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5 分析試樣的采集與制備

分析檢測的基本步驟為:采樣→制樣→分解樣品→消除干擾→方法的選擇及測定→結果的計算和數據的評價。分析化學實驗的結果能否為生產、科研提供可靠的分析數據,直接取決于試樣有無代表性,要從大量的被測物質中采取能代表整批物質的小樣,必須掌握適當的技術,遵守一定的規則,必須采用合理的采樣及制備試樣的方法。

2.5.1 試樣的采集

在分析實踐中,常需測定大量物料中某些組分的平均含量。取樣的基本要求是所選取樣品要有代表性。對比較均勻的物料,如氣體、液體和固體試劑等,可直接取少量分析試樣,不需再進行制備。通常遇到的分析對象,從形態來分,不外氣體、液體和固體三類,對于不同的形態和不同的物料,應采取不同的取樣方法。

(1)固體試樣的采集

固體物料種類繁多,性質和均勻程度差別較大。

對不均勻試樣,應按照一定方式選取不同點進行采樣,以保證所采試樣的代表性。取樣份數越多越有代表性,但所耗人力、物力將大大增加。應以滿足要求為原則。

(2)液體試樣的采集

常見液體試樣有水、飲料、體液、工業溶劑等。一般比較均勻,采樣單元數可以較少。

對于體積較小的物料,可在攪拌下直接用瓶子或取樣管取樣;裝在大容器里的物料,在貯槽的不同位置和深度取樣后混合均勻即可作為分析試樣;對于分裝在小容器里的液體物料,應從每個容器里取樣,然后混勻作為分析試樣。

對于水樣,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采樣。采取水管中或有泵水井中的水樣時,取樣前需將水龍頭或泵打開,先放水10~15min,然后再用干凈瓶子收集水樣。采取池、江、河、湖中的水樣時,首先根據分析目的及水系具體情況選擇好采樣地點。用采樣器在不同深度各取一份水樣,混合均勻后作為分析試樣。

(3)氣體試樣的采集

常見氣體試樣有: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大氣、壓縮氣體以及氣溶物等。也需要按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方法。最簡單的氣體試樣采集方法為用泵將氣體充入取樣容器中,一定時間后將其封好即可。但由于氣體貯存困難,大多數氣體試樣采用裝有固體吸附劑或過濾器的裝置收集。大氣樣品的采取,通常選擇距地面50~180cm的高度采樣,使與人的呼吸空氣相同。大氣污染物的測定是使空氣通過適當吸收劑,由吸收劑吸收濃縮之后再進行分析。對貯存在大容器內的氣體,因不同部位的密度和均勻性不同,應在上、中、下等不同處采樣混勻。氣體試樣的化學成分通常較穩定,不需采取特別措施保存。

2.5.2 試樣的制備

試樣制備是分析測定樣品的準備過程,制備試樣一般可分為破碎、過篩、混勻和縮分四個步驟:

(1)破碎

用機械或人工方法把樣品逐步破碎。大致可分為粗碎、中碎和細碎等階段。

①粗碎 用顎式破碎機把大顆粒試樣壓碎至通過4~6網目篩。

②中碎 用盤式破碎機把粗碎后的試樣磨碎至通過20網目篩。

③細碎 用盤式破碎機,進一步磨碎,必要時再用研缽研磨,直至通過所要求的篩孔為止。

在礦石中,難破碎的粗粒與易破碎的細粒的成分常常不同,在任何一次過篩時,應將未通過篩孔的粗粒進一步破碎,直至全部過篩為止,不可將粗粒隨便丟掉。

(2)過篩

篩子一般用細的銅合金絲制成,有一定孔徑,用篩號(網目)表示(表2-2),通常稱為標準篩。

表2-2 篩號和篩孔直徑

(3)混勻

可采用人工或機械方法混勻。人工混勻是將原始試樣或將破碎后的物料置于木質或金屬材質、混凝土質的板上,以堆錐法進行混勻。機械混勻是將欲混勻的物料倒入機械攪拌器中,啟動機器,經一段時間運作,即可將物料混勻。

(4)縮分

在樣品每次破碎后,用機械(分樣器)或人工取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試樣,繼續加以破碎。這樣樣品量就逐漸縮小,便于處理。這個過程稱為“縮分”。

常用的手工縮分方法是“四分法”:先將易破碎的樣品充分混勻,堆成圓錐形,將它壓成圓餅狀,通過中心按十字形切為4等份,棄去任意對角的2份。縮分的次數不是隨意的,在每次縮分時,試樣的粒度與保留的試樣量之間,都應符合采樣公式。否則應進一步破碎后,再縮分。

將制備好的試樣貯存于具有磨口玻璃塞的廣口瓶中,瓶外貼好標簽,注明試樣名稱、來源、采樣日期等。

2.5.3 試樣的分解

在一般分析工作中,通常先要將試樣分解,制成溶液。在分解試樣時必須注意:試樣分解必須完全,處理后的溶液中不得殘留原試樣的細屑或粉末;試樣分解過程中待測組分不應揮發,也不應引入被測組分和干擾物質。具體可根據試樣的組成和特性、待測組分性質和分析目的選擇合適的分解方法。

