡單,對建筑材料要求較低,通風采光良好,空氣清新;缺點是土地及建筑面積利用率低,冬季保溫能力差。這種豬舍適合于專業戶養豬和飼養種豬。
②雙列式豬舍 雙列式豬舍的豬欄排成兩列,中間設一走道,有的還在兩邊再各設一條清糞通道,優點是保溫性能好,土地及建筑面積利用率較高,管理方便,便于機械化作業,但是北側豬欄自然采光差,圈舍易潮濕,建造比較復雜,投資較大。適用于規模化養豬場和飼養肥育豬。
③多列式豬舍 多列式豬舍的跨度較大,一般在10m以上,豬欄排列成三列、四列或更多列。多列式豬舍的豬欄集中,管理方便,土地及建筑面積利用率高,保溫性能好;缺點是構造復雜,采光通風差,圈舍陰暗潮濕,空氣差,容易傳染疾病,一般應輔以機械強制通風,投資和運行費用較高。一般情況下不宜采用,主要用于大群飼養肥育豬。
(4)根據豬舍的用途進行選擇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和不同生理階段的豬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根據豬的生理特點和生物學特性,設計建造了不同用途的豬舍,大體可有五種選擇,即公豬舍、空懷與妊娠母豬舍、泌乳母豬舍(分娩舍、產房)、仔豬保育舍和生長育肥豬舍。不同豬舍的結構、樣式、大小以及保溫隔熱性能等都有所不同。
①公豬舍 公豬必須單圈飼養,采用帶運動場的單列式為多。公豬隔欄高度為1.2~1.4m,每欄面積一般為7~9m2。公豬舍應配置運動場,以保證公豬有充足的運動,防止公豬過肥,保證健康,從而提高精液品質,延長利用年限。
②空懷及妊娠母豬舍 空懷和妊娠母豬舍可設計成單列式、雙列式或多列式,一般小規模豬場可采用帶運動場的單列式,現代化豬場則多采用成雙列式或多列式。空懷和妊娠母豬可采用群養,也可單養。群養時,通常每圈飼養空懷母豬4~5頭或妊娠母豬2~4頭。群養可提高豬舍的利用率,使空懷母豬之間相互誘導發情,但母豬發情不容易檢查,妊娠母豬還會因爭食、咬架而導致死胎、流產等。單養(單體限位欄飼養,每個限位欄長2.1~2.3m、內空寬0.65~0.68m)便于發情鑒定、配種和定量飼喂,但母豬的運動量小,受胎率有下降的趨向,難產和肢蹄病增多,降低母豬的利用年限。妊娠母豬亦可采用隔欄定位采食,采食時豬只進入小隔欄,平時則在大欄內自由活動,這樣可以增加活動量,減少肢蹄病和難產,延長母豬利用年限。
③泌乳母豬舍 泌乳母豬舍(也稱產房)供母豬分娩、哺育仔豬用,其設計既要滿足母豬需要,也要兼顧仔豬的要求。常采用三走道雙列式的有窗密閉豬舍,舍內配置分娩欄,分設母豬限位區和仔豬活動欄兩個部分。
④仔豬保育舍 仔豬保育舍也稱仔豬培育舍,常采用密閉式豬舍。仔豬斷奶后就原窩轉入仔豬保育舍。仔豬因身體功能發育不完全,怕冷,抵抗力、免疫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保育舍要提供溫暖、清潔的環境,配備專門的供暖設備。仔豬培育常采用地面或網上群養,每群8~12頭。
⑤生長育肥豬舍 生長育肥豬身體功能發育日趨完善,對不良環境條件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因此,可采用多種形式的圈舍飼養。生長肥育豬舍可設計成單列式、雙列式或多列式。生長育肥豬可劃分為育成和肥育兩個階段,生產中為了減少豬群的轉群次數,往往把這兩個階段合并成一個階段飼養,多采用實體地面、部分漏縫地板或全部漏縫地板的地面群養,每群10~20頭,每頭豬占地面(欄底)面積0.8~1.0m2,采食寬度35~40cm。
2.豬舍的基本結構
一個豬舍的基本結構包括地基與基礎、地面、墻壁、屋頂、門窗等,其中地面、墻壁、屋頂、門窗等又統稱為豬舍的外圍護結構。豬舍的小氣候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豬舍基本結構尤其是外圍護結構的性能(圖1-2-5)。

