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煤中全硫的測定

一、煤中硫

煤中硫按其存在的形態分為有機硫和無機硫兩種。有的煤中還有少量的單質硫。

煤中的有機硫以有機物的形態存在于煤中,其結構復雜,至今了解的還不夠充分;煤中的無機硫以無機物形態存在于煤中,無機硫又分為硫化物硫和硫酸鹽硫。硫化物硫絕大部分是黃鐵礦硫,少部分為白鐵礦硫,兩者是同質多晶體,還有少量的ZnS、PbS等。硫酸鹽硫主要存在于CaSO4中。

煤中硫按其在空氣中能否燃燒又分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有機硫、硫鐵礦硫和單質硫都能在空氣中燃燒,都是可燃硫。硫酸鹽硫不能在空氣中燃燒,是不可燃硫。

煤燃燒后留在灰渣中的硫(以硫酸鹽硫為主),或焦化后留在焦炭中的硫(以有機硫、硫化鈣和硫化亞鐵等為主),稱為固體硫。煤燃燒逸出的硫或煤焦化隨煤氣和焦油析出的硫,稱為揮發硫[以硫化氫和硫氧化碳(COS)等為主]。煤的固定硫和揮發硫不是不變的,而是隨燃燒或焦化溫度、升溫速度和礦物質組分的性質和數量等而變化。

煤中各種形態的硫的總和稱為煤的全硫(St)。煤的全硫通常包含煤的硫酸鹽硫(Ss)、硫鐵礦硫(Sp)和有機硫(So)。

St=Ss+Sp+So

硫是煤中有害物質之一。如煤作為燃料,在燃燒時生成SO2和SO3,不僅腐蝕設備還污染空氣,甚至降酸雨,嚴重危及植物生長和人的健康;煤用于合成氨制半水煤氣時,由于煤氣中硫化氫等氣體較多,不易脫凈,易毒害催化劑而影響生產;煤用于煉焦,煤中硫會進入焦炭,使鋼鐵變脆(鋼鐵中硫含量大于0.07%時就成了廢品);煤在貯運中硫化鐵等含量多時,會因氧化、升溫而自燃。

煤的工業分析通常不要求將無機硫和有機硫分別測出,而是測定其全硫的含量。測定煤中的全硫量有艾氏卡法、庫侖法和高溫燃燒中和法三種。而艾氏卡法是世界公認的標準方法,在仲裁分析時,采用艾氏卡法。

二、煤中全硫測定方法

1.艾氏卡法

將煤樣與艾氏卡試劑混合灼燒,煤中硫生成硫酸鹽,由硫酸鋇的質量計算煤中全硫的含量。主要反應為:

①煤樣與艾氏劑(Na2CO3+MgO)混合燃燒。

②燃燒生成的SO2和SO3被艾氏劑吸收,生成可溶性硫酸鹽。

2Na2CO3+2SO2+O2(空氣)2Na2SO4+2CO2

Na2CO3+SO3Na2SO4+CO2

2MgO+2SO2+O2(空氣)2MgSO4

③煤中的硫酸鹽被艾氏劑中的Na2CO3轉化成可溶性Na2SO4

CaSO4+Na2CO3CaCO3+Na2SO4

④溶解硫酸鹽,用沉淀劑BaCl2沉淀

MgSO4+BaCl2MgCl2+BaSO4

Na2SO4+BaCl22NaCl+BaSO4

空氣干燥煤樣的全硫按式(1-14)計算。

式中 St,ad——空氣干燥煤樣中的全硫含量,%;

m1——硫酸鋇質量,g;

m2——空白試驗的硫酸鋇質量,g;

0.1374——由硫酸鋇換算為硫的系數;

m——煤樣質量,g。

艾氏劑中的MgO,因其具有較高的熔點(2800℃),當煤樣與其混合在一起于800~850℃進行灼燒時不至于熔融,使熔塊保持疏松,防止硫酸鈉在不太高的溫度下熔化。同時煤樣與空氣充分接觸,有利于溶劑對生成硫化物的吸收。

關鍵技術:

①將灼燒好的煤樣從馬弗爐中取出后,在搗碎過程中如發現有未燒盡的煤粒,應在800~850℃下繼續灼燒0.5h。如果用沸水溶解后,發現尚有黑色煤粒漂浮在液面上,則本次測定作廢。