(1)溶解法

溶解法是采用適當的溶劑將試樣溶解制成溶液,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快速。常用的溶劑有水、酸和堿等。溶于水的試樣一般稱為可溶性鹽類,如硝酸鹽、乙酸鹽、銨鹽、絕大部分的堿金屬化合物和大部分的氯化物、硫酸鹽等。對于不溶于水的試樣,則采用酸或堿作溶劑的酸溶法或堿溶法進行溶解,以制備分析試液。

①水溶法 可溶性的無機鹽直接用水制成試液。

②酸溶法 酸溶法是利用酸的酸性、氧化還原性和形成配合物的作用,使試樣溶解。鋼鐵、合金、部分氧化物、硫化物、碳酸鹽礦物和磷酸鹽礦物等常采用此法溶解。

③堿溶法 堿溶法的溶劑主要為NaOH和KOH,堿溶法常用來溶解兩性金屬鋁、鋅及其合金以及它們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等。在測定鋁合金中的硅時,用堿溶解使Si以形式轉到溶液中。如果用酸溶解則Si可能以SiH4的形式揮發損失,影響測定結果。

(2)熔融法

①酸熔法 堿性試樣宜采用酸性熔劑。常用的酸性熔劑有K2S2O7(熔點419℃)和KHSO4(熔點219℃),后者經灼燒后亦生成K2S2O7,所以兩者的作用是一樣的。這類熔劑在300℃以上可與堿或中性氧化物作用,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鹽。如分解金紅石的反應是:

這種方法常用于分解Al2O3、Cr2O3、Fe3O4、ZrO2、鈦鐵礦、鉻礦、中性耐火材料(如鋁砂、高鋁磚)及磁性耐火材料(如鎂砂、鎂磚)等。

②堿熔法 酸性試樣宜采用堿熔法,如酸性礦渣、酸性爐渣和酸不溶試樣均可采用堿熔法,使它們轉化為易溶于酸的氧化物或碳酸鹽。

常用的堿性熔劑有Na2CO3(熔點853℃)、K2CO3(熔點891℃)、NaOH(熔點318℃)、Na2O2(熔點460℃)和它們的混合熔劑等。這些熔劑除具堿性外,在高溫下均可起氧化作用(本身的氧化性或空氣氧化),可以把一些元素氧化成高價(Cr3+、Mn2+可以氧化成Cr、Mn),從而增強了試樣的分解作用。有時為了增強氧化作用還加入KNO3或KClO3,使氧化作用更為完全。

(3)半熔融法(燒結法)

半熔融法是將試樣與熔劑混合,小心加熱至熔塊(半熔物收縮成整塊),而不是全熔,故稱為半熔融法又稱燒結法。

此法廣泛地用來分解鐵礦及煤中的硫。其中MgO、ZnO的作用在于其熔點高,可以預防Na2CO3在灼燒時熔合,保持松散狀態,使礦石氧化得以更快更完全反應,產生的氣體容易逸出。此法不易損壞坩堝,因此可以在瓷坩堝中進行熔融,不需要貴重器皿。

(4)干式灰化法

干式灰化法是利用高溫除去樣品中的有機質,剩余的灰分用酸溶解,作為樣品待測溶液。該法適用于食品和植物樣品等有機物含量多的樣品測定,不適用于土壤和礦質樣品的測定。大多數金屬元素含量分析適用于干灰化,但在高溫條件下,汞、鉛、鎘、錫、硒等易揮發損失,不適用。灰化法主要優點是:能處理較大樣品量、操作簡單、安全。

(5)濕式消化法

濕式消化法主要用于消解有機試樣,是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與試樣一起置于燒瓶內,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煮解,其中硝酸能破壞大部分有機物。在煮解的過程中,硝酸逐漸揮發,最后剩余硫酸。繼續加熱使產生濃厚的SO3白煙,并在燒瓶內回流,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①樣品開始消化時,應先用小火緩緩加熱,以防泡沫溢出定氮瓶。樣品開始加酸消化時,樣品中的有機物和酸發生的反應很劇烈,若此時用大火加熱,消化反應的速率將隨著溫度的升高急劇加快,反應產生的大量泡沫會溢出定氮瓶,影響檢測結果,尤其是高蛋白、高糖樣品,因此,開始消化時應先用小火緩緩加熱。

②消化時,應先加硝酸,再加濃硫酸,不能顛倒過來。這是因為若樣品先加濃硫酸,那么濃硫酸使有機物局部脫水碳化,燒結成塊,而碳塊不易氧化,破壞處理困難,從而導致消化時間增長,消化酸增多。若樣品先加硝酸,硝酸與有機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有機物中的碳被氧化,再加濃硫酸時就不會發生脫水炭化結塊現象。

③驅除殘余硝酸時,消化液加熱至冒白煙時應呈無色透明,或微帶黃色,說明殘余的硝酸已驅除完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旌德县| 吉木乃县| 高安市| 长岛县| 武安市| 都匀市| 南投县| 贡嘎县| 昌邑市| 乌兰浩特市| 和平县| 普兰店市| 休宁县| 社旗县| 仪陇县| 三台县| 灵山县| 威信县| 丹凤县| 宽城| 元氏县| 通许县| 珠海市| 沙湾县| 舟曲县| 巧家县| 深泽县| 南昌市| 屏东市| 鄱阳县| 扶余县| 蒲城县| 潞西市| 巴中市| 西安市| 定结县| 曲松县| 徐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湘乡市|