圖1-2-5 畜舍的主要結構
1—屋架;2—屋面;3—圈梁;4—吊頂;5—墻裙;6—鋼筋磚過梁;7—勒角;8—地面;9—踢腳;10—散水;11—地基;12—基礎
(1)地基與基礎 豬舍的堅固性、耐久性和安全性與地基和基礎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求地基與基礎必須具備足夠大的強度和穩定性,以防止豬舍因沉降(下沉)過大或產生不均勻沉降而引起裂縫和傾斜,導致豬舍的整體結構受到影響。
①地基 支持整個建筑物的土層叫地基,可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一般豬舍多直接建筑于天然地基上。天然地基的土層要求結實、土質一致、有足夠的厚度、壓縮性小、地下水位在2m以下。通常以一定厚度的沙壤土層或碎石土層較好。黏土,黃土,沙土,富含有機質和水分、膨脹性大的土層不宜用作地基。
②基礎 基礎是指豬舍墻壁埋入地下的部分。它直接承受豬舍的各種荷載并將荷載傳給地基。墻壁和整個豬舍的堅固與穩定狀況都取決于基礎,因此基礎應具備堅固、耐久、適當抗機械作用能力及防潮、抗震和抗凍能力。基礎一般比墻寬10~20cm,并成梯形或階梯形,以減少建筑物對地基的壓力。基礎埋深一般為50~70cm,要求埋置在土層最大凍結深度之下,同時還要加強基礎的防潮和防水能力。實踐證明,加強基礎的防潮和保溫,對改善舍內小氣候具有重要意義。
(2)地面 地面是豬活動、采食、休息和排泄的主要場所,與豬及豬舍內小氣候和衛生狀況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求地面堅實、致密、平整、不滑、不硬、有彈性,不透水、便于清掃和清洗消毒,導熱性小、具有較高的保溫性能,同時地面一般應保持一定坡度(3%~4%),以利于保持地面干燥。土質地面、三合土地面和磚地面保溫性能好,但不堅固、易滲水,不便于清洗和清毒。水泥地面堅固耐用、平整,易于清洗消毒,但保溫性能差。目前大多數豬舍地面為水泥地面,為增加保溫,可在地面下層鋪設孔隙較大的材料如爐灰渣、空心磚等;如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鋪地暖設施(水暖或電暖)。為防止雨水倒灌入舍內,一般舍內地面高出舍外30cm左右。
(3)墻壁 墻是基礎以上露出地面的、將豬舍與外界隔開的外圍護結構,是豬舍的主要結構,可分為內墻與外墻、承重墻與隔斷墻、縱墻與山墻等。豬舍墻壁要求具備堅固、耐久、抗震、耐水、防火、抗凍、結構簡單、便于清掃消毒、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墻壁的保溫隔熱能力取決于建材的特性、墻體厚度以及墻壁的防潮防水措施。
(4)屋頂與天棚
①屋頂 屋頂是豬舍頂部的承重構件和外圍護結構,主要作用是承重、保溫隔熱、遮風擋雨和防太陽輻射。屋頂是豬舍冬季散熱最多的部位,也是夏季吸收太陽能最多的部位。要求堅固、耐久、結構簡單,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和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光滑、有一定的坡度、不漏水、不透風,并能滿足消防安全要求。
②天棚 天棚又稱頂棚或天花板,是將豬舍與屋頂下空間隔開的結構。主要作用是使天棚與屋頂下的空間形成一個不流動的空氣緩沖層,對豬舍的保溫隔熱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利于豬舍的通風換氣。天棚必須具備保溫、隔熱、不透水、不透風、堅固、耐久、防潮、防火、光滑、結構簡單輕便等的特點。生產中關于天棚的保溫隔熱性能常有兩個問題被忽視,一是天棚本身的導熱性;二是天棚的嚴密性,前者是天棚能否起到保溫隔熱作用的關鍵,后者是天棚保溫隔熱的重要保證。
(5)門窗
①門 豬舍的門屬非承重的建筑配件,主要作用是交通和分割房間,有時兼具通風和采光的作用。可分為內門和外門。舍內分間的門和附屬建筑通向舍內的門稱為內門,豬舍通向舍外的門稱為外門。內門可根據需要設置,但外門一般每棟豬舍在兩山墻或縱墻兩端各設一洞,若在縱墻上設外門,應設在向陽背風的一側。門必須具備堅固、結實、易于出入、向外開。門的寬度一般為1.0~1.5m、高度2.0~2.4m。在寒冷地區,為加強門的保溫,防止冷空氣直接侵襲,通常增設門斗。其深度不應小于2.0m,寬度比門應大1.0~1.2m。
②窗 窗戶的主要作用是保證豬舍的自然采光和通風,同時還具有圍護作用。窗戶一般開在封閉式豬舍的兩縱墻上,有的在屋頂上開天窗。窗戶與豬舍的保溫隔熱、采光通風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窗戶的大小(面積)、數量、形狀、位置等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不同生理階段豬的需求進行合理設計,尤其是寒冷地區,必須兼顧采光、通風和保溫。一般原則是在滿足采光和夏季通風的基礎上,盡量少設窗戶。窗戶的大小以有效采光面積對舍內地面面積之比即采光系數來計算,一般種豬舍為(1:10)~(1:12),肥豬舍為(1:12)~(1:15)。窗底距地面1.1~1.3m,窗頂距屋檐0.2~0.5m為宜。炎熱地區南北窗的面積之比應保持在(1:1)~(2:1),寒冷地區則保持在(2:1)~(4:1)。
3.豬舍類型的選擇
豬舍的作用是為豬只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不同類型的豬舍,一方面影響舍內小氣候,如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另一方面影響豬舍環境改善的程度和控制能力,如開放式豬舍的小環境條件受到舍外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很大,不利于采用環境控制設施和手段。因此,根據豬的需求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同時考慮場內外其他因素,來確定適宜的豬舍類型十分重要。
豬舍的類型按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劃分為許多種,如果從豬舍環境控制和改善的角度,根據人工對豬舍環境的調控程度分類,可將豬舍分為開放式和密閉式兩種類型。生產中選擇開放式還是密閉式豬舍最為重要。豬舍類型的選擇可參考表1-2-1。
表1-2-1 中國畜舍建筑氣候分區

