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管理者與管理的對象

一、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含義

從廣義上講,管理者的含義泛指在組織中從事管理活動的全體人員,即在組織中擔負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協調等工作,以期實現組織目標的人,如企業的廠長、學校里的校長、機關中的科長等。他們雖然有時也做一些具體的工作,但其主要職責是指揮下屬工作。

管理者是與操作者相對而言的,操作者是指在組織中直接從事具體的業務,且對他人的工作不承擔監督職責的人,如工廠里的工人、飯店里的廚師、商店的營業員等。

管理者區別于其他管理人員的顯著特征是管理者擁有直接下屬,負有直接指揮下屬開展工作的職責。

(二)管理者的分類

管理者是從事全部或部分工作的人的總稱。一般來說,按管理者在組織中所處的地位,可以將一個組織的管理者分為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三個大的層次,不同層次的管理者的工作重點不同,如圖1-2所示。

圖1-2 管理者的層次

1.高層管理者

高層管理者是指組織中的高級領導人,對管理負有全面責任。其主要職責是制定戰略目標、把握發展方向、擁有資源分配權等。如學校的正副校長、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城市的正副市長等就屬于高層管理者。他們在與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組織以“官方”的身份出現。

2.中層管理者

中層管理者介于高層和基層管理者之間。其主要職責是執行重大決策和管理意圖、監督和協調基層管理者的工作活動、進行具體工作的規劃和參謀。如學校中的系主任、處長,企業中計劃、生產、財務等部門的負責人,政府中的主任、局長等就屬于中層管理者。

中層管理者一般可分為行政管理者、技術性管理者和支持性管理者三類。

3.基層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是指最直接的一線管理者,是直接監察實際作業人員的管理者。其主要職責是直接給下屬人員分派任務、直接指揮和監督現場作業活動、保證上級下達的各項計劃和指令的完成。如工長、領班、小組長等就是基層管理者。

上述三個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其工作內容和性質存在很大的差別。一般來說,一線管理者所關心的主要是具體的戰術性工作,而高層管理者所關心的則主要是抽象的戰略性工作。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縱觀全局、認清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組織與環境相互影響之復雜性的能力。具體地說,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關系從而找出關鍵影響因素的能力、確定和協調各方面關系的能力以及權衡不同方案優劣和內在風險的能力等。“概念技能”是高層管理者最迫切需要的技能。企業“概念技能”不等于“炒作技能”。如,一家企業在業界中所坐的位置越高,其所面臨的問題越復雜,所處的環境越具備不確定性,就越需要擁有概念技能。如今,各行各業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IT(信息技術)行業就是不確定性產業的典范,管理者不容易看清未來的機會與威脅。因此,“概念技能”對IT龍頭企業來說,意義重大,好的“概念”能指明IT產業方向,幫助大公司綁系合作伙伴,發揮號召力與影響力。

2.人際技能

人際技能是指與處理人事關系有關的技能,即理解、激勵他人并與他人共事的能力。人事關系這項技能,對于高、中、低層管理者有效地開展管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各層次的管理者都必須在與上下左右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組織的目標。人際技能最重要的是對人際交往未來發展結果的預測,必須明白兩點,一是影響客觀人際發展的規律;二是采取特定行為達到預期的結果。

3.技術技能

技術技能主要指從事自己管理范圍內所需要的技術和方法。技術技能包括專業知識、經驗、技術、技巧、程序、方法、操作和工具應用的熟練程度等。對于基層管理者來說這些技能是重要的,因為他們直接處理員工所從事的工作。

閱讀材料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有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只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道:“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彼f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腳,并且用腳碾它。而后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艾F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芭笥褌?,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并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么,或將要發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不管是骯臟或潔凈,衣著整齊還是不整齊,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p>

要成為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具備上述三種技能,缺一不可。對于高層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基層管理者最接近現場,專業技能格外重要。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對象是人,因此人際技能對各個層次的管理者來說都是重要的。

二、管理對象

管理對象也稱為管理的客體,是指管理者實施管理活動的對象。在一個組織中,管理對象主要是指人、財、物、信息、技術、時間、社會信用等一切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人的管理。同時,任何組織要實現其功能或目標,就必須開展一些職能活動,形成一系列工作或活動環節,只有對這些職能活動或工作環節進行有效的組織與協調,才能保證目標的實現。這樣,這些職能活動或工作環節也成為管理的對象。

對人的管理主要涉及人員分配、工作評價、人力開發等。對資金的管理主要涉及財務管理、預算控制、成本控制、資金使用、效益分析等。對物的管理主要涉及資源利用,物料的采購、存儲與使用,設備的保養與更新,辦公條件和辦公設施等。對信息的管理主要涉及組織外部、內部信息的快速收集、傳遞、反饋、處理與利用,發展趨勢的準確預測等。對技術的管理主要涉及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發、引進與使用,各種技術標準和工作,方法的制訂與執行等。對時間的管理主要是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并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組織目標等。對信用的管理,如通過組織的實踐活動、媒體宣傳和從事公益事業等手段,樹立本組織良好的社會聲譽和社會地位,為組織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的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襄垣县| 济源市| 大理市| 石渠县| 临夏县| 高陵县| 新兴县| 宜丰县| 宣威市| 松阳县| 时尚| 师宗县| 含山县| 张家界市| 沙洋县| 务川| 武胜县| 宁海县| 皋兰县| 奉新县| 罗江县| 密山市| 蓝山县| 麻城市| 合江县| 大姚县| 全南县| 清丰县| 苗栗县| 珲春市| 衡南县| 东安县| 邛崃市| 吉隆县| 咸阳市| 红河县| 宁陕县| 湟中县| 丁青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