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生產技術(第二版)
- 王燕麗 李軍
- 799字
- 2019-03-12 12:22:38
第一版前言
中國養豬業經過20世紀90年代兩次明顯的漲落后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豬的存欄數已超過世界總存欄數的一半以上,豬肉產量接近世界豬肉總產量的一半。雖然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勢頭很樂觀,但面臨的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如多數地區規模豬場的設備老化,結構不合理,無法提供現代豬生產所需的良好環境,更無法發揮其生長潛能;豬場對養豬實用技術的應用還比較欠缺,對先進技術的應用也只停留在少數大規模豬場;多數豬場經營管理不善,缺少嚴密規范的防疫體系,導致受到疫病威脅的影響日趨加大。因此豬生產科學技術的推廣、高級實用型人才的培養任重道遠。
本教材的編寫是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有關精神,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確保教材內容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教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選取內容,結合《豬生產》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與經驗,以項目化的形式組合內容,項目的編排以豬生產的過程為主線。
本教材共分7個項目,包括豬場建設、豬的行為特性及其利用、種豬的生產、仔豬的生產、肉豬的生產、豬場管理和豬病預防。每個項目都有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思考題,便于學生在學習中抓住重點,鞏固所學知識。書后的“實踐活動”貼近生產實際,可供各院校根據實踐條件自由選擇。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用書,還可以作為畜牧獸醫行業技術人員、豬場工作人員以及廣大養殖戶的參考用書。
本書的編者來自全國14所高職高專院校,編寫分工如下:項目一、項目二、實踐活動一(簡稱活動一)和活動二由郭永勝、陶勇、張兆琴編寫,項目三、活動三和活動四由鄧灶福、程萬蓮、董娜、陳金雄、劉強編寫,項目四、項目五、活動六和活動七由豐艷平、李軍編寫,項目六、項目七、活動八~活動十由王燕麗、徐公義、肖衛蘋、鄂祿祥編寫。
由于時間和編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