工作內容三 豬場規劃布局
養豬場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可以減少建場投資、方便生產管理、利于衛生防疫、降低生產運行成本。
一、豬場布局規劃的基本原則
(1)場內總體布局應體現建場方針、任務,在滿足生產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節約用地。
(2)大型豬場應根據各區域的功能進行區域劃分,分別規劃。
(3)按全年主導風向由上到下的順序依次排列種公豬舍、空懷母豬舍、妊娠母豬舍、分娩哺乳舍(產房)、斷奶仔豬舍、生長(后備)豬舍、肥育豬舍等各類豬舍。
(4)場內清潔(凈)道和污道必須嚴格分開,不得交叉。
(5)豬舍朝向和間距必須滿足日照、通風、防火、防疫和排污的要求,豬舍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東30°以內為宜;同一列相鄰兩豬舍縱墻間距控制在8~12m為宜、同一排相鄰兩豬舍端墻間距以不少于15m為宜。
(6)建筑布局要緊湊,在滿足當前生產的同時,適當考慮將來的技術提高和改擴建的可能性。
二、規劃豬場場地
豬場場地規劃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主要應有利于衛生防疫和飼養管理。豬場場地主要包括生產區、生產管理區、隔離區、生活區、綠化區、場內道路及排水等。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產,應根據當地全年主風向和場址地勢,有序安排以上各區。
1.生活區
生活區包括文化娛樂室、職工宿舍、食堂等。此區應設在豬場大門外面。生活區設在上風向或偏風向和地勢較高的地方,同時其位置應便于與外界聯系。
2.生產管理區
生產管理區又叫生產輔助區,包括行政和技術辦公室、接待室、飼料加工調配車間(如采購飼料,則不用設)、飼料貯存庫、辦公室、水電供應設施、車庫、雜品庫、消毒池、更衣清毒和洗澡間等。該區與日常飼養工作關系密切,距生產區距離不宜遠。
3.生產區
生產區包括各類豬舍和生產設施(各種生產豬舍、隔離舍、消毒室、獸醫室、藥房、值班室、飼料間),也是豬場的最主要區域,嚴禁外來車輛進入生產區,也禁止生產區車輛外出。
生產區應獨立、封閉和隔離,與生活區和管理區應保持一定距離(最好超過100m),并用圍墻或鐵絲網封閉起來,圍墻外最好用魚塘、水溝或果林綠化帶與生活區和管理區隔離。為了嚴禁來往人員、車輛、物料等未經消毒、凈化就進入生產區,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生產區最好只設一個大門,并設車輛消毒室、人員清洗消毒室和值班室等。
(2)出豬臺和集糞池應設置在圍墻邊,外來運豬車、運糞車等外來車輛不必進入生產區即可操作。
(3)若飼料廠不在生產區,可在生產區圍墻邊設飼料間,外來飼料車在生產區外將飼料卸到飼料間,再由生產區自用飼料車將飼料從飼料間送至各棟豬舍。飼料廠與生產區相連,則只允許飼料廠的成品倉庫一端與生產區相通,以便于區內自用飼料車運料。
4.隔離區
隔離區包括獸醫室和隔離豬舍、尸體剖檢和處理設施、糞污處理及貯存設施等。該區應盡量遠離生產豬舍,設在整個豬場的下風或偏風方向、地勢較低處,以避免疫病傳播和環境污染,該區是衛生防疫和環境保護的重點。
5.場內道路和排水
場內道路應分設凈道、污道、互不交叉。凈道專用于運送飼料、豬及飼養員行走等,污道則專運糞污、病豬、死豬等。生產區不宜設直通場外的道路,以利于衛生防疫,而生產管理區和隔離區應分別設置通向場外的道路。
豬場內排水應設置明道與暗道,注意把雨水和污水嚴格分開,盡量減少污水處理量,保持污水處理工程正常運轉。如果有足夠面積,應充分考慮高效利用雨水和污水的遠期發展規劃。
6.場區綠化
綠化可以美化環境、吸塵滅菌、降低噪聲、凈化空氣、防疫隔離、防暑防寒。但也有爭議,樹木也會把鳥吸引過來,而不利于疾病的防疫。
三、場區布局
豬場建筑物布局時需考慮各建筑物間的功能關系、衛生防疫、通風、采光、防火、節約占地等。
生活區和生產管理區與場外聯系密切,為保障豬群防疫,宜設在豬場大門附近,門口分別設置行人、車輛消毒池,兩側設值班室和更衣室。生產區各豬舍的位置需考慮配種、轉群等聯系方便,并注意衛生防疫,種豬舍、仔豬舍應置于上風向和地勢較高處。繁殖豬舍、分娩舍應設置在位置較好的地方,分娩舍要靠近繁殖豬舍,又要接近仔豬培育舍,育成豬舍靠近育肥豬舍,育肥豬舍設在下風向。商品豬置于離場門或圍墻靠近處,圍墻內側設裝豬臺,運輸車輛停在墻外裝車。
病豬隔離舍和糞污處理區應置于全場最下風向和地勢最低處,距生產區宜保持至少50m的距離。
炎熱地區,應根據當地夏季主風向安排豬舍朝向,以加強通風效果,避免太陽輻射。寒冷地區,應根據當地冬季主導風向確定朝向,減少冷風滲透量,增加熱輻射,一般以冬或夏季主風與豬舍長軸有30°~60°夾角為宜,應避免主風方向與豬舍長軸垂直或平行。
工作內容四 選擇機械設備
養豬場的設備延伸了人類的管理能力,是合理提高飼養密度、調控舍內環境、搞好衛生防疫和防止環境污染的重要保證。合理配置養豬設備,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豬只福利、提高生產性能和產品的質量,從而直接影響到養豬場的效益。
養豬場的主要設備包括各種限位飼養欄,漏縫地板,供水系統,飼料加工、貯存、運送及飼養設備,供暖通風設備,糞尿處理設備,衛生防疫、檢測器具和運輸工具等。
一、設計豬欄
豬欄是限制豬的活動范圍和防護的設施(備),為豬只的活動、生長發育提供了場所,也便于飼養人員的管理。豬欄一般分為公豬欄、配種欄、妊娠欄、分娩欄、保育欄、生長育肥欄等。豬欄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參數應符合GB/T17824.3的規定。
1.公豬欄
公豬欄面積一般為7~9m2,欄高1.2~1.4m,每欄飼養1頭公豬,柵欄可以是金屬結構,也可以是混凝土結構,欄門均采用金屬結構。最低要求是足夠牢固、易于人的離開。
2.配種欄
配種欄有兩種:一種是采用公豬欄,將公、母豬驅趕到欄中進行配種;另一種是由4個飼養空懷待配母豬的單體限位欄與1個公豬欄組成的一個配種單元,公豬飼養在空懷母豬后面的欄中。這種配種欄公、母豬飼養在一起,具有利用公豬誘導空懷母豬提前發情,縮短空懷期,便于配種,不必專設配種欄的優點。
3.母豬欄
集約化和工廠化養豬多采用母豬單體限位欄,一般用鍍鋅管焊接而成,由兩側欄架和前門、后門組成,前門處安裝食槽和飲水器,欄長2.1m、寬0.6m、高0.96m。飼養空懷及妊娠母豬,與群養相比,優點是便于觀察發情,及時配種,避免母豬采食爭斗,易掌握飼喂量,控制膘情,預防流產。缺點是限制母豬運動,容易出現四肢軟弱或肢蹄病,繁殖性能有降低的趨勢。母豬的單體限位欄見圖1-4-1。