②每配制一批艾氏劑或更換其他任一試劑時,應進行2個以上空白試驗(除不加煤樣外,全部操作同樣品操作),硫酸鋇質量的極差不得大于0.0010g,取算術平均值作為空白值。

2.庫侖滴定法

煤樣在催化劑作用下,于空氣流中燃燒分解,煤中硫生成二氧化硫并被碘化鉀溶液吸收,以電解碘化鉀溶液所產生的碘進行滴定,根據電解所消耗的電量計算煤中全硫的含量。

當庫侖積分器最終顯示數為硫的質量(mg)時,全硫含量按式(1-15)計算。

式中 St,ad——空氣干燥煤樣中的全硫含量,%;

m1——庫侖積分器顯示值,mg;

m——煤樣質量,mg。

3.高溫燃燒中和法

煤樣在催化劑作用下于氧氣流中燃燒,煤中硫生成硫的氧化物,并捕集在過氧化氫溶液中形成硫酸,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根據其消耗量,計算煤中全硫含量。

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濃度計算煤中全硫含量。

式中 St,ad——空氣干燥煤樣中的全硫含量,%;

V——煤樣測定時,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用量,mL;

V0——空白測定時,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用量,mL;

c——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濃度,mmol/mL;

0.016——硫的毫摩爾質量,g/mmol;

f——校正系數,當St,ad<l%時,f=0.95,當St,ad=1%~4%時,f=1.00,當St,ad>4%時,f=1.05;

m——煤樣質量,g。

三、艾士卡法測定煤中全硫

1.儀器準備

(1)電子天平 感量0.0001g;

(2)馬弗爐 附測溫和控溫儀表。

2.試劑準備

(1)艾氏卡試劑 以2份質量的化學純輕質氧化鎂與1份質量的化學純無水碳酸鈉混勻細至粒度小于0.2mm后,保存在密閉容器中。

(2)鹽酸溶液 1+1。

(3)氯化鋇溶液 100g/L。

(4)甲基橙溶液 20g/L。

(5)硝酸銀溶液 10g/L,加入幾滴硝酸,貯存于深色瓶中。

(6)瓷坩堝 容量30mL和10~20mL兩種。

3.樣品測定

①稱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1g(稱準至0.0002g)和艾氏劑2g(稱準至0.1g),于30mL坩堝內仔細混合均勻,再用1g(稱準至0.1g)艾氏劑覆蓋。

②將裝有煤樣的坩堝移入通風良好的馬弗爐中,在1~2h內從室溫逐漸加熱到800~850℃,并在該溫度下保持1~2h。

③將坩堝從爐中取出,冷卻到室溫。用玻璃棒將坩堝中的灼燒物仔細攪松搗碎,然后轉移到400mL燒杯中。用熱水沖坩堝內壁,將洗液收入燒杯,再加入100~150mL剛煮沸的水,充分攪拌。

④用中速定性濾紙以傾瀉法過濾,用熱水沖洗3次,然后將殘渣移入濾紙中,用熱水仔細清洗至少10次,洗液總體積為250~300mL。

⑤向濾液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加鹽酸至中性后,再加入2mL鹽酸,使溶液呈微酸性。將溶液加熱到沸騰,在不斷攪拌下滴加氯化鋇溶液10mL,在近沸狀況下保持約2h,最后溶液體積為200mL左右。

⑥溶液冷卻或靜置過夜后,用致密無灰定量濾紙過濾,并用熱水洗至無氯離子(用硝酸銀溶液檢驗)。

⑦將帶沉淀的濾紙移入已知質量的瓷坩堝中,先在低溫下灰化濾紙,然后在溫度為800~850℃的馬弗爐內灼燒20~40min,取出坩堝,在空氣中稍加冷卻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25~30min),稱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兴隆县| 德州市| 孟村| 西丰县| 连州市| 高唐县| 五大连池市| 弋阳县| 永定县| 河曲县| 天峨县| 商南县| 英德市| 商水县| 大足县| 宣恩县| 高青县| 安国市| 日喀则市| 邳州市| 嵊州市| 门头沟区| 纳雍县| 永修县| 禄丰县| 佳木斯市| 宽甸| 句容市| 武鸣县| 保亭| 方山县| 台山市| 永德县| 昭平县| 云龙县| 尼木县| 沂水县| 呈贡县| 巴南区|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