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機及分析化學
- 李田霞 燕來敏主編
- 1521字
- 2019-04-17 12:05:02
2.6 化學實驗室安全防護
在化學實驗室中,使用的化學藥品與試劑種類繁多,并且許多化學藥品易燃、易爆、有毒或具有腐蝕性。許多檢驗工作要在具有危險性的條件下進行(如高溫、超低溫、高壓、真空或輻射等),需要使用特殊設備,故化學實驗室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實驗室工作人員不但需要有非常強烈的安全意識,還必須熟練掌握實驗室安全防護措施和急救知識。
2.6.1 實驗室安全規則
①實驗前檢查儀器是否完整無損,裝置是否正確。了解實驗室安全用具的放置位置,熟悉各種安全用具(滅火器、沙桶、急救箱)的使用方法。
②實驗進行時不得擅離崗位。水電、煤氣、酒精燈等一經使用完畢立即關閉。
③絕不允許任意混合各種化學藥品,以免發生意外。濃酸、濃堿等具有強腐蝕性的藥品,切勿濺在皮膚或衣服上,尤其不能濺入眼睛中。
④極易揮發和易燃的有機溶劑(乙醚、乙醛、丙酮、苯等),使用時必須遠離明火,用后立即塞緊瓶塞,放在陰涼處。
⑤加熱時,要嚴格遵從操作規程。制備或實驗中有毒、刺激性、惡臭的氣體時,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
⑥實驗室任何藥品不得進入口中或傷口,有毒藥品更應注意。
⑦注意用電安全,不得用濕手按觸電源插座。
⑧不能在實驗室內飲食、吸煙、打鬧,實驗結束時必須洗凈雙手方可離開實驗室。
2.6.2 意外事故的處置
(1)常見化學藥品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
①強酸(致命劑量1mL) 吞服強酸后,應立即服200mL氧化鎂懸浮液或氫氧化鋁凝膠、牛奶及水等,迅速將毒物稀釋,然后及時送醫院。由于碳酸鈉或碳酸氫鈉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故不要使用。
②強堿(致命劑量1g) 吞食強堿后,應立即用食道鏡觀察,直接用1%的乙酸水溶液將患處洗至中性。然后迅速服用500mL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鮮橘子汁將其稀釋。
③氨氣 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到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然后輸氧。當氨氣進入眼睛時,讓患者躺下,用水洗滌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乙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滌。
④鹵素氣體 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到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保持安靜。吸入氯氣時,給患者嗅1:1的乙醚與乙醇的混合蒸氣。吸入溴蒸氣時,則應給患者嗅稀氨水。
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氫氣體 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到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保持安靜。藥品進入眼睛時,應用大量水沖洗,并用水洗漱咽喉。
⑥汞(致命劑量70mg HgCl2) 吞服后,應立即洗胃,也可口服生蛋清、牛奶和活性炭作沉淀劑。導瀉用50%的硫酸鎂。常用的汞解毒劑有二巰基丙醇、二巰基丙磺酸鈉。
(2)化學藥品灼傷的應急處理
化學藥品灼傷時,要根據藥品性質及灼傷程度采取相應措施。
①若試劑進入眼中,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先用抹布擦去濺在眼外的試劑,再用水沖洗。若是堿性試劑,需再用飽和硼酸溶液或1%的乙酸溶液沖洗;若是酸性試劑,需先用碳酸氫鈉稀溶液沖洗,再滴入少許蓖麻油。若一時找不到上述溶液而情況危急時,可用大量蒸餾水或自來水沖洗,再送醫院治療。
②當皮膚被強酸灼傷時,首先應用大量水沖洗10~15min,以防止灼傷面積進一步擴大,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或肥皂液進行洗滌。但是,當皮膚被草酸灼傷時,不宜使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進行中和,這是因為碳酸氫鈉堿性較強,會產生刺激。應當使用鎂鹽或鈣鹽進行中和。
③當皮膚被強堿灼傷時,盡快用水沖洗至皮膚不滑為止。再用稀乙酸或檸檬汁等進行中和。但是,當皮膚被生石灰灼傷時,則應先用油脂類的物質除去生石灰,再用水進行沖洗。
④當皮膚被液溴灼傷時,應立即用2%的硫代硫酸鈉溶液沖洗至傷處呈白色,或先用酒精沖洗,再涂上甘油。眼睛受到溴蒸氣刺激不能睜開時,可對著盛酒精的瓶內注視片刻。
⑤當皮膚被酚類化合物灼傷時,應先用酒精洗滌,再涂上甘油。
(3)燙傷的應急處理
燙傷時,如傷勢較輕,涂上苦味酸或燙傷軟膏即可;如傷勢較重,不能涂燙傷軟膏等油脂類藥物,可撒上純凈的碳酸氫鈉粉末,并立即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