圖1-4-1 普通型母豬單體限位欄
4.分娩欄
分娩欄是一種單體欄,是母豬分娩、哺乳和仔豬活動的場所。分娩欄的中間為母豬限位架,母豬限位架一般采用圓鋼管和鋁合金制成,長2.0~2.1m、寬0.55~0.65m、高1.0m。兩側是仔豬圍欄,用于隔離仔豬,仔豬在圍欄內采食、飲水、取暖和活動。分娩欄一般長2.0~2.1m,寬1.65~2.0m。
高床分娩欄是將金屬編織漏縫地板鋪設在糞溝的上面,再在金屬地板網上安裝母豬限位架、仔豬圍欄、仔豬保溫箱等(圖1-4-2)。

圖1-4-2 高床分娩欄
1—保溫箱;2—仔豬圍欄;3—分娩欄;4—鋼筋編織板網;5—支腿;6—糞溝
5.仔豬保育欄
現代化豬場多采用高床網上保育欄,主要由金屬編織漏縫地板網、圍欄、自動食槽、連接卡、支腿等部分組成,相鄰兩欄在間隔處設有一個雙面自動食槽,供兩欄仔豬自由采食。根據每欄仔豬的頭數,合理安排飲水器的數量(10頭/個飲水器),而且要有高低(見圖1-4-3和表1-4-1)。常用仔豬保育欄長2m、寬1.7m、高0.7m,離地面高度0.25~0.30m,可飼養10~25kg體重的仔豬10~12頭(圖1-4-4)。
表1-4-1 安裝乳頭式飲水器的建議高度


圖1-4-3 飲水器的合理高度

圖1-4-4 仔豬保育欄
1—連接桿;2—鋼筋編織地板;3—自動食槽;4—糞溝;5—支腿
6.生長育肥豬欄
生長育肥豬欄常用的有以下兩種:一種是采用全金屬柵欄加水泥漏縫地板條,也就是全金屬柵欄架安裝在鋼筋混凝土板條地面上,相鄰兩欄在間隔欄處設有一個雙面自動飼槽,供兩欄內的豬自由采食,根據每欄豬的頭數,合理安排飲水器的數量(8~10頭/個飲水器),也要有高低。另一種是采用實體隔墻加金屬欄門,地面為水泥地面,后部設有0.8~1.0m寬的水泥漏縫地板,下面為糞尿溝。實體隔墻可采用水泥抹面的磚砌結構,也可采用混凝土預制件,高度一般為1.0~1.2m。幾種豬欄(欄柵式)的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4-2。
表1-4-2 幾種豬欄(欄柵式)的主要技術參數

注:在采用小群飼養的情況下,空懷母豬、妊娠母豬欄的結構與尺寸和后備母豬欄相同。
二、設計飼喂設備
豬場喂料方式可分為機械喂料和人工喂料兩種。機械喂料是經飼料加工廠加工好的全價配合飼料,用飼料散裝運輸車直接送到豬場的飼料貯存塔中,然后用輸送帶送到豬舍內的自動飼槽或限量飼槽內進行飼喂。這種飼喂方法,飼料新鮮,不受污染,減少包裝、裝卸和散漏損失,還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節省勞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但設備造價高,成本大,對電的依賴性大。因此,在現代化的規模豬場采用較多。
目前,大多數豬場以人工喂料為主,由人工將飼料投到自動飼槽或限量飼槽。人工喂料勞動強度大,勞動生產率低,飼料裝卸、運送損失大,又易污染,但所需設備較少,投資小,適宜運送各種形態的飼料;不需要電力,任何地方都可采用。
無論采用哪種喂料方式,都必須使用飼槽。根據飼喂制度(自由采食和限量飼喂)的不同,把飼槽分為自動食槽和限量飼槽兩種。
1.自動飼槽
自動飼槽就是在飼槽的頂部裝有飼料貯存箱,貯存一定量的飼料,當豬吃完飼槽中的飼料時,貯料箱中的飼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落入飼槽內。自動飼槽有成品的自動干濕飼槽,也有用鋼板制造的飼槽,也有用水泥預制件拼裝而成的飼槽(有雙面和單面兩種形式)。雙面自動飼槽供兩個豬欄共用,單面自動飼槽供一個豬欄用(圖1-4-5)。自動飼槽適用于培育、生長和肥育階段的豬。豬各類自動飼槽的主要結構參數見表1-4-3。

圖1-4-5 自動飼槽
表1-4-3 豬各類自動飼槽的主要結構參數

2.限量飼槽
限量飼槽(圖1-4-6)用于公豬、母豬等需要限量飼喂的豬群,一般用水泥制成,造價低廉,堅固耐用,也可用鋼板或其他材料制成。每頭豬所需要的飼槽長度大約等于豬肩部的寬度。每頭豬采食所需飼槽長度見表1-4-4。
表1-4-4 每頭豬采食所需要的飼槽長度


圖1-4-6 限量飼槽
三、設計供水飲水設備
供水飲水設備是現代化豬場必不可少的設備,主要包括供水設備、供水管道和自動飲水器等。
1.供水設備
豬場供水設備主要包括水的提取、貯存、調節、輸送、分配等部分。現代化豬場的供水一般都是采用壓力供水,水塔或無塔供水設備是供水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有適當的容積和壓力,容積應能保證豬場2d左右的用水量。
2.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的設計施工應符合給排水規范要求,可選擇PVC或PPR等塑料供水管材,也可使用鐵質管材,但應做好防腐處理。室外給水管應埋至凍土層以下,防止冬季凍結。
3.自動飲水器
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種類很多,有鴨嘴式、乳頭式、杯式等,應用最為普遍的是鴨嘴式自動飲水器(圖1-4-7)。鴨嘴式自動飲水器結構簡單,耐腐蝕,壽命長,密封性能好,不漏水,流速較低,符合豬飲水要求。

圖1-4-7 豬用鴨嘴式自動飲水器
1—塞蓋;2—彈簧;3—密封膠圈;4—閥體;5—閥桿
除上述豬欄、飼喂設備和供水飲水設備外,現代化養豬場的設備還有供熱保溫與通風降溫設備、清洗消毒設備、糞便處理設備、運輸設備、檢測儀器以及標記用具與套口器等。
工作內容五 確定生產工藝流程
一、現代化豬場工藝流程
現代養豬生產工藝可以劃分為兩種:即一點一線式生產工藝和多點(兩點或三點)式生產工藝。前者的特點是各階段的豬群飼養在同一個地點,優點是管理方便,轉群簡單,豬群應激小,適合規模小、資金少的豬場,是目前我國養豬業中最常用的方式;后者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工藝,它通過豬群的遠距離隔離,達到控制各種特異性疾病、提高各個階段豬群生產性能的目的,但因需要額外的場地,在小型的豬場很難實現。
1.一點一線式生產工藝
一點一線式生產工藝是指在同一個地方、一個生產場內按配種、妊娠、分娩、保育、生長、肥育生產流程組成一條生產線。根據商品豬生長發育不同階段飼養管理方式的差異,又分成5種常用的生產工藝。
(1)兩段式生產工藝 其工藝流程如圖1-5-1所示。

圖1-5-1 兩段式生產工藝流程
該生產工藝的特點是豬在斷奶后直接進入生產肥育舍一直養到上市,飼養過程中轉群次數少,應激比較小。但由于較小的生長豬和較大的肥育豬飼養在同一類豬舍內,增加了疾病防疫的難度,也不利于機械化操作,而且這種方式比其他方式需要更大的建筑面積。所以,這種方式只適合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或完全依賴人工飼養管理的豬場。
(2)三段式生產工藝 其工藝流程如圖1-5-2所示。

圖1-5-2 三段式生產工藝流程圖
這種生產工藝的主要特點是哺乳期和保育期分開,加上生長肥育期共分為三個階段飼養,國內多數規模化豬場多采用這種生產工藝。采用此工藝的豬群應激比較小,同時可根據仔豬不同階段的生理需要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技術措施。
(3)四段式生產工藝 其工藝流程如圖1-5-3所示。

圖1-5-3 四段式生產工藝流程(A)
以萬頭豬場為例,每周有24頭母豬配上種,妊娠16周,產前提前1周進入分娩舍,分娩后哺乳4周斷奶,仔豬可繼續留在原圈飼養1周。24頭哺乳母豬斷奶后同時轉至配種舍,24窩仔豬5周后轉入保育舍,分娩欄空欄清潔清毒1周,仔豬在保育舍飼養5周后轉入生長舍飼養5周,然后轉入肥育舍飼養11周,體重95~114kg上市。
該工藝的主要特點是:①妊娠母豬單欄限位密集飼養,便于飼養管理,母豬不會爭吃打斗,避免損傷和其他應激,減少流產,而且比妊娠母豬小群飼養節約豬舍建筑面積500~600m2(以萬頭豬場計);②產仔欄按7周設計,妊娠母豬可在產前1周進入產仔哺乳舍,仔豬4周斷奶后,立即轉走母豬,而仔豬再留養1周后轉入保育舍,即可對產仔欄進行徹底清潔消毒,空欄1周,有利于衛生防疫;③保育欄也按6周設計,飼養5周,空欄清潔消毒1周,給生產周轉留有一定余地;④仔豬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長和肥育四段飼養,比三段(生長和肥育合二為一)飼養可節約豬舍建筑面積300m2左右(以萬頭豬場計)。
四段式生產工藝還有一種形式叫半限位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如圖1-5-4所示。它的特點是空懷和早期妊娠母豬采用每欄4~5頭的小群飼養,產前5周為了便于喂料和避免打斗流產,又轉入單欄限位飼養。采用這種工藝,哺乳母豬斷奶后回到配種妊娠舍內小群飼養,母豬活動增加,對增強母豬體質和延長母豬利用年限有一定好處,設計投資可減少一些,所以有些豬場也采用這種飼養工藝。缺點是小群飼養期飼養管理比較麻煩,有時母豬爭食打斗會增加應激,豬舍面積也有所增加。

圖1-5-4 四段式生產工藝流程(B)
(4)五段式生產工藝 其工藝流程如圖1-5-5所示。

圖1-5-5 五段式生產工藝流程
五段式生產工藝與四段式相比,主要差別是從生長到肥育分為三個階段,優點是可減少豬舍面積,一個萬頭豬場可減少300m2左右。缺點是豬群多次轉欄,應激增加。
一點一線的生產工藝最大的優點是地點集中,轉群、管理方便,主要問題是由于仔豬和公母豬、大豬在同一生產線上,容易受到垂直和水平的疾病傳染,對仔豬健康和生長帶來較為嚴重的威脅和影響。
2.多點(兩點或三點)式生產工藝
鑒于一點一線生產工藝存在的衛生防疫問題及其對豬生產性能的限制,1993年以后,美國養豬界開始采用了一種新的養豬工藝,英文名為Segregated Early Weaning,簡稱SEW,即早期隔離斷奶。這種生產工藝是指仔豬在較小的日齡即實施斷奶,然后轉到較遠的另一個豬場中飼養。它的最大特點是防止病原的積累和傳染,實行仔豬早期斷奶和隔離飼養相結合。它又可分為兩點式生產和三點式生產。
(1)兩點式生產工藝 其工藝流程如圖1-5-6所示。

圖1-5-6 兩點式生產工藝流程
(2)三點式生產工藝 其工藝流程如圖1-5-7所示。

圖1-5-7 三點式生產工藝流程
早期斷奶隔離飼養工藝的主要優點是:仔豬出生后21d內,其體內來自于母乳的特殊疾病的抗體還沒有消失以前,就將仔豬進行斷乳,然后轉移到遠離原生產區的清潔干凈的保育舍進行飼養。由于仔豬健康無病,不受病原體的干擾,免疫系統沒有激活,減少了抗病的消耗,因此不僅成活率很高,而且生長非常快,到10周齡時體重可達30~35kg,比一點一線法高10kg左右。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在77日齡時,早期隔離斷奶仔豬(5~10日齡斷奶后被運到遠離的保育場)比傳統方法養的仔豬多增重16.8kg。
兩點或三點的隔離距離最好盡可能遠些,理想的距離應為3~5km,100~500m的距離可視為合理。如果條件允許,豬場中豬舍的間距也應當設計得大一些。有些豬場由于地盤不夠或相鄰豬場太近,不適合多點生產。
二、確定各階段豬舍數量
確定豬舍的種類和數量,是養豬場規劃設計的基本程序。可根據生產工藝流程、飼養方式、飼養密度、豬欄占用時間、勞動定額,并綜合考慮場地、設備等情況確定豬舍的種類和數量。
1.確定各階段的工藝參數
為了準確計算場內各期、各生產群的豬只存欄數量,據此再計算出各豬舍所需的豬欄位數量,就必須首先確定各階段的工藝參數。應根據當地(或本場豬群)的遺傳基礎、生產力水平、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和物質保證條件以及已有的歷史生產記錄和各項信息資料,實事求是地確定生產工藝參數。表1-5-1所列工藝參數僅供參考。
表1-5-1 豬場工藝參數參考值

注:1.母豬年產胎次:目前的水平達到2.1胎左右。
2.母豬窩均總產和窩均產活都在上升的趨勢。
3.公母比例:如果考慮人工授精,可放到(1:50)~(1:100)。
2.確定各類豬舍中的豬只存欄量
確定生產工藝流程后就確定了需要建設的豬舍種類。各類豬舍中的豬只存欄量可依據生產規模和采用的飼養工藝進行估測。下面以年出欄1萬頭商品豬場采用六階段飼養工藝、各階段工藝參數按表1-5-1執行為例說明估算方法。
(1)所需豬舍的種類 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可知,所需豬舍的種類有種公豬舍、空懷母豬舍、妊娠母豬舍、分娩哺乳舍、斷奶仔豬保育舍、生長豬舍、肉豬肥育舍。
(2)各類豬舍中的豬只存欄量 各類豬舍中豬只存欄量計算如下。
3.確定各類豬舍的棟數
(1)確定繁殖節律 組建起哺乳母豬群的時間間隔(天數)叫作繁殖節律。嚴格合理的繁殖節律是實現流水式生產工藝的前提,也是均衡生產商品肉豬、有計劃利用豬舍和合理組織勞動管理的保證。繁殖節律按間隔天數可分為1日制、2日制、7日制或14日制等,視集約化程度和飼養規模而定。一般年產3萬頭以上商品肉豬的大型豬場多實行1日制或2日制,即每日(或每2日)有一批豬配種、產仔、斷奶、仔豬育成和肉豬出欄;年產5千~3萬頭商品肉豬的豬場多實行7日制,規模較小的養豬場所采用的繁殖節律較長。本例采用7天制。
(2)確定生產群的群數 用各生產群的豬只在每個工藝階段的飼養日數除以繁殖節律即為應組建的生產群的群數,再用每個工藝階段豬群的總頭數除以群數即可得到每群的頭數。本例計算結果見表1-5-2。
表1-5-2 應組建的豬生產群數及每群的頭數

(3)估算各類豬舍的棟數
①分娩哺乳豬舍 按繁殖節律組建的分娩哺乳母豬群各占一棟豬舍,再加上豬舍的沖洗消毒時間(一般為7d),則分娩哺乳母豬舍的棟數為:
②斷奶仔豬保育舍 按繁殖節律組建的斷奶仔豬群各占一棟豬舍,再加上豬舍的沖洗消毒時間(一般為7d),則斷奶仔豬保育豬舍的棟數為:
③生長豬舍 如果按每一個生產群占一棟豬舍來計算,再加上沖洗消毒的時間,則需要9棟,為了便于管理,減少豬舍棟數,生產上多將幾個生產豬群占用同一棟豬舍。本例中如果4個生產群占一棟豬舍,則棟數為8÷4=2(棟),考慮消毒需要再加1棟,則建造3棟生長豬舍即可滿足生產需要。
④育肥豬 同生長豬舍一樣,共需建造3棟肉豬肥育舍才能滿足生產需要。
⑤妊娠母豬舍 與生長豬舍相同,也是4個生產群共同占用一棟豬舍,考慮沖洗消毒再加一棟,共建4棟妊娠母豬舍就能保證生產。
⑥空懷待配母豬舍 按照以上思路,如果將5個生產群占一棟豬數,考慮消毒需要加1棟,則空懷母豬舍的總棟數為2棟。
⑦公豬舍 如采用自然交配,需要養24頭種公豬,建1棟公豬舍就能滿足需要。如采用人工授精,從外單位購買精液,則可不必飼養公豬,也就不用建造種公豬舍。
工作內容六 控制豬舍內環境
根據當地自然環境條件和養豬場具體情況,通過建造有利于豬只生存和生產的不同類型豬舍及環境設施,克服自然氣候因素對養豬生產的不良影響,稱為豬舍的環境控制。豬舍的環境控制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控制豬舍內溫度
豬舍內的溫度控制主要通過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豬舍的防暑降溫與防寒保溫來實現。
1.豬舍的保溫隔熱
通過保溫隔熱設計,選用熱阻大的建筑材料建設豬舍,通過豬舍的外圍護結構,在寒冷季節,將豬舍內的熱能保存下來,防止向舍外散失;在炎熱的季節,隔斷太陽輻射熱傳入舍內,防止舍內溫度升高,從而形成冬暖夏涼的豬舍小環境條件。
在豬舍的外圍護結構中,屋頂面積大,冬季散熱和夏季吸熱最多,因此,必須選用導熱性小的材料建造屋頂,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厚度。在屋頂鋪設保溫層和進行吊頂,可明顯增強保溫隔熱效果。
墻壁應選用熱阻大的建筑材料,如用空心磚或空心墻體,并在其中填充隔熱材料(如玻璃絲),可明顯提高墻壁的熱阻,取得更好的保溫隔熱效果。
在寒冷地區應在能滿足采光或夏季通風的前提下,盡量少設門窗,尤其是地窗和北窗,加設門斗,窗戶設雙層,氣溫低的月份掛草簾或棉簾保暖。
在冬季,地面的散熱也很大,可在豬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材料的地面增加保溫。豬床用保溫性能好、富有彈性、質地柔軟的材料,其他部位用堅實、不透水、易消毒、導熱性小的材料。
減小外圍護結構的表面積,可明顯提高保溫效果。在以防寒為主的地區,在不影響飼養管理的前提下,應適當降低豬舍的高度,以檐高2.2~2.5m為宜。在炎熱地區,應適當增加豬舍的高度,采用鐘樓式屋頂有利于防暑。
2.豬舍的防暑降溫
炎熱夏季,太陽輻射強度大,氣溫高,晝夜溫差小,持續時間長,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降低豬舍的溫度十分重要。防暑降溫方法很多,采用機械制冷的方法效果最好,但設備和運行費用高,經濟上不合算,一般不采用。常用的防暑降溫方法如下。
(1)通風降溫 通風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夏季多開門窗,增設地窗,使豬舍內形成穿堂風。炎熱氣候和跨度較大的豬舍,應采用機械通風,形成較強氣流,增強降溫效果。
(2)蒸發降溫 向屋頂、地面、豬體上噴灑冷水,靠水分蒸發吸熱而降低舍內溫度。但會使舍內的濕度增大,應間歇噴灑。在高濕氣候條件下,水分蒸發有限,故降溫效果不佳。
(3)濕簾-風機降溫系統 一種生產性降溫設備,由濕簾、風機、循環水路及控制裝置組成。主要靠蒸發降溫,也有通風降溫的作用,降溫效果十分明顯,是目前規模化豬場采用最為普遍的降溫方式。
另外常用的其他降溫措施還有在豬舍外搭設遮陽棚、屋頂墻壁涂白、搞好場區綠化、降低飼養密度以及供應清涼、潔凈、充足的飲水等。
3.豬舍的防寒保溫
寒冷季節,通過豬舍外圍護結構的保溫不能使舍內溫度達到要求時,就應該采取人工供熱措施,尤其是仔豬舍和產房。人工供熱可分為集中采暖和局部采暖兩種形式,集中采暖是用同一熱源,采用暖氣、熱風爐、火爐、火墻等供暖設備來提高整個豬舍的溫度,目前規模化豬場多采用熱風爐或地暖供暖方式;局部采暖是用紅外線燈、電熱板、火炕、保育箱、熱水袋等局部采暖設備對舍內局部區域供暖,主要應用在產仔母豬舍的仔豬活動區。
二、控制豬舍內濕度、通風與有害氣體
豬舍內的濕度與有害氣體可通過通風來控制。濕度很少出現較低的情況,此時可通過地面灑水或結合帶噴霧消毒來提高濕度。濕度高時通過通風可排出多余的水汽,同時排出有害氣體。通風分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方式。
1.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靠舍內外的溫差和氣壓差實現的。豬舍內氣溫高于舍外,舍外空氣從豬舍下部的窗戶、通風口和墻壁縫隙進入舍內,舍內的熱空氣上升,從豬舍上部的通風口、窗戶和縫隙排出舍外,這稱為“熱壓通風”。舍外刮風時,風從迎風面的門、窗戶、洞口和墻壁縫隙進入舍內,從背風面和兩側墻的門、窗或洞口排出,這稱為“風壓通風”。
2.機械通風
豬舍的機械通風分為以下三種方式。
(1)負壓通風 用風機把豬舍內污濁的空氣抽到舍外,使舍內的氣壓低于舍外而形成負壓,舍外的空氣從門窗或進風口進入舍內。
(2)正壓通風 用風機將風強制送入豬舍內,使舍內氣壓高于舍外,從而使舍內污濁空氣被壓出舍外。
(3)聯合通風 同時利用風機送風和利用風機排風。
冬季通風與保溫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因為保溫而忽視通風。一般情況下,冬季通風以舍溫下降不超過2℃為宜。
三、控制豬舍內光照
光照按光源分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是利用陽光照射采光,節約能源,但光照時間、強度和照度均勻度難于控制,特別是在跨度較大的豬舍。當自然光照不能滿足需要時,或者是在無窗豬舍,必須采用人工光照。
自然采光豬舍設計建造時,應保證適宜的采光系數(門窗等透光構件的有效透光面積與豬舍地面面積之比),一般成年母豬舍和肥育豬舍為1:(12~15),哺乳母豬舍、種公豬舍和哺乳仔豬舍為1:(10~12),培育仔豬舍為1:10;還要保證入射角不小于45°,透光角不小于25°(圖1-6-1)。人工光照多采用白熾燈或熒光燈作光源,要求照度均勻,能滿足豬只對光照的需求。

圖1-6-1 豬舍入射角和透光角
四、控制有害生物
養豬場有害生物控制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生物安全體系。生物安全體系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對動物造成危害的一種動物生產體系。其總體目標是防止有害生物以任何方式侵襲動物,保持動物處于最佳的生產狀態,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生物安全體系是目前最經濟、最有效的傳染病控制方法,同時也是所有傳染病預防的前提。它將疾病的綜合性防治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空間上重視整個生產系統中各部分的聯系,在時間上將最佳的飼養管理條件和傳染病綜合防治措施貫徹于動物養殖生產的全過程,強調了不同生產環節之間的聯系及其對動物健康的影響。該體系集飼養管理和疾病預防為一體,通過阻止各種致病因子的侵入,防止動物群受到疾病的危害,不僅對疾病的綜合性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保證其處于最佳生長狀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是動物傳染病綜合防治措施在集約化養殖條件下的發展和完善。
生物安全體系的內容主要包括動物及其養殖環境的隔離、人員物品流動控制以及疫病控制等,即用以切斷病原體傳入途徑的所有措施。
- 畜產品加工
- 廣東國際服務外包案例
- 微觀經濟學學科地圖
- 折紙與抽褶藝術在立體裁剪中的應用
- 研究生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二版)
- 林莉紅《行政訴訟法學》(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許純禎《西方經濟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馬文蔚《物理學》(第6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谷物與谷物化學概論
- 信息分析:數據、方法與應用的視角
- 2019年陜西省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TRIZ工程參數VS進化路線
- 標志與導視系統設計
- 羅賓斯《管理學》(第13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2小時高清視頻】